读者对象:
企业中高层管理人员,企业大学,对企业发展、组织学习、创新等感兴趣的人士。
内容介绍:
这是一本具有实用哲学思想的书。它的核心观点是一个富有意义而又非常简单的问题:如果我们把企业看作一个有机生命体,会怎样呢?阿里·德赫斯作为超级实践家,用其经历阐述出了这个极为深刻的想法,同时这也是最简单的道理。只有生命体才会学习,而学习型组织就是一个生命体。本书从学习、身份认同、生态学及进化等角度阐述组织如何作为一个生命体进行学习,是一本“学习型组织”的前传。学习型组织之父彼得·圣吉慨叹了阿里·德赫斯的视角独特之处,并为本书倾情作序。
目录:
导 言 公司的生命周期 ............................................................... 1
百年公司古来稀 ..................................................................... 3
界定长寿公司 ......................................................................... 9
第1 部分 学习
第1 章 从资本主义到知识社会的转变 ........................................ 14
经济上的成功与学习 ........................................................... 18
成功的基础在于不断学习 .................................................... 20
第2 章 未来的记忆 ................................................................... 22
通过变革来适应外部世界 .................................................... 26
观念一:经理们很笨 ........................................................... 29
观念二:只有当危机摆在面前时,我们才能看到它 .......... 29
观念三:我们只能看到曾经经历过的东西 ......................... 32
观念四:不愿看到的总是看不到 ........................................ 33
观念五:我们只能看到符合我们对未来看法的东西 .......... 36
第3 章 预测的工具 ................................................................... 40
计划和确定性的假象 ........................................................... 44
壳牌公司的情景规划经验 .................................................... 47
情景与行动之间的桥梁 ........................................................ 58
第4 章 决策是一种学习 ............................................................ 60
决策的实际情况 ................................................................... 62
顺应式学习 ........................................................................... 65
常规学习中的问题 ............................................................... 67
学会玩,玩中学 ................................................................... 69
制作管理者的“乐高拼装玩具” ............................................. 73
计算机不能完成的事 ........................................................... 77
为什么不一直在商务中玩 .................................................... 80
第2 部分 角色(身份认同)
第5 章 只有生命体才学习 ......................................................... 84
生命体的角色 ....................................................................... 88
梯子 ...................................................................................... 94
自我认知 ............................................................................... 98
当“角色”与外部世界不匹配时 ...................................... 102
谁属于公司 ......................................................................... 108
第6 章 管理是为眼前利润还是为长期发展:
存在选择的机会吗 ............................................................. 110
身份的界限 ......................................................................... 114
共同的价值观 ..................................................................... 118
融入潮流:招聘新人政策 .................................................. 124
员工的发展 ......................................................................... 128
评估员工潜力 ..................................................................... 131
信任与契约 ......................................................................... 132
局外人 ................................................................................. 137
离职规则 ............................................................................. 139
当河流型公司改变航道时 .................................................. 140
第3 部分 生态学
第7 章 社群 ............................................................................ 146
山雀与牛奶瓶 ..................................................................... 149
组织中的社群 ..................................................................... 151
工作流动性 ......................................................................... 153
社会传播 ............................................................................. 154
创新和自由的两难境地 ...................................................... 156
第8 章 宽容型公司 ................................................................. 159
去中心化与宽容 ................................................................. 161
智利土豆的寓言 ................................................................. 166
宽容与公司生态学 ............................................................. 168
自由与控制的平衡 ............................................................. 170
宽容的管理 ......................................................................... 172
第9 章 公司的免疫系统 ........................................
作者介绍:
阿里·德赫斯 为荷兰皇家壳牌集团工作达38年之久,因首创学习型组织的概念而广受赞誉。退休以后,他为很多政府和私人机构提供咨询,并在世界范围内开展演讲。
刘美凤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育技术学院教授,学习与绩效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研究领域:教育技术基本理论、教学设计与教师专业发展、绩效技术、教育信息化。
张善勇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学习与绩效研究中心主任助理、研究员,北京善知者网络技术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原《企业大学》杂志总编辑,文化+绩效的融合式学习设计和内容运营专家。研究方向:企业大学、企业文化、团队融合、领导力与创新思维。
刘 惠 上海真爱梦想公益基金会教师发展学院院长,资深教育公益人。专注人才发展、学习型组织,关注教育对社会带来的影响。
读完《生命型组织:不确定时代的组织进化之道》,我最大的感受就是,这本书提供了一个完全颠覆我过去对组织认知的全新视角。作为一名在传统企业摸爬滚打了十几年的管理者,我一直习惯于按照既定的规则、层级和流程来思考和运作,认为稳定和可预测性是组织成功的基石。然而,书中对“生命型组织”的定义和阐释,让我不得不重新审视这一切。它并非简单地强调敏捷或弹性,而是深入探讨了一种组织在根本上的“生命力”——如何像生物体一样,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中自我生长、自我修复、自我优化。作者通过大量生动的案例,从初创公司到大型跨国企业,展现了那些能够“进化”的组织,它们是如何在模糊不清的信号中捕捉机会,如何在压力下保持活力,而不是僵化停滞。书中对于“涌现性”的强调尤其让我印象深刻,它说明了并非所有有价值的创新和解决方案都必须来自自上而下的指令,而很多时候,它们会在组织内部的自由流动和碰撞中自然而然地产生。这种对“无为而治”的深刻理解,以及如何通过设计良好的“生态系统”来引导这种涌现,是这本书最宝贵的贡献之一,也为我思考如何赋能一线团队、激发员工的内驱力提供了极具启发性的思路。
评分阅读《生命型组织》的过程,对我而言是一次深刻的认知重塑。书中对于“组织适应性”的定义,超越了我过去狭隘的理解,它不再是简单的“变通”或“调整”,而是深入到组织内在的“基因”层面,探讨如何构建一种能够不断自我更新、自我进化的“DNA”。我特别欣赏作者对于“韧性”的探讨,它不是指“硬扛”,而是指在遭受打击后,能够迅速恢复、甚至变得更强的能力。书中通过大量细致的案例分析,阐述了“生命型组织”是如何在不确定性中找到自己的“生态位”,如何通过“共生”和“协同”来放大自身的力量。它让我深刻认识到,一个成功的组织,并非是某个“伟人”的杰作,而是无数个体在开放、信任的环境中,通过不断的互动和创造,共同孕育出的生命体。这本书让我开始反思,我过去的组织管理方式是否过于强调“控制”和“效率”,而忽略了组织本身的“生命活力”。它引导我走向一种更加“有机”、更加“人性化”的组织发展路径,去关注那些看不见的“能量流动”和“内在驱动”。
评分《生命型组织》这本书,与其说是一本关于管理理论的著作,不如说是一部关于组织“生存哲学”的教科书。它没有给出那些“放之四海而皆准”的药方,而是引导读者去理解组织作为一种复杂系统的内在逻辑。我尤其欣赏作者对于“适应性”的细致剖析,它不再是简单的“快速响应”,而是包含了一种更深层次的“预适应”能力,即组织能够主动地感知环境的变化,并提前做出调整,甚至是在挑战真正到来之前就构建出应对机制。书中提出的“情境性决策”和“分布式认知”等概念,对我而言是一种思维的解放。我过去总习惯于将问题集中化,依赖少数核心决策者,而这本书让我看到,在高度不确定的环境中,将决策权下沉到最了解情况的一线,并建立起有效的知识共享和协作机制,才是真正高效的方式。它让我明白,一个“生命型组织”并非没有规则,而是拥有更加灵活、更加适应情境的“动态规则”。这种对复杂性和不确定性的敬畏,以及如何在这种复杂性中找到秩序和活力的洞察,是我从这本书中获得的宝贵财富,也让我对未来组织的形态有了更清晰的想象。
评分《生命型组织:不确定时代的组织进化之道》这本书,如同一股清流,让我从繁杂的管理术语和概念中抽离出来,回归到组织最根本的“生命”本质。它并没有给出一个现成的“完美模型”,而是邀请读者踏上一段探索的旅程,去理解组织如何在动态变化的环境中“进化”。我尤其被书中关于“涌动”和“突变”的描绘所吸引,它让我明白,组织的成长并非总是线性的,而是充满了不确定性和惊喜。作者通过生动的案例,展现了那些成功的“生命型组织”,它们并非时刻处于“控制”状态,而是善于利用“无序”中的“秩序”,通过“赋能”和“信任”来创造更大的可能性。这种对“熵增”和“负熵”的辩证理解,让我看到了如何在看似混乱的局面中,找到组织的“内在驱动力”。它鼓励我们去拥抱变化,去信任个体,去构建一个能够自我学习、自我适应的有机体。这本书为我打开了新的思路,让我不再局限于传统的“管理”思维,而是开始思考如何“培育”和“引领”组织的“生命力”。
评分这本书对我来说,最打动我的是它所传递的一种“人性化”的管理理念。在过去,我们常常把组织视为一个冰冷的机器,追求的是效率和产出,而员工往往被看作是这部机器的零件。然而,《生命型组织》却将组织比作一个生动的生命体,强调其内在的“情感连接”、“信任网络”以及“意义感”对于组织健康发展的重要性。作者通过对“共生关系”和“互惠原则”的阐述,让我深刻理解到,一个真正“生命型”的组织,一定是建立在对个体价值的高度认同和对团队协作的充分信任之上的。它不是通过强制或激励来驱使员工,而是通过营造一种能够让个体发挥最大潜能、实现自我价值的环境,来激发他们的主人翁意识和创造力。书中关于“学习型组织”和“反馈循环”的讨论,更是让我看到了如何通过持续的自我反思和调整,让组织不断保持年轻和活力。它不再是僵化的目标管理,而是对整个组织“生态系统”的精细呵护,让每一个“细胞”都能健康地生长,共同支撑起整个“生命体”的繁荣。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