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
定价:36.00元
售价:23.4元,便宜12.6元,折扣64
作者: 古斯塔夫·勒庞,赵志卓
出版社:台海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8-02-01
ISBN:9787516816219
字数:
页码:211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是一部解析群体心理的经典名著,它颠覆了人们通常对群体的认识,将群体的特点剖析得淋漓尽致。作者明确指出个人一旦融入群体,他的个性便会被湮没,群体的思想便会占据着的统治地位;与此同时,群体的行为也会表现出排斥异议,化、情绪化及低智商化等特点,进而对社会产生破坏性的影响。他对群体性格特征的预测在后世都得到了很好的印证,《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是一本值得每个人研读、思考的好书。
目录
导言
卷一 群体的心理
章 群体的特征和精神规律
第二章 群体的感情与道德
第三章 群体的观念、推理和想象力
第四章 群体信仰以宗教为主要形式
卷二 群体的观点与信念
章 群体的信念与主张的间接因素
第二章 群体主张的直接因素
第三章 群体及其说服方式
第四章 群体信念与主张的变化范围
卷三 不同群体的分类及其特点
章 群体的分类
第二章 被称为犯罪群体的群体
第三章 刑事案件的陪审团
第四章 选民群体
第五章 议会
作者介绍
古斯塔夫·勒庞(Gustive Le Bon,1841~1931),法国社会心理学家和社会学家,以研究群体心理特征而著称。1866年,他在巴黎获得医学博士学位。1884年开始研究群众心理学。他的研究涉及三个领域:人类学、自然科学和社会心理学。晚年,他的兴趣转向社会心理学。他认为,民族精神或种族灵魂是整个社会生活的基础。勒虎的著作《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The Crowd:A Study of the Popular Mind)出版于1895年,已被翻译为近20种语言。19世纪20年代,他的思想达到了高峰、他的预知令人震惊,他在作品中预见了20世纪所有的心理学和政治发展。此外,他还写有《各民族进化的心理学规律》《法国大革命和革命心理学》《战争心理学》等一系列具有广泛世界影响的社会心理学力作。
文摘
《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
3.群体特点形成的因素
任何群体的形成都离不开无意识的因素,这种因素在一个群体中的每个人身上都是一样的。这些人彼此之间的区别不大,而造成这些区别的主要是有意识的因素。有意识的因素,包括遗传、受教育程度和个人的智力因素。虽然人们的有意识因素各不相同,但是本能和感情这种遗传来的因素却非常相似。在感情方面,宗教感情、政治感情、道德感情以及个人的爱憎,即便是那些功成名就的杰出人士,也没有比普通人更好。在知识层面,一个数学家和一个鞋匠之间存在着天壤之别,但是从性格上来说,他们几乎不存在区别。
在群体中,存在的共性正是这些普遍存在每个人身上的性格。性格是一种无意识,支配着人们的一举一动,处在群体中的每个人都是程度类似的拥有者。集体心理中,个人的智力差异被严重地削弱,个性也微乎其微,这些区别其他人的东西被其他人类的共性同化了,无意识的特点成了主要特点。
教育因素、智力因素这些有意识的特点在群体中并不能得到凸显,因此我们可以知道,群体是无法完成那些对知识水平有所要求的事情。让群体获得利益的根本因素和决定由杰出人群组成的议会做出来,但是议会成员各有不同,各有各的特点,并不能取得完全的统一。所以,他们终做出的决定也不比普通人高明。他们只是把每个人都拥有的无意识特性扩散开了。在群体中,得到积累的不是智慧,而是愚蠢。不是每个人都比伏尔泰聪明,但是伏尔泰比每个人聪明,当每个人都处在群体中的时候。
一个群体中积累的大量的普通品质就能让群体中的人满足的时候,那么这个群体就注定只能拥有普通的品质,只能做出一些平庸的事情,是无法创造出一些全新的特点的。那么,群体中所拥有的新特点,是如何产生的呢?
群体所具有的特征,在个人独处的时候是无法体现的,这包含很多的因素。
,群体中的个人会因为自己身边有着很多的人,因此认为自己掌握了一种不可战胜的力量。在这种情况下,他的群体感情就会占据主要地位。而当一个人独处的时候,他就会失去这种力量,失去安全感,收敛自己的所作所为。群体不像个人一样有着明确的身份和名字,所以做起事情来可以肆无忌惮。一个人失去束缚自己的道德和责任感的时候,就会变得肆无忌惮。
第二,群体特点具有传染性。当个人加入群体以后,很快就会受到影响,并且决定了整个群体的趋向和特点。传染现象非常明显,就和催眠现象非常相类。在群体中,任何一种情绪和行为都会有所传染。这种传染性非常强烈,在群体中的人会轻易地为了集体利益而牺牲个人利益。这是一种与人本性无关的态度,或许我们可以说这种人是身不由己的。
……
序言
说实话,一开始拿到这本书,我对“大众心理”这个主题并没有特别的期待。我以为会是一本枯燥乏味、充斥着学术术语的理论大部头。然而,事实证明我错了,而且错得离谱!《乌合之众》的语言风格极其引人入胜,甚至带着一种文学作品的色彩。作者并不是简单地罗列理论,而是通过生动的比喻和形象的描述,将那些抽象的心理现象具象化。他把群体比作一个被催眠的人,完全受制于暗示;把群体中的个体比作一滴水,融入大海后就失去了独立的形态。这种比喻让那些复杂的心理机制变得易于理解,并且令人印象深刻。更让我惊喜的是,书中对于群体情感的描写,那种狂热、冲动、易变,甚至带有破坏性的力量,被刻画得入木三分,仿佛就在眼前上演。我甚至能感觉到那种情绪的蔓延和感染力。这本书让我意识到,人类的情感并非总是理性的产物,而群体环境则极大地放大了这种非理性。它迫使我去思考,是什么让我们在群体中变得如此不同?是什么样的力量能够将一群原本看起来理智的人,变成一个失去自我、盲目跟从的“乌合之众”?这种对人性深层面的探索,让我读来津津有味,欲罢不能。
评分这本书的视角非常独特,它不是从社会学、政治学的宏观角度来审视群体,而是聚焦于“心理”这个微观层面。作者通过对群体心理的深入剖析,揭示了大众行为背后潜藏的规律。他认为,群体并非简单的人数叠加,而是一种特殊的“心理实体”,在这个实体中,个体的理性、判断力和责任感都会被削弱。我最感兴趣的是关于“暗示”和“传染”的理论,它解释了为什么某种观点或情绪能够在群体中迅速传播,并最终占据主导地位。书中举了许多历史事件作为例证,虽然年代久远,但那种群体狂热的氛围,那种被煽动起来的激情,至今读来仍让人感到一丝寒意,同时也引发了我对当下社会现象的联想。很多时候,我们在新闻中看到的那些集体性的非理性行为,比如网络上的群体攻击,或者某些社会事件中的“站队”现象,似乎都能在书中的理论找到影子。这本书让我更加警惕那些试图利用群体心理来达到特定目的的行为,也让我学会了在信息爆炸的时代,保持一份独立思考的审慎。
评分这本书真是给我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一直以来,我总觉得那些声势浩大的群体事件、集体狂热背后,似乎隐藏着某种神秘的、难以言说的力量。读了《乌合之众》,我才意识到,原来这种“力量”并非虚无缥缈,而是有其深刻的心理根源。作者古斯塔夫·勒庞简直就像一个解剖师,用精准的笔触剖析着“大众”这个庞大而模糊的概念。他描述了在群体之中,个体是如何被一种强大的暗示所裹挟,丧失了独立思考的能力,变得易怒、冲动、缺乏理性,甚至做出一些在个人状态下绝不会做出的极端行为。我特别被他关于“群体领袖”的分析所吸引,那些善于煽动情绪、利用口号和断言来操控大众的领袖,他们的策略和手段,在书中被揭示得淋漓尽致。读完这部分,我再回想起历史上和现实中的一些事件,那些曾经让我费解的群情激愤、盲目追随,似乎都找到了合理的解释。这本书让我开始审视自己,在面对群体时,我是否也曾被那股无形的力量所左右?它教会我,在信息的洪流和群体舆论的包围下,保持清醒的头脑和独立判断是多么重要。这本书不仅是一次知识的普及,更是一次深刻的自我反思。
评分坦白说,读这本书的时候,我内心是有些不安的,因为书中描绘的“乌合之众”形象,实在是太真实了,太具有普遍性了。作者古斯塔夫·勒庞仿佛一个冷酷的观察者,他毫不留情地揭露了群体行为的阴暗面:非理性、易受煽动、缺乏责任感、追求虚幻的英雄主义等等。这些特质,在历史的长河中,在人类社会发展的各个阶段,似乎都反复上演。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他关于群体“情绪传染”的论述,那种如同瘟疫般蔓延的情绪,能够迅速压倒个体的理智,将一群人推向某种极端的行为。读到这里,我脑海中闪过无数曾经经历或听闻过的群体事件,那些盲目的狂热,那些失控的冲动,都仿佛有了清晰的注脚。这本书让我对“群体”这个概念产生了敬畏,但也并非是绝望。它提醒我,作为个体,我们必须时刻警惕群体对我们思维的侵蚀,努力守护好自己独立的思想和判断力,成为一个有思考的个体,而不是随波逐流的“乌合之众”。
评分我一直觉得,很多人在讨论社会问题时,往往会忽视最基础的构成单位——“人”的心理。这本书恰恰填补了这一空白。《乌合之众》的强大之处在于,它将目光投向了隐藏在集体行为背后的个体心理变化,揭示了群体如何重塑个体的认知和行为模式。作者非常犀利地指出了群体中的“平均化”现象,即群体的智慧并非是所有个体智慧的简单相加,而往往会趋于平庸,甚至走向愚蠢。他反复强调,在群体中,个体的人格被淹没,取而代之的是一种集体的、情绪化的、非理性的“群体人格”。这种观点颠覆了我以往对“集体力量”的认知,让我开始反思,那些所谓的“集体智慧”是否真的存在,还是仅仅是一种幻觉?读完之后,我对自己参与的各种群体活动,无论是线上还是线下,都多了一份审视。我开始更加关注自己在群体中的状态,是否也受到了暗示和模仿的影响,是否也丧失了独立的判断力。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