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天才在左疯子在右:心理疾病漫谈
定价:39.00元
作者:宁安宁
出版社:哈尔滨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6-02-01
ISBN:9787548423676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天才在左疯子在右:心理疾病漫谈》介绍了心理学中常见的精神疾病,能让读者在阅读中自测精神病,看看自身是否隐藏着问题;了解现实生活中常见的精神病现象,学习心理学中对精神病的解读,*后提供一些防范和治愈它们的武器。
内容提要
《天才在左疯子在右:心理疾病漫谈》全书十五章,每章介绍一种精神病。每章提供一种主题精神疾病自测题目,然后根据自测看看问题的轻重,之后带领读者看看生活中精神病世界的众生万象,然后提供心理学上对此种精神病的解答并给出实用的“生存法则”。
目录
人人都有精神病 1
前言: 朋友,你有“病”吗? 4
章 世界上就没有能让我省心的东西——泛虑症 5
1.【精神病自测】你是泛虑症的臣民吗? 5
2.【问题】担忧的等待?害怕性期待? 5
3.【案例】暴力主妇与沉默吃货 7
4.【现象】“屌丝”的焦虑谁能懂? 9
5.【解答】理性情绪行为疗法 10
6.【生存法则】5种心理效应帮你摆脱焦虑 12
第二章 必须这样做,根本停不下来——强迫症 14
1.【精神病自测】看看能给你的强迫症打几分 14
2.【问题】强迫思考?强迫思维? 15
3.【案例】女神的包袱:化妆强迫症 17
4.【现象】手机癌&囤积症 18
5.【解答】强迫症自助手册:二法让你停下来 19
6.【生存法则】5种心理效应帮你缓解强迫症 20
第三章 无法摆脱的精神天敌——单一恐惧症 22
1.【精神病自测】你是单一恐惧症的一分子吗? 22
2.【问题】 看一眼就吓死? 23
3.【案例】快跑!那里有一只吉娃娃! 24
4.【现象】拼瘦族、考碗族……你在恐惧什么? 26
5.【解答】单一恐惧的治疗:暴露疗法 27
6.【生存法则】4条心理效应让你不再恐惧! 29
第四章 请离我远一点吧,人类!——社交恐惧 30
1.【精神病自测】社交恐惧,你中招了吗? 30
2.【问题】赤面恐惧症?惧人症? 31
3.【案例】躲在电脑背后才能与人交流 32
4.【现象】御宅族、洞族……三次元的社交到底有多可怕 33
5.【解答】从情景预演走入真实社交 34
6.【生存法则】6条心理效应助你成为社交达人 36
第五章 给我45度角,我可以让悲伤逆流成河——抑郁症 37
1.【精神病自测】看看你有没有抑郁症 37
2.【问题】4类抑郁症,你了解多少? 38
3.【案例】抑郁症患者 39
4.【现象】春困症、掏空族……都市白领持续低落所为何 40
5.【解答】抑郁症的秘密武器:日常事项与森田疗法 41
6.【生存法则】这些心理效应让你远离抑郁症! 43
第六章 我狂躁吗?我只是淡定得不明显!——躁狂症 44
1.【精神病自测】你的躁狂“修炼”到了什么程度? 44
2.【问题】心境高涨?暴躁易怒? 45
3.【案例】迷失的订单 46
4.【现象】毕业躁狂症&离婚躁狂症 47
5.【解答】躁狂症的生存需要:情绪控制 48
6.【生存法则】学习心理效应,打倒躁狂症! 49
第七章“”背后有隐情!——性偏好障碍(上) 50
1.【精神病自测】你有恋物癖吗? 50
2.【问题】癖、露阴癖、摩擦癖、恋物癖 51
3.【案例】他们也有性偏好障碍:莫扎特&卢梭 52
4.【现象】咸猪手、内衣大盗……不仅是口味轻重的问题 54
5.【解答】性偏爱障碍的症结:家庭引导重要 55
6.【生存法则】掌握心理效应,克服性偏好障碍! 56
第八章 别让他人为你的“性福”买单——性偏好障碍(下) 57
1.【精神病自测】看看你是否有情结? 57
2.【问题】癖、待症 58
3.【案例】自杀?不,要虐杀! 59
4.【现象】那些防不胜防的和SM 61
5.【解答】癖的治疗:挖掘原因,对症 63
6.【生存法则】这些心理效应让你越活越快乐 64
第九章 上帝把我的灵魂装错了躯体——性身份识别障碍 65
1.【精神病自测】看看给你的性身份识别障碍打几分 65
2.【问题】易性癖?双重异装症 ? 65
3.【案例】被禁锢的灵魂 67
4.【现象】变性人、人妖……我的性别听我的 68
5.【解答】性身份识别障碍的心理原因 70
6.【生存法则】4种效应助你避免性身份识别障碍 71
第十章 我听到上帝的呼唤——精神分裂 73
1.【精神病自测】看看给你的精神分裂到了什么程度? 73
2.【问题】精神分裂症的三大“典型” 73
3.【案例】我的孩子呢? 75
4.【现象】过劳族、周末哭泣族……巨大的压力让你分裂了吗 76
5.【解答】精神分裂的生存出路:家庭支持 77
6.【生存法则】3个方法助你精神分裂 78
第十一章 我和我的灵魂们——人格分裂 79
1.【精神病自测】看看给TA的多重人格打几分 79
2.【问题】人格&多重人格 79
3.【案例】24重人格 81
4.【现象】魔方人、迷失的自我……人人都有不同的自己 82
5.【解答】利用催眠治疗多重人格 83
6.【生存法则】3个效应打败人格迷失 84
第十二章 人生就是一场戏,唯我入戏——表演型人格障碍 85
1.【精神病自测】看看给你的表演型人格障碍打几分 85
2.【问题】戏剧化&幼稚化 85
3.【案例】凭什么不喜欢我? 87
4.【现象】嗲嗲女、娇娇妹……做作生活如演戏 88
5.【解答】表演型人格可以自我调整 89
6.【生存法则】3个效应去除表演型人格 90
第十三章 不准批评我,但我要怀疑你——偏执型人格障碍 91
1.【精神病自测】看看你的偏执型人格障碍有多严重 91
2.【问题】狂妄的自信 91
3.【案例】嫉妒我的?就凭你们? 93
4.【现象】网络暴民、肆意“人肉”……躲在网络背后,你是不是从不控制自己? 94
5.【解答】偏执型人格障碍者的解药:学会信任 95
6.【生存法则】利用6个效应告别偏执狂 96
第十四章 谁来帮我做决定 ——依赖性人格障碍 99
1.【精神病自测】看看给你的依赖性人格障碍打几分 99
2.【问题】寻找庇护者 99
3.【案例】谁能帮忙支撑我的世界 100
4.【现象】都市怪病——情感依赖症,你中招了吗? 101
5.【解答】依赖性人格障碍的解答原则:从小事开始 102
6.【生存法则】6个效应助你学会独立 103
第十五章 面对绝望,去死一次怎么样?——自杀 106
1.【精神病自测】看看给你的边缘人格障碍 106
2.【问题】绝望性自杀?解决性自杀?边缘性人格障碍? 106
3.【案例】自杀24次的“超级玛丽” 108
4.【现象】大学生为何是自杀的高发群体 109
5.【解答】这四个问题,你可一一想过? 110
6.【生存法则】这些心理效应让你越活越快乐! 112
作者介绍
作者:宁安宁,心理学专业出身,多年来一直研读心理学,颇有收获。
文摘
序言
这本书最让我着迷的地方在于它所展现出的那种“可能性”。它让我们看到,在我们习以为常的现实之外,还存在着如此广阔而奇特的心灵宇宙。作者并没有简单地将某些现象定义为“错误”或“病态”,而是试图去理解它们背后的逻辑,去探索那些不被主流所接纳的思维模式。这让我开始以一种全新的视角去观察周围的世界,去理解那些与我不同的人,以及他们所经历的独特体验。这本书就像一扇窗,打开了我对人类心理多样性的认知,也让我对那些被边缘化的声音,多了一份尊重和好奇。
评分这本书的语言风格真的非常吸引人,带着一种独特的韵味,既有文学的细腻,又不失思想的锐利。作者在描述那些复杂的心灵状态时,并没有使用过于专业或晦涩的词汇,而是用一种诗意而形象化的语言,将那些抽象的情感和体验具象化,让非心理学背景的读者也能轻松理解。我尤其喜欢书中某些段落的排比和比喻,它们如同精准的手术刀,剖析着人性的深层结构,又像温润的玉石,抚慰着那些可能存在的内心伤痛。我常常在阅读时,会忍不住将某些句子抄写下来,因为它们不仅仅是文字,更是作者对于生命、对于意识、对于存在本身的深刻洞察。
评分阅读这本书的过程,更像是一次探险,一次深入人类心灵幽暗角落的旅程。作者以一种非常平易近人的方式,将那些在常人看来遥不可及、甚至有些令人畏惧的概念,一一呈现在我们面前。我常常会在阅读中停下来,思考书中所描绘的那些“非凡”的经历和视角,它们挑战了我固有的认知,也让我开始审视自己对“正常”与“异常”的定义。书中的叙述方式不像枯燥的学术论文,而是充满了人情味,仿佛作者就在我耳边娓娓道来,分享着那些跌宕起伏的人生故事。我时不时会发出感叹,或是陷入沉思,这种与作者心灵的对话感,是我在其他同类书籍中很少获得的体验。
评分在我翻阅这本书的过程中,我感受到了一种强烈的求知欲被激发。它提出的问题,往往是没有明确答案的,但正是这种模糊性,反而驱使着我去思考,去探索。书中的例子和讨论,就像一颗颗种子,在我脑海中发芽,长出各种各样的想法。我开始主动去查阅一些相关的资料,去尝试理解那些我之前从未接触过的理论。这种学习的乐趣,来源于一种主动的探索,而不是被动地接受信息。这本书不仅仅是提供知识,它更重要的是教会我如何去提问,如何去质疑,如何以一种更开放的态度去面对未知。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封面色彩的搭配大胆而富有冲击力,字体选择也别具一格,似乎在第一时间就向读者传达了一种不落俗套的信号。我拿到书的时候,那种沉甸甸的质感,以及翻阅时纸张传递出的细腻触感,都让我觉得这是一本值得细细品味的读物。书中的插画风格同样令人称道,并非那种大众化的写实或是卡通,而是带着一种独特的、仿佛置身于某个异想世界的抽象美感,每一幅图都能引发我的联想,与文字内容形成一种奇妙的共鸣。我尤其喜欢书中某个章节开头的那幅画,它用一种我无法完全解读的方式,却精准地捕捉到了某种幽深的情绪,仿佛在暗示即将展开的故事。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