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数字通信技术
定价:33.00元
作者:唐彦儒
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0-09-01
ISBN:9787111310556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胶订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558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本书以数字通信技术为主线,主要介绍了数字通信基本知识、数字终端技术、数字信号的基带传输、数字信号的频带传输、同步数字体系、数字图像通信、数字通信测试仪器和下一网络等内容。全书共8章,建议学时为72学时,讲授内容以前5章为主,后面的章节可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选讲。
本书在重点介绍数字通信技术相关知识的同时,注重突出结构的合理性与完整性及内容的先进性与实用性,减少了不必要的数学推导。本书语言简练、层次清晰、结构完整、立意新颖,适当反映了现代数字通信技术相关领域的发展现状及趋势。
本书可作为职业技术院校电子信息和通信类专业的教材,也可作为电子信息和通信类工程技术人员的参考用书。
目录
前言
章 数字通信基本知识
1.1 数字通信系统的构成
1.1.1 信息与信号
1.1.2 模拟信号与数字信号
1.1.3 通信系统的构成、分类及通信方式
1.2 数字通信系统的主要性能指标
1.2.1 比特与码元
1.2.2 有效性指标
1.2.3 可靠性指标
1.3 数字通信的特点及发展
1.3.1 数字通信的特点
1.3.2 数字通信的发展概况及趋势
习题
第2章 数字终端技术
2.1 脉冲编码调制技术
2.1.1 脉冲编码调制的基本原理
2.1.2 取样
2.1.3 量化
2.1.4 编码与解码
2.1.5 单片集成PCM编解码器
2.2 多路复用技术
2.2.1 频分多路复用
2.2.2 时分多路复用
2.3 定时与同步技术
2.3.1 30/32路PCM基群帧结构
2.3.2 定时系统
2.3.3 同步系统
2.4 数字复接技术
2.4.1 PCM数字复接等级
2.4.2 数字复接方法与分类
2.5 30/32路PCM终端机的组成、测试及维护
2.5.1 30/32路PCM基群终端机的组成
2.5.2 30/32路PCM基群设备主要指标测试
2.5.3 30/32路PCM基群设备的简单维护
习题
第3章 数字信号的基带传输
3.1 数字基带信号
3.1.1 数字基带信号的波形与频谱
3.1.2 数字基带信号的常用线路码型
3.2 基带传输系统
3.2.1 数字基带信号传输的基本准则
3.2.2 眼图
3.2.3 误码的检测
3.2.4 基带传输的再生中继系统
3.2.5 再生中继器
3.3 同步传输与异步传输
3.3.1 同步传输
3.3.2 异步传输
习题
第4章 数字信号的频带传输
4.1 数字调制与解调
4.1.1 二进制数字调制与解调
4.1.2 多进制数字调制
4.1.3 调制解调器
4.2 数字信号的频带传输系统
4.2.1 光纤数字传输系统
4.2.2 数字微波传输系统
4.2.3 数字卫星传输系统
习题
第5章 同步数字体系
5.1 SDH的基本概念
5.1.1 PDH的弱点
5.1.2 SDH的概念及特点
5.2 SDH的速率与帧结构
5.2.1 网络节点接口
5.2.2 同步数字体系的速率
5.2.3 SDH帧结构
5.2.4 段开销字节
5.3 同步复用与映射方法
5.3.1 复用结构
5.3.2 映射
5.3.3 定位
5.3.4 复用
5.4 SDH网络结构
5.4.1 SDH传送网分层模型
5.4.2 SDH网络的物理拓扑
5.4.3 SDH的自愈网
5.4.4 SDH网络结构
5.4.5 SDH的网同步
5.5 SDH设备
5.5.1 SDH设备的逻辑功能
5.5.2 SDH典型设备简介
习题
第6章 数字图像通信
6.1 数字图像通信概述
6.1.1 图像通信及其系统模型
6.1.2 图像通信的特点与分类
6.1.3 图像质量评价
6.1.4 图像通信技术的发展概况
6.2 数字图像压缩编码技术
6.2.1 图像信号的数字化
6.2.2 数字图像压缩编码
6.3 数字图像传输技术
6.3.1 数字图像传输的接人技术
6.3.2 数字图像传输系统的质量
6.4 图像压缩编码的主要国际标准
6.4.1 静止图像压缩编码技术标准
6.4.2 H系列标准
6.4.3 MPEG系列标准
习题
第7章 数字通信测试仪器
7.1 数字通信测试仪器概述
7.1.1 数字通信测试仪器体系与分类
7.1.2 数字通信测试仪器的发展趋势
7.2 基群误码分析仪
7.2.1 基本工作原理
7.2.2 主要性能与应用
7.3 数字传输分析仪
7.3.1 基本工作原理
7.3.2 主要性能与应用
7.4 ISDN测试仪
7.4.1 基本工作原理
7.4.2 主要性能与应用
习题
第8章 下一代网络
8.1 下一代网络技术概述
8.1.1 下一代网络的概念
8.1.2 下一代网络的业务要求和网络要求
8.1.3 服务质量保证体系
8.1.4 移动性管理
8.1.5 可管理的IP网络框架
8.1.6 现有网络向NGN的演进
8.2 下一代网络体系结构
8.2.1 IP多媒体子系统
8.2.2 NGN的原理、功能和实现
8.3 下一代网络中的主要协议
8.3.1 H.323协议
8.3.2 SIP协议
8.3.3 MGCP协议
8.3.4 H.248/Megaco协议
8.3.5 SIGTRAN协议
8.3.6 BICC协议
习题
附录
附录A 国际性通信组织及相关组织简介
附录B 数字通信技术实验
附录C 信号电平的分贝表示方法
参考文献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作为一名在通信设备制造企业工作的技术支持人员,我日常工作中需要接触到各种各样通信设备的原理和故障排查。对我而言,一本优秀的数字通信技术书籍,应该兼顾理论深度和实用性。这本书《数字通信技术》在这方面做得相当出色。它不仅仅有严谨的理论推导,更有大量的工程实践指导。书中关于误码率、信噪比等关键性能指标的讲解,非常直观,而且提供了很多实际计算的例子。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调制解调技术的部分,对QPSK、QAM等不同调制方式的原理、频谱特性以及在实际应用中的表现,都做了非常详细的介绍,这对于我理解设备的工作原理,判断故障原因非常有帮助。而且,书中还涉及到了同步技术,比如载波同步和定时同步,这在实际系统中是至关重要但又容易被忽视的环节,这本书的讲解让我对这些关键技术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另外,书中还对一些常见的通信系统进行了分析,比如蜂窝移动通信系统、卫星通信系统等,并探讨了它们在数字通信技术方面的具体实现,这让我能够更好地将书本知识与实际工作联系起来,提升我的工作效率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评分我是一名通信工程专业的学生,之前对数字通信的理解一直是零散的,很多概念总是难以串联起来。阅读了这本《数字通信技术》之后,我才真正体会到什么叫做“茅塞顿开”。这本书的结构非常清晰,从基础概念出发,逐步深入到复杂的理论和技术。我最喜欢的是书中对各个章节的过渡和衔接处理得非常自然,让人感觉知识是连续不断的,而不是孤立存在的。例如,在介绍信道编码之前,作者会先详细讲解信道模型,说明信息在传输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各种干扰和失真,然后自然而然地引出信道编码的重要性,以及它如何帮助我们对抗这些不利因素。书中对不同编码方案的对比和分析也十分到位,比如纠错能力、编码效率、译码复杂度等,都进行了详细的说明,这让我能够更清晰地理解不同编码方案的适用场景。此外,书中对一些重要定理和结论的推导过程都给出了详细的步骤,即使是一些比较复杂的数学推导,作者也尽量做到清晰易懂,这对我理解理论的本质非常有帮助。这本书确实为我构建了一个完整、扎实的数字通信知识体系,让我对这个领域充满了兴趣。
评分作为一个对通信技术怀有浓厚兴趣的业余爱好者,我一直在寻找一本能够系统学习数字通信知识的书籍。在朋友的推荐下,我拿到了《数字通信技术》。这本书的优点在于它能够将深奥的理论以一种相对易懂的方式呈现出来,即使是没有专业背景的读者,也能从中受益匪浅。书中对信息论基础的讲解,为理解后续的编码和调制技术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我尤其喜欢书中关于信息熵和信道容量的介绍,这些概念虽然抽象,但作者通过生动的比喻和实例,让我对其有了初步的认识。此外,书中对各种调制方式的讲解也很有意思,例如ASK、FSK、PSK等,作者不仅介绍了它们的原理,还通过图示展示了它们的信号波形,这让我能够直观地感受到不同调制方式的差异。书中还涉及到了抗干扰技术,这对于我理解通信系统中信号的鲁棒性非常有帮助。虽然我不是专业人士,但这本书让我对数字通信这个领域有了更全面的了解,也激发了我进一步学习的兴趣。它就像是一扇窗户,让我得以窥见这个复杂而迷人的通信世界。
评分我是一名刚刚踏入通信领域的研究生,对于数字通信的庞大体系感到有些不知所措。在导师的推荐下,我开始阅读这本《数字通信技术》。这本书给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其前沿性和系统性。它不仅仅涵盖了数字通信的经典理论,更重要的是,它还融入了近年来一些最新的研究成果和技术发展趋势。书中关于OFDM、MIMO等技术在不同章节的阐述,都紧密结合了当下的通信标准和实际应用,例如在讲解OFDM时,就详细介绍了其在4G、5G等现代移动通信系统中的应用,并对其性能优势和面临的挑战进行了深入的分析。这一点对于我们做研究的学生来说至关重要,能够帮助我们把握研究方向,紧跟技术发展的潮流。另外,书中对于各种技术之间的联系和相互影响的阐述也十分到位,例如在介绍多址技术时,就清晰地说明了FDMA、TDMA、CDMA以及OFDMA等技术是如何在不同的通信系统中协同工作的,以及它们各自的特点和局限性。这种全局性的视角,帮助我构建了一个完整的数字通信知识体系,让我不再感到零散和迷茫。书中的一些仿真实验的建议和思考题,也很有启发性,能够引导我们去主动思考和探索,提升我们的研究能力。
评分作为一名在通信行业摸爬滚打多年的工程师,一直以来都希望找到一本能够系统梳理数字通信技术脉络的书籍,在市场上海量的信息中,我曾尝试过很多不同出版社和作者的书籍,但总感觉或多或少有些欠缺。直到我拿到这本《数字通信技术》,才真正感觉找到了“对的”那本书。这本书的整体结构设计非常合理,从最基础的信号表示、信源编码,到信道编码、调制解调,再到多址技术和同步技术,层层递进,逻辑清晰。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作者在讲解复杂概念时,并没有照本宣科,而是深入浅出,结合了大量的实际工程应用案例,这使得原本抽象的理论知识变得触手可及。比如,在介绍信道编码时,不仅仅停留在理论公式推导,而是花了相当篇幅去讲解不同编码方式的优缺点、适用的场景以及在实际通信系统中的实现方式,这对于我们这些需要将理论付诸实践的工程师来说,价值巨大。而且,书中大量的图示和表格,也极大地帮助了我们理解和记忆。我尤其喜欢其中关于性能分析的部分,作者对各种关键性能指标的推导和分析都非常透彻,并且提供了详细的计算方法,这对于我们进行系统设计和优化非常有指导意义。总而言之,这本书为我提供了一个非常扎实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指导,帮助我更全面、更深入地理解了数字通信的精髓。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