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图解触摸屏工程应用技巧(第2版)
定价:49.80元
作者:周志敏
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5-11-01
ISBN:9787111514923
字数:
页码:
版次:2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涵盖西门子和三菱触摸屏
知识讲解系统
应用技巧实用
流程图解完整
内容提要
本书结合外触摸屏技术发展动态及**工程应用技术,以触摸屏工程实用技术为本书的核心内容,全面系统地阐述了触摸屏的基础知识和**应用技术。全书共5章,深入浅出地阐述了触摸屏基础知识、触摸屏分类、触摸式人机界面工程应用、西门子触摸式人机界面工程应用、三菱触摸式人机界面工程应用等内容。
本书题材新颖、内容丰富实用,深入浅出,文字通俗,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是从事触摸式人机界面技术开发、工程设计与应用的工程技术人员的读物,也可供高等院校、职业技术院校相关专业师生阅读参考。
目录
前言
章 触摸屏基础知识
1.1触摸屏技术及发展历程
1.1.1 触摸屏技术
1.1.2 触摸屏发展历程
1.2 触摸屏原理及特性
1.2.1 触摸屏原理
1.2.2 触摸屏特性
第2章 触摸屏分类
2.1电阻式触摸屏
2.1.1电阻式触摸屏工作原理
2.1.2电阻式触摸屏优缺点
2.2电容式触摸屏
2.2.1电容式触摸屏工作原理
2.2.2电容式触摸屏优缺点
2.3红外式触摸屏工作原理及特性
2.3.1红外式触摸屏工作原理
2.3.2红外式触摸屏优缺点
2.4表面声波式触摸屏工作原理及特性
2.4.1表面声波式触摸屏工作原理
2.4.2表面声波式触摸屏优缺点
第3章 触摸式人机界面工程应用
3.1触摸式人机界面
3.1.1人机界面
3.1.2工业触摸式人机界面
3.2触摸式人机界面系统工程设计
3.2.1触摸式人机界面应用定义及选择
3.2.2触摸屏系统设计
3.2.3触摸式人机界面与PLC的通信
第4章 西门子人机界面工程应用
4.1 Smart700/1000IE人机界面工程应用
4.1.1 Smart700/1000IE人机界面安装与连接
4.1.2 Smart700/1000IE人机界面的用户操作界面
4.1.3 Smart700/1000IE人机界面组态操作系统
4.1.4 Smart700/1000IE人机界面操作模式及测试项目
4.1.5 Smart700/1000IE人机界面工程应用技巧
4.2 OP73micro/TP177micro人机界面工程应用
4.2.1 OP73micro/TP177micro人机界面安装与连接
4.2.2 OP73micro/TP177micro人机界面组态操作系统
4.2.3 OP73micro/TP177micro人机界面工程应用技巧
4.3 WinCC flexible系统组态结构
4.3.1 WinCC flexible特色及系统组态
4.3.2 OS更新设置及恢复出厂设置
4.3.3 HMI监控系统的设计
4.4西门子人机界面应用问题分析及故障处理实例
4.4.1西门子人机界面应用问题分析及处理方法
4.4.2西门子人机界面检查及故障处理实例
第5章 三菱触摸式人机界面工程应用
5.1 GT Designer3编程软件
5.1.1 GT Designer3编程软件结构
5.1.2启动GT Designer3编程软件
5.2三菱GOT与计算机间数据传送
5.2.1数据传送的步骤及注意事项
5.2.2计算机与三菱GOT连接
5.2.3设置三菱GOT接口
5.2.4计算机与三菱GOT间的通信设置
5.2.5向三菱GOT写入数据
5.2.6从三菱GOT读取数据
5.2.7与三菱GOT的数据对照
5.3三菱GOT画面设计技巧
5.3.1三菱GOT窗口画面的创建及切换
5.3.2三菱GT1150触摸屏开关、指示灯的设置
5.3.3定时器、计数器的设置
5.3.4数据输入与仪表显示设置
5.3.5 GOT画面切换设置
5.4三菱GOT连接及操作环境参数设置
5.4.1三菱GOT连接
5.4.2三菱GOT操作环境参数设置
5.5三菱GOT工程应用技巧
5.5.1三菱GOT用于电动机起动/停止控制和故障显示
5.5.2 PLC、变频器及三菱GOT构成的调速系统
5.5.3三菱GOT基于RS485与变频器通信设置
5.6三菱GOT出错代码和出错信息及处理方法
5.6.1出错代码和出错信息弹出式显示和列表显示
5.6.2出错代码和出错信息及处理方法
参考文献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这本书的价值更体现在其对未来趋势的洞察和前沿技术的梳理上。虽然它聚焦于成熟的工程应用技巧,但其中关于柔性显示驱动和多点触控的复杂集成方案的论述,明显展现了作者对行业发展脉络的深刻理解。我特别欣赏书中对新兴的非晶硅(a-Si)和氧化物半导体(Oxide TFT)在触摸传感器矩阵中应用的比较分析。作者不仅对比了它们的迁移率和功耗,还非常专业地分析了不同TFT材料在长时间工作状态下的老化效应及其对触摸灵敏度的长期影响。这种前瞻性,让读者在掌握当前主流技术的同时,也能对下一代产品的技术选型做好准备。总的来说,这本书不仅是当下解决实际问题的利器,更是一份能够指导我们规划未来技术路线图的战略性参考资料,它的深度和广度,远超出了普通的技术手册范畴。
评分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体会到了一种非常扎实的、来自一线实践者的专业视角。它不仅仅停留在介绍“是什么”和“怎么做”,更深入探讨了“为什么会失败”以及“如何避免失败”。比如,在讲解触摸屏的EMI/EMC设计时,书中对电磁干扰源的识别和抑制措施的阐述,完全是基于实际的电路布局和屏蔽设计经验。作者没有采用那种过于理想化的假设,而是直接展示了在多层板PCB上布局优化时,地线设计和信号走线如何影响耦合电容的实际数值变化。我记得我曾经被一个高频噪声干扰问题困扰了数周,最终通过书中提出的“最小化参考回路面积”原则,结合特定的去耦电容选型建议,才得以彻底解决。这种将理论知识与具体元器件选型、PCB布线技巧紧密结合的写法,使得技术转化效率变得异常高,对于追求快速原型验证和产品迭代的团队来说,这本书的参考价值是无可替代的。
评分这本书的行文逻辑堪称教科书级别的典范,它没有那种堆砌术语的晦涩感,而是采用了一种层层递进的叙事方式,非常适合那些希望从零开始深入了解触摸屏技术的读者。初读时,我特别留意了关于手势识别算法的部分,作者对不同复杂手势(如捏合、旋转等)的特征提取和滤波处理进行了非常细致的剖析。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它没有停留在概念层面,而是深入探讨了不同降噪滤波方法(如卡尔曼滤波与中值滤波)在实际工程场景中的优劣权衡,特别是关于实时性与准确性的矛盾处理,给出了非常实际的工程权衡点。对于我们研发团队来说,选择合适的算法直接关系到最终产品的用户体验,这本书提供了一个坚实的理论基石和丰富的实践案例支撑,避免了我们在实际开发中走很多不必要的弯路。它的结构安排,就像是为每一个技术难点都准备了一个详尽的“手术指南”,清晰、准确、且可操作性极强。
评分作为一个有着多年电子产品开发经验的工程师,我深知“细节决定成败”在触摸屏领域的重要性。这本书在细节处理上的深度和广度,确实让我眼前一亮。我个人认为,它在材料科学与界面处理这块的论述尤其出色。例如,在探讨ITO膜层厚度和电阻率对信噪比的影响时,书中不仅引用了经典的菲涅尔反射定律,还结合了实际的沉积工艺参数(如溅射功率和背景气压)对电容耦合效率的具体影响曲线,这种跨学科的融合,是很多纯粹的软件或硬件书籍所欠缺的。我还注意到,书中对不同环境因素(如高低温、高湿度)对触摸屏性能衰减的预测模型也做了详细介绍,这对于需要进行长期可靠性测试和认证的团队来说,简直是如虎添翼的宝贵资料。这种对工程全生命周期的关注,使得这本书的实用价值大大提升,不再仅仅是一本技术参考书,更像是一本工程实践的“防坑手册”。
评分看到这本书的封面设计,首先吸引我的是那种专业又不失亲和力的排版风格,那种将复杂技术用直观图示呈现出来的努力,让人一眼就能感受到编者在内容组织上的用心。翻开内页,我立刻被那些详尽的原理图和清晰的步骤分解所折服。比如,在讲解电容式触摸屏的电极结构设计时,书中不仅给出了理论公式,更配有大量不同负载条件下电极响应的仿真截面图,这对于我们这些一线工程师来说,无疑是提供了最直接的工程指导。我记得有一次我们在调试一款新型号的显示模组时,遇到了一个难以复现的边缘误触问题,翻阅了许多标准手册都找不到头绪,最后还是在书中关于“边缘效应的补偿算法”那一章里找到了突破口,书中提供的那个基于电荷守恒的简化模型,成功帮助我们定位了驱动IC的参数配置错误。这本书的价值不仅仅在于知识的罗列,更在于它提供了一套完整的、从底层物理到上层软件交互的系统性解决方案,让“知其所以然”不再是奢望。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