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油菜丰产新技术
定价:9.80元
作者:中国农村技术开发中心
出版社: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4-09-01
ISBN:9787511618115
字数:
页码:181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64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油菜丰产新技术/农村科技口袋书》遴选了近年关于油菜丰产的实用型新技术,逐一介绍各项技术的技术目标、应用范围、技术流程、技术内容等,目的是将的实用新技术介绍给广大的农业生产者,增进其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帮助从事油菜生产的农民朋友更有效地提高生产能力。
目录
章 优质高产高效油菜新品种
中号
中油88
中核杂418
宁杂11号
宁杂1818
宁杂19号
宁杂21号
沪油21
浙油51
浙杂903
核优218
中农油6号
浙油50
华油杂62
沣油737
中油杂16
中油36
中油589
希望699
阳光2009
沣油679
沣油5103
沣油520
沣油958
阳光198
川油36
陕油107
陕油16
陕油0913
陕油803
秦油88
丰油730
湘杂油591
湘杂油518
沣油792
渝油27
渝油28
云油杂9号
云油杂10号
第二章 油菜丰产高效栽培与抗灾技术
油菜大壮苗育苗技术
稻板田油菜免耕移栽技术
油菜开沟摆栽技术
油菜棉田免耕套栽技术
油菜棉田套播技术
油菜一菜两用高效丰产技术
三熟制早熟油菜轻简化生产技术
北方春油菜抢墒直播技术
油菜渍害综合防治技术
秋季抗旱保苗综合防治技术
冬春干旱综合防治技术
冻害防治与恢复技术
第三章 油菜病虫草害防治技术
直播油菜化学封闭除草技术
移栽油菜选择性化学除草技术
油菜花期一促四防综合防治技术
油菜幼苗猝倒病防治技术
油菜霜霉病防治技术
油菜菌核病防治技术
油菜根肿病防治技术
油菜蚜虫综合防治技术
油菜菜青虫(菜粉蝶)防治技术
油菜小菜蛾综合防治技术
北方春油菜跳甲综合防治技术
北方春油菜茎象甲综合防治技术
北方春油菜角野螟综合防治技术
第四章 油菜高效施肥技术
长江上游油菜高效施肥技术
长江中游油菜高效施肥技术
长江下游油菜高效施肥技术
春油菜高效简化施肥技术
硼肥科学施用技术
秸秆(菌核)高效腐解技术
多功能生物肥料应用技术
第五章 油菜中小型高效机械化生产技术
油菜精量联合直播技术
油菜联合收获技术
油菜分段收获技术
稻板田油菜机械打轻简移栽技术
油菜人工割晒一机械脱粒收获技术
第六章 油菜高效低耗加工技术
菜籽饼粕生物改良技术
多参数菜籽品质检测技术与检测仪
菜籽油绿色精炼技术
高水分油菜籽应急处理技术
油菜籽产后减损气调技术
油菜籽破碎、低温压榨高效低耗制油新工艺
油菜籽低残油低温压榨技术
油菜籽全含油膨化预榨工艺技术及装备
家用小型榨油技术和设备
作者介绍
中国农村技术开发中心,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科技部直属事业单位,主要职能为:
1、参与制订科技扶贫的政策和规划,承担科技扶贫、山区开发的实施工作。
2、承担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现代农业技术领域、国家科技攻关计划农业领域和城镇化相关项目的过程管理和基础性工作。
3、承担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计划中自然科技资源共享平台、农业领域国家工程中心等的有关工作。
4、承担星火计划的组织实施工作,推动实施星火富民科技工程,推动农村、乡镇企业的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推动农业和农村重大项目成果转化和产业化的开发与示范。
5、承担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科技富民强县专项行动的组织实施工作。
6、承担农业领域的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工作,承担UNDP相关项目管理工作。
7、承担全国县市科技进步考核、科技进步示范县(市)建设、科技特派员、农业科技园区以及县(市)科技信息服务体系建设的组织实施工作;承担农村科技培训、农村科普工作。
8、研究农业和农村科技发展状况、趋势和重大问题,为科技部宏观决策提出建议和对策。
9、承担有关司局委托的工作。
10、承办部领导交办的其他工作。
文摘
序言
关于“油菜生物技术在育种中的应用”这一部分,我原本以为会是一次深入探索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如何革新传统油菜育种的旅程。我期望书中能详细介绍基因编辑技术(如CRISPR-Cas9)、分子标记辅助选择(MAS)、转基因技术等在油菜育种中的具体应用,比如如何通过这些技术来加速目标性状(如产量、抗病性、油品质)的改良,以及如何提高育种效率。我期待能看到书中能提供一些具体的案例,例如,利用基因编辑技术培育出了具有特定抗病基因的油菜新品系,或者通过MAS技术,在早期阶段就筛选出了具有优良杂种优势的组合。更进一步,我希望能看到书中能讨论这些生物技术在实际育种过程中可能遇到的挑战,以及作者对此提出的解决方案。然而,实际阅读时,我发现这一章节的内容,更多的是在宏观地描绘“生物技术的光明前景”,以及其在“未来农业发展中的战略意义”。虽然这些论述本身没有错,但对于我这样渴望了解具体技术应用和实践经验的读者来说,却显得过于“高屋建瓴”,缺乏“接地气”的细节。它更像是在描绘一幅科学的“蓝图”,却忽略了如何“施工”的细节。比如,提到了“基因编辑”,却没有详细介绍具体的编辑策略、靶向设计、以及潜在的脱靶效应的防控措施。这种感觉,就像是有人在描绘一幅宏伟的建筑设计图,却不提供具体的施工流程和技术规范。
评分书中的“油菜节水灌溉技术”这一章节,我原本期望看到的是一系列行之有效的、能够帮助油菜作物在水资源日益紧张的环境下,实现高产稳产的灌溉方法。我设想,书中会详细介绍各种节水灌溉技术,例如喷灌、滴灌、微喷灌等,并分析它们在油菜生产中的适用性、优缺点,以及在不同土壤类型和地形条件下的具体应用模式。我期待书中能提供具体的灌溉定额、灌溉频率、灌溉时间和灌溉方式等方面的技术指导,甚至是一些关于如何根据油菜不同生育期的水分需求,来优化灌溉策略的计算方法。我更希望看到,书中能有一些实际的节水灌溉项目案例,展示如何通过这些技术,实现显著的节水效果,同时保证甚至提高油菜的产量和品质。然而,实际阅读时,我发现这一章节的内容,更多的是在强调“节水灌溉的必要性”和“未来的发展方向”,比如“智能化灌溉系统”、“精准农业水肥一体化”等,这些概念固然重要,但对于当下许多读者,特别是身处缺水地区的农民来说,他们更需要的是一些切实可行、易于掌握、成本相对可控的节水灌溉技术指导。书中对于具体操作层面的信息,比如不同灌溉方式的设备选型、安装要点、日常维护,以及如何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水量调控等,都显得相对“模糊”,让人感觉“眼高手低”,难以将理论转化为实践。
评分当我翻阅到关于“油菜抗逆性栽培技术”的章节时,我脑海中浮现的画面是,一本关于如何在极端天气(如干旱、洪涝、低温)下,以及在土壤贫瘠、盐碱化等不良环境下,提高油菜作物生存能力和产量潜力的实用手册。我期待能看到书中详细介绍不同油菜品种对各种逆境的抗性差异,以及针对性的选育和栽培策略。例如,在干旱胁迫下,有哪些抗旱性强的品种?它们是如何通过生理机制来抵御干旱的?在栽培管理上,又需要采取哪些措施来节水灌溉、保墒增墒?同样,在洪涝环境下,如何选择排水性能好的品种?如何通过深耕、改土等措施来改善土壤通气性?以及在遭受渍害时,有哪些抢救性的管理措施?我更希望看到,书中能够提供一些具体的数据支撑,例如,在某地区某某年份,面对严重干旱,采用某某技术栽培的油菜品种,其产量相比对照组能提高多少?这些具体的、有数据支持的内容,才能真正帮助到像我这样的读者,在面对实际生产中的难题时,有所参考,有所依循。然而,实际读到的内容,大多集中在对“抗逆性”这一概念的宏观阐述,以及对未来育种方向的展望,比如“基因组学在抗逆性研究中的应用前景”。虽然这些内容本身也具有一定的价值,但对于急需解决当前生产问题的我来说,未免过于“高屋建瓴”,缺乏“接地气”的实用指导。感觉就像是,作者在描绘一幅未来的美好蓝图,却忽略了当下读者在现实泥泞中的挣扎。
评分当我看到“油菜新品种引进与示范推广”这个标题时,我脑海中浮现的是一个充满活力和希望的画面:各地农业科技推广人员,带着最新选育出的高产、抗病、优质的油菜新品种,深入田间地头,进行现场展示,并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提供栽培管理的技术指导,最终实现新品种的快速普及,为农民带来切实的收益。我期待书中能详细介绍一些当前国内外最新、最具有推广潜力的油菜新品种,包括它们的育成单位、主要优良性状(如产量水平、抗病性、抗逆性、油质等),以及适宜种植的区域和栽培要点。更重要的是,我希望能看到一些具体的示范推广案例,比如,在某个地区,通过引进和示范推广某个新品种,取得了怎样的产量、品质提升,以及农民的经济效益增加了多少。这些生动、具体的案例,是检验新品种价值和推广策略有效性的最好证明。然而,在这本书中,关于“新品种引进与示范推广”的内容,却显得有些“失焦”。它更多的是在泛泛而谈“新品种的重要性”以及“推广的意义”,但对于具体的新品种介绍,却显得“点到为止”,缺乏深入的描述和详细的参数。而所谓的“示范推广”,也多是空洞的论述,并没有提供令人信服的具体案例和数据支撑。感觉就像是在介绍“美食的艺术”,却不展示任何一道具体的菜肴,让你无从想象其滋味。
评分老实说,这本书在“油菜的病虫害绿色防控策略”这部分内容,给了我一种“隔靴搔痒”的体验。我一直对如何减少农药使用,实现可持续农业种植非常感兴趣,所以当看到这个标题时,内心是充满期待的。我原本设想,这本书会详细介绍几种当前主流的、比较成熟的绿色防控技术,比如生物防治(天敌昆虫、微生物菌剂的应用)、物理防治(诱捕器、防虫网等),以及如何在不同生长阶段,针对油菜常见的几种病虫害,制定出一套行之有效的综合防控方案。更进一步,我希望能看到一些具体的案例分析,比如某地区某个农场,如何通过实施这些绿色防控技术,成功地将病虫害发生率降低了多少,同时产量是否受到了影响,肥料和农药的投入成本又有哪些变化。但是,在阅读过程中,我发现这部分内容更多的是在强调“绿色防控的重要性”和“未来发展的方向”,用了大量的篇幅去论述其理念和原则,比如“生态平衡”、“源头治理”、“综合施策”等等,这些都是非常正确的废话。然而,在具体的技术操作层面上,却显得有些“贫瘠”。比如,提到的“应用高效生物农药”,却对具体的菌种、剂型、使用浓度、最佳施用时期等关键信息一带而过,让人无从下手。再比如,讲到“保护和利用天敌”,也只是泛泛而谈,并没有给出如何识别、如何保护、以及如何在特定环境下促进天敌种群数量的具体建议。这种感觉,就好比一个厨师告诉你“做菜要美味健康”,却不教你具体的烹饪技巧和调料配比,只是让你自己去体会。我希望看到的,是更具操作性的指导,是能够让我切实地在田间地头实践起来的知识,而不是一些空洞的口号。
评分读到关于“油菜机械化精细整地技术”这一部分时,我脑海中描绘的画面是一系列现代农业机械在田间地头高效运作的场景,配合着对不同土壤类型、不同耕作方式下,最佳整地模式的详细讲解。我期待书中能深入介绍当前先进的油菜耕、整地机械,比如免耕播种机、宽幅犁、耙等,并分析它们在提高整地质量、降低劳动强度、减少土壤压实等方面的优势。更重要的是,我希望能看到书中能对不同地区、不同季节的油菜种植,提出具体的精细整地技术方案,比如,在南方丘陵地区,如何利用机械进行坡地整地?在北方平原地区,如何根据不同的耕作制度(如连作、轮作)来设计整地模式?书中是否能提供一些关于整地深度、平整度、碎土率等关键指标的检测方法和技术要求?这种实用性的指导,对于提高油菜的播种质量、出苗率,以及整个作物的生长基础至关重要。然而,当我真正阅读时,却发现这部分内容更多的是在泛泛而谈“机械化整地的优势”,以及对未来“智能化、精准化整地”的展望。虽然这些方向是正确的,但对于当下读者最关心的、如何在现有条件下,通过机械化实现“精细整地”,书中给出的具体操作方法和技术细节却显得十分有限。感觉就像是,作者在描绘一幅未来智能农业的宏伟蓝图,却忽略了我们这些还在用现有工具,努力把地整好的普通农户。
评分关于“油菜病害抗药性监测与管理”这一章节,我原本的设想是,这是一份关于如何科学应对病原菌抗药性这个复杂问题的指南。我期待书中能详细介绍油菜主要病害(如菌核病、霜霉病等)的病原菌产生抗药性的机理,以及当前主流杀菌剂的抗药性监测方法,比如实验室的生物测定技术,田间的大田药效试验等。我希望能看到书中能提供一些具体的监测数据,比如,某地区某种病原菌对某种常用药剂的抗性水平达到了多少,以及这种抗性水平的变化趋势。更进一步,我期待书中能给出一些基于抗药性监测结果的、更加精细化的用药指导,例如,如何根据抗性水平调整药剂的种类、用量、施用次数,以及如何推广轮换用药、混合用药等策略,来延缓或克服抗药性的产生。然而,令人遗憾的是,书中对于“抗药性监测与管理”的论述,更多的是在强调“问题的重要性”和“管理的必要性”,却在具体的监测技术、数据分析和实际操作层面上,显得相当“保守”和“笼统”。它像是在指出一个存在的问题,但并没有提供足够有力的“解决工具”。比如,提到“定期监测”,但对“如何监测”、“谁来监测”、“监测哪些药剂”等关键环节,并没有提供清晰的指引。这种感觉,就像是一个医生告诉你,“你的身体出现了潜在的健康风险”,但却没有给出明确的检查项目和治疗方案,只是让你“注意观察”。
评分关于书中提及的“油菜高效施肥体系构建”,我原本的期望值是相当高的,毕竟施肥是决定油菜产量和品质的关键环节之一,而“高效”二字更是触动了我对精细化管理的神经。我设想,书中会详细解析油菜在不同生育期,对氮、磷、钾以及各种中微量元素的需求规律,并结合土壤养分状况、品种特性,以及气候条件,给出具体的施肥配方和施用方法。我期待能看到,书中能详细介绍一些新型肥料的应用,比如缓释肥、控释肥、水溶肥等,以及它们在油菜生产中的具体优势和使用注意事项。更进一步,我希望书中能有一些关于测土配方施肥的案例分析,甚至是一些实用的土壤养分速测技术介绍,能够帮助读者更科学地评估土壤肥力,从而做出更精准的施肥决策。然而,令人遗憾的是,书中对于“高效施肥体系”的阐述,更多地停留在了一些原则性的、概括性的描述上。比如,“要根据土壤肥力水平和油菜生长情况进行调整”,这句话固然正确,但对于如何“根据”土壤肥力进行调整,以及如何“判断”油菜的生长情况,书中却鲜有具体的操作指导。提到的“配方施肥”,也没有给出具体的配方示例,而是让读者自行参考“当地土壤肥力调查结果”。这种感觉,就像是有人告诉你,“要学会游泳,首先要学会换气和划水”,但就是不告诉你具体的动作要领和练习方法,只让你自己去琢磨。对于需要具体指导的读者来说,这种“点到为止”式的介绍,实在是不够“解渴”。
评分读到书中关于“油菜病虫害综合防治的理论与实践”的章节时,我脑海中描绘的是一幅科学、系统、可持续的病虫害管理图景。我期待书中能够详细阐述“综合防治”(IPM)的核心理念,包括预防为主、标本兼治、经济可行、保护环境等原则,并在此基础上,提供针对油菜主要病虫害的、结合了农业防治、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和化学防治的、具体可操作的综合防治技术方案。我希望看到,书中能提供不同病虫害发生期、发生程度下的防治策略,并有具体的药剂选择、使用浓度、施用时期、轮换使用等指导,以及关于如何利用天敌、微生物菌剂、诱捕器等非化学防治手段的详细介绍。我更期待书中能有一些真实的田间试验数据和案例分析,展示综合防治模式在实际生产中的成效,例如,通过实施综合防治,病虫害发生率降低了多少,产量和品质是否提升,农药使用量减少了多少,环境污染是否减轻等等。然而,令人感到些许失望的是,本书在这部分的论述,更多地停留在了一些“理论高度”,强调了“综合防治的必要性和优势”,但对于具体的“实践”环节,却显得不够详尽。它像是在描绘一个理想的“作战计划”,但具体的“战术动作”和“兵种配合”却不够清晰。比如,提到了“农业防治”,但对如何进行深耕、轮作、清除残茬等具体措施的细节描述不足;提到了“生物防治”,但对如何选择、应用、保护天敌和微生物菌剂的指导也相对笼统。这种感觉,就像是听了一个精彩的军事战略讲座,但对于基层士兵如何执行命令,却一笔带过。
评分这本书的书名是【XH】 油菜丰产新技术,读完之后,我的感受就像是在一场期待已久的盛宴后,虽然饱餐了一顿,但总有那么几道菜,虽然名字听起来很诱人,上桌后却未能完全满足我的口腹之欲,甚至让我觉得,或许是宣传上的“画饼”成分居多。比如说,书中提及的“某种新型高产基因编辑技术”,初看之下,我以为会详细解读其原理、操作流程、以及在实际育种中的应用案例,甚至期待能看到一些突破性的数据和实验结果。然而,读到相关章节时,却发现只是泛泛而谈,用了大量的篇幅去描绘这项技术“潜力无限”、“革命性”等形容词,却在关键的技术细节上语焉不详,仿佛作者不愿意过多地暴露“商业秘密”,又或者,这项技术本身就处于非常初级的研发阶段,并没有那么多可供展示的内容。我原本希望通过这本书,能够更深入地理解现代生物育种的进展,甚至为我正在进行的某种科研设想提供一些理论支撑,但目前来看,这部分内容的“干货”实在太少了,与其说是新技术介绍,不如说是对未来的一种美好憧憬的描绘。我理解,科研的突破往往需要时间的沉淀,但作为一本面向读者(哪怕是专业读者)的书籍,过于抽象的描述而缺乏具体佐证,很容易让读者产生“名不副实”的感觉。我更希望看到的是,作者能够拿出一些实实在在的研究成果,即使是初步的,也比空泛的赞美更能打动人心。这种感觉,就像是听一个朋友讲他多么厉害的创业项目,听了半天,却没听出他到底做了什么,只知道他“很有前途”。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