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牧场到奶粉的故事-中国人眼中的荷兰奶业链
定价:86.0元
作者:胡定寰,(荷)孔凯斯,(荷)尚昊哲
出版社: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5-10-01
ISBN:9787511623140
字数:410000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纵观荷兰奶业历史,百年的经验积累与技术革新造就了今天安全高效的产业链,在为消费者供应安全营养健康产品的同时,重视环保、动物福利、可持续发展。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未来,严峻的挑战之一是如何满足不断增长的世界人口对食品的需求,尤其是在亚洲、非洲等新兴市场。荷兰奶制品在消费者中一直因其高品质而颇受赞誉,这当然是团队协作的成功。就像荷兰足球队的成员之间密切配合一样,荷兰奶业链也有着一个协作机制——“金三角”模式,简单而言,就是产业链上农场、加工厂、科研机构、和社团组织之间的合作。为了获得一手材料,作者在5年中数次亲历该国农业大学、研究机构和奶牛养殖场,回国后对调研报告深入分析、提炼总结,并采用科普写作的方式汇集成册。
该书旨在通过一个个不同的访谈故事,把荷兰的奶业链介绍给中国的读者。读者在阅读该书后可
以从中受到启发和教育,并期待将会对我国乳品产业的发展产生积极而良好的影响。
目录
作者介绍
胡定寰博士,为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是在外享有盛誉的研究农产品供应链和超市问题的专家。
1998--2000年在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政策研究中心从事研究工作。2003年在国家教委留学资金的资助下,在日本京都大学从事农产品供应链的合作研究工作。期间又在荷兰接受培训,后担任荷兰Wageningen大学驻中国办事处主任。主持过60多项外课题,发表中外文论文100多篇和专著6部。
文摘
序言
中国农业当前和未来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即在土地、水和农业劳动力等资源不断下降的同时,要生产出更多、更好、更安全的农产品,来满足消费者和整个国家经济发展的需要, 并为子孙后代留下良好的生产与居住环境。在这方面,荷兰农业成功的经验非常值得中国学习和借鉴。
荷兰国土面积只有中国的0.43%,人口是中国的1.23%,每平方千米人口密度高达中国2.9 倍,却是世界上农产品第二大出口国。在荷兰享誉世界的农产品中,重要也是具代表席的为荷兰的奶业。
本书作者通过朴实的语言和生动的案例,把荷兰乳制品的生产和管理技术,企业、大学和之间的科研与教育合作模式,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农业金融,以及生态和可持续发展农业的理念与实践经验忠实地介绍给读者。
写成这本书有很好的主观与客观条件。本书作者胡定寰研究员是的农业经济学家,对中国农业十分了解。他带着如何解决中国农业问题的明确目的,赴荷兰学习和研究奶业链。瓦赫宁根大学科学家和荷兰奶业园的负责人Kees de Koning 先生和荷兰皇家菲仕兰公司奶业发展部主管Atze Schaap 先生都拥有极其丰富的荷兰奶业链经验。
中国农业大学校长
柯炳生教授
这本书的书名,【XH】 牧场到奶粉的故事-中国人眼中的荷兰奶业链,在我点开它的一刹那,就仿佛有一种奇妙的魔力,将我从日常的琐碎中抽离,拉向那片遥远的、以优质奶制品闻名的荷兰土地。我一直对食物的来源感到好奇,尤其是在经历了各种食品安全事件后,我对“从农场到餐桌”这个过程的透明度和安全性有着近乎执着的追求。荷兰,这个国度,在许多人心目中,早已与“牛乳”、“奶酪”、“黄油”这些美好的词汇紧密相连。然而,这种印象大多停留在表面的产品认知上,对于其背后庞大而精密的产业链,我知之甚少。这本书恰恰满足了我这种渴望深入了解的冲动。我希望它能带领我,不仅仅是看一看荷兰的牧场风光,更能深入了解他们的奶牛养殖技术,从品种选择、饲料配比、健康管理,到挤奶流程的自动化和卫生控制,每一个环节都可能蕴藏着让我惊叹的细节。更重要的是,“中国人眼中的”这个限定词,让我看到了本书的独特性。我们习惯于用自己的标准去衡量一切,也总能在对比中发现问题、学习经验。我期待作者能够以一种客观而又不失洞察力的视角,为我们展现荷兰奶业的成功之道,同时也可能揭示出我们在发展奶业过程中遇到的挑战和不足。这本书,或许不仅仅是一次对荷兰奶业的巡礼,更是一次关于如何构建一个安全、可靠、可持续的食品产业体系的深度思考,一次为我们自己国家奶业发展所提供的宝贵借鉴。
评分一本偶然间在书架上发现的书,它的名字就足以勾起我的好奇心——【XH】 牧场到奶粉的故事-中国人眼中的荷兰奶业链。我一直对农业,特别是与食品生产相关的环节抱有浓厚的兴趣,而“荷兰奶业”这几个字本身就带有品质和信任的标签。在信息爆炸的时代,能够找到一本深度剖析某个产业的读物,并且是从我们中国人的视角来审视,这本身就具有独特的价值。这本书仿佛为我打开了一扇通往荷兰广袤牧场的大门,让我有机会从一个相对陌生的角度去理解这个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乳制品是如何诞生的。我期待着它能带我穿越层层环节,从一片片绿油油的草地,到奶牛悠闲地吃草,再到现代化的挤奶设备,直至最终变成我们餐桌上的奶粉,每一步都充满着科学、管理和智慧的结晶。而“中国人眼中的”这一视角,更是让我充满了期待,我想看看作者是如何将中国人的思维方式、消费习惯、甚至我们曾经走过的弯路与荷兰先进的奶业体系进行对比和融合的,这其中想必蕴含着宝贵的经验和深刻的启示,不仅仅是关于奶业,更可能是关于整个产业升级和食品安全保障的思考。我希望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次知识的普及,更是一次心灵的触动,让我对“一杯奶”背后的故事有更深层的理解和感悟,或许还能从中找到我们自身可以借鉴和学习的地方,为中国奶业的发展贡献一份微薄的力量,哪怕只是通过更明智的选择来支持那些真正用心做事的企业。
评分这本书的标题,【XH】 牧场到奶粉的故事-中国人眼中的荷兰奶业链,就像一把钥匙,轻轻一转,就为我打开了通往一个充满知识与启发的殿堂。我一直对农业,特别是与民生息息相关的食品产业,抱有极大的关注。荷兰,这个在国际舞台上享有盛誉的奶业强国,它的成功经验,总是让人忍不住去探究和学习。而这本书最吸引我的地方,便是它明确指出了“中国人眼中的”这个独特的视角。这不仅仅是提供一份关于荷兰奶业的百科全书式的介绍,更可能是一次文化碰撞、思维借鉴的深刻体验。我迫不及待地想知道,在作者的笔下,荷兰的牧场是怎样的?那些悠闲吃草的奶牛背后,又隐藏着怎样的科学养殖和精细管理?从挤奶到加工,再到最终的包装和流通,这条完整的产业链是如何构建的,又是如何确保其高效、安全和可持续发展的?我希望这本书能够详细地剖析其中的每一个环节,让我们看到一个完整的、立体的荷兰奶业体系。更重要的是,我期待作者能够将这种观察与中国奶业的实际情况进行对比。我们有哪些优势,又有哪些不足?在借鉴荷兰经验的同时,我们又该如何结合自身国情,走出一条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这本书,对我而言,不仅是一次知识的增长,更是一次深刻的思考,一次关于如何打造一个更加优质、更加安全的中国奶业的探索之旅。
评分拿到《XH》牧场到奶粉的故事-中国人眼中的荷兰奶业链这本书,心中涌起的是一种强烈的求知欲和对“品质”的期待。荷兰,这个国家的名字,在很多人的心中,早已与高品质的乳制品划上了等号。但是,这种认知往往是模糊的,停留在感性层面。我渴望通过这本书,能够真正地理解,究竟是什么造就了荷兰奶业的卓越?从最初的牧场,到最终的奶粉,这中间究竟经历了怎样的环节?我希望这本书能够详细地描绘出从一片绿油油的草地,到奶牛的健康饲养,再到自动化、标准化的挤奶流程,以及后续的精细加工和严格品控。每一个步骤,都可能蕴藏着技术、管理、甚至是文化的奥秘。而“中国人眼中的”这个限定词,更是让这本书充满了独特的价值。这意味着,它不仅仅是对荷兰奶业的客观展示,更包含了作者作为中国人,带着我们自己的思维方式、消费习惯,乃至我们曾经走过的弯路,去审视和理解这个体系。这种对比,往往能够揭示出最深刻的道理。我期待书中能够呈现出,荷兰人是如何在看似传统与现代之间取得平衡,是如何用科学和责任感来保障食品安全的。这本书,对我而言,不仅仅是关于奶业,更是一次关于产业发展、食品安全、以及跨文化理解的深度探索,它有望为我们提供宝贵的经验和启示。
评分翻开这本书,【XH】 牧场到奶粉的故事-中国人眼中的荷兰奶业链,立刻被它朴实却充满力量的书名所吸引。我一直认为,食物,尤其是我们日常摄入的乳制品,其背后所蕴含的科学、技术、文化和产业链条,远比我们想象的要复杂和深刻。荷兰,作为世界闻名的奶业强国,其经验对全球,尤其是对正处于转型升级阶段的中国奶业来说,无疑具有极高的参考价值。而这本书的独特之处在于,它并没有仅仅停留在对荷兰奶业的简单介绍,而是以“中国人眼中的”视角,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独特的切入点。这意味着,它不仅仅是客观地陈述事实,更有可能融入了作者对这些事实的解读、比较和反思。我非常期待书中能够详细地描绘出荷兰奶业从源头——牧场——到最终的消费者——奶粉,整个链条是如何运作的。这其中包括了精准的养殖技术、严格的质量控制、高效的物流配送,以及支撑这一切的完善的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我渴望了解,在那些看似平静的牧场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的科技创新和管理智慧?是什么让荷兰的奶牛能够产出如此优质的牛奶?又是怎样的体系,确保了每一袋奶粉都能安全地送到消费者手中?同时,我更关注的是,作者如何将这些与中国奶业进行对比。我们能否从中找到差距?又有哪些可以借鉴的成功经验?这本书,在我看来,不仅仅是关于奶业,它更可能是一堂关于产业发展、食品安全、国际比较和文化借鉴的生动课程。
评分《XH》牧场到奶粉的故事-中国人眼中的荷兰奶业链,这本书的书名本身就散发着一种踏实而充满吸引力的气息。我一直对“从农场到餐桌”这一完整的产业链非常感兴趣,尤其是像奶业这样与民生息息相关的产业。荷兰,这个以其优质奶制品闻名世界的国度,其经验无疑具有极高的参考价值。但这本书最特别的地方,在于它强调了“中国人眼中的”视角。这不仅仅意味着作者将用一种我们能够理解和接受的方式来讲述故事,更意味着它可能包含了对我们自身奶业现状的对比和反思。我希望这本书能够细致地展现荷兰奶业的每一个关键环节:从牧草的种植和选择,到奶牛的健康管理和品种优化,再到自动化的挤奶系统、严格的卫生控制,以及奶源的收集、加工、检测,直至最终成为我们手中那袋香浓的奶粉。我想了解,荷兰人是如何做到如此高效、安全、可持续地运营这个庞大的体系的?又是什么样的文化和制度,支撑着他们对品质的追求?更重要的是,我期待通过这本书,能够看到我们中国人在观察荷兰奶业时,会产生怎样的思考和联想。这或许能为我们自己在发展奶业的过程中,提供一些新的思路和方向,让我们在借鉴先进经验的同时,也能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发展道路。
评分看到《XH》牧场到奶粉的故事-中国人眼中的荷兰奶业链这本书名,我脑海中立刻浮现出阳光下金黄的牧草,悠闲漫步的奶牛,以及孩子们手中香甜的奶瓶。这是一种美好的联想,但同时,我也知道,这一切的背后,必然是一个复杂而精密的体系。荷兰的奶业,在全球范围内都享有极高的声誉,而这本书,以“中国人眼中的”这一独特视角,无疑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深入了解的机会。我迫不及待地想知道,作者将如何描绘从牧场到奶粉的整个链条。从牧草的种植和选择,到奶牛的品种培育和健康管理,再到挤奶设备的自动化和卫生化,以及牛奶的冷链运输、加工流程中的科技应用,还有那些不为人知的质量检测和安全保障措施。每一个细节,都可能蕴含着荷兰奶业成功的密码。更令我着迷的是,“中国人眼中的”这个标签。这意味着,作者并非旁观者,而是带着我们自己的文化背景和产业认知去审视。我期待书中能够展现出,荷兰奶业的哪些方面让我们眼前一亮,又有哪些是我们可以借鉴,甚至反思的?这种跨文化、跨产业的对话,往往能够激发出更深刻的思考,为我们自身奶业的发展提供更具操作性的启示。这本书,在我看来,不仅仅是关于奶业,更是一次关于如何在国际化背景下,构建一个安全、可靠、高品质食品产业的生动案例研究。
评分这本《XH》牧场到奶粉的故事-中国人眼中的荷兰奶业链,书名本身就极具吸引力。作为一个对食品生产链条充满好奇的读者,我一直对荷兰的奶业成就心生向往。然而,多数时候,我们接触到的信息都是零散的,甚至是经过媒体过滤的。这本书的出现,恰恰满足了我对一个完整、深度、且带有独特视角的叙述的渴望。我期待它能够带领我,从最原始的牧场出发,一步步揭开荷兰奶业的神秘面纱。从牧草的种植、奶牛的品种选择、科学的饲养管理,到先进的挤奶技术、严格的卫生标准,再到奶源的收集、加工、检测,直至最终变成我们熟悉的奶粉产品,每一个环节都充满了值得探究的细节。我尤其好奇的是,在“中国人眼中的”这一独特视角下,作者将如何解读这些过程?是否会与我们国内的奶业发展进行对比,从而引出一些深刻的洞见?这种跨文化的观察,往往能带来意想不到的启示。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丰富的案例和数据,让我们不仅看到荷兰奶业的光鲜亮丽,更能理解其背后的逻辑和体系。这不仅仅是为了满足个人的求知欲,更是希望能够从中学到一些实实在在的经验,为我们国家食品安全和产业升级提供一些思考的方向。它就像一扇窗,让我得以窥见一个成熟产业的运作模式,也让我开始反思我们自身的发展之路。
评分当我在书店货架上看到《XH》牧场到奶粉的故事-中国人眼中的荷兰奶业链这本书时,我立刻被它深深吸引。荷兰的奶业,在世界的舞台上一直以其高品质和创新能力著称,而这本书,恰恰为我提供了一个绝佳的机会,去深入了解这个国家的奶业是如何从牧场走到我们餐桌上的。但最令我兴奋的是,它不是一本泛泛而谈的介绍,而是以“中国人眼中的”这一独特视角来呈现。这意味着,它将不仅仅是描述荷兰的奶业体系,更会融入作者作为中国人,带着我们自己的思维习惯、审美标准,甚至是我们曾经的经验和教训,去观察和解读。我期待书中能够详细地剖析荷兰奶业的每一个环节,从牧草的种植、奶牛的品种、科学的饲养,到现代化的挤奶设备、严格的卫生标准,再到奶源的收集、加工、包装和流通。我想了解,是什么样的技术和管理,保证了荷兰牛奶的品质?又是什么样的体系,构建了整个产业链的信任?更重要的是,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带给我一些深刻的启示。在对比中,我们能看到自身的不足,也能找到宝贵的借鉴。这不仅仅是一次知识的积累,更是一次关于如何提升我们国家奶业品质和安全水平的深度思考。
评分《XH》牧场到奶粉的故事-中国人眼中的荷兰奶业链,这个书名如同一个邀请函,把我带入一个充满科学、管理和生活智慧的世界。我一直对那些看似简单,实则蕴含深厚知识的产业格外着迷,奶业便是其中之一。荷兰,作为全球公认的奶业强国,其经验一直是我们关注的焦点。但真正让我眼前一亮的,是“中国人眼中的”这个限定词。这不仅仅是一本关于荷兰奶业的书,更是一次用我们自己的视角去审视、去理解、去学习的旅程。我渴望书中能够细致地描绘出,从荷兰广袤的牧场开始,奶牛如何被科学地饲养,牛奶如何被精准地采集,再到经过一系列严苛的加工和检测,最终变成我们信任的奶粉。每一个环节,都应该充满了细节和智慧。我期待看到,荷兰人是如何将传统与现代科技完美结合,如何用严谨的态度去对待每一滴牛奶的品质和安全。更重要的是,我希望作者能够通过中国人的视角,对荷兰的经验进行深入的解读和比较。我们有哪些可以学习的地方?我们在哪些方面还有待改进?这本书,不仅仅是信息的传递,更是一次思维的碰撞,一次对中国奶业未来发展方向的深刻启示。它将是一次宝贵的学习机会,让我们从一个更宏观、更具实践性的角度,去理解一个产业的成功之道。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