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名称:现代汉语词典
作者: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 编 著
定价:109元
ISBN号:9787100124508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出版时间:2016-09-01
印刷时间:2016-09-01
版次:7
印次:561
开本:32开
页数:1799
这部词典厚度惊人,但奇怪的是,在实际使用中,我并没有感觉到那种沉重的负担,反而有一种踏实感。它的装帧工艺也值得称赞,书脊的韧性很好,即使经常翻到中间部分,也不会轻易出现“开裂”或“散页”的担忧,这对于经常需要“扒”着书本查阅的人来说非常重要。我以前买过一些其他出版社的工具书,用几次就开始松动,这让人非常恼火。而商务印书馆的出品,在耐用性上总能让人放心。我甚至特意去感受了一下检索表的设计,那种细密的层次划分和清晰的页码标注,体现了出版方对“工具属性”的深刻理解——工具就是要好用、耐用、可靠。在电子词典普及的今天,纸质词典的价值更多地体现在它的“稳定性和不可替代的权威性”上,而这部作品完美地维护了这种价值。
评分从我个人的学习路径来看,这部工具书不只是一本用来“查漏补缺”的参考书,它更像是一部潜移默化的语言学习“教材”。初次接触时,你会发现它对“语源”的追溯相当有深度,很多现代汉语中看似平淡无奇的词汇,都能在追根溯源的过程中,展现出其丰富的历史积淀和文化内涵。这不仅仅是满足了我的好奇心,更重要的是,它帮助我构建了一个更立体、更有层次的汉语认知框架。读完一个词条,你会感觉自己对这个词的“掌握”程度又上升了一个台阶,从单纯的“知道意思”升级到了“理解其文化语境”。这种由内而外的知识积累,是那种快餐式的网络查询无法给予的,需要时间的沉淀和权威的引导,而这本书,正是扮演了这位沉稳而博学的“引路人”角色。
评分这部工具书的排版真是让人眼前一亮,那种厚重感和纸张的质感,拿到手里就觉得分量十足。我一直以来对权威的工具书都有种莫名的偏爱,尤其是涉及母语规范的,更是要精挑细选。翻开它,首先注意到的是字体的选择,清晰、端庄,即便是面对一些生僻的古音新用,也能迅速捕捉到核心信息。我特别喜欢它在例句方面的处理,绝不是那种生硬的、教科书式的堆砌,而是融入了大量当代语境下的鲜活表达。举个例子,前几天查一个特定词的细微差别,普通的小词典往往只给出一个笼统的解释,但这部“大部头”却能细致入微地剖析出语体色彩和适用场合的差异,让人在实际写作或口语交流中,能更精准地拿捏分寸,避免“张冠李戴”的尴尬。那种对语言精髓的把握,不是一朝一夕能练就的,看得出背后是无数专家学者心血的结晶,让人肃然起敬。
评分说实话,我买新版词典纯粹是为了追赶语言的“新潮”,毕竟咱们的语言环境变化太快了,很多新词、网络热词层出不穷,老词典根本跟不上趟。这部七版给我最大的惊喜就是它的“与时俱进”,但又保持着学者的严谨。我随意翻到“元宇宙”那一块,它没有简单地把它当作一个时髦名词塞进来,而是用了相当篇幅去解释其词源、技术背景以及在不同语境下的语义漂移,这种处理方式显得非常专业和负责任。对比我手上那本十年前的版本,后者对很多新概念是完全空白的,或者用一种保守的态度搪塞过去。这部新版则像是一个耐心的向导,它不排斥新事物,但会用最规范、最可靠的学术标准去“锚定”它们,让读者既能了解最新动态,又不至于被碎片化的网络信息带偏。这种“接纳与规范并重”的姿态,是真正大社担当的表现。
评分对我这种需要经常进行校对工作的人来说,一部优秀的词典的价值就体现在对细枝末节的处理上。我最看重的是它在异形词和多音字处理上的权威性。很多时候,我们纠结于一个词究竟该用哪个写法,或者同一个字在不同词语里读音到底有没有细微差别。这部词典的索引系统做得非常人性化,查找起来极其流畅,不会出现那种“明明有,但就是找不到”的挫败感。更重要的是,它的释义体系结构清晰,通常会先给出最核心的、最常用的义项,然后再逐步展开次要义项和引申义。尤其是在辨析近义词时,它提供的对照和区分点非常犀利,不含糊其辞,这对于需要精确表达的文字工作者来说,简直是救命稻草。少了一次不必要的请教,多了一份文本表达的自信。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