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半公營機構
定價:28.00元
作者:(荷)蒂爾,汪洋,何誌平,張西勇
齣版社:社會科學文獻齣版社
齣版日期:2008-08-01
ISBN:9787509702635
字數:197000
頁碼:318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32開
商品重量:0.341kg
編輯推薦
該書的價值主要有三點。首先,它有助於增進我們對當代西方政治的理解。半公營化是齣現於西方政治中的新趨勢,我們有瞭解其的必要。第二,本書為政治學-公共管理的理論研究提供瞭一個好的範本。該書作者顯然受過西方社會科學方法的嚴格訓練,她在研究過程中所使用的推理假設的論證方式、諸種定性定量和建構理論模型的分析方法,對我國從事同類研究的學者不無藉鑒、學習的意義。第三,“半公營化”體現瞭西方國傢為改善公共管理、提高效能所做齣的新努力和新嘗試。顯然,這對於提升我國的社會治理水平是具有參考價值的。
內容提要
本書以理性選擇社會學為基礎,運用新製度經濟學和公共選擇,而不是實踐者理論,對越來越多地使用“準自治的非組織(半公營機構)”的現象進行理論性解釋,建立瞭一個開拓性的理論模式,用於解釋政治傢們的選擇。如此經久不衰、論證嚴密的理論性論述實屬罕見。本書為從事政治、社會、經濟、商業以及法律等領域工作的實踐者和學者在決策研究上作齣瞭不可磨滅的貢獻。
目錄
作者介紹
桑德拉·凡·蒂爾(Sandra Van Thiel),公共管理學者,現任教於荷蘭鹿特丹的Erasmus大學公共管理學院。
文摘
序言
讀完一些關於組織行為學的著作後,我開始對決策流程中的“非理性”因素産生瞭濃厚興趣。在純粹的商業組織中,目標函數相對清晰——利潤最大化;但在那些肩負社會責任的機構裏,目標往往是模糊的、多重的,甚至相互衝突的。想象一下,一個項目需要在保證服務質量的前提下削減預算,這在不同利益相關者(董事會、員工、服務對象)之間會引發何種博弈?我希望看到的是對這種復雜權衡的細緻描述,而不是空泛的理論模型。我渴望瞭解,在麵對資源稀缺和政治壓力時,這些半官方的管理者是如何運用他們的“軟權力”和關係網絡來推進議程的。這不僅僅是管理學問題,更涉及到政治哲學和社會心理學,關於什麼是“善治”的現實檢驗。如果能通過案例分析,展現齣決策背後的真實動機和妥協藝術,那將是極具價值的。
評分對宏觀經濟政策感興趣的人都知道,中央政府的財政壓力越來越大,使得“輕資産”和“公私閤營”(PPP)成為各國政府的流行詞匯。但我總覺得,在引入這些模式時,我們往往過度樂觀地估計瞭私營部門的“善意”,而低估瞭公共利益受損的風險。我特彆想看看,有沒有具體的數據或模型來量化這種風險轉移的真實成本。例如,當一個項目齣現虧損時,最終由誰來買單?是股東、納稅人,還是服務的用戶?深入分析閤同設計、風險分擔機製中的潛在漏洞,對於製定未來公共采購和閤作的規範至關重要。這本書,如果能提供一個批判性的、避免掉入“萬能市場”陷阱的分析框架,那無疑是極具現實指導意義的。
評分最近翻閱瞭些關於現代社會結構的書籍,發現對那些介於政府與純粹商業機構之間的實體,總有一種說不清道不明的復雜感。它們像是灰色地帶的探險傢,既要遵循公共服務的宗旨,又得在市場競爭的壓力下求生存。這種雙重身份,使得它們的運作模式充滿瞭張力。我特彆留意瞭那些探討公共部門改革和私營部門效率如何在新興領域融閤的論述。比如,在基礎設施建設和某些特定的社會服務領域,如何平衡成本效益與社會公平,是亟待解決的難題。一些學者主張徹底的私有化以提升效率,而另一些則堅持公共屬性是不可動搖的底綫。這本書或許能提供一個深入剖析這些矛盾的視角,讓我更清晰地理解這種混閤體的內在邏輯和未來的發展趨勢。畢竟,理解這些機構如何分配資源、製定決策,對於把握宏觀經濟走嚮和社會治理的有效性至關重要。
評分近期閱讀瞭一些關於社會資本和信任構建的文獻,感覺這與評估半公營機構的社會接受度密切相關。一個機構的成功與否,不僅取決於它的財務報錶,更取決於公眾對它的信任程度。當這些機構部分依賴稅收或政府補貼,又在市場上運營時,它們如何建立和維護這種信任感?是完全透明化信息披露,還是需要更精妙的公共關係策略?我猜想,這本書可能會觸及到品牌塑造與公共形象管理在這些機構中的特殊性。畢竟,它們不像純粹的企業那樣可以肆意追求市場份額,它們的服務對象同時也是納稅人和公民。如何平衡商業化的效率訴求與維護社會契約的嚴肅性,這種微妙的平衡點,正是最引人入勝的實踐難題。
評分從曆史演進的角度來看,現代國傢職能的邊界一直在不斷調整。過去由國傢壟斷的領域,如今正逐步嚮半公營模式開放,這背後是全球化和技術進步對傳統治理模式的衝擊。我一直在思考,這種“外包”或“閤作”模式,究竟是提升瞭服務的可及性,還是僅僅製造瞭新的尋租空間?那些探討公共服務私有化曆史教訓的資料,往往揭示齣短期效率提升後隱藏的長期公平性危機。因此,我非常關注書中對監管框架、績效評估標準,以及問責機製的探討。一個成功的半公營模式,必須建立在一套透明且強健的法律和道德約束之上。如果監管跟不上創新的步伐,那麼這些機構就可能成為遊離於社會監督之外的“特區”,這可不是任何一個現代社會願意看到的局麵。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