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农业生态(李纯)
定价:28.00元
作者:李纯
出版社:化学工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9-08-01
ISBN:9787122060976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22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全书理论部分共九章,包括绪论,农业生态系统,农业生态系统的能流与物流,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种群生态学原理及其应用,群落生态学原理及其应用,农业资源的合理利用、保护及评价,农业生态系统的调控与平衡,农业可持续发展与生态农业。为加强学生技能训练,体现职业特色,提高与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本书还专门设计了一章实验与实训指导。
本教材适合农业高职高专院校作物生产技术及相关专业使用,也可供广大农业生产工作者参考。
目录
章 绪论
节 生态学的产生与发展
一、生态学的涵义
二、生态学的由来
三、生态学的发展
四、生态学研究的对象与内容
五、生态学分支学科
第二节 农业生态学的产生与发展
一、农业生态学的产生
二、农业生态学的发展
第三节 农业生态学的研究对象与内容
一、农业生态学的研究对象
二、农业生态学的内容与任务
三、农业生态学原理在生产上的应用
第四节 农业生态学在生产中的地位与研究方法
一、农业生态学在生产中的地位
二、农业生态学的研究方法
本章小结
复习思考
第二章 农业生态系统
节 系统及系统科学
一、系统的概念
二、系统的基本性质
三、系统的调节 控制
四、系统的研究方法
五、系统的分类
第二节 生态系统
一、生态系统的概念
二、生态系统的基本组分
三、生态系统的类型
四、生态系统的结构
五、生态系统的特点
第三节 农业生态系统
一、农业生态系统的概念
二、农业生态系统的基本组分
三、农业生态系统的结构
四、农业生态系统的基本功能
五、农业生态系统的特点
本章小结
复习思考
第三章 农业生态系统的能流与物流
节 农业生态系统的能量流
一、热力学定律及其应用
二、食物链与食物网
三、生态系统的能流分析
四、农业生态系统中的能量转化
第二节 农业生态系统的物质流
一、物质循环的基本概念
二、几种重要的物质循环
三、农田养分循环与平衡
本章小结
复习思考
第四章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节 环境的基本概念
一、环境的概念
二、生态因子的概念
三、生态因子的基本类型及其对生物的作用效应
四、生态因子的时空变化及其对生物分布的影响
第二节 生态因子对生物的作用
一、生态因子对生物的作用特点
二、限制因子原理
第三节 生物对自然环境的生态适应
一、生态适应的概念
二、生态适应的形式
三、生活型的概念与类型
四、生态型的概念与类型
五、生态位的概念及生态位原理的应用
第四节 生物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一、森林生态系统的生态效应
二、草原生态系统的生态效应
三、农田生态系统的生态效应
本章小结
复习思考
第五章 种群生态学原理及其应用
节 生物种群的基本特征
一、种群的大小与密度
二、种群的出生率与死亡率
三、种群的年龄结构与性别比例
四、种群的数量动态类型
五、存活曲线
六、内禀增长率
七、环境容纳量
第二节 种群的增长
一、单种种群的增长型
二、种群的数量变动及其调节
第三节 生物种间关系及其应用
一、负相互作用
二、正相互作用
三、生物化学分泌物在种间关系上的作用
四、种间关系的应用
本章小结
复习思考
第六章 群落生态学原理及其应用
第七章 农业资源的合理利用、保护及评价
第八章 农业生态系统的调控与平衡
第九章 农业可持续发展与生态农业
第十章 实验与实训指导
参考文献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在阅读《农业生态》的过程中,我常常会想到,我们与大自然之间,究竟应该是一种怎样的关系?李纯先生的书,为我提供了一个非常深刻的思考维度。书中对于农业生产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进行了详细的分析。我原以为,农业生产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获取食物,而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似乎是一个次要的问题。但李纯先生的讲解,让我意识到,生物多样性是农业生态系统稳定和高效运行的基础。他详细阐述了,为什么一个多样化的农田,能够更好地抵御病虫害的侵袭,为什么多种作物的组合,能够更有效地利用土壤养分和水分。他还介绍了,如何通过合理的农业规划,来保护和增加农田及周边区域的生物多样性,比如通过保留农田的边界植被、建立生态廊道、推广有机耕作等。书中提到的“生态廊道”的概念,让我印象深刻,它就像是为野生动物在农田区域建立的“安全通道”,能够促进不同区域生物种群之间的交流和联系,从而维持整个生态系统的健康。他还探讨了,如何在农业生产中,平衡粮食安全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需求,提出了“生态友好型农业”的理念。这本书让我看到了,农业生产不仅仅是为了满足人类的物质需求,更是我们与自然界之间的一种共生关系。一个健康的农业生态系统,能够为我们提供丰富的食物,同时也能够为其他生物提供生存的空间,从而构建一个更加和谐、更加可持续的未来。
评分这本书的内容,让我对“农业”这个词,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李纯先生在《农业生态》中,将农业生产从一个单纯的物质生产活动,提升到了一个生态工程的层面。书中对于农业生态系统能量转换和物质循环的深入分析,让我看到了农业生产的“经济性”和“生态性”可以高度统一。我之前一直以为,农业生产就是消耗能源和资源,然后产生产品。但这本书让我明白,农业也可以是一个“能量捕获者”和“物质循环者”。比如,作物通过光合作用,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然后被动物和人类利用;农业废弃物,比如秸秆、粪便,也可以通过科学的处理,转化为有机肥、沼气等,重新回到生产过程中。李纯先生详细阐述了如何通过优化农业系统的设计,来提高能量的利用效率,减少能量的损耗。他还强调了“循环经济”在农业中的重要性,以及如何通过各种技术手段,将农业生产中的“废弃物”转化为有价值的资源。书中列举的许多案例,比如将温室废气转化为二氧化碳施肥,将渔业养殖的废水用于灌溉等,都让我看到了农业发展的无限可能。这不仅仅是简单的“废物利用”,而是一种系统性的、智慧的资源配置。读完这部分,我更加坚信,未来的农业,一定是建立在生态基础之上的,一个高效、环保、可持续的农业。
评分我一直对“可持续发展”这个词很关注,而《农业生态》这本书,则从一个非常具体的角度,为我打开了新的视野。李纯先生在书中,对于农业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平衡,进行了深入的探讨。我原以为,要实现高产,就必须牺牲一部分环境,比如大量使用化肥、农药,甚至改变土地的原貌。但这本书让我看到了,其实农业生产也可以与环境保护相辅相成。书中对于“生态农业”和“绿色农业”的理念,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并列举了许多成功的实践案例。我了解到,通过合理的种植结构调整,比如实行作物轮作、间作套种,不仅可以提高土壤肥力,减少病虫害的发生,还可以增加农田的生物多样性。他还介绍了如何利用自然界的“帮手”,比如益虫、鸟类、甚至微生物,来控制病虫害,从而减少对化学农药的依赖。书中的内容,不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更重要的是,它提供了一些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来指导农民如何进行更环保、更健康的农业生产。比如,如何科学地管理畜禽粪便,如何进行秸秆的还田利用,如何保护农田周边的生态环境等等。我印象最深的是,书中关于“生态补偿”的讨论,它提出了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如何通过一些机制,来补偿因保护生态环境而可能产生的经济损失。这让我看到了,可持续发展不仅仅是技术层面的问题,更需要制度层面的支持。李纯先生的这本书,让我看到了农业发展的光明前景,一个既能满足人类对食物的需求,又能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美好未来。
评分第一次接触《农业生态》,纯粹是出于对“生态”这个词的兴趣,感觉它代表了一种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愿景。翻开这本书,我惊喜地发现,它远不止我最初的想象。作者李纯先生以一种非常接地气的方式,为我们揭示了农业生产背后蕴含的深刻生态学原理。书中对于土壤微生物的详细论述,让我大开眼界。我一直以为土壤就是泥土,顶多是肥沃与否的区别,但这本书让我了解到,那是一个多么庞大而复杂的生命王国!细菌、真菌、放线菌、原生动物、线虫……它们各自扮演着怎样的角色?又是如何协同作用,将枯枝落叶转化为滋养万物的养分?书中的图文并茂,甚至是一些手绘的微生物结构图,都让原本抽象的概念变得鲜活起来。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土壤健康与作物生长之间关系的阐述,它不仅仅是简单的“施肥”和“灌溉”,而是一个系统性的工程。当我了解到,健康的土壤能够储存更多的水分,减少病虫害的发生,甚至能够净化水源时,我才真正意识到,保护土壤就是保护农业的未来,也是保护我们自己的生存环境。李纯先生在书中还探讨了不同农业模式对土壤生态的影响,比如传统的有机耕作和现代的集约化耕作,哪一种更有利于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哪一种又可能带来长远的隐患。读完这部分,我开始反思自己过去对“效率”的追求,是否忽略了对“根基”的保护。这本书的价值,就在于它能够触及我们最根本的生存方式,并引导我们去思考更长远、更负责任的发展道路。它不是一本枯燥的教科书,而是一位经验丰富的农夫,在向你娓娓道来他与土地的对话,以及他从中悟出的智慧。
评分说实话,在读《农业生态》之前,我对“农业生态”这个概念的理解,停留在“种些花草树木,让环境看起来更美观”的层面。李纯先生的书,彻底刷新了我的认知。他不仅仅是介绍农业的种植技术,更是在讲解农业如何与自然环境进行一场精妙的“对话”。书中对于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在农业生态系统中的应用,让我大呼过瘾。我一直以为,农业生产就是不断地从土地里获取能量和物质,然后生产出农产品,这是一个单向的过程。但李纯先生通过对食物网、营养级等概念的阐述,让我明白了,农业生态系统也是一个能量和物质循环的场所。比如,作物通过光合作用固定太阳能,然后被动物食用,再经过一系列的分解,最终又回归到土壤中,滋养新的生命。这种循环的理念,在书中得到了非常深入的阐述。他还探讨了如何通过优化农业系统的设计,来提高能量利用效率,减少废弃物的产生,并将其转化为有用的资源。比如,一些将畜禽粪便转化为沼气或有机肥的技术,就体现了这种循环经济的理念。读到这部分,我才真正体会到“变废为宝”的科学性和可行性。书中还详细介绍了不同类型的农业生态系统,如农林牧复合系统、稻鱼共生系统等,它们是如何通过协同作用,提高资源利用率,增强系统的稳定性和抗风险能力。李纯先生的讲解,条理清晰,深入浅出,即使是像我这样非专业背景的读者,也能轻松理解其中的奥秘。这本书让我看到了农业的另一面,一个充满智慧和可持续性的未来。
评分这本书的内容,让我对“种田”这个行为,有了全新的理解。李纯先生在《农业生态》中,不仅仅是在讲农业技术,更是在讲述一种“与自然对话”的智慧。书中对于农业生态系统的管理和调控,给了我极大的启发。我之前一直认为,管理一个农场,无非就是按照一定的规律去种植、施肥、除草、收割。但这本书让我知道,农业生态系统是一个极其复杂的动态系统,它的稳定性和生产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对它的“理解”和“顺应”。李纯先生详细介绍了如何通过科学的监测和评估,来了解农业生态系统的健康状况,比如土壤的肥力、水源的水质、生物的多样性等等。然后,根据这些信息,制定出合理的管理方案,来优化系统的运行。书中关于“生态平衡”的论述,尤其让我着迷。它解释了为什么一个失衡的农业生态系统,会更容易出现病虫害频发、土壤退化等问题,以及如何通过调整种植结构、引入天敌、改善土壤等措施,来恢复系统的平衡。我还了解到,在农业生产中,很多看似“问题”的现象,比如杂草的生长、昆虫的出现,其实也可能是一些生态信号,它们在提醒我们,系统的某些方面可能存在不足。李纯先生的讲解,既有宏观的生态理念,又有微观的操作指导,让我觉得非常实用。这本书不仅仅是给农民看的,也适合每一个关心食物来源和环境保护的普通人。
评分这本书的内容,让我深刻体会到了“大自然才是最伟大的工程师”这句话的真谛。李纯先生在《农业生态》中,对农业生态系统如何自我维持和自我更新,进行了精彩的阐述。我原以为,农业生产的稳定性,主要依赖于人工的干预和控制,比如通过化学农药来防治病虫害,通过灌溉来调节水分。但这本书让我看到了,一个健康的农业生态系统,本身就具备强大的自我调节和自我恢复能力。李纯先生详细介绍了,农业生态系统中存在的各种“自然反馈机制”,比如天敌对害虫的控制、植物对土壤养分的循环利用、以及微生物对有机物的分解等等。他解释了,当这些反馈机制正常运转时,农业生态系统就能保持稳定,即使遇到一些小的干扰,也能很快恢复。他还探讨了,如何通过优化农业系统的设计,来强化这些自然反馈机制,从而减少对人工干预的依赖。比如,通过建立农田的“生态缓冲带”,引入多种植物和动物,来增加系统的生物多样性,提高系统的抗逆性。他还介绍了,如何利用生物防治技术,来控制病虫害,从而减少对化学农药的使用。读到这里,我才真正明白,真正的“可持续农业”,不是对抗自然,而是顺应自然,利用自然的智慧,来构建一个更加健康、更加 resilient(有韧性)的农业体系。
评分这本书的内容,着实让我感到一股强大的知识冲击波。李纯先生在《农业生态》中,对整个农业生态系统的构建和演变,进行了一次细致入微的剖析。我之前一直认为,农业生产就是种地,施肥、除草、收割,然后把产品卖出去,就是一个封闭的循环。但这本书告诉我,农业生产远远不止于此,它是一个开放的、动态的、与周边环境息息相关的复杂系统。书中关于生物多样性在农业生产中的重要性,让我印象深刻。当我们追求单一作物的最大产量时,往往会忽视了那些“不起眼”的生物,比如传粉昆虫、天敌昆虫、以及那些能够固定空气中的氮的微生物。李纯先生用大量的案例说明,一个多样化的农业生态系统,就像一个精密的机器,各个部件相互协作,才能保证整体的稳定和高效。他详细阐述了如何通过引入或保护这些“有益生物”,来减少对化学农药和化肥的依赖,从而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农产品质量,更重要的是,保护了环境。书中的一些章节,专门讨论了农业生产对水体和大气的影响,以及如何通过科学的农业实践,来减轻这些负面影响。比如,如何合理施肥,避免养分流失造成水体富营养化;如何通过种植特定的作物,来吸收或转化空气中的污染物。读到这里,我才意识到,我们餐桌上的食物,不仅仅是简单的农产品,更是我们与自然互动的结果,而这种互动,有好有坏,关键在于我们如何去引导。李纯先生这本书,就像一位智慧的向导,带领我穿越纷繁复杂的农业世界,去理解那些隐藏在表象之下的生态规律,并为我们指明了一条通往更健康、更可持续的农业之路。
评分在阅读《农业生态》的过程中,我常常会思考,我们所吃的食物,究竟是如何来到餐桌上的?李纯先生的书,为我揭示了这一过程背后复杂的生态学逻辑。书中关于农业生产对土壤健康的影响,让我印象尤为深刻。我一直以为,只要保证足够的肥力,土壤就可以一直生产下去。但李纯先生的讲解,让我明白了,土壤是一个生命体,它的健康状况,直接关系到作物的产量和品质,更关系到整个生态系统的稳定。他详细阐述了土壤的结构、水分、养分、微生物等因素,是如何相互作用,共同影响着土壤的生态功能。他还探讨了,为什么一些不合理的农业耕作方式,比如过度翻耕、滥用化肥农药,会导致土壤的板结、酸化、肥力下降,甚至造成土壤的“死亡”。书中还介绍了如何通过科学的耕作方式,比如免耕、少耕、秸秆还田、种植绿肥等,来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增强土壤的抗旱、抗涝能力。我还了解到,健康的土壤,不仅能够滋养作物,还能够净化水源,固碳释氧,在维护生态平衡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李纯先生的讲解,既有科学的严谨性,又有实践的指导性,让我对“土壤”这个概念,有了全新的认识。它不仅仅是生产食物的载体,更是整个农业生态系统健康的基石。
评分在翻阅《农业生态》的过程中,我常常会想起小时候在农村的经历,那时的土地,似乎比现在更“有灵性”。李纯先生的书,恰恰在探讨这种“灵性”背后的科学原理。书中关于农业生态系统中的“抗逆性”的论述,给了我深刻的感触。我一直认为,作物就是靠农药、化肥来抵御各种“灾害”,比如病虫害、干旱、涝灾等。但这本书让我明白,真正的抗逆性,来自于健康的、多样化的生态系统本身。李纯先生详细解释了,为什么一个土壤肥沃、生物多样性丰富的农田,能够更好地抵御病虫害的侵袭,为什么一个结构合理的农林复合系统,能够更好地应对气候变化带来的影响。他还介绍了,如何通过培育健康的土壤微生物群落,来增强作物的抗病能力,如何通过种植耐旱、耐涝的品种,来提高作物对极端天气的适应性。书中提到的“自然选择”和“适应性进化”的概念,在农业生态系统中得到了生动的体现。我了解到,一个健康的生态系统,就像一个强大的“防御体系”,能够自我修复,自我调节,从而减少对外界干预的依赖。这让我联想到,我们在追求高产的过程中,是否过度地依赖外来力量,而忽略了唤醒和激发农业生态系统自身的潜力。李纯先生的书,就像一剂“良药”,提醒我们回到自然的怀抱,去学习和借鉴大自然的智慧,从而构建更加 resilient(有韧性)的农业体系。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