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萤火虫在中国
定价:42.0元
作者:付新华
出版社:湖南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5-03-01
ISBN:9787556106332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1、让见过萤火虫的人重温童年的微光,让没有见过萤火虫的人弥补缺憾城市里的灯火明亮,有谁还记得你曾经燃烧发亮?萤火虫正在消失,也因此这个夏天萤火虫变得越来越热门,微博上有些生活达人列出一生不得不做的10件事,其中之一就是去看萤火虫。这本书不仅对萤火虫有科学有趣的描述,还有大量萤火虫的美丽图片。阅读本书,正好可以缅怀我们童年中消失或者缺失的萤火虫。
2、*的萤火虫读本。付新华教授是研究萤火虫的**人,他发现并命名了雷氏萤、武汉萤、穹宇萤等多种萤火虫,还成立了**一家萤火虫环保组织“萤火虫自然保护研究中心”。十三年来,他坚持萤火虫研究和考察,这本书可以说是他十三年来研究和考察的结晶。 3、当今*热的动保环保话题萤火虫是非常重要的环境指示生物,萤火虫的存亡直接和我们的生存环境息息相关。保护萤火虫就是保护环境,动保环保是社会现今的热门话题,也是主要的正能量生发点。这本书能吸引到希望为动保环保出一份力,倡导微公益的读者群。
4、*美科普书本书采用特种纸双封面,内外封荧光色专色印刷。整本书的设计聘请外知名设计师孙俊良先生倾力呈现,以为读者考虑的角度进行编排,在细部又有令人耳目一新的独特设计。
内容提要
◆ 让见过萤火虫的人重温美好,让没见过萤火虫的人弥补缺憾。
◆ 你冲破了黑暗的束缚,你微小,但你并不渺小, 因为宇宙间的一切光芒,都是你的亲人。——泰戈尔《萤火虫》
《萤火虫在中国》是中国萤火虫研究人付新华教授十三年来的研究结晶。一本的萤火虫读本,有故事,有情怀,有诗意,带你走进梦幻般的萤火虫世界。
作者回忆了自己初见萤火虫的,在天台山、西双版纳、海南等风景优美的地方寻找、考察萤火虫的美好经历,以及十三年来不减丝毫热情的萤火虫研究之旅。同时,书中还有种类全的萤火虫科普资料、实用的萤火虫摄影指南,各种美轮美奂的萤火虫大片。
《萤火虫在中国》既是记录,也是怀念。透过这些朴实的文字和美丽的图片,可以看到作者对萤火虫,这些故乡、童年中闪烁的微光的挚爱与怀念,以及对萤火虫正在消失的现状的忧虑。
目录
作者介绍
付新华
与萤火虫“一见钟情”的诗意学者,青岛人,华中农业大学植物科技学院副教授。自2000年起,致力于萤火虫的考察与研究,是中国个萤火虫博士,发现并命名了雷氏萤、武汉萤、穹宇萤等多种萤火虫。近年来,因痛感萤火虫数量的锐减,积极投身萤火虫保护事业,通过讲座、著述、摄影等形式,向公众传达科学赏萤、保护萤火虫栖息地的理念,并成立一家萤火虫环保组织“萤火虫自然保护研究中心”,被誉为中国萤火虫研究和保护人。
文摘
自序:
每个晚上,萤火虫都在跳无声的舞 每个晚上,萤火虫都在跳无声的舞,而我便是那的观众。萤火虫跳得畅快,我看得也痴迷。
我们在无休止地追求富足的物质生活时,萤火虫却不知在什么时候被遗忘,被放逐了。曾在黑夜中御风而行的微光,如今已被霓虹市光所取替。曾频繁出现于唐诗宋词中的小家伙,现在只能在昆虫词典中找到它们的身影……不知不觉间,由于我们的无知,它们被无情地弃置于黑暗的角落,我们渐渐忘记了它们曾带来的美好时光。现在,有些生活达人列出一生中要做的十件事情,其中之一竟然便是看漫天的萤火。观看萤火虫,在古人是一种日常乐趣,而现在竟成了一种。我是如何与萤火虫结缘,又是如何坚持研究萤火虫十二年的呢?周围很多人都曾这样问我。十二年里,有很多难以尽数的感慨和故事,萤火虫成了我生命中的一部分。每年只有寻萤的时候开心:调完课后,打包行李,收拾装备,跳上火车,吹着口哨,心情像鸟一样在空中扑腾。到达目的地,我就问附近的老乡,见过萤火虫没有。小时候,我从没见过萤火虫,为此总觉得自己的童年是不完整的。那些有萤火虫记忆的人则不一样。老乡们一说起萤火虫就很兴奋,仿佛又回到过去,提着鸡蛋壳或折纸做成的萤火灯笼,或是戴着里面塞满了萤火虫、闪闪发光的南瓜藤项链,或是恶作剧般地将萤火虫捏死抹在小伙伴的脸上,小女孩则将萤火虫放入蚊帐中甜美入梦……他们带着一种美好的怀旧之情诉说着。而我听了之后,也像是进入了他们的童年,在夜幕下,在河边,追逐着萤火。
这些年来,开心的莫过于发现新的萤火虫物种,震撼的是有一次竟目睹成千上万只萤火虫在空中飞舞,郁闷的是经常会碰到的寻萤而未果,害怕的是寻萤途中碰到毒蛇,倒霉的是为观萤失足掉进粪坑和鱼塘……有时候,我就像一只萤火虫,每一次野外考察都像是一次夜间求偶,看到前方的一丝光亮,就满怀希望飞过去,遇到的却是昏黄的灯……当然,也会遇到提着小橘灯的小女孩。序言
说实话,这本书《TJ 萤火虫在中国》简直就是我一直以来在寻找的“宝藏”!我是一个特别喜欢在夜晚散步的人,尤其是在夏天,总是希望能看到那些点点星光在草丛里跳跃,但近年来这样的景象越来越少,让我感到非常惋惜。这本书的出现,仿佛为我打开了一扇窗,让我重新认识了这些曾经熟悉而又陌生的“小精灵”。里面的描述太细致了,我甚至能想象出它们在不同的植被下,如何选择自己的栖息地,如何通过光信号来交流,真是太神奇了!我尤其喜欢书里提到的那些关于萤火虫“灭绝”的警示,让我深刻意识到,我们曾经拥有的美好,正在因为我们的忽视而逐渐消失。读完这本书,我不再只是单纯地欣赏它们的光芒,而是开始思考,我能为它们做些什么。也许是减少夜晚的灯光污染,也许是为它们保留一片干净的栖息地。这本书带给我的,不仅仅是知识,更是一份深刻的触动和行动的勇气。
评分我一直认为,真正的科普读物,应该是能够触及心灵的,而《TJ 萤火虫在中国》这本书,无疑做到了这一点。我喜欢这本书传递出来的那种宁静而又充满生命力的氛围。阅读的过程中,我仿佛能感受到夏夜微风吹拂,草叶上沾着露珠,而远处的田野里,点点萤火虫正如同最温柔的星光,在黑暗中悄然闪烁。书中对于萤火虫生命周期的描绘,充满了诗意,从幼虫的破土而出,到成虫的翩翩起舞,再到最后的生命轮回,每一个阶段都充满了自然的韵律和生命的奇迹。我尤其欣赏作者在描述这些自然现象时,所流露出的那种细腻的情感,仿佛能听见作者在轻声讲述着一个关于光与爱、关于生命传承的故事。这本书让我重新审视了“微小”的意义,让我明白了,即使是最小的生命,也能散发出最耀眼的光芒,也能在自然界中扮演不可或缺的角色。这是一本能让人放慢脚步,静心感受生命之美的书。
评分这本《TJ 萤火虫在中国》真是让我惊喜连连!我一直对自然界那些微小的生命充满好奇,尤其是萤火虫,它们那种忽明忽灭的光芒,总能勾起我童年最纯真的回忆。收到这本书的时候,我被它的封面深深吸引,那种柔和的蓝色调,搭配着点点闪烁的光晕,仿佛一下子就把我带入了夏夜的田野。翻开书页,精美的插画立刻映入眼帘,那些萤火虫的形态、栖息地,甚至是它们发光的原理,都被描绘得栩栩如生,细节之处可见作者的用心。我特别喜欢其中关于萤火虫不同种类的介绍,原来我们看到的那些小亮点,背后有着如此丰富多样的故事。有些是夜空中流动的星辰,有些则是草丛里低语的精灵。书中的文字描述也非常生动,语言朴实却富有感染力,读起来就像在听一位经验丰富的自然学家在娓娓道来,让我仿佛置身其中,能感受到微风拂过草叶的轻柔,听到虫鸣在耳边低语。我还会时不时地在阅读时停下来,想象着在中国的广袤土地上,有多少个角落正上演着这样一场场关于光与生命的美丽邂逅。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科普读物,更像是一份关于自然馈赠的温情告白,让我对我们脚下的这片土地,对那些默默无闻却又充满生命力的生灵,有了更深的敬意和热爱。
评分我是一名对生物多样性研究略有涉猎的爱好者,所以在看到《TJ 萤火虫在中国》这本书时,我便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从学术的角度来看,这本书的信息量非常扎实,其研究的广度和深度都令人称赞。它不仅仅是对中国萤火虫物种的简单罗列,而是对这些物种在不同地理环境下的适应性、繁殖策略以及其分子生物学特征进行了较为细致的探讨。书中引用的许多研究数据和案例,都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能够为进一步的科学研究提供基础。此外,这本书在文献引用方面也做得相当规范,这对于学术作品来说至关重要。我特别欣赏其中对一些稀有或濒危萤火虫物种的关注,以及对它们生存现状的分析。这些内容表明,作者在进行这项研究时,不仅仅是出于学术兴趣,更怀揣着一份对自然保护的责任感。这本书的出版,对于提升公众对萤火虫研究的关注度,促进相关领域的学术交流,都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评分说实话,最初拿到《TJ 萤火虫在中国》这本书,我并没有抱有多高的期待,毕竟市面上关于自然科普的书籍也很多。但是,当我翻阅到其中几页时,我的看法立刻改变了。这本书在内容编排上非常有条理,从萤火虫的起源、演化,到它们在中国不同地区的分布和生态习性,再到如今面临的生存挑战,层层递进,逻辑清晰。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作者并没有枯燥地罗列科学名词,而是用一种非常接地气的方式,将复杂的生物学知识变得易于理解。比如,在讲解萤火虫发光机制时,竟然穿插了许多生活中的类比,让我这个非专业人士也能轻松领会。而且,这本书特别强调了萤火虫在中国生态系统中的重要作用,这让我意识到,这些小小的昆虫,其实承担着我们意想不到的生态功能。更难能可贵的是,书中还探讨了人类活动对萤火虫生存环境的影响,以及我们可以做些什么来保护它们。这部分内容让我感到沉甸甸的责任感,也更加珍惜那些曾经在夜晚闪烁过的光芒。这本书在提供知识的同时,更激发了我的思考,让我对人与自然的关系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