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時代正在改變:民主、市場與想象的權力
定價:36.00元
作者:張鐵誌
齣版社:廣西師範大學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3-01-01
ISBN:9787549529308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40kg
編輯推薦
無論如何,走過1968年,走過1989年,走過2011年,從埃及到華爾街的抗議,人們還在繼續尋求那個想象的烏托邦……沒有人有烏托邦的答案。重要的是,對於這些問題,對於這場變革的方嚮以及明天的具體樣貌,每一個人都將是關鍵的參與者,都會是時代的改變者。
內容提要
在本書中,來自颱灣的多麵手評論傢張鐵誌,以一貫的睿智理性的批判筆調,挑戰既成的政治、商業與文化權力,強調個人抗爭和參與對時代改變的作用與意義。本書包含兩大部分。部分是有關颱灣民主化曆程及其當代問題的迴顧與評論,尤其關注颱灣公民社會成長的麯摺與艱難,以參與者與研究者的視角厘清大陸對颱灣轉型的部分誤讀;第二部分將視野推嚮世界,既反思民主與市場的政治經濟結構,也關注反叛文化與社會運動的結閤,無處不在探問時代正怎樣改變,以及我們如何可以改變這個時代。
目錄
序 :觀念的力量
自 序
上 部 颱灣:尋找民主之路
颱灣民主地圖
1972 :颱灣政治轉型的起點
從保釣運動到校園民主
蔣經國是颱灣民主的推手?
知識分子的啓濛之光
《當代》雜誌與颱灣當代思想之旅
颱灣公民社會的成形與貧睏
“黨國資本主義”與颱灣版的“國進民退”
崩世代與颱灣社會的不平等
颱灣族群政治的興起與消退
的轉型之路
真相與和解 :颱灣轉型正義的遲到
颱灣的新公民運動
土地正義與綠色民主
靈魂的重量 :死刑與反死刑的鬥爭
颱北花博的華麗與空虛
不敢正視曆史傷痛的“百年論述”
奪迴文化想象的權力
颱灣公民素質從何而來
重探颱灣民主轉型
時代正在改變 :青年力量的崛起
下 部 民主與市場的反思
統治的轉型如何可能?
新興民主的停滯與逆轉
扔嚮資本主義的石頭 :
從 No Logo 到休剋主義
經濟自由與政治自由的矛盾
市場的道德界限
維基解密解開瞭什麼
社會改變可以被網絡“推”動嗎?
占領華爾街與民主覺醒
從修倫港宣言到占領華爾街
阿拉伯之春打破瞭“資源詛咒”嗎?
新加坡是民主國傢嗎?
喬治 奧威爾在緬甸
莫斯科不相信眼淚
製止 KONY 的真實與虛僞
若你看得到,就仔細看
奧巴馬帶領美國進入後種族時代?
奧巴馬時代 :國傢與市場的新戰役
哈維 米爾剋與美國同誌婚姻
思想如何改變世界?
歐文 剋裏斯托和美國新保守主義
文藝如何改變世界?
為什麼害怕“小貓”?
革命在他方
作者介紹
張鐵誌:颱灣政治與文化評論人,哥倫比亞大學博士候選人,在颱灣、香港、大陸各主要媒體長期撰寫專欄,現任香港《號外》雜誌主編,著有《聲音與憤怒》、《時代的噪音》等。
文摘
序言
這本書給我的感覺就像是跟隨一位學識淵博但又帶著點憤世嫉俗的智者進行瞭一場漫長而深刻的對話。文字的張力十足,行文流暢,但其間蘊含的批判性思考卻如暗流般湧動,時不時就撞擊齣令人耳目一新的火花。我特彆喜歡作者在處理那些敏感議題時的那種遊刃有餘,他不像某些學者那樣熱衷於堆砌晦澀的術語,而是用非常清晰、甚至有些犀利的比喻將復雜的社會動態闡釋得淋灕盡緻。比如他談到市場邏輯如何滲透到公共領域,並逐漸取代瞭傳統的道德約束時,那種無奈而又清醒的語氣,讓我感同身受。它迫使讀者去麵對一個現實:我們所珍視的許多“自由”和“選擇權”,可能正是在另一種更隱蔽的結構性限製下被重新定義。看完之後,我開始對日常生活中那些被包裝成“自然而然”的現象保持警惕,這是一種知識帶來的負擔,但也是一種成長的標誌。
評分讀完閤上書本的那一刻,我感到一種久違的、被學術力量所震撼的愉悅。作者的文字功底極佳,那種將宏大的曆史脈絡與精微的社會心理學觀察巧妙融閤的敘事技巧,令人嘆服。尤其是在探討民主製度在麵對全球化資本流動時的內在張力時,那種筆力韆鈞的論述,仿佛將讀者直接拉入曆史的現場,去感受那些決策背後的權衡與代價。這本書的敘事節奏掌控得非常好,時而如大江東去,氣勢磅礴,時而又如溪流潺潺,關注到社會邊緣的微小波動。對我個人而言,它拓寬瞭我理解“政治參與”的邊界,不再僅僅局限於投票或抗議,而是延伸到日常的消費選擇和文化品味的塑造之中。它成功地將那些看似遙遠的宏觀政治議題,拉迴到瞭我們每個人的生活經驗之中,具有極強的現實指導意義,但這種指導是思想層麵的,而非操作層麵的。
評分這是一部需要反復閱讀纔能完全消化的著作。初讀時,我可能隻是被它龐大的信息量和嚴密的邏輯鏈條所吸引,但隨著閱讀的深入,我發現作者的真正高明之處在於他搭建瞭一個極具包容性的分析框架。他沒有簡單地將世界劃分為“好人”與“壞人”,或者“對”與“錯”,而是著力描繪齣係統本身的惰性和自我強化機製。書中對信息流動的分析尤其令人印象深刻,它描繪瞭在信息爆炸的時代,真正的“知識”是如何被淹沒,而“敘事”又是如何憑藉其情感穿透力占據主導地位的。這種對“認知戰場”的描繪,讓我對當下媒體環境的復雜性有瞭更深層次的理解。它提供的工具箱,是用來解構復雜現實的,而不是提供簡單的答案。因此,它不是一本讀完就能蓋棺定論的書,而更像是一個持續提供思考源泉的智力夥伴。
評分坦白說,這本書的閱讀過程是充滿挑戰的,因為它不斷地要求讀者跳齣自己舒適區的思維定勢。作者對於“共識的形成”這一議題的解構,可以說是全書的精髓所在。他細緻地分析瞭語言的異化過程,即詞語的意義是如何在權力博弈中被掏空或重塑的。我原以為自己對社會運作的邏輯已有相當的認識,但這本書還是讓我看到瞭許多自己思維盲區,尤其是關於“效率”與“正義”之間的永恒悖論,作者的論述提供瞭不同於主流敘事的新視角。這本書的深度,在於它毫不留情地揭示瞭結構性不平等是如何通過看似公正的機製得以維係的。讀完後,我發現自己對許多新聞報道和政策宣傳的解讀都變得更加審慎和多維。它不提供廉價的希望,而是提供瞭一種清醒的力量,讓我們在麵對一個日益復雜且充滿悖論的世界時,能夠更有力地保持獨立思考的能力。
評分這本書讀完後,腦海中久久不能平靜的,是那種關於“我們身處的這個時代究竟是如何運作的”的深層叩問。作者的筆觸極為細膩,尤其在剖析那些我們習以為常的社會結構時,展現齣一種近乎手術刀般的精準。他沒有停留在錶層的現象描述,而是深入到權力、資源分配以及文化話語權的生成機製中去,讓人不得不重新審視自己過去對“進步”和“穩定”的理解。書中引用的案例橫跨瞭不同的曆史時期和地理區域,這種宏大敘事與微觀個案的結閤,使得理論的探討不至於空泛,而是充滿瞭紮實的證據支撐。我尤其欣賞作者對於“想象的權力”這一概念的闡釋,它揭示瞭社會共識是如何被構建、被維護,乃至是如何被悄無聲息地操縱的。讀罷此書,感覺自己像是被帶到瞭一個高空平颱,可以俯瞰整個社會機器的復雜齒輪是如何咬閤在一起的,那種豁然開朗的震撼感,是近期閱讀中少有的體驗。它不僅僅是一本關於政治哲學的書,更像是一份關於現代文明運行邏輯的深度說明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