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商品名稱: 未名集-戚國淦文存 | 齣版社: 商務印書館 | 齣版時間:2018-06-01 |
| 作者:戚國淦 | 譯者: | 開本: 16開 |
| 定價: 138.00 | 頁數: | 印次: 1 |
| ISBN號:9787100158718 | 商品類型:圖書 | 版次: 1 |
紀念**史學傢戚國淦先生百年誕辰。 戚國淦先生是我國**曆史學傢,我國世界中世紀史開拓者之一,於中外曆史、古典文學以及舊體詩詞、西文翻譯等方麵均有精深造詣。本書為紀念戚國淦先生百年誕辰,由戚先生夫人壽紀瑜及其弟子劉新城、夏繼果等人廣泛收集,細心整理編排而成,全麵反映瞭戚先生在史學研究方麵的卓越成就,也體現瞭老輩學者深厚的國學根基和文史雜糅的學術旨趣。本書是對戚先生畢生學術造詣和精神豐碑的**紀念,也為讀者展示瞭一方極具深度和廣度的史學與人生世界。
本書為紀念戚國淦先生百年誕辰整理、編輯而成,收錄瞭戚先生的重要學術文章,包括世界史探研和中國史探研,以及詩詞與楹聯、自述與他敘等。本書既全麵反映瞭戚先生在史學研究方麵的成就,也體現瞭老輩學者深厚的國學根基和文史雜糅的學術旨趣,可給予讀者多方麵的收獲。 本書是對戚先生學術造詣和人文精神的**紀念,也為讀者展示瞭戚先生極具深度和廣度的史學與人生世界。
戚國淦(1918-2010年),1918年6月生於熱河承德(今屬河北省),1946年畢業於燕京大學曆史係。曾任北平男三中曆史教師。建國後調入北京教師進修學院,並承擔北京師範學院(今首都師範大學)曆史係的籌建工作。1954-1998年,曆任師院曆史係世界中世紀史教師、教授、博士生導師,英國史研究室主任,重點研究英國都鐸王朝史;曾兼任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曆史研究所研究員、中國世界古代中世紀史研究會會長。代錶性學術成果有論文《16世紀中英政治製度比較》,漢譯世界學術名著譯序數篇,譯著《查理大帝傳》。《法蘭剋人史》(閤譯)、《西方的沒落》(閤譯),等等。
這本書的裝幀設計,初見時便讓人眼前一亮。紙張的選擇帶著一種溫潤的質感,不同於當下許多追求極緻輕薄的齣版物,它似乎更偏愛那種能讓人沉下心來細品的厚重。封麵設計走的是一種簡約的復古風,字體排布疏朗有緻,雖然沒有華麗的插圖或搶眼的色彩,卻透著一股沉靜的力量,仿佛每一筆筆觸都經過瞭時間的打磨。我尤其欣賞它在細節處理上的用心,比如書脊的燙金工藝,在光綫下若隱若現,低調中又不失格調。翻開書頁,內頁的排版也體現瞭齣版者的匠心,字距和行距拿捏得恰到好處,長時間閱讀也不會感到視覺疲勞。這樣的實體書,捧在手中,本身就是一種享受,讓人不由自主地想慢下來,去品味其中文字的韻味,而不是像麵對屏幕那樣匆匆略過。它傳遞齣一種對閱讀本身的尊重,使得閱讀體驗從內容延伸到瞭觸感和視覺的方方麵麵,讓人感覺像是收藏瞭一件有溫度的藝術品。
評分如果用一個詞來形容這本書對讀者的要求,那可能是“沉浸”而非“瀏覽”。它不提供廉價的快餐式閱讀體驗,那些散落在篇章中的隱喻和典故,需要讀者投入時間去細嚼慢咽。我體會到,很多精妙之處,初次略讀時很可能被輕易放過,唯有帶著探究的心態,反復推敲那些看似尋常的詞句,纔能領悟其中蘊含的深意。這是一種對讀者心性、知識儲備和專注力的考驗,但迴報也是巨大的。每當解開一個文字謎題,或者捕捉到一個巧妙的文學暗示時,隨之而來的滿足感是無可替代的。這本書更像一位耐心的導師,它引導讀者去學習如何更深層次地觀察世界和思考自身,將閱讀變成一種主動的、充滿發現樂趣的探索過程,而非被動接受信息的流水綫作業。
評分這本書帶給我的最大感受,是一種跨越時空的共鳴。它所探討的許多議題,無論是關於人性的幽暗麵,還是對理想生活的執著追求,似乎都具有超越時代的普遍性。閱讀過程中,我常常會産生一種錯覺,仿佛這位作者正坐在我麵前,用一種既親切又略帶距離感的口吻與我交談。他筆下的人物形象,立體得不像虛構的符號,他們的掙紮、他們的歡愉、他們的局限,都摺射齣現實生活中熟悉的麵孔,隻是被提煉得更為精純。這種共鳴並非膚淺的情感代入,而是基於對生命體驗的深刻理解,使得文字不僅停留在知識層麵,更滲透到瞭情感共鳴的深處。讀完後,我的內心似乎被注入瞭一種更堅韌的力量,去麵對日常的瑣碎與睏境,這是一種非常積極的閱讀反饋,比單純的消遣或學習更有價值。
評分這本書的語言風格變化多端,著實令人稱奇。它不像某些文集那樣,囿於單一的腔調,而是像一個技藝精湛的樂團,時而奏齣磅礴大氣的交響,時而轉為細膩委婉的獨奏。我注意到作者在敘事時,偶爾會采用那種老派文人特有的典雅與從容,句子結構復雜而富有節奏感,充滿瞭對傳統文學的敬意;可下一章,筆鋒一轉,又變得極為犀利和現代,用詞直白而精準,仿佛一柄齣鞘的利劍,直指人心的幽微之處。這種在古樸與新銳之間的自如切換,考驗著作者深厚的文字功底,也極大地豐富瞭讀者的閱讀層次。時而需要我調動積纍的舊詞匯去理解,時而又需要我用全新的視角去接納那些近乎白描的直觀感受,這種閱讀的“運動量”,恰恰是閱讀的樂趣所在,它迫使思維保持活躍,避免瞭因內容重復而産生的審美疲勞。
評分從章節間的過渡來看,這本書的結構安排顯露齣一種深思熟慮的編排邏輯,絕非簡單的作品堆砌。雖然是“文存”性質的匯編,但整體的閱讀脈絡卻異常清晰,如同一條精心設計的河流,有著不同的支流和匯入點,最終導嚮一個核心的水域。我發現作者似乎有意將某些主題相似或情感基調相近的文章安排在一起,形成一種隱秘的對話關係,讓前後文相互映襯,深化瞭某一特定意境的渲染。例如,某幾篇寫景的文章,雖然描繪的場景迥異,但其背後對自然哲思的探尋卻驚人地一緻,這種潛藏的“綫索”需要讀者主動去捕捉和串聯。這種非綫性的閱讀體驗,讓每一次重讀都能發現新的聯係和感悟,極大地提高瞭作品的耐讀性。它鼓勵讀者不要被眼前的段落所局限,而是要抬起頭來,去審視整體的布局與匠心。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