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说大棚蔬菜栽培关键技术

图说大棚蔬菜栽培关键技术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王迪轩 著
图书标签:
  • 蔬菜栽培
  • 大棚种植
  • 农业技术
  • 园艺
  • 设施农业
  • 蔬菜生产
  • 种植技术
  • 农业科技
  • 实用农业
  • 温室栽培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北发图书网旗舰店
出版社: 化学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22314543
商品编码:29537519593
出版时间:2018-05-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商品名称: 图说大棚蔬菜栽培关键技术 出版社: 化学工业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8-05-01
作者:王迪轩 译者: 开本: 32开
定价: 38.00 页数: 印次: 1
ISBN号:9787122314543 商品类型:图书 版次: 1

编辑推荐

1.本书以大量一手高清彩色图片,辅以简要文字,形象生动阐述大棚蔬菜的栽培技术2.本书按照“大棚选址→大棚搭建→育苗→栽培管理→主要病虫害防治→几种主要蔬菜大棚栽培”的思路对大棚蔬菜栽培过程中的关键技术进行详实的介绍,非常实用

内容提要

本书依据大棚蔬菜栽培关键步骤,以大棚蔬菜生产中常遇到的问题为重点,以图说的方式,按照“大棚选址→大棚搭建→育苗→栽培管理→主要病虫害防治→几种主要蔬菜大棚栽培”的思路,进行系统叙述,使读者能按图操作。本书图文并茂,通俗易懂,适于蔬菜合作社、蔬菜公司、家庭农场、种菜大户、菜农阅读参考,以进行科学的大棚蔬菜生产。

目录

x**章 大棚蔬菜的选址布局

**节 选址要求 / 001

一、基本要求 / 001

二、向阳背风 / 002

三、土层深厚 / 002

四、灌排方便 / 003

五、交通便利 / 003

第二节 布局和规划要求 /003

一、大棚的规格 / 003

二、大棚的合理棚型与高跨比 /004

三、大棚间的间隔距离 / 005

四、大棚群的规模 / 005

五、大棚配套(附加)设施 /006



第二章 大棚的搭建

**节 拱形钢架大棚的设计与建造/ 007

一、拱形钢架大棚设计参数 /008

二、拱形钢架大棚材料 / 009

三、拱形钢架大棚建造安装技术 /011

第二节 屋脊式竹架大棚的建造 /015

一、建造技术 / 016

二、大棚消毒 / 017

第三节 水泥骨架大棚的建造 /017

一、水泥骨架大棚的安装 /017

二、水泥大棚的维护 / 018



第三章 大棚蔬菜育苗

**节 冬春季蔬菜营养土育苗 /020

一、冬春大棚蔬菜育苗播种期的确定/ 020

二、种子处理和催芽 / 022

三、营养土的配制 / 025

四、电热温床设置 / 029

五、播种 / 033

六、苗床管理 / 036

七、主要病虫害防治 / 039

第二节 营养块育苗 / 043

一、育苗设施与设备 / 043

二、育苗块选择 / 043

三、播种前的准备工作 / 043

四、播种覆土 / 045

五、秧苗管理 / 045

六、适龄壮苗标准 / 046

七、带基定植 / 047

八、定植后管理 / 047

第三节 穴盘育苗 / 047

一、穴盘选择 / 047

二、基质准备 / 049

三、适时播种 / 050

四、苗期管理 / 053

第四节 漂浮育苗 / 058

一、建造育苗池 / 059

二、育苗池注水和消毒 / 059

三、漂浮盘的选择及消毒 /060

四、基质的配制、消毒 / 060

五、装盘 / 060

六、播种 / 061

七、播后管理 / 061



第四章 大棚蔬菜田间管理

**节 定植前准备(整地、施肥、作畦)/ 063

一、大棚与土壤消毒 / 063

二、土壤耕作 / 066

三、施用基肥 / 067

四、作畦技术 / 068

五、地膜覆盖 / 070

六、定植前的准备 / 073

第二节 大棚蔬菜直播或移栽 /074

一、菜田直播 / 074

二、蔬菜栽植 / 078

第三节 中耕、除草与培土 /082

一、中耕 / 082

二、除草 / 083

三、培土 / 084

第四节 大棚蔬菜浇水管理 /085

一、大棚蔬菜灌溉的主要方式 /085

二、合理灌溉的依据 / 090

第五节 大棚蔬菜追肥管理 /093

一、合理施肥的依据 / 093

二、测土配方施肥技术 / 094

三、施肥方法 / 100

第六节 大棚蔬菜植株调整 /104

一、整枝、摘心、打杈 / 105

二、摘叶、束叶 / 116

三、疏花疏果和保花保果 /117

四、支架、绑蔓、吊蔓、落蔓 /121

五、固定和压蔓、盘条 / 130

第七节 设施环境调控 / 133

一、温度 / 133

二、光照 / 139

三、湿度 / 141

四、土壤 / 142

五、气体 / 146



第五章 大棚蔬菜病虫害防治

**节 农业措施防治病虫草害技术/ 149

一、轮作倒茬 / 149

二、清洁田园 / 150

三、深翻晒垡 / 152

四、嫁接栽培 / 152

五、选用抗(耐)病虫品种 /152

六、调节播期 / 153

七、种子处理 / 153

八、培育无病虫壮苗 / 153

九、科学施肥灌水 / 154

十、加强田间管理 / 155

十一、太阳能消毒 / 155

十二、高温闷棚 / 156

十三、多样性种植 / 156

第二节 物理防治病虫草害技术 /157

一、频振式杀虫灯诱控技术 /157

二、LED新光源杀虫灯诱控技术 / 158

三、色板诱控技术 / 158

四、防虫网应用技术 / 161

五、遮阳网防病技术 / 162

六、无纺布应用技术 / 162

七、银灰膜避害控害技术 /163

八、性诱剂诱杀技术 / 164

第三节 生物防治病虫害技术 /164

一、利用植物制剂防治 / 165

二、以虫治虫 / 165

三、以菌治虫 / 165

四、以菌治病 / 165

五、熊(蜜)蜂授粉 / 166

第四节 矿物来源药剂防治技术 /166

第五节 蔬菜除草技术 / 166

一、人工除草 / 166

二、加强栽培管理控草 / 167

三、机械除草 / 167

四、物理除草 / 168

五、覆盖抑草 / 169

第六节 大棚蔬菜主要病虫害图示及药剂防治技术/ 170

一、蓟马 / 170

二、甜菜夜蛾 / 172

三、小菜蛾 / 175

四、斜纹夜蛾 / 176

五、烟粉虱 / 179

六、黄曲条跳甲 / 180

七、蚜虫 / 182

八、菜粉蝶 / 184

九、瓜实蝇 / 186

十、黄守瓜 / 187

十一、红蜘蛛 / 190

十二、茶黄螨 / 190

十三、美洲斑潜蝇 / 192

十四、豇豆荚螟 / 193

十五、瓜绢螟 / 194

十六、玉米螟 / 196

十七、菜螟 / 198

十八、棉铃虫和烟青虫 / 199

十九、蛴螬 / 201

二十、小地老虎 / 202

二十一、蝼蛄 / 203

二十二、蜗牛和蛞蝓 / 203

二十三、短额负蝗 / 206

二十四、甘薯天蛾 / 207

二十五、茄黄斑螟 / 208

二十六、甘薯麦蛾 / 209

二十七、豆突眼长蝽 / 210

二十八、扶桑绵粉蚧 / 211

二十九、茄二十八星瓢虫 /213

三十、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 /214

三十一、瓜类蔬菜枯萎病 /215

三十二、马铃薯晚疫病 / 216

三十三、病毒病 / 218

三十四、灰霉病 / 220

三十五、早疫病 / 221

三十六、疫病 / 222

三十七、霜霉病 / 224

三十八、白粉病 / 226

《温室高效作物生产指南》 引言 在日益增长的全球人口和不断变化的消费者需求驱动下,现代农业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其中,受控环境农业(CEA),特别是温室种植,已成为应对这些挑战的关键策略之一。温室通过为作物提供一个优化的生长环境,最大限度地减少了外部气候条件的影响,实现了全年稳定、高产、优质的生产。然而,温室种植并非易事,它需要精密的科学管理、对作物生理学的深刻理解以及先进的技术应用。《温室高效作物生产指南》正是为了满足这一需求而精心编纂。本书并非简单罗列种植经验,而是致力于提供一套系统化、科学化、实操性强的理论框架与实践指导,帮助广大蔬菜种植者、农业技术人员、科研工作者以及相关从业者,全面掌握温室蔬菜生产的核心技术,实现效益最大化。 本书的编写遵循“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科学与经济相统一”的原则,旨在为读者构建一个清晰、完整的温室蔬菜生产知识体系。我们深知,温室环境的复杂性在于其各个因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因此,本书的内容将从宏观到微观,逐层深入,揭示温室生产的奥秘。 第一部分:温室环境调控的科学基础 本书的起点是理解温室这一特殊环境的构建及其对作物生长的影响。我们将首先深入探讨温室的种类、结构设计及其对光照、温度、湿度、二氧化碳浓度等关键环境因素的影响。 温室结构与类型剖析:从基础的连栋温室、单体温室,到更先进的自动化玻璃温室、薄膜温室,本书将详细介绍不同类型温室的结构特点、材料选择、采光性能、保温性能及其各自的优劣势。我们将重点分析如何根据当地气候条件、种植作物种类和经济效益预期,选择最合适的温室类型。同时,还会讨论温室的通风系统、遮阳系统、加温系统、降温系统等关键组成部分的设计原理和应用技巧,强调其对温室微气候调控的重要性。 光照管理:作物生长的能量引擎:光照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根本来源。本书将深入分析光照强度、光照时间和光谱对作物生长发育的影响。我们将详细介绍如何通过温室结构设计、覆盖材料选择、内外部反光材料的应用,以及人工补光技术,来优化温室内的光照条件。读者将学习到如何根据不同作物在不同生育期的光照需求,制定科学的光照管理策略,包括光补偿点、光饱和点以及光周期效应的实际应用。 温度调控:生命的恒温器:温度是影响作物生长速度、器官分化、生理活动以及病虫害发生的关键因素。本书将系统阐述温度对作物生理生长的直接影响,包括发芽、营养生长、生殖生长等各个阶段的最适温度范围。我们将详细介绍温室内的热量平衡原理,分析太阳辐射、作物蒸腾、温室结构传导、设备加热/降温等因素对室内温度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本书将提供各种加温和降温技术的详细介绍,例如电加热、水暖、风暖、热泵、湿帘风扇降温、喷雾降温等,并分析其效率、成本和适用性。读者将学会如何根据作物种类、生育期以及外部环境变化,设定并精确控制温室内的昼夜温差、地温和气温,以达到最佳的生长效果。 湿度管理:呼吸与蒸腾的平衡:湿度直接影响作物的蒸腾作用、光合作用以及病害的发生。本书将阐述空气湿度与作物蒸腾、光合作用、病害传播之间的复杂关系。我们将分析温室内湿度升高的原因(如作物蒸腾、灌溉),以及湿度过高或过低对作物造成的危害。在此基础上,本书将介绍有效的湿度调控技术,包括通风换气、除湿设备、加湿设备、以及通过合理灌溉来间接控制湿度的策略。读者将学习到如何通过监测和调控,将温室内的相对湿度维持在作物生长和病害防控的最佳范围内。 二氧化碳增施:光合作用的催化剂: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直接原料,其浓度的增加可以显著提高作物的光合速率,从而促进生长。本书将深入分析二氧化碳浓度对作物光合速率的影响机制,以及在温室环境中二氧化碳的消耗与补充途径。我们将详细介绍人工增施二氧化碳的技术,包括燃烧式发生器、干冰、液态二氧化碳等,并分析各种方法的效率、安全性、成本以及操作注意事项。读者将学习到如何根据作物的生长阶段、光照强度以及温室的密闭程度,科学地确定二氧化碳的增施量和时机,以实现最大化的增产效果。 第二部分:作物营养与水分管理的精准化 精准的营养供给和水分管理是实现温室作物高产高效的基础。本书将侧重于现代化的营养液配方、施肥方法以及灌溉技术。 营养液配方设计与优化:氮、磷、钾、钙、镁、硫等大量元素,以及铁、锰、锌、铜、硼、钼等微量元素,对作物的生长发育至关重要。本书将系统介绍宏量营养元素和微量营养元素的功能及其在作物生长过程中的作用。我们将深入剖析不同作物、不同生育期的营养需求差异,并提供一套科学的营养液配方设计方法。读者将学会如何根据土壤或基质的养分状况、作物种类、生长阶段以及环境因素,精确计算和配置营养液。同时,本书还会介绍不同类型营养液(如全营养液、特定元素补充液)的特点及其使用方法。 水肥一体化技术详解:将灌溉与施肥相结合,实现水肥同步供给,是温室高效生产的关键。本书将详细介绍滴灌、微喷灌等现代化灌溉系统的设计、安装与管理。我们将重点阐述水肥一体化技术在温室中的应用,包括如何根据作物需水、需肥规律,制定精确的水肥供应计划。读者将学习到如何通过自动化控制系统,实现对灌溉量、施肥量、施肥频率的精确控制,从而提高水肥利用效率,减少养分流失,降低生产成本。 基质栽培的原理与实践:本书将深入介绍各种栽培基质的物理化学性质,例如岩棉、珍珠岩、蛭石、椰糠、草炭等,并分析其对作物生长的影响。我们将探讨不同基质的选择原则,以及如何根据作物种类和栽培模式,优化基质的配比和结构。同时,本书将详细介绍无土栽培技术,包括营养液膜技术(NFT)、深液流技术(DFT)、基质栽培(如柱式栽培、袋栽)、岩棉栽培等,并分析它们的适用性、优缺点及操作要点。 第三部分:作物生长调控与病虫害绿色防控 除了环境和营养管理,对作物生长过程的精确调控和有效的病虫害防控,也是温室生产成功的关键。 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应用策略:植物生长调节剂(PGRs)在调控作物生长发育、促进开花结果、提高产量和品质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本书将介绍多种常用的植物生长调节剂,阐述其作用机理、适宜浓度、使用时期和方法。我们将重点探讨如何根据不同作物的生理特性和生产目标,合理运用植物生长调节剂,例如促进侧枝生长、控制植株高度、诱导坐果、促进成熟等。同时,本书也将强调植物生长调节剂的科学使用,避免过量使用对作物造成的潜在危害。 病虫害的早期诊断与预测:病虫害是温室生产中最具破坏性的因素之一。本书将深入分析温室环境中常见病虫害的发生规律、传播途径以及危害症状。我们将介绍各种病虫害的科学诊断方法,包括外观症状识别、显微镜观察、分子检测技术等。在此基础上,本书将重点介绍病虫害的预测预报技术,包括气象因子、栽培管理措施、生物学指标等对病虫害发生的影响分析。 绿色防控体系的构建与实施:本书将倡导和推广绿色防控理念,强调综合利用多种手段,将化学防治置于最后考虑。我们将详细介绍生物防治技术,包括天敌昆虫的应用(如捕食螨、寄生蜂)、微生物农药(如苏云金杆菌、白僵菌、绿僵菌)的使用、以及植物源农药的开发与应用。同时,本书还将深入探讨物理防治技术,例如诱虫灯、黄板、蓝板、防虫网、高温消毒等。此外,我们将强调农业防治的重要性,包括加强栽培管理、保持田间卫生、选择抗病品种、轮作换茬等。读者将学习到如何构建一个科学、高效、环境友好的病虫害绿色防控体系。 第四部分:智能化温室管理与效益最大化 随着科技的发展,智能化管理正成为温室生产的未来趋势。本书将介绍先进的传感技术、自动化控制系统以及大数据分析在温室生产中的应用。 传感器技术在温室环境监测中的应用:本书将介绍各种温室环境传感器,如光照传感器、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二氧化碳传感器、土壤水分传感器、土壤EC/pH传感器等的原理、性能特点及其在温室环境监测中的应用。我们将重点分析如何通过这些传感器,实时、准确地采集温室内的各项环境数据,为科学决策提供依据。 自动化控制系统:精准调控的保障:本书将深入介绍温室自动化控制系统的构成、工作原理及其在环境调控、灌溉施肥、通风降温等方面的应用。我们将详细阐述PLC(可编程逻辑控制器)、单片机等控制器的基本原理,以及如何通过这些控制器,连接各类传感器和执行器,实现温室环境的自动化调控。读者将了解如何根据生产需求,选择和配置适合的自动化控制系统,以实现精准、高效的生产管理。 大数据分析与智能决策支持:本书将探讨如何利用收集到的环境数据、作物生长数据以及产量、品质数据,进行大数据分析,从而优化种植模式、预测作物生长趋势、及时发现潜在问题。我们将介绍数据可视化技术、机器学习算法在温室生产中的应用潜力,以及如何构建智能决策支持系统,帮助生产者做出更科学、更经济的生产决策,最终实现效益的最大化。 结论 《温室高效作物生产指南》旨在成为一本集科学性、系统性、实用性于一体的权威著作。我们相信,通过对本书内容的深入学习和实践,广大温室蔬菜种植者定能掌握现代温室生产的核心技术,克服生产中的种种难题,实现产量、品质和经济效益的全面提升。在追求可持续农业发展的道路上,本书将为温室蔬菜生产的绿色化、智能化、高效化转型提供坚实的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我读下来,确实对一些我原本模糊的概念有了清晰的认知。举个例子,关于温室大棚的温度控制,我一直觉得就是简单地打开通风口或者关闭,但这本书里讲到了非常细致的策略,比如根据蔬菜的生长阶段、天气变化、甚至夜间和白天的温差管理,都有具体的指导。我记得有一章专门讲了如何利用不同材质的覆盖膜来调节光照强度和热量,这让我豁然开朗。过去我总是觉得只要温度合适就行,但这本书让我意识到,光照、湿度、通风这三者是相互影响、相辅相成的,任何一个环节没做好,都可能影响蔬菜的产量和品质。尤其是书中提到的“热风幕”技术,在冬季低温时如何保持棚内温度,同时又能有效通风,避免湿度过高引起病害,这些都是我之前从未接触过的知识。它还详细讲解了不同蔬菜对温度的需求曲线,比如叶菜类和瓜果类在不同生长期的适宜温度范围,这对于新手来说简直是宝藏。我尝试按照书中描述的,在番茄生长中后期,适当降低夜间温度,果然发现植株的果实着色和糖度都有了明显的提升,这让我对精准化种植有了更深的理解。书里还强调了传感器在温度监测中的作用,以及如何根据传感器的数据来自动化调节通风和加热系统,这让我看到了未来农业发展的方向。总而言之,这本书不仅仅是提供了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它教会了我如何将理论付诸实践,如何根据具体情况做出最优化的决策。

评分

本书对于“植物生理与生态”在蔬菜栽培中的应用,提供了非常深入的见解。我过去总觉得植物的生长就像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但这本书让我明白,植物的生长发育是一个复杂而精密的生理过程,受到多种内外因素的影响。它详细讲解了植物的光合作用、呼吸作用、蒸腾作用等基本生理过程,以及这些过程是如何影响蔬菜的生长和产量。书中还介绍了植物的激素调控机制,比如生长素、赤霉素、脱落酸等,以及如何利用这些激素来调控蔬菜的生长发育,比如促进开花、坐果,或者延缓衰老。 更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书中关于植物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讲解。它详细阐述了温度、光照、水分、二氧化碳浓度等环境因素,是如何影响植物的生理活动,以及如何通过调控这些环境因素来优化蔬菜的生长。书中还介绍了植物如何适应不同的生态环境,以及如何在温室等人工环境中模拟植物的自然生长环境,以达到最佳的栽培效果。我曾经对一些蔬菜在特定季节生长不良感到困惑,读了这本书后,我才明白是由于环境因素不适宜。它让我认识到,了解植物的生理习性,并根据其需求来创造适宜的生长环境,是实现高产优质栽培的关键。这本书让我从一个“种植者”转变为一个更懂“植物”的“培育者”,这是一种质的飞跃。

评分

这本书在关于蔬菜的“育苗”环节,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一直认为育苗就是把种子撒下去,然后浇水施肥,等待发芽,但这本书让我认识到,育苗其实是一个非常精密且关键的环节,它直接关系到后期蔬菜的生长状况和产量。书中详细讲解了不同蔬菜的种子处理方法,比如浸种、催芽、甚至一些特殊种子的包衣技术,这些都能够显著提高出芽率和幼苗的健壮程度。我记得书中对不同育苗基质的选择和配比有着非常细致的讲解,比如草炭土、珍珠岩、蛭石的混合比例,以及如何根据不同的蔬菜种类来调整基质的酸碱度,这些都是我以前从未考虑过的。 另外,书中对育苗过程中的温度、湿度、光照等环境因素的控制,也给出了非常具体的指导。它讲解了如何根据蔬菜的品种和生长阶段,来设定最佳的育苗温室温度,以及如何通过通风和加湿设备来维持适宜的湿度。书中还提到了利用育苗盘、育苗箱等工具,来优化育苗空间,提高育苗效率。我尤其注意到书中关于“炼苗”的部分,也就是在移栽前,如何逐步让幼苗适应外界环境,增强其抗逆性,这对于保证移栽后的成活率至关重要。它还详细讲解了移栽前的土壤准备、移栽技术以及移栽后的管理要点,这些都让我看到了一个完整、科学的育苗体系。我曾经因为育苗阶段管理不当,导致幼苗生长缓慢,后期产量低下,现在读了这本书,我才明白,一切问题的根源都可能出在最初的育苗环节。

评分

在园艺栽培中,光照和水分的管理一直是我比较头疼的问题。这本书在这两个方面,都给出了非常精细化的指导。对于光照,我过去只是简单地认为需要阳光充足就好,但书中详细讲解了不同光照强度对蔬菜生长发育的影响,比如光补偿点、光饱和点这些概念,让我理解了为什么有些蔬菜在夏季容易“晒伤”,而有些蔬菜则需要更强的光照才能保证产量。书中还介绍了如何利用遮阳网、补光灯等设备来调节光照强度,以及如何根据蔬菜的种类和生长阶段来选择合适的光照管理方案。我记得书中有一张图表,清晰地展示了不同蔬菜对光照的需求曲线,这对于我合理安排种植时间和选择种植品种非常有帮助。 在水分管理方面,书中不仅仅讲授了“浇多少水”的问题,而是深入探讨了“如何浇水”和“何时浇水”的学问。它讲解了不同土壤质地对水分的影响,以及如何通过观察土壤湿度、植物状态等方式来判断浇水的时机。书中还介绍了几种先进的灌溉技术,比如滴灌、喷灌、微喷灌等,并分析了它们的优缺点和适用范围。我过去总是采用大水漫灌的方式,这不仅浪费水资源,还容易导致土壤板结和病害发生。这本书让我认识到,采用精准的灌溉方式,比如滴灌,可以在保证蔬菜水分需求的同时,节约用水,并减少病害的发生。它还强调了“见干见湿”的原则,以及不同蔬菜在不同生长期的需水量差异,这让我对水肥一体化的管理有了更深的理解。

评分

本书在关于蔬菜的“采收与贮藏”方面,提供了一些非常实用的知识。我过去总是等到蔬菜长到我感觉“差不多了”就采摘,也没有太在意采摘的时机和方法,更不用说贮藏了,基本上是随吃随买。但这本书让我认识到,采收的时机和方式,以及后续的贮藏条件,对蔬菜的品质和保鲜期有着决定性的影响。它详细讲解了不同蔬菜的最佳采收时期,比如茄子应该在果实充分长大但未变软时采收,而番茄则需要根据其用途(鲜食或加工)来选择不同的成熟度采收。书中还提到了不同的采收方法,比如剪刀采摘、手工采摘,以及如何避免损伤蔬菜,减少机械损伤,这对于延长蔬菜的货架期非常重要。 更让我感到新颖的是,书中对蔬菜贮藏的讲解。它不仅仅停留在“放在冰箱里”这个层面,而是详细介绍了不同蔬菜对温度、湿度、气体成分等贮藏环境的要求。比如,根茎类蔬菜需要相对较低的温度和较高的湿度,而叶菜类蔬菜则对湿度更为敏感,需要更严格的控制。书中还介绍了一些传统的保鲜方法,比如用沙土贮藏胡萝卜,或者用稻草包裹大白菜,这些方法虽然简单,但效果却非常显著。此外,书中还提到了现代化的贮藏技术,比如气调贮藏、冷库贮藏等,并分析了它们的优缺点以及适用范围。我曾经尝试过将一些蔬菜放入冰箱,但很快就出现腐烂变质的情况,读了这本书后,我才明白是由于贮藏条件不当。现在,我希望能运用书中提到的知识,更好地延长蔬菜的保鲜期,减少浪费。

评分

这本书在蔬菜病害的防治上,给我带来了全新的视角。我过去只知道看到叶片上有斑点就喷药,但这本书让我明白,了解病害的发生机制和传播途径才是关键。它详细描述了各种真菌性、细菌性、病毒性病害的症状,并且给出了非常直观的图片对照,让我能够准确地识别病症。更重要的是,它不仅仅停留在“治”的层面,而是深入讲解了“防”的策略。比如,对于灰霉病,书中提到了如何通过控制棚内的湿度、加强通风来预防,还介绍了选用抗病品种的重要性。对于白粉病,书中不仅列举了常用的化学药剂,还提到了利用生物制剂,比如申嗪美、枯草芽孢杆菌等,这些都让我看到了更多环保的选择。我尤其喜欢书中关于“农业防治”的章节,它强调了轮作、间作、选用健康种苗等基础性措施,这些看似简单,实则对病害的长期控制有着至関重要的作用。书中还针对不同蔬菜的常见病害,给出了详细的防治流程图,这就像一个“疾病诊断书”和“治疗指南”的结合体,非常实用。我曾经因为白菜的霜霉病而损失惨重,现在回想起来,如果我当时能够按照书中提到的,在发病初期就采取措施,并且注意通风,也许结果会大不相同。这本书让我明白,病害防治并非一蹴而就,而是需要系统性的思维和长期的坚持。

评分

我一直对植物的生长过程充满好奇,尤其是那些在人工环境下精心培育的蔬菜,它们究竟需要怎样的“呵护”才能茁壮成长。这本书在这方面给了我非常详尽的解答。它不仅仅停留在“浇水施肥”的表面,而是深入剖析了不同蔬菜在营养需求上的差异。比如,书中详细列举了不同蔬菜在生长不同阶段所需的氮、磷、钾以及微量元素的具体配比,甚至还提到了钙、镁、硫等元素的补充方式和重要性。我过去对施肥的概念很模糊,总觉得多施肥就好,但看了这本书才知道,过量施肥反而会导致土壤板结、养分失衡,甚至引起肥害。它提到了“测土配方施肥”的重要性,以及如何通过土壤检测来制定科学的施肥方案,这对我来说是全新的概念。书里还专门讲解了有机肥和化肥的使用方法,以及如何搭配使用,达到最佳效果。我特别留意到书中关于叶面肥的使用时机和注意事项,这对于一些生长缓慢或者容易缺素的蔬菜来说,是一个很好的补充。例如,在辣椒膨果期,书中推荐使用富含磷钾的叶面肥,这能显著提高坐果率和果实品质。另外,书中还谈到了土壤消毒的重要性,以及各种消毒方法的优缺点,比如化学消毒、生物消毒等,这对于预防土传病害至关重要。我曾经因为土壤问题导致作物生长不良,事后才意识到土壤健康是根本,而这本书正好填补了我在这方面的知识空白。

评分

这本书在讲解蔬菜病虫害防治方面,可谓是面面俱到,让我这个曾经头疼于病虫害的种植者受益匪浅。我之前总是等到病虫害爆发了才去打药,治标不治本,而且很多农药的使用剂量和时机都不太清楚,担心对蔬菜和环境造成污染。但这本书提倡的是“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理念,让我认识到,关键在于建立一个健康的种植环境,从源头上减少病虫害的发生。它详细介绍了各种常见病虫害的发生规律、症状以及传播途径,并且给出了非常具体的防治措施。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关于生物防治的内容,书中介绍了如何利用天敌来控制害虫,比如引入赤眼蜂来防治玉米螟,或者利用捕食螨来防治红蜘蛛。这些方法不仅环保,而且效果持久。同时,书中也讲解了高效、低毒农药的使用方法,包括适用的病虫害、使用剂量、喷洒时机以及安全间隔期等,让我能够更科学、更安全地使用农药。它还强调了物理防治的重要性,比如设置防虫网、诱捕器、使用黄板诱杀蚜虫等,这些方法简单易行,成本低廉。另外,书中还提到了植物自身免疫力的提升,比如通过科学施肥、合理修剪等方式,增强蔬菜的抗病能力,这是一种更深层次的防治思路。我尝试按照书中的指导,在我的大棚里设置了黄板,确实捕杀了大量的蚜虫,这让我对主动出击的防治策略有了信心。

评分

关于蔬菜栽培中的“嫁接”技术,这本书给我的感觉就像是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我一直以为嫁接只是少数专家才能掌握的技术,但书中用非常通俗易懂的语言,加上大量的图解,将嫁接的原理、方法、以及在不同蔬菜上的应用讲解得淋漓尽致。我记得有一章专门讲了嫁接的“关键点”,比如接穗和砧木的选择、削面角度、绑缚方法等等,这些细节决定了嫁接的成活率。书中还详细介绍了不同类型的嫁接方法,如劈接、腹接、舌接等,并分析了它们各自的优缺点以及适用的蔬菜种类。最让我兴奋的是,书中还提到了嫁接的好处,比如可以克服土壤病害、提高产量、改善品质,甚至改变蔬菜的生长习性。比如,将抗病性强的砧木与优质的接穗进行嫁接,就能有效解决土壤传播的病害问题,这是我过去难以想象的。书中还列举了许多实际案例,比如番茄嫁接黄瓜砧木,或者茄子嫁接辣椒砧木,这些都让我看到了嫁接技术的巨大潜力。我曾经尝试过几次嫁接,但成功率不高,读完这本书后,我才明白是很多细节没有掌握好。现在,我更有信心去尝试,并相信通过这本书的学习,我一定能掌握这项技术,为我的蔬菜栽培带来更大的突破。

评分

这本书中关于“园艺设施装备”的部分,让我对现代化的温室大棚有了更深的认识。我一直以为温室大棚只是一个简单的框架加上覆盖材料,但这本书详细介绍了各种先进的温室结构、材料以及配套设施,让我大开眼界。它不仅讲解了不同类型的温室,比如日光温室、连栋温室、薄膜温室等,还分析了它们各自的特点、优缺点以及适用范围。我记得书中对于温室覆盖材料的讲解非常细致,比如不同厚度的聚乙烯薄膜、玻璃、PC板等,它们在保温性、透光性、耐用性等方面都有所不同,选择合适的覆盖材料直接影响到温室内的环境。 更让我感到惊喜的是,书中对温室配套设施的详细介绍。比如,自动化的环境调控系统,包括温度、湿度、二氧化碳浓度、光照等的监测和控制设备,这些设备能够根据蔬菜的需求,自动调节温室内的环境,实现精准化栽培。书中还介绍了灌溉系统,比如滴灌、喷灌、施肥一体化系统,这些都能够大大提高水分和养分的利用效率。此外,书中还提到了病虫害防治设备,比如风送喷雾机、烟雾机等,这些都能够帮助种植者更有效地防治病虫害。我曾经在一些科技博览会上看到过一些先进的农业设备,但一直不太了解它们的工作原理和实际应用,这本书正好填补了我的知识空白,让我对现代化农业装备有了更全面的认识,也让我看到了未来蔬菜栽培的发展方向。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