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cGIS地理信息系统空间分析实验教程 第二版 书中主要介绍ArcGIS的应用基础Ar

ArcGIS地理信息系统空间分析实验教程 第二版 书中主要介绍ArcGIS的应用基础Ar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ArcGIS
  • 空间分析
  • 地理信息系统
  • GIS
  • 实验教程
  • ArcGIS应用
  • 空间数据分析
  • 地图学
  • 第二版
  • 遥感
  • 地理科学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书香斋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科学出版社
ISBN:9787030338969
商品编码:29538657983
出版时间:2018-01-01

具体描述



商品参数
ArcGIS地理信息系统空间分析实验教程
            定价 69.00
出版社 科学出版社
版次 1
出版时间 2017/12/11
开本 16开
作者 汤国安,杨昕
装帧 平装-胶订
页数
字数
ISBN编码 9787030338969




内容介绍

《地理信息系统理论与应用丛书:ArcGIS地理信息系统空间分析实验教程(版)》是作者在总结多年教学与科研工作经验,并分析总结了上一版教材的应用情况及ArcGIS软件新特点的基础上编写成。书中主要介绍ArcGIS的应用基础、ArcGIS空间分析工具,以及地学分析实例。内容括ArcGIS简介、ArcGIS应用基础、空间数据的采集与组织、空间数据的转换与处理、空间数据的可视化表达、GIS空间分析导论、矢量数据的空间分析、栅格数据的空间分析、三维分析、地统计分析、水文分析、空间分析建模,以及综合分析练习。此外,本书还配备具有典型性意义的实例分析及大量的随书练习资料,并在光盘中辅以相应数据,以便于参考练习。 
  《地理信息系统理论与应用丛书:ArcGIS地理信息系统空间分析实验教程(版)》强调科学性、系统性、实用性与易读性的结合,可作为高等院校地理信息系统、地理学、测绘学等相关专业学生的教材,也可作为科学研究、工程设计、规划管理等部门的科技人员的参考书。



目录

前言 
章 导论 
1.1 地理信息系统 
1.1.1 基本概念 
1.1.2 GIS系统构成 
1.1.3 GIS功能与应用 
1.1.4 GIS技术与发展 
1.2 GIS空间分析 
1.2.1 空间分析 
1.2.2 基于GIS的空间分析 
1.2.3 常用GIS平台空间分析功能比较 
1.3 ArcGIS 概述 
1.3.1 ArcGIS 体系结构 
1.3.2 ArcGIS 软件特色 
1.3.3 ArcGIS 空间分析 

章 ArcGIS应用基础 
2.1 ArcMap基础 
2.1.1 ArcMap的窗口组成 
2.1.2 新地图文档创建 
2.1.3 数据层的加载 
2.1.4 数据层的基本操作 
2.1.5 数据层的保存 
2.1.6 数据框的添加 
2.1.7 要素的选择与转出 
2.1.8 利用属性制作统计图表 
2.2 ArcCatalog应用基础 
2.2.1 ArcCatalog基础操作 
2.2.2 目录内容浏览 
2.2.3 数据搜索 
2.2.4 地图与图层操作 
2.2.5 地理数据输出 
2.3 Geoprocessing地理处理框架 
2.3.1 地理处理框架的基本介绍 
2.3.2 ArcToolbox应用基础 
2.3.3 ArcToolbox内容简介 

第3章 空间数据的采集与组织 
3.1 Shapefile文件创建 
3.1.1 创建Shapefile和dBASE表 
3.1.2 添加和删除属性项 
3.2 地理数据库创建 
3.2.1 地理数据库概述 
3.2.2 地理数据库建立的一般过程 
3.2.3 创建一个新的地理数据库 
3.2.4 建立数据库中的基本组成项 
3.2.5 向地理数据库加载数据 
3.2.6 进一步定义数据库 
3.3 数据编辑 
3.3.1 图形编辑 
3.3.2 属性编辑 
3.4 实例与练习 
3.4.1 某地区地块的拓扑关系建立 
3.4.2 某市区几何网络的建立 

第4章 空间数据的转换与处理 
4.1 投影变换 
4.1.1 定义投影 
4.1.2 投影变换 
4.1.3 数据变换 
4.2 数据格式转换 
4.2.1 数据结构转换 
4.2.2 数据格式转换 
4.3 数据处理 
4.3.1 数据裁切 
4.3.2 数据拼接 
4.3.3 数据提取 
4.4 练习:数据更新变换 
4.4.1 背景 
4.4.2 目的 
4.4.3 要求 
4.4.4 数据 
4.4.5 操作步骤 

第5章 空间数据的可视化表达 
5.1 数据符号化 
5.1.1 矢量数据符号化 
5.1.2 栅格数据符号化 
5.2 专题地图编制 
5.2.1 布局设计 
5.2.2 制图数据操作 
5.2.3 地图标注 
5.2.4 地图整饰 
5.2.5 地图输出 
5.3 实例与练习--上海市行政区划图制作 

第6章 GIS空间分析导论 
6.1 空间分析的数据模型 
6.1.1 栅格数据模型 
6.1.2 矢量数据模型 
6.1.3 矢量-栅格数据模型的区别与联系 
6.1.4 其他数据模型 
6.2 GIS空间分析的基本原理与方法 
6.2.1 栅格数据分析的模式 
6.2.2 矢量数据分析方法 
6.2.3 空间统计分析与内插 
6.2.4 三维空间分析 
6.3 ArcGIS 空间分析模块和功能 

第7章 矢量数据的空间分析 
7.1 缓冲区分析 
7.1.1 基本概念 
7.1.2 缓冲区的建立 
7.2 叠置分析 
7.2.1 图层擦除(Erase) 
7.2.2 标识叠加(Identity) 
7.2.3 相交操作(Intersect) 
7.2.4 交集取反(Symmetrical Difference) 
7.2.5 图层联合(Union) 
7.2.6 修正更新(Update) 
7.3 网络分析 
7.3.1 网络的组成 
7.3.2 网络分析工具 
7.3.3 传输网络分析(Netork Analyst) 
7.3.4 效应网络分析(utility netork analysis) 
7.4 追踪分析 
7.4.1 追踪分析的相关概念 <

《GIS空间分析实战指南:从原理到应用》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一本聚焦于地理信息系统(GIS)深度空间分析应用的实操性指南,旨在帮助读者全面掌握GIS的核心分析能力,并将其有效地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本书内容不包含ArcGIS软件基础操作的讲解,而是直接切入空间分析的精髓,通过理论阐述与案例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带领读者深入理解各种空间分析模型的原理,并掌握在不同GIS平台(包括但不限于ArcGIS、QGIS等开源平台)下的实现方法。 本书共分为三个主要部分:空间分析理论与方法,高级空间分析技术与模型,以及行业应用案例解析。 第一部分:空间分析理论与方法 本部分将系统梳理空间分析的基础概念和核心理论,为后续的深入学习奠定坚实基础。我们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1. 空间数据的组织与管理: 虽然不侧重软件操作,但理解不同空间数据模型(矢量、栅格、TIN等)的内在逻辑和数据结构对于进行有效的空间分析至关重要。本章将探讨数据的精度、拓扑关系、坐标系统和投影等概念,以及它们如何影响分析结果。我们将重点关注如何理解和组织高质量的空间数据集,为后续分析提供可靠的输入。 2. 空间查询与选择: 这是空间分析最基础也是最常用的操作。我们将深入讲解各种空间查询的逻辑,包括按属性查询、按空间关系查询(如相交、包含、邻近等)以及它们的组合应用。本书将超越简单的“点在面内”的判断,探讨如何构建复杂的空间查询语句,以精确筛选出目标空间要素。 3. 空间测量与距离分析: 测量是空间分析的基本功。我们将讲解不同测量单位(长度、面积、周长)的计算方法,并重点探讨距离分析的原理和应用。这包括: 欧几里得距离(直线距离) 的计算及其局限性。 网络分析(最短路径、服务区分析) 的理论基础,如何构建交通网络模型,并解析其在物流配送、应急响应等领域的应用。 成本距离分析 的原理,如何利用栅格数据表示成本表面,并计算累积成本,这在资源规划、环境影响评估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4. 叠加分析(Overlay Analysis): 叠加分析是将多个空间数据集相互叠加,以生成新的空间数据集的过程。本书将详细介绍几种关键的叠加分析方法: 联合(Union):将两个图层的空间要素合并,保留所有图层的属性信息。 相交(Intersect):仅保留两个图层重叠部分的几何要素,并合并其属性。 同一(Identity):保留目标图层的几何要素,并根据叠加图层的范围和属性对目标图层的属性进行分割或更新。 合并(Merge):将两个图层的几何要素合并,但保留各自的属性。 剪切(Clip):以一个图层的范围作为模板,剪切出另一个图层的部分。 擦除(Erase):以一个图层的范围为“洞”,擦除另一个图层中位于“洞”内的部分。 我们将通过丰富的案例,展示这些叠加分析方法在土地利用变化分析、水文模型构建、区域规划等方面的强大作用。 5. 空间统计分析入门: 本章将引入空间统计学的基本概念,为理解更高级的空间分析模型打下基础。我们将介绍: 空间自相关(Spatial Autocorrelation) 的概念,如莫兰指数(Moran's I)和吉尔特指数(Geary's C),以及它们如何描述空间要素的聚集或分散程度。 聚类分析 的初步探讨,如何识别空间上的热点和冷点区域。 地理加权回归(Geographically Weighted Regression, GWR) 的基本思想,即解释空间异质性,但此处仅做概念性介绍,详细模型将在后续章节深入。 第二部分:高级空间分析技术与模型 在掌握了基础的空间分析方法后,本部分将进一步探索更复杂、更具挑战性的空间分析技术,这些技术在现代GIS应用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1. 地形分析(Topographic Analysis): 地形是地理环境的基础要素。本章将深入解析各种地形分析方法: 坡度(Slope) 和 坡向(Aspect) 的计算原理,及其在地质灾害评估、植被分布研究中的应用。 地形起伏度(Ruggedness) 和 地表粗糙度(Surface Roughness) 的量化方法。 汇流累积(Flow Accumulation) 和 集水区(Watershed) 的提取,这是水文分析的核心,对水土保持、洪水预警等至关重要。 视线分析(Viewshed Analysis),计算可见区域,应用于城市规划、军事侦察、景观设计等。 地形剖面分析,生成地表截面图,用于地质勘探、工程设计。 2. 栅格空间分析进阶: 栅格数据在连续性空间分析中优势显著。本章将聚焦高级栅格分析技术: 栅格计算器(Raster Calculator) 的应用,实现复杂的代数运算和逻辑运算,构建复杂的分析模型。 栅格重分类(Reclassification) 的多种策略,包括等间隔、等数量、自定义分段等,以及其在土地适宜性评价中的应用。 距离栅格(Distance Raster) 的生成,如欧几里得距离、成本距离等,以及它们如何构建空间交互模型。 多准则叠加(Multi-Criteria Overlay),融合多个栅格图层,通过加权平均、布尔逻辑等方式进行综合评价,广泛应用于资源评价、风险评估等。 3. 网络分析深化: 在第一部分介绍的基础上,本章将深入探讨网络分析的复杂应用: 路径规划(Route Planning) 的算法原理(如Dijkstra算法、A算法),以及如何在不同约束条件下(如避开收费站、选择风景优美路线)进行优化。 覆盖分析(Coverage Analysis),如“旅行商问题”(Traveling Salesperson Problem, TSP)的近似求解,用于优化物流配送路线。 区域填充(Region Filling),分析服务范围内的可达区域。 动态网络分析,考虑时间、交通流量等动态因素。 4. 空间插值(Spatial Interpolation): 当我们只有离散的观测点数据时,需要通过插值来预测未知区域的值。本章将介绍主流的空间插值方法: 反距离加权(IDW):基于距离的简单插值方法。 克里金法(Kriging):一种基于地统计学理论的优选插值方法,包括普通克里金、泛克里金等,并探讨变异函数(Variogram)的构建与应用。 样条函数(Spline):通过拟合平滑曲线进行插值。 趋势面分析(Trend Surface Analysis):拟合多项式来描述空间趋势。 我们将重点讲解不同插值方法的原理、优缺点以及适用场景,并通过实例演示如何生成连续的地理表面,如降雨量分布图、地表温度图等。 5. 空间计量经济学基础与应用: 本章将介绍空间分析在经济学和社会科学中的应用,重点关注空间效应的处理。 空间计量模型的概念,如空间滞后模型(Spatial Lag Model)和空间误差模型(Spatial Error Model),以及何时需要引入空间效应。 空间权重矩阵(Spatial Weights Matrix) 的构建方法,如邻接、距离衰减等。 空间计量回归分析 的基本流程和结果解释。 我们将通过案例,说明如何分析空间邻近性对经济变量(如房价、犯罪率)的影响。 第三部分:行业应用案例解析 本部分将通过一系列贴近实际的案例,集中展示前面章节介绍的空间分析技术在不同领域的综合应用。每个案例都将深入剖析实际问题,选择合适的空间分析工具和方法,并对分析结果进行解读和应用。 1. 城市规划与管理: 土地适宜性评价:基于多准则叠加,综合考虑坡度、地质、交通、水文等因素,评价适宜建设用地。 城市扩张模拟与预测:利用元胞自动机(CA)等模型,结合历史数据,模拟城市未来的扩张方向和规模。 公共服务设施选址:结合人口密度、交通网络、可达性分析,优化学校、医院、公园等设施的布局。 交通流量分析与优化:利用网络分析,模拟交通拥堵,优化信号灯配时。 2. 环境保护与资源管理: 环境影响评估:分析潜在污染源的扩散范围,评估其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自然灾害风险评估:结合地形、降雨、地质等数据,进行滑坡、洪水、地震等灾害的风险评估和预警。 生态敏感区划定:基于植被覆盖、生物多样性、地形等数据,划定和保护生态敏感区域。 水土流失模型构建:利用DEM数据和降雨数据,构建水土流失模型,评估侵蚀强度。 3. 农业与林业: 精准农业:结合土壤类型、地形、作物生长数据,进行变量施肥、灌溉等管理。 病虫害监测与预警:分析气象条件、植被健康状况,预测病虫害的发生和传播。 森林资源调查与管理:利用遥感影像和GIS分析,进行森林面积、蓄积量、采伐迹地的调查。 4. 公共卫生与社会科学: 疾病传播分析:分析疾病的空间分布特征,识别疾病的聚集区域,并分析影响因素。 犯罪热点分析:利用空间统计方法,识别犯罪活动的高发区域,为警力部署提供依据。 人口分布与迁移分析:分析人口的空间分布模式,预测人口迁移趋势。 本书特点: 强调原理与实践并重:深入剖析各种空间分析模型的数学原理和逻辑基础,同时提供丰富的实践指导,确保读者能够理解“为什么”以及“怎么做”。 平台无关性:虽然许多案例可以借助特定软件实现,但本书侧重于通用性技术和方法论,读者可以灵活选择熟悉的GIS平台进行实践。 案例驱动:通过真实世界的问题和案例,展示空间分析的强大能力和应用价值,激发读者的学习兴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逻辑清晰,循序渐进:从基础理论到高级技术,再到综合应用,层次分明,适合不同层次的GIS学习者和从业人员。 注重分析结果的解读与应用:不仅仅是教会操作,更重要的是培养读者对空间分析结果的批判性思维和科学解读能力,并将其转化为实际决策。 本书适合地理信息科学、测绘工程、遥感科学、城市规划、环境科学、地质学、农林学、公共管理等专业的学生、研究人员以及相关领域的GIS从业人员阅读。通过本书的学习,读者将能够独立运用GIS进行复杂空间分析,解决实际问题,提升专业能力。

用户评价

评分

本书的亮点在于它对空间分析的深入浅出讲解,尤其在“叠加分析”这一章节,我彻底打通了任督二脉!它不仅仅是简单地罗列了几种叠加工具(union, intersect, erase, identity),更重要的是详细阐述了每种工具的原理、适用条件以及可能出现的细节问题,例如处理不同数据类型时的注意事项,以及如何通过参数设置来优化分析结果。书中的案例也都非常贴合实际需求,比如如何利用缓冲区分析进行选址,如何通过网络分析规划最优路线,这些都让我对GIS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我尝试着按照书中的步骤进行操作,发现每个环节都非常顺畅,遇到的问题都能在书中找到解答。这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方式,让我不仅学会了“怎么做”,更理解了“为什么这么做”,这才是真正掌握知识的关键。

评分

这本书的优点在于其内容的全面性和结构的逻辑性。从ArcGIS的安装和基本界面介绍,到地理空间数据的创建、编辑和管理,再到各种空间分析工具的应用,层层递进,内容安排得非常合理。我特别欣赏它在数据转换和处理方面的讲解,例如如何进行坐标系转换、数据格式转换,以及如何处理缺失值和异常值,这些都是实际工作中经常遇到的问题,而这本书都给出了清晰的解决方案。另外,书中还涉及了一些GIS的进阶应用,比如模型构建和自动化脚本的编写,这为我进一步深入学习ArcGIS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总的来说,这是一本非常值得推荐的ArcGIS入门和进阶书籍,无论你是初学者还是有一定基础的用户,都能从中获益匪浅。

评分

这本书在讲解ArcGIS的空间分析功能时,展现出了非常高的专业度和前瞻性。它对“密度分析”的阐述让我眼前一亮,不仅介绍了核密度和点密度等基本方法,还深入探讨了如何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搜索半径和单位,以及如何对分析结果进行可视化表达。特别是在“地形分析”的部分,它详细介绍了坡度、坡向、高程等重要地形因子的计算和应用,让我理解了GIS在环境评估、水土保持等领域的巨大潜力。书中的案例分析都非常有深度,不仅仅是教你操作,更重要的是引导你思考如何将这些分析工具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例如如何利用地形分析来优化城市规划。这种引导思考的模式,让我感觉自己不仅仅是在学习软件操作,更是在学习一种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

评分

这本书的叙事风格非常吸引人,仿佛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师在耐心指导。它没有直接抛出复杂的概念,而是从最基本的需求出发,引导读者一步步去探索ArcGIS的功能。例如,在讲解“空间查询”时,作者并没有直接介绍SQL语句,而是从最直观的“按属性选择”和“按位置选择”开始,再慢慢过渡到更复杂的空间关系查询,让我在不知不觉中掌握了强大的空间查询技巧。书中对于数据可视化的讲解也十分精彩,从基础的颜色填充、符号大小变化,到高级的渐变色、分级符号,每一个选项的调整都能看到地图的实时变化,这种互动式的学习体验让我受益匪浅。而且,书中提供的练习数据也非常丰富,足够我进行反复练习和探索,大大增强了学习的实操性。

评分

这本书简直是ArcGIS入门者的福音!从最基础的界面操作到数据加载、图层管理,每一个步骤都讲得细致入微,配以清晰的截图,即使是完全没有接触过GIS的小白也能快速上手。我尤其喜欢它讲解坐标系和投影时那种循序渐进的方式,不再是枯燥的概念堆砌,而是通过实际操作,让你真正理解不同投影方式对地图显示的影响。书里关于空间数据类型的区分也十分到位,shp、geodatabase、raster等等,不再是傻傻分不清,而是能结合实际应用场景来理解它们各自的优势和适用范围。更别提它在符号系统和注记表达上的讲解了,让原本死板的数据变得生动形象,一张张漂亮地图的绘制过程跃然纸上,大大提升了阅读的愉悦感。这本书让我觉得,ArcGIS的学习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困难,关键在于找到对的学习方法和优质的学习资源,而这本书无疑就是那把开启GIS大门的金钥匙。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