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基本信息 | |
| 图书名称 | 李昌镐儿童围棋课堂 |
| 作者 | (韩)李昌镐 |
| 定价 | 25.00元 |
| 出版社 | 化学工业出版社 |
| ISBN | 9787122152145 |
| 出版日期 | 2013-09-01 |
| 字数 | |
| 页码 | |
| 版次 | 1 |
| 装帧 | 平装 |
| 开本 | 16开 |
| 商品重量 | 0.359Kg |
| 内容简介 | |
| 本书是《李昌镐儿童围棋课堂》套书第三册。在前两册的基础之上,介绍了较高级的吃子方法及劫争、实战死活应用、中局的延伸下法等,进一步讲解布局、定式、大场、官子等的基本下法及应用,力求使儿童具备独立完成整盘棋局的能力。 |
| 作者简介 | |
| “石佛”李昌镐,韩国职业围棋棋手,8岁拜师,11岁成为职业棋手,14岁获得个职业冠军,16岁获得个世界冠军,1990~1995年称雄韩国,1996~2006年开创世界围棋史上的“李昌镐时代”。 |
| 目录 | |
| 章 吃子 一滚打包收(滚包) 二、进阶门吃 夹·门吃 三、进阶枷吃 1.打 飞枷 2.两面枷吃 乌龟不出头 3.扳 飞枷 4.大枷 四、大头鬼(秤砣) 围棋小知识:《围棋十诀》我来解读(一) 小练习 第2章死活:实战演练 一、死 二、活 围棋小知识:《围棋十诀》我来解读(二) 三、劫杀和劫活 小练习 第3章 劫争 一、劫的价值 二、劫材很重要 三、初棋无劫 围棋小知识:棋手的等级——段位 小练习 第4章 布局:定式篇 一、星定式 1.星的挂法 2.小飞挂 二、三·三定式 1.肩冲挂变化 2.小飞挂变化 3.打飞挂变化 围棋小故事:曹丕和曹彰的传说 三、小目定式 1.小目的挂法 2.小飞挂变化 第5章 布局:三线、四线和大场 一、三线和四线 1.三线:实地线 2.四线:外势线 3.三四线搭配,效果好 4.疏密适当 围棋小故事:“小霸王”孙策的棋谱 二、大场 1.什么事大场 2.开拓自己疆域的大场 3.破坏和限制对方势力的大场 4.巩固自己并(或)威胁对方的大场 围棋小知识:本因坊 小练习 第6章 布局:布局类型与形势判断 一、布局类型 1.二连星布局 2.三连星和四连星布局 3.对角型布局 二、形势判断 围棋小知识:一代大师吴清源 第7章 中盘:分断 一、挤断 二、靠断 三、扳断 四、跨断 五、顶断 围棋小知识:陈毅元帅 小练习 第8章 官子:价值的计算 一、算大小——出入计算法 1.有出有入:两边目数都有变 2.又出没入:只有一方目数有变的情况 二、算价值——要加倍 1.双后手官子——正常算就好 2.逆收——我要加倍算! 3.双先——可以按3倍来算! 围棋小故事:关云长刮骨疗毒 三、实战常见官子价值计算 1.双方先手官子 2.单方先手官子 3.双方后手官子 围棋小故事:王积薪仙师授艺 小练习 第9章 对杀技巧 一、缩对方的气 1.扑 2.挖 二、延长自己的气 1.长 2.断 3.接 三、眼位 1.有眼杀无眼 2.做成大眼 围棋小故事:耳赤之局 小练习 0章 手筋 一、“扳”的手筋 二、“立”的手筋 三、“跨”的手筋 四、“飞”的手筋 围棋小故事:橘中棋仙 小练习 1章 棋形 一、好形 二、愚形 三、造对方愚形的手段 1.刺 2.滚打包收 围棋小知识:“石佛”李昌镐 |
| 编辑推荐 | |
| 李昌镐儿童围棋课堂#是一套较好的儿童围棋入门读物,讲解了各种围棋技巧,并且本着循序渐近的原则,每册书在之前一册的基础上都有的难度提升。书中选取了很多难度适宜的练习题,并进行详细的解答。本书同时配有卡通插画和围棋故事,语言亲切、幽默,非常适合5~12岁的儿童阅读。 |
| 文摘 | |
| |
| 序言 | |
初次翻阅,我最大的感受是那种扑面而来的匠心,能明显感受到编著者在设计教学路径上的深思熟虑。它不像市面上某些快餐式的围棋读物,只是简单地罗列了一些“禁入点”或“打吃”的图解,而是似乎花了大篇幅来构建一个完整的认知体系。我特别留意了书中关于“气”的概念是如何解释的,这是很多新手,包括我自己在内,一开始就容易混淆的地方。如果它能通过生动的比喻——比如把气想象成棋子的“呼吸”,或者把提子过程描绘成一场“资源争夺战”——来深入浅出地阐述,那无疑是成功的。更进一步说,优秀的围棋教材应该能够引导孩子学会“看穿”下一步,而不只是简单地“应付”当前这一手。我一直在寻找那种能培养孩子预判能力和全局观的素材,希望这本书的编排能在某个章节中,巧妙地融入一些关于“大局观”的初步培养方法,哪怕只是通过一些特殊的布局练习来实现。毕竟,围棋的魅力就在于其无限的可能性,如果能早早在这本书里感受到这种宏大的空间感,那将是巨大的收获。
评分这本围棋启蒙书,光看名字就透着一股专业的劲儿,虽然我买它的时候,是冲着“儿童”这两个字去的,希望能给自家那活泼好动的“小不点”找点能静下心来的事儿做。坦白说,我这人对手边的棋盘研究得不深,对那些复杂的术语和历史渊源大多是走马观花。但我最看重的,是它能不能真正把高深的围棋理论,用孩子能懂的语言和图形展现出来。我期待看到的是,书中那些看似简单的黑白子排列背后,蕴含着一套循序渐进的教学逻辑,能让孩子从最基础的提子、做活,慢慢过渡到对“目”和“势”的初步感知。如果能配上足够清晰、对比度高的彩色图例,甚至是用一些小故事来串联那些枯燥的对弈规则,那就太棒了。毕竟,对于初学者来说,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如果书本本身显得过于刻板和严肃,那再好的内容也只能束之高阁,沦为装饰品了。我希望它能像一个耐心十足的私教,手把手地带着孩子,一步步拆解棋盘上的奥秘,而不是直接丢下一大堆复杂的棋谱让孩子望而却步。
评分作为家长,我关注的重点往往在于“练习”和“反馈”机制的设计。一本好的教材,不能仅仅停留在理论讲解,更需要有供孩子动手实践的平台。我仔细查看了书中的习题部分,它们是否具有足够的区分度和梯度?是那种一眼就能看出答案的送分题,还是需要停下来冥思苦想几分钟的“小谜题”?我更倾向于后者,那种需要反复思考、甚至需要用笔在草稿纸上模拟推演的题目,才能真正锻炼孩子的逻辑推理能力。如果书中附带了标准答案,那么答案的解析是否详尽?是直接给出一个“正确”的着法,还是会对比分析其他几种可能的着法,并解释为何其他着法不如选定的那一步?这种深入的解析,对于家长辅导孩子或者孩子自我修正错误至关重要。如果这本书能在这方面做得足够细致,那么它的实用价值将大大提升,不再是一本只能看不能动的参考书。
评分读完这本书,我感觉它更像是一份精心准备的“学习蓝图”,而非仅仅是一本“知识手册”。它似乎在告诉学习者:“围棋的世界是这样构成的,现在我为你铺好了探索的第一条路。”这种构建感让我感到非常安心。我特别欣赏其中对于“死活题”基础部分的引入方式,它没有直接抛出复杂的杀棋或做活的技巧,而是从最基础的“两口气”、“三口气”的局面开始,让孩子通过最直观的计数和形状变化,建立起对棋子生存空间的最初概念。这种由浅入深的教学哲学,是避免“拔苗助长”的关键。而且,如果这本书能兼顾到不同学习进度的孩子,比如在每一章的末尾设置“优秀者挑战”的难题,同时为基础薄弱者提供“巩固练习”的简化版,那就更能体现出它作为一本经典教材的包容性。总而言之,它给我的感觉是:这是一套致力于打下坚实根基,而非追求速成的、值得信赖的入门指南。
评分从排版和视觉效果来看,这本书给我的感觉是相当扎实和沉稳的,完全没有那种为了迎合低龄读者而搞得花里胡哨的感觉。用料上乘的书纸,让黑白棋子的线条和棋盘的格线都显得格外清晰锐利,这对于需要精确辨识棋形的游戏来说至关重要。我注意到,某些关键的“手筋”或者“定式”所在页,似乎采用了特殊的加粗或者不同的背景色块来凸显,这无疑是对学习者的友好提示,避免在快速翻阅时错过重点。此外,书中对围棋历史或者文化背景的穿插介绍似乎也把握得恰到好处,没有喧宾夺主,只是作为一种点缀,偶尔提起一下古代棋手的故事,或者某个著名对局的背景,能让整个学习过程不那么枯燥,添上了一层人文色彩。我希望这些文化片段,能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让他们明白围棋不仅仅是技术博弈,更是一种东方智慧的体现。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