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心意太極拳
定價:12.00元
作者:馬琳璋馬天巧
齣版社:人民體育齣版社
齣版日期:2006-11-01
ISBN:9787500929949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
商品重量:0.259kg
編輯推薦
內容提要
心意太極拳是心意拳練到中層以後、往高層攀登必修的拳術,要求以柔製剛、以弱製強,是心意拳練柔至剛的勁路之道,是練武入道的必經之途。 心意太極拳形神兼備,講求輕靈、圓活、師法自然,因此演練時要求以心用意、以意領氣、呼吸自然、氣息綿綿。其動作剛柔相濟、虛實分明,演練時若行雲流水、輕靈連環、圓緩柔順。 心意太極拳對於養生和防病治病有很好的功效,特彆是對治療人類的慢性病,如高血壓、心髒病、糖尿病、癌癥等都具有特殊的療效。
目錄
章 概述
節 心意太極拳的由來及特點
第二節 心意八卦太極三拳說
第三節 心意太極拳的基本理論
第四節 心意太極拳的譜訣
第五節 初學要言
第二章 基本技術要求
第三章 心意太極拳套路
節 動作名稱
第二節 動作圖解
第四章 心意養生功
節 心意養生功的五圓練習
第二節 心意養生功的五部功法
附錄一 心意太極拳練習者如何對待性生活
附錄二 心意太極拳的練氣
後記
作者介紹
馬琳璋,1942年生,安徽省蚌埠市人。作傢、民間武術傢。 馬琳璋自幼愛武,謙虛好學,對傳統武術苦苦追求。參加工作後,有機會多次到全國各地嚮許多拳傢名師學習、請教,廣采博集,融會貫通,用諸傢之長充實和提高自己。對我國傳統武術文化有很深的研究,尤其是對心意拳、
文摘
序言
我嘗試用這本書來教導我的晚輩,但很快就發現它在“傳承性”上存在一個巨大的鴻溝。太極拳作為一種口傳心授的技藝,非常依賴於師父對徒弟的“手把手”示範和糾正。這本書試圖用文字去彌補這種缺失,但效果適得其反。它充滿瞭大量的術語和古老的稱謂,比如“掤、捋、擠、按”的細微差彆,書中雖然解釋瞭每個字的含義,但對於這四種勁力在實戰中如何流暢地、不間斷地轉換,卻描述得非常靜態和割裂。我發現,當我照著書上的描述去比劃時,我的動作會變得僵硬而機械,每一個步驟都像是在完成一個指令列錶,而不是一個連貫的整體。更讓我感到挫敗的是,書中對“聽勁”和“化勁”的論述,幾乎完全停留在瞭理論層麵,完全沒有提供任何可以讓人在沒有陪練的情況下自行體會的方法。這種“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感覺,讓我對這本書的實用價值産生瞭深刻的懷疑。它更像是一本關於太極拳哲學的文集,而不是一本可以指導日常練習的教材。如果作者能加入一些循序漸進的“自查清單”或者針對初學者的“常見錯誤及其矯正”的章節,也許能更好地起到橋梁的作用,而不是僅僅充當一個高高在上的理論闡述者。
評分我得承認,這本書的理論深度是毋庸置疑的,它深入挖掘瞭太極拳背後的哲學內核,這一點我很欣賞。作者似乎對老子的道傢思想和易經的變易思想有著深刻的理解,並且成功地將其融入到瞭拳法解析之中。書中對“虛領頂勁”的闡述,不再是簡單的物理概念,而是上升到瞭對自我意識和天地感知的探討,這種宏大的敘事角度,確實讓人耳目一新。我花瞭整整一個下午,泡在咖啡館裏,細細品讀瞭關於“引進落空”那一章節。作者分析得鞭闢入裏,將太極的“不丟頂,不抗力”與人生的處世哲學巧妙地結閤起來,讀起來有一種醍醐灌頂的震撼感。然而,正因為這種過於濃厚的學術氣息,導緻它在實操指導層麵顯得有些力不從心。比如,當書中談到“纏絲勁的螺鏇運化”時,用瞭大量的文言文和比喻來描述,雖然意境很美,但對於一個剛入門,還在糾結手腕是否鬆沉的練習者來說,這些描述顯得過於玄妙和遙遠。我需要的是腳踏實地的、可以立刻在套路中檢驗的細節,而不是隻能在冥想時纔能體會的“道”。總的來說,這是一本適閤有一定基礎、希望深入探索拳理的武術研究者閱讀的佳作,但對於想學套路或糾正手型的新手來說,可能需要搭配其他更具操作性的教材。
評分這本書的紙張質量和裝幀設計,真讓人懷疑是不是齣版社庫存積壓的邊角料。首先,紙張非常薄,我甚至能隱約看到背麵印的內容,這對於需要反復翻閱和做筆記的工具書來說,簡直是種摺磨。我試著用熒光筆標記瞭幾個我覺得重要的句子,結果墨水很快就洇透瞭,把下一頁的內容也弄得一團糟。其次,裝訂方式也十分不閤理,書脊太硬,稍微用力攤開書本,它就急著往中間閤攏,導緻很多靠內側的文字都被書頁的摺痕深深地壓住,有些關鍵的圖注,我得捏著書頁,扭麯著脖子纔能勉強看清楚。這讓我迴憶起瞭學生時代那些讓人頭疼的精裝教科書。對於一本傳授需要精確身體力行和反復研讀的傳統武術的書籍來說,耐用性和易讀性是首要考量。這本書的物理形態,似乎完全背離瞭這些基本原則。我寜願它定價高一點,用上厚實耐磨的紙張,采用無綫膠裝或鎖綫膠裝,這樣我纔能安心地把它放在練習墊旁邊,隨手翻閱,而不用擔心它因為我的一個不小心就散架。從一個讀者的實用角度來看,它的硬件條件嚴重拖瞭內容的後腿。
評分這本書的排版簡直是災難,我懷疑作者和編輯是不是對“清晰易讀”這個概念有什麼誤解。剛拿到手的時候,我本來是滿懷期待的,封麵設計雖然樸素瞭點,但至少給人一種“返璞歸真”的感覺。誰知道一翻開內頁,我就被那些密密麻麻的文字和毫無章法的圖例給勸退瞭。字體大小忽大忽小,段落間距時而擁擠不堪,時而空曠得像是沙漠。更要命的是,那些本該用來輔助理解動作要領的插圖,清晰度堪比上世紀八十年代的黑白電視雪花屏,有些關鍵的轉摺和重心變化,光靠看圖根本無法揣摩。我嘗試著跟著目錄找瞭幾個基礎的動作來練習,結果光是理解作者想錶達的那個“掤勁”到底是個什麼感覺,就花瞭我半個小時對著那些抽象的文字描述發呆。說實話,如果不是我這人有股子倔勁,非要把手頭上的書看完,我早就把它扔到角落吃灰瞭。這體驗,真不如我在網上找幾個免費的教學視頻來得實在。這本書的齣版質量,真的需要進行一次徹底的審視和改進,否則,它隻會成為一本讓初學者望而卻步的“勸退寶典”。我希望未來的版本能注重閱讀體驗,把內容結構化、可視化,彆讓這些寶貴的拳理知識,被糟糕的呈現方式給埋沒瞭。
評分這本書的作者似乎有一種“一網打盡”的野心,結果卻讓內容顯得非常臃腫和發散。我可以理解作者希望全麵介紹太極拳的各個方麵,從曆史淵源到流派差異,再到養生功法,恨不得把所有相關的知識點都塞進這本薄薄的冊子裏。結果就是,每一個點都淺嘗輒止,沒有一個環節能真正做到深入。比如,曆史部分,它羅列瞭許多名傢的生平事跡,但對於不同流派之間在技法上的核心差異,僅僅是一筆帶過,讓人讀完後依然感到睏惑:到底陳式和楊式在“發勁”上有哪些本質的區彆?又比如,養生功法那部分,它提到瞭許多吐納導引的方法,但對於練習時的呼吸節奏、頻率和具體的吸呼深度,描述得含糊不清,讓人無從下手。我感覺自己像是在一個巨大的知識集市上走瞭一圈,看到瞭琳琅滿目的商品,但沒有一樣是能買迴傢立刻使用的。如果作者能痛下決心,聚焦於“太極拳的技擊應用”或“太極拳的傳統養生”,將其中一個領域打磨到極緻,這本書的價值會大大提升。現在的狀態,更像是一本過於宏大的入門導覽,但因為內容太多,反而失去瞭重點,讓人讀完後知識點像散落的珍珠,很難串聯起來形成體係。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