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心意太极拳
定价:12.00元
作者:马琳璋马天巧
出版社:人民体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6-11-01
ISBN:9787500929949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
商品重量:0.259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心意太极拳是心意拳练到中层以后、往高层攀登必修的拳术,要求以柔制刚、以弱制强,是心意拳练柔至刚的劲路之道,是练武入道的必经之途。 心意太极拳形神兼备,讲求轻灵、圆活、师法自然,因此演练时要求以心用意、以意领气、呼吸自然、气息绵绵。其动作刚柔相济、虚实分明,演练时若行云流水、轻灵连环、圆缓柔顺。 心意太极拳对于养生和防病治病有很好的功效,特别是对治疗人类的慢性病,如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癌症等都具有特殊的疗效。
目录
章 概述
节 心意太极拳的由来及特点
第二节 心意八卦太极三拳说
第三节 心意太极拳的基本理论
第四节 心意太极拳的谱诀
第五节 初学要言
第二章 基本技术要求
第三章 心意太极拳套路
节 动作名称
第二节 动作图解
第四章 心意养生功
节 心意养生功的五圆练习
第二节 心意养生功的五部功法
附录一 心意太极拳练习者如何对待性生活
附录二 心意太极拳的练气
后记
作者介绍
马琳璋,1942年生,安徽省蚌埠市人。作家、民间武术家。 马琳璋自幼爱武,谦虚好学,对传统武术苦苦追求。参加工作后,有机会多次到全国各地向许多拳家名师学习、请教,广采博集,融会贯通,用诸家之长充实和提高自己。对我国传统武术文化有很深的研究,尤其是对心意拳、
文摘
序言
我得承认,这本书的理论深度是毋庸置疑的,它深入挖掘了太极拳背后的哲学内核,这一点我很欣赏。作者似乎对老子的道家思想和易经的变易思想有着深刻的理解,并且成功地将其融入到了拳法解析之中。书中对“虚领顶劲”的阐述,不再是简单的物理概念,而是上升到了对自我意识和天地感知的探讨,这种宏大的叙事角度,确实让人耳目一新。我花了整整一个下午,泡在咖啡馆里,细细品读了关于“引进落空”那一章节。作者分析得鞭辟入里,将太极的“不丢顶,不抗力”与人生的处世哲学巧妙地结合起来,读起来有一种醍醐灌顶的震撼感。然而,正因为这种过于浓厚的学术气息,导致它在实操指导层面显得有些力不从心。比如,当书中谈到“缠丝劲的螺旋运化”时,用了大量的文言文和比喻来描述,虽然意境很美,但对于一个刚入门,还在纠结手腕是否松沉的练习者来说,这些描述显得过于玄妙和遥远。我需要的是脚踏实地的、可以立刻在套路中检验的细节,而不是只能在冥想时才能体会的“道”。总的来说,这是一本适合有一定基础、希望深入探索拳理的武术研究者阅读的佳作,但对于想学套路或纠正手型的新手来说,可能需要搭配其他更具操作性的教材。
评分这本书的纸张质量和装帧设计,真让人怀疑是不是出版社库存积压的边角料。首先,纸张非常薄,我甚至能隐约看到背面印的内容,这对于需要反复翻阅和做笔记的工具书来说,简直是种折磨。我试着用荧光笔标记了几个我觉得重要的句子,结果墨水很快就洇透了,把下一页的内容也弄得一团糟。其次,装订方式也十分不合理,书脊太硬,稍微用力摊开书本,它就急着往中间合拢,导致很多靠内侧的文字都被书页的折痕深深地压住,有些关键的图注,我得捏着书页,扭曲着脖子才能勉强看清楚。这让我回忆起了学生时代那些让人头疼的精装教科书。对于一本传授需要精确身体力行和反复研读的传统武术的书籍来说,耐用性和易读性是首要考量。这本书的物理形态,似乎完全背离了这些基本原则。我宁愿它定价高一点,用上厚实耐磨的纸张,采用无线胶装或锁线胶装,这样我才能安心地把它放在练习垫旁边,随手翻阅,而不用担心它因为我的一个不小心就散架。从一个读者的实用角度来看,它的硬件条件严重拖了内容的后腿。
评分这本书的作者似乎有一种“一网打尽”的野心,结果却让内容显得非常臃肿和发散。我可以理解作者希望全面介绍太极拳的各个方面,从历史渊源到流派差异,再到养生功法,恨不得把所有相关的知识点都塞进这本薄薄的册子里。结果就是,每一个点都浅尝辄止,没有一个环节能真正做到深入。比如,历史部分,它罗列了许多名家的生平事迹,但对于不同流派之间在技法上的核心差异,仅仅是一笔带过,让人读完后依然感到困惑:到底陈式和杨式在“发劲”上有哪些本质的区别?又比如,养生功法那部分,它提到了许多吐纳导引的方法,但对于练习时的呼吸节奏、频率和具体的吸呼深度,描述得含糊不清,让人无从下手。我感觉自己像是在一个巨大的知识集市上走了一圈,看到了琳琅满目的商品,但没有一样是能买回家立刻使用的。如果作者能痛下决心,聚焦于“太极拳的技击应用”或“太极拳的传统养生”,将其中一个领域打磨到极致,这本书的价值会大大提升。现在的状态,更像是一本过于宏大的入门导览,但因为内容太多,反而失去了重点,让人读完后知识点像散落的珍珠,很难串联起来形成体系。
评分我尝试用这本书来教导我的晚辈,但很快就发现它在“传承性”上存在一个巨大的鸿沟。太极拳作为一种口传心授的技艺,非常依赖于师父对徒弟的“手把手”示范和纠正。这本书试图用文字去弥补这种缺失,但效果适得其反。它充满了大量的术语和古老的称谓,比如“掤、捋、挤、按”的细微差别,书中虽然解释了每个字的含义,但对于这四种劲力在实战中如何流畅地、不间断地转换,却描述得非常静态和割裂。我发现,当我照着书上的描述去比划时,我的动作会变得僵硬而机械,每一个步骤都像是在完成一个指令列表,而不是一个连贯的整体。更让我感到挫败的是,书中对“听劲”和“化劲”的论述,几乎完全停留在了理论层面,完全没有提供任何可以让人在没有陪练的情况下自行体会的方法。这种“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感觉,让我对这本书的实用价值产生了深刻的怀疑。它更像是一本关于太极拳哲学的文集,而不是一本可以指导日常练习的教材。如果作者能加入一些循序渐进的“自查清单”或者针对初学者的“常见错误及其矫正”的章节,也许能更好地起到桥梁的作用,而不是仅仅充当一个高高在上的理论阐述者。
评分这本书的排版简直是灾难,我怀疑作者和编辑是不是对“清晰易读”这个概念有什么误解。刚拿到手的时候,我本来是满怀期待的,封面设计虽然朴素了点,但至少给人一种“返璞归真”的感觉。谁知道一翻开内页,我就被那些密密麻麻的文字和毫无章法的图例给劝退了。字体大小忽大忽小,段落间距时而拥挤不堪,时而空旷得像是沙漠。更要命的是,那些本该用来辅助理解动作要领的插图,清晰度堪比上世纪八十年代的黑白电视雪花屏,有些关键的转折和重心变化,光靠看图根本无法揣摩。我尝试着跟着目录找了几个基础的动作来练习,结果光是理解作者想表达的那个“掤劲”到底是个什么感觉,就花了我半个小时对着那些抽象的文字描述发呆。说实话,如果不是我这人有股子倔劲,非要把手头上的书看完,我早就把它扔到角落吃灰了。这体验,真不如我在网上找几个免费的教学视频来得实在。这本书的出版质量,真的需要进行一次彻底的审视和改进,否则,它只会成为一本让初学者望而却步的“劝退宝典”。我希望未来的版本能注重阅读体验,把内容结构化、可视化,别让这些宝贵的拳理知识,被糟糕的呈现方式给埋没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