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摄影技术
定价:49.00元
作者:于然,于琪林
出版社: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4-09-01
ISBN:9787565708954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于然、于琪林编著的这本《摄影技术》系统而全 面地讲解了摄影技术的发展简史、拍摄技术、摄影的 曝光控制、数码影像的原理、摄影光源和摄影滤光镜 的性能与使用、感光材料的原理与性能、黑白暗房技 术、摄影用光基础。图文并茂,便于广大摄影专业学 生和摄影爱好者掌握摄影技术。
目录
作者介绍
于然 中国传媒大学摄影教师,毕业于中国传媒大学,电影学博士。求学期间曾留美,在美国南加州大学任研究学者。其间历任美国洛杉矶市市长办公室多媒体影像记录负责人,美国Labyrinth多媒体研究室研究员。归国后在中国传媒大学从教至今。著有《光的美学》等书籍,并作为责任编辑编纂《EOS王朝》、《一本摄影书》、《摄影的骨头》等书籍。曾在《中国摄影》、《摄影世界》、《摄影与摄像》等杂志发表20余篇论文。多次代表中国参加IADIS国际视觉传播年会等国际会议并进行演讲,英文论文入选论文合集出版,全球发行。 于琪林 1982年北京师范大学毕业;中国传媒大学南广学院教授,中国传媒大学客座教授;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中国摄影家协会全国摄影师等级考试委员会考评员;国家高级摄影技师;《摄影与摄像》杂志编委。 先后出版《教你学会拍照片》、《摄影》、《实用摄影》、《照相机与镜头》等书籍;与他人合著《全国青少年摄影等级培训教材》一套。 先后在《中国摄影》、《大众摄影》、《人像摄影》、《中国摄影家》、《摄影之友》、《摄影与摄像》、《中国摄影报》、《人民摄影报》等报纸杂志发表摄影理论文章180余篇,总字数达12075字以上。 先后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香港《文汇报》等报刊发表摄影作品200余幅。 中国传媒大学南广学院摄影学院院长(2009—2013)。中国传媒大学副教授,德国美因茨大学传播学博士。主讲课程包括摄影批评、新闻摄影、大众传播理论、传播研究方法等。研究兴趣包括媒介的权力协商、摄影批评,以及流行杂志的传播研究等。 著有《媒介事件》(英),并在学术期刊和大众传媒发表多篇学术论文和媒体评论文章。曾任职于德国之声、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等传媒机构。曾获中国摄影教育奖(2012)、德国弗里德里希瑙曼奖学金(2004—2007)。
文摘
序言
作为一个对摄影充满好奇但缺乏系统性知识的人,我选择这本书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它来自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这让我对其内容的专业性和严谨性抱有较高的期望。我一直觉得,摄影不仅仅是技术,更是一种艺术表达。我希望书中能够深入探讨构图的美学原理,比如黄金分割、对称、留白等,以及它们在不同题材摄影中的实际应用。同时,我也非常关注书中对“决定性瞬间”的解读,如何通过观察、等待和预判,捕捉到最有故事性和感染力的画面。这本书如果能提供一些关于相机设置的详细指南,比如光圈、快门速度、ISO之间的关系,并且能够给出一些实际的拍摄场景演示,那将非常有价值。我更希望它能引导我建立自己对摄影的理解和审美,而不是仅仅模仿。所以,我会仔细研究它是否能帮助我提升从“拍照”到“创作”的认知,并为我的摄影之路奠定坚实的理论和实践基础。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质量相当不错,纸张厚实,印刷清晰,拿在手里很有分量,这让我对即将阅读的内容充满了期待。我对摄影的兴趣源于对生活细节的观察,总觉得有些美好的瞬间稍纵即逝,如果能用相机记录下来,那该是多么美妙的事情。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帮助我理解,如何不仅仅是按下快门,而是如何“看见”并“捕捉”到那些稍纵即逝的美。书中关于色彩学和曝光原理的介绍,应该会是理解摄影基础的关键。我期待能从中了解到,不同的色彩搭配如何影响画面的情感表达,以及如何精确控制曝光,避免过曝或欠曝,从而呈现出更具层次感的画面。此外,我也希望它能讲解一些基础的后期处理理念,不是为了过度修饰,而是为了更好地还原和提升照片的质感。毕竟,现代摄影离不开后期,但重要的是如何让后期服务于创作,而非喧宾夺主。书中的例子是否足够贴近生活,是否能让我这样的新手在日常拍摄中就能立刻运用起来,是我衡量其价值的重要标准。
评分初次翻开这本书,我被它沉甸甸的质感和封面设计所吸引,仿佛预示着内容的分量。虽然我对摄影器材和后期处理方面了解不多,但这本书似乎提供了一个绝佳的入门途径。我尤其期待书中关于光影运用和构图技巧的详细讲解,因为我一直觉得好的摄影作品,光影是灵魂,构图是骨架。书中能否深入浅出地解释那些晦涩难懂的专业术语,将理论知识转化为易于理解的实践指导,这是我非常关心的。另外,我希望它能包含一些经典的摄影案例分析,让我能从大师的作品中汲取灵感,理解他们是如何通过镜头捕捉瞬间、讲述故事的。毕竟,理论知识再丰富,没有实际的参考和借鉴,也难以真正内化。我也会留意书中对于不同场景下拍摄建议的篇幅,比如人像、风光、静物等,希望能提供一些通用的原则,也能有一些针对性的技巧。总而言之,我希望这本书能成为我摄影之路上的一个好伙伴,引导我迈出坚实的第一步。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给我的感觉是沉稳且专业的,让我联想到其内容会是扎实且有深度的。我一直认为,摄影是一种将瞬间凝固成永恒的艺术,而背后的技术支撑是必不可少的。我非常期待书中对于不同光线环境下拍摄技巧的详细阐述,无论是自然光还是人造光,如何运用它们来塑造画面的氛围和情绪,是我一直想要深入学习的。同时,我也希望书中能够深入讲解如何通过取景和构图来讲述故事,引导观者的视线,并传递情感。书中对于相机操作的深度解析,尤其是在不同拍摄模式下的参数设置,以及这些设置如何影响最终成像的效果,对我来说是至关重要的。我也希望它能包含一些关于创意摄影的理念和方法,鼓励我突破传统的视角,尝试更多新颖的表现方式。如果书中能提供一些不同摄影风格的介绍和范例,比如纪实摄影、艺术摄影等,并分析其核心特点,那将有助于我拓展摄影的视野。
评分翻阅这本书,第一印象是它的知识密度和涵盖范围。我一直对摄影中那些看似简单却蕴含深意的技术细节感到着迷。这本书似乎能满足我对这些细节的探索欲望。我特别想了解书中关于景深控制的讲解,以及如何利用景深来突出主体,虚化背景,营造空间感。此外,我也关注书中关于镜头选择的建议,不同焦距的镜头会带来怎样的视觉效果,以及它们分别适用于哪些拍摄题材,这对我来说是提升照片表现力的重要一环。我希望书中能提供一些关于如何进行准确白平衡设置的指导,因为不准确的白平衡常常会导致照片出现偏色,影响整体观感。同时,我也期待它能涵盖一些关于闪光灯使用的基础知识,如何利用人造光源来改善光线条件,创造出更具艺术感的照明效果。这本书如果能提供一些摄影师在实际拍摄中遇到的问题及其解决方案,那将是极具参考价值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