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浙江森林资源一体化监测理论与实践(精)
定价:108.00元
作者:陶吉兴,季碧勇
出版社:中国林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6-12-01
ISBN:9787503888007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胶订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陶吉兴、季碧勇编*的《浙江森林资源一体化监 测理论与实践(精)》由8章和9个专题组成。**章概 述了森林资源特征功能、调查监测体系构成及外 森林资源的变迁与监测发展概况;第二章分析评述了 一体化监测的形势背景及发展对策;第三章从统计论 、系统论、控制论、协同论及可持续发展论等方面论 述了一体化监测的理论基础;第四章详述了进入21世 纪以来浙江省在省级年度监测、省市联动监测、市县 联动监测、县级动态监测和相关协同监测等方面的实 践成果;第五章阐述了一体化监测的总体思路及年度 监测、联动监测、协同监测的优化方案;第六章阐述 了持续推进一体化监测的运行与管理机制;第七章综 述了现代测量、“3S”技术、“互联网 ”、数据库 等高新技术的功能与应用;第八章评述了一体化监测 的工作成效,展望了今后努力方向。同时,书中收录 了一体化监测方案设计、一类与二类调查数据的控制 与融合、无干扰林分生长率模型研建、林木蓄积生长 率月际分布研究、基于连续清查生物量的立地质量评 价、基于地理国情普查的二类调查协同、林业与国土 一张图数据协同处理、基础年二类调查技术规程设计 、“3S”技术集成的二类调查野外数据无纸化采集技 术等9个一体化监测关键技术专题研究成果。
目录
篇 一体化监测理论与实践章 森林资源调查监测概述 1.1 森林资源及其特征功能 1.2 森林资源变迁 1.3 调查监测体系 1.4 外监测发展概况第2章 形势背景分析 2.1 形势发展要求 2.2 发展现状评价 2.3 发展趋势分析 2.4 发展对策研究第3章 一体化监测理论基础 3.1 一体化监测概念思考 3.2 调查统计理论 3.3 系统科学理论 3.4 可持续发展理论第4章 一体化监测实践 4.1 省级年度监测 4.2 省、市联动监测 4.3 市、县联动监测 4.4 县级动态监测 4.5 相关工作协同监测第5章 一体化监测体系优化 5.1 总体思路方案 5.2 年度监测优化 5.3 联动监测优化 5.4 协同监测优化 5.5 优化方向第6章 一体化监测体系运行与管理 6.1 组织管理体系 6.2 技术保障体系 6.3 质量监控体系 6.4 能力条件建设 6.5 成果管理体系第7章 高新技术应用 7.1 现代测量技术 7.2 “3S”技术 7.3 “互联网 ”技术 7.4 数据库技术 7.5 高新技术开发第8章 成效与展望 8.1 成效评估 8.2 今后展望第二篇 专题研究 专题1 浙江省森林资源一体化监测体系方案的研究建立 专题2 森林资源一类清查与二类调查数据的控制与融合 专题3 市县联动监测体系下的无干扰林分生长率模型研建 专题4 基于固定样地连续监测数据的林木蓄积生长率月际分布研究 专题5 基于连续清查固定样地生物量的立地质量评价 专题6 基于地理国情普查的森林资源二类调查协同研究 专题7 一体化监测基础年的二类调查技术规程设计 专题8 林业与国土一张图协同处理实证研究 专题9 3S技术集成的基础年二类调查野外数据无纸化采集技术研究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翻开这本书,第一个映入眼帘的就是那醒目的标题:“浙江森林资源一体化监测理论与实践(精)”。“精”这个字,让我立刻感受到这本书的专业性和深入性,也让我对它里面的内容充满了期待。我一直认为,对于像森林这样复杂的生态系统,单靠传统的巡山、目测是远远不够的。我更关注的是,如何通过现代化的科技手段,实现对森林资源的全方位、高效率的监测。这本书的“一体化监测”这个核心概念,正是我想深入了解的。我迫切希望知道,这种“一体化”究竟是如何实现的?它涉及到哪些关键的技术和理论?比如,在数据采集方面,是否采用了卫星遥感、无人机、地面传感器等多重技术?在数据处理和分析方面,又会用到哪些先进的算法和模型?我更希望这本书能够为我揭示,浙江是如何将这些理论付诸实践,并且在实际的森林资源管理中,取得了哪些显著的成效。我想要了解的,不仅仅是监测本身,更是这种监测如何服务于森林的可持续发展,如何帮助我们更科学地保护和利用宝贵的森林资源。
评分拿到这本书,我首先被它沉甸甸的重量和精美的纸张所吸引。那种书页的质感,摸起来就感觉是印刷非常讲究的,拿在手里非常有分量。标题“浙江森林资源一体化监测理论与实践(精)”本身就透露出一种科学和严谨的气息。我之所以会选择这本书,主要是因为我对“一体化监测”这个概念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我一直觉得,对于像森林这样庞大而复杂的生态系统,单一的监测手段可能不足以全面了解其健康状况和变化趋势。所以,“一体化”这个词就击中了我,我希望能从中了解到,如何将不同的监测技术、数据来源,甚至不同的观测尺度,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一个更全面、更动态的森林资源信息系统。我期待的是书中能够详细阐述这种“一体化”背后的逻辑和方法论,以及在浙江这个具体的区域,这种理论是如何落地,并且取得了哪些实际成效。例如,它是否结合了卫星遥感、地面调查、无人机巡查等多种手段?又是如何将这些不同来源的数据进行整合、分析,最终形成一个统一的监测报告?这些都是我非常想知道的。
评分我被这本书的标题所吸引,感觉它像一本解密森林的“宝典”。“一体化监测”这几个字,让我联想到的是一种更科学、更系统的方法来了解我们的森林。我一直对大自然充满了敬畏,尤其是我生活的浙江,拥有如此丰富的森林资源,我总觉得应该有一种更先进的方式来保护和管理它们。这本书的名字让我觉得,它可能提供了一种打破信息孤岛的思路,将各种分散的监测数据统一起来,形成一个更清晰、更完整的画面。我很好奇,书中所说的“理论”部分,会不会涉及到一些非常高深的科学概念,比如复杂的算法、模型构建,或者是生态学的一些前沿研究成果?而“实践”部分,我更是期待能看到生动的例子,比如,通过这种一体化监测,浙江的森林在哪些方面得到了改善?有没有一些具体的成功案例,可以让我们普通人也能感受到这种监测方式带来的好处?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一种全新的视角,让我们更深入地理解森林,以及如何更好地与自然和谐相处。
评分这本书的书名,着实吸引了我,尤其是“一体化监测”这四个字,在我的脑海中勾勒出一幅宏大的图景。我设想,这本书应该会像一个“指挥官”,能够调动各种“侦察兵”(监测技术)去全面掌握浙江森林的“一举一动”。我特别好奇的是,在“理论”这个部分,它究竟会探讨哪些前沿的科学原理?是关于如何设计更有效的监测模型,还是关于如何理解复杂的森林生态动力学?而到了“实践”部分,我更希望能看到具体的案例分析,比如,浙江的哪些地区,采用了哪些具体的一体化监测方案?这些方案在实际操作中遇到了哪些挑战,又是如何克服的?我期待的是,这本书能为我们揭示,如何从海量的林业数据中提炼出有价值的信息,如何通过科学的监测来指导森林的经营管理,甚至如何预测森林可能面临的病虫害、火灾等风险。我猜想,这本书的作者们一定在这方面付出了大量的研究和探索,希望能从中学习到他们宝贵的经验和见解。
评分这本书的光盘封面设计,给我的第一印象就是那种厚重、严谨的学术风格。暗绿色的主色调,搭配上金色的标题字体,确实很有“精装”的质感。我一开始拿到这本书,纯粹是因为我对“森林”这个词本身就很有好感,加上“浙江”这个地域标签,让我觉得这本书应该会和我们当地的自然风光联系得更紧密一些。翻开目录,我被那些专业名词给镇住了,什么“遥感影像处理”、“空间信息模型”、“数据融合技术”之类的,感觉离我日常的生活有些遥远。我本来期待的是一些关于如何保护森林、如何识别树种,或者讲述一些发生在浙江山林里的有趣故事,结果发现这本书更像是一部技术手册,或者说是对某个科研项目进行的深度剖析。它里面的图表和公式很多,阅读起来需要一定的专业知识背景。我想,对于那些在林业、遥感、地理信息科学等领域工作的专业人士来说,这本书的价值肯定不言而喻,它可能包含了他们研究所需的关键理论和实践经验。但对我这样一个普通读者来说,它就像一本天书,虽然知道是关于森林的,但具体的内容,我确实是“望洋兴叹”了,暂时还没找到切入点去深入理解。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