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基本信息 | |||
| 图书名称 | 出土简帛中的政治哲学(出土文献与早期中国思想新知论丛) | 作者 | 欧阳祯人 |
| 定价 | 49.00元 | 出版社 |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 ISBN | 9787300245256 | 出版日期 | 2017-06-01 |
| 字数 | 页码 | ||
| 版次 | 1 | 装帧 | 平装-胶订 |
| 开本 | 128开 | 商品重量 | 0.4Kg |
| 内容简介 | |
| 本书试图从内在的逻辑根源上探寻先秦儒家政治理想从个人到社会的发展理路。立足于新近出土简帛文献资料,钩沉致远,考镜源流;依托于传世文献,从字句的训诂考证到篇章的思想探源,从个案的阐幽表微到整体的察势观风,温故知新,曲尽原委。从先秦儒家宗教性的天人关系、诚信社会何以建立、性情思想的独值、伦理思想的现代性、从文本的差异到思想的差异、政治哲学的理想等六个方面来讨论在新近出土简帛文献中先秦儒家建中立极、品物流形的政治理想。笔底波澜,云蒸霞蔚。 |
| 作者简介 | |
| 欧阳祯人,湖北建始人,哲学博士,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哲学史学会理事、中华孔子学会阳明研究会副会长、湖北省孔子学术研究会副会长、湖北省周易学会副会长。出版论著16 部,发表学术论文160 多篇。2005-2010年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郭店简与上博简中的儒家政治哲学研究”,2012-2017 年担任北京大学哲学系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简帛文明与古代中国哲学新发现综合研究”子课题“政治哲学”负责人。 |
| 目录 | |
| 编辑推荐 | |
| 文摘 | |
| 序言 | |
这本书的名字《出土简帛中的政治哲学(出土文献与早期中国思想新知论丛)》吸引了我,感觉它揭示了一个非常古老而又充满智慧的领域。我一直对中国古代的政治思想抱有浓厚的兴趣,总觉得那些从尘封的竹简和丝帛中重见天日的文字,蕴含着我们今天依然可以借鉴的深刻洞见。本书的副标题“出土文献与早期中国思想新知论丛”更是点燃了我探索的欲望,它暗示着书中会有关于最新考古发现和学术研究的成果,能够为我们提供全新的视角,去理解那个遥远而迷人的时代。我设想着,书中或许会从某个具体的出土文献出发,比如《睡虎地秦简》中的律令,或是《郭店楚简》中的哲学文本,然后层层剥开,揭示其中蕴含的关于统治、权力、公平、民生等方面的政治哲学思想。我尤其好奇,作者会如何处理这些古老的文献,是仅仅进行文献学的考证,还是会将其与当下的政治现实进行对照和反思?我期待着书中能够呈现出一种既有学术严谨性,又不失思想启发性的对话,让读者能够跨越时空的鸿沟,与古人的智慧进行一次深刻的交流。这本书的名字本身就带有一种庄重感,让我联想到严谨的学术研究和对于人类文明根基的探索,这正是吸引我这类读者的魅力所在。
评分看到《出土简帛中的政治哲学》这个书名,我脑海中立即涌现出一种探寻古老智慧的冲动。中国早期政治哲学,作为我们文明的重要基石,其思想的演变和发展,一直是我深感着迷的领域。而“出土简帛”的出现,更是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更加接近历史真实的机会。我总觉得,那些从地下挖掘出来的竹简和帛书,承载着比传世文献更直接、更原始的思想信息。这本书的名称暗示着,它将带领我们穿越时空的尘埃,去审视那些直接来自先民的政治思考。我期待着书中能够展现,在那个文字和思想尚未定型的时代,人们是如何运用简帛来记录、传播和辩论关于治国方略、权力分配、社会秩序等一系列重要的政治议题的。我希望能够从中看到,不同的政治思想流派是如何通过这些出土文献相互激荡,最终形成了影响深远的中国政治哲学传统。这种基于实物证据的解读,一定会带给我们一种全新的、更加深刻的认识,去理解早期中国社会运作的逻辑,以及那些古老智慧在今天依然具有的生命力。
评分我对《出土简帛中的政治哲学》这个书名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因为它指向了一个我一直认为极具价值的研究方向。早期中国思想,特别是其政治哲学维度,对我们今天理解中国文化乃至世界文明都至关重要。而“出土简帛”的出现,更是为我们提供了直接触摸历史肌理的可能。我常常思考,那些埋藏在地下的竹简,究竟记录了怎样关于治国之道、民本思想、权力运行的讨论?它们是否会颠覆我们对传世经典的既有认知?书中是否会探讨,在没有纸张的时代,人们是如何通过简帛来记录、传播和辩论政治理念的?我脑海中充满了各种关于当时社会图景的想象:或许是君主与臣子在简册上进行的思想交锋,或许是学者们就国家存亡之道进行的激烈辩论。我期待书中能够不仅仅是简单的文献罗列,而是能通过这些出土的“物证”,构建起一个生动而有深度的早期政治哲学图景,揭示那个时代人们的忧思、智慧和实践。这种考古与思想史的结合,让我看到了理解中国思想源头的新路径,也让我对书中可能呈现的“新知”充满了期待。
评分当我看到《出土简帛中的政治哲学》这个书名时,脑海中立刻浮现出各种与古代中国政治相关的画面:战国时期诸侯争霸,士大夫们纵横捭阖,为国君出谋划策;秦汉统一后,法家、儒家等思想学派的碰撞与融合,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的政治格局。这本书的出现,仿佛是一把钥匙,能够开启我们通往那个时代更深层次的理解之门。我特别期待书中能够深入探讨诸子百家的政治思想,比如墨家的非攻兼爱在乱世中的价值,道家的无为而治如何成为一种政治理想,以及法家的集权与效率在国家治理中的作用。更重要的是,它承诺了“出土文献”的重要性,这让我非常激动。我一直认为,出土文献比传世文献更能接近历史的真相,因为它们没有经过后人的筛选、修改和解读,更能真实地反映当时的思想和社会状况。我想象着书中会引用大量的简帛原文,然后由学者们进行细致的解读和分析,为我们还原那些曾经真实存在过的政治理念和实践。这种基于实物证据的学术研究,无疑会给读者带来前所未有的冲击力和说服力,让我们对中国早期政治哲学有一个更加鲜活和立体的认识。
评分《出土简帛中的政治哲学》这个名字,简直是为我这样的历史爱好者量身定做的。我对那个遥远的先秦时期一直着迷,尤其对当时思想家们是如何思考国家、社会、伦理这些宏大命题的充满了好奇。而“出土简帛”这几个字,更是给我一种“亲临现场”的感觉,仿佛能透过这些沉寂千年的文字,直接听到古人的声音。我设想,书中会从某一个具体的出土文献出发,比如《尹周航》或是《子舆》这样的竹简,然后,作者会像一个侦探一样,细致地解读上面每一个字,每一个词,去还原当时政治思想的面貌。我特别好奇,书中会不会讨论,在那个文字尚未完全统一的时代,不同地区、不同学派的政治理念是如何形成的?它们之间是否存在着深刻的联系和影响?有没有可能,一些我们现在认为理所当然的政治概念,在早期中国思想中有着完全不同的解读方式?我期待着这本书能够提供给我一些全新的、甚至是颠覆性的认知,让我对中国早期政治哲学有一个更加深刻和细致的理解,而不只是停留在对《论语》《孟子》等传世经典的大致印象上。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