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绘画基础就是这一套——从结构到石膏头像
定价:25.00元
作者:叶卢鸿 罗运豪
出版社:重庆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6-12-01
ISBN:9787229117740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胶订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绘画基础就是这一套”系列是我社2017年初打造的一套基础类绘画技法书。技法讲解深入,精炼易学。范画丰富,是一本不错的临摹范本。
内容提要
本书是一本以石膏头像为主的高考美术辅导书,适合广大的美术爱好者和艺考生使用。石膏头像是学习真人头像的基础,也是学习绘画过程中必要的过渡课程。本书主要以结构对应明暗的方式来讲解石膏五官、作画步骤、以及常见石膏的结构明暗画法解析,收录的作品造型准确,素描关系表现到位,适合考生读者临摹和学习。
目录
作者介绍
叶卢鸿、罗运豪两位老师均毕业于中国美院,现杭州黑马艺术学校任素描组教师,长期从事美术基础教育,有较丰富的教学经验。
文摘
序言
我一直以来都对写实风格的人物绘画情有独钟,但总觉得自己的作品缺少那种“灵魂”和“质感”。很多时候,我能把五官画得 pretty 像,但就是没法捕捉到人物内心真实的情感流露,也无法表现出皮肤那种细腻的光泽和纹理。这本书的出现,简直是为我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它在讲解人物结构时,不仅仅是强调了骨骼和肌肉的走向,更重要的是,它教会了我如何通过观察和理解这些结构,去塑造人物的面部表情。我印象最深的是它关于“动态表情”的讲解,它不是简单地告诉你眉毛上扬代表开心,而是深入分析了不同肌肉群的运动,以及这些运动如何影响到面部其他区域的起伏,从而形成更加 nuanced 的表情。同时,它在表现光影和材质方面也给了我很多启发。书里有很多关于如何处理不同光线下的皮肤质感、如何表现头发的蓬松感、以及如何运用色彩来增强人物的立体感和情绪的技巧。我尝试着运用书中的方法来画我的作品,惊喜地发现,之前那些扁平、缺乏生命力的角色,现在都变得更加生动和有感染力了。我学会了如何通过光影的明暗对比来突出人物的轮廓和体积感,也理解了色彩的冷暖和饱和度对情绪表达的微妙影响。
评分说实话,我买这本书的初衷,是想解决自己画人脸时那种“抓不住神韵”的困扰。每次画完,总觉得人物表情僵硬,少了点生动感。我看网上很多大佬都会强调“结构”,但我自己摸索的时候,总觉得那些线条和比例太抽象,没办法直接应用到我的画笔上。直到我翻开这本书,我才有点豁然开朗的感觉。它不像我之前看的那些书,上来就讲什么解剖学,什么三庭五眼,虽然这些都很重要,但对我来说,太“硬核”了。这本书的切入点很巧妙,它从最基础的形状入手,用非常形象的比喻来解释脸部各个部分的起伏和转折,比如眼睛像是两个球体镶嵌在头骨里,鼻子像是楔子一样突出,嘴巴的结构更是像一个会动的“表情装置”。我特别喜欢它讲解脸部结构时,不是孤立地看某一个器官,而是将它们放在整个头骨的框架下,去理解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和位置。这样一来,我画的时候就感觉脑子里有了一个立体的模型,不再是凭感觉乱画。它还详细讲解了不同角度下脸部的透视变化,这一点对我来说是最大的突破,以前画侧脸或者仰视角度,总感觉哪里不对劲,现在我能更好地理解光影如何随着角度变化而落在骨骼和肌肉上,画出来的脸也显得更加自然立体了。
评分在我多年的绘画实践中,我始终觉得自己在捕捉人物神韵方面存在严重的不足,画出来的人物虽然五官大致准确,但总是缺乏一种“活气”,显得比较呆板和程式化。我曾尝试过阅读各种绘画书籍,试图从中学到一些技巧,但很多时候,都感觉只是在学习“如何画”,而没有理解“为什么这样画”。直到我遇到这本书,我才找到了我一直以来所寻求的答案。这本书的独特之处在于,它将绘画的技法与对“内在结构”的深刻理解紧密结合起来,并且以一种非常系统、易懂的方式呈现出来。它不仅仅是教授你如何去画出脸部的轮廓和细节,更重要的是,它引导你去理解构成这张脸的骨骼、肌肉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书中关于面部结构的讲解,非常注重“动态”的呈现,它会详细分析在不同的情绪和表情下,哪些肌肉会收缩,哪些会舒展,以及这些变化如何影响到皮肤的表面起伏。我印象特别深刻的是,它在讲解如何表现眼睛的神采时,不仅仅停留在对瞳孔和眼白的描绘,而是深入分析了眼轮匝肌和提上唇肌等肌肉的配合,如何让眼睛看起来更加有神、有生命力。通过这本书的学习,我不仅掌握了更扎实的绘画基础,更重要的是,我学会了如何去“观察”和“理解”人物,如何从内在去塑造外在,从而让我的画作充满了生命力和感染力。
评分一直以来,我总觉得自己画画最欠缺的就是“空间感”和“立体感”。无论是画静物还是人物,总感觉画面是“平”的,缺乏那种呼之欲出的立体效果,让人觉得有点“飘”。我尝试过很多其他的教程,但总觉得它们要么讲得太理论,要么就是技巧性太强,没办法真正触及到问题的本质。直到我接触到这本书,我才意识到,原来问题的根源在于我对于“体积”的理解不够透彻。这本书在讲解基础时,就非常强调从“块面”入手,去理解物体的基本形态。它不像我之前学的,上来就教你画线,而是让你先去感受一个球体、一个立方体是如何构成的,然后在这个基础上去叠加和组合,形成更复杂的形状。我特别欣赏它在讲解石膏头像部分时,并不是简单地将头像视为一个整体,而是把它分解成一个个小的体积单元,然后去分析这些单元之间的相互关系和连接方式。通过这样的方式,我才真正理解了为什么同一个角度下的脸,在不同的光线下会有如此大的差异,也明白了为什么人物的表情会随着肌肉的运动而产生微妙的变化。它还通过大量的实例,演示了如何运用光影来塑造体积,如何通过色彩的冷暖变化来增强画面的空间感。我现在画画,不再是“平面”的堆砌,而是能够感受到那种“厚度”和“深度”,作品也变得更加具有视觉冲击力。
评分说实话,我之前画画总是有点“漫无目的”,看到好看的照片就想临摹,但画出来的效果总是不太理想,感觉像是“形似而神不离”。尤其是画一些比较复杂的结构,比如手或者脚,总觉得怎么也画不好,比例失调,线条僵硬。后来我听朋友推荐了这本书,我抱着试试看的心态买了下来。这本书最打动我的地方,在于它非常注重基础的训练,而且讲解得非常系统化。它不是那种“速成”式的教程,而是让你从最根本的地方开始,比如如何去观察一个物体的基本形状,如何分解复杂的结构,以及如何建立起一个立体的透视关系。我尤其喜欢它在讲解石膏头像部分的内容,它没有直接告诉你“鼻子就是这样画”,而是让你先去理解石膏头像的整体结构,然后一步步地去剖析鼻子的具体形态,再到鼻梁、鼻翼、鼻孔等细节的处理。这种循序渐进的学习方式,让我觉得我不是在“复制”,而是在“理解”和“创造”。它还教会了我如何去“读懂”物体,如何通过观察光影来判断物体的体积和表面起伏,这些能力对我来说是至关重要的。通过这本书的训练,我现在画东西的感觉好多了,不再是死板地模仿,而是能够根据自己的理解去进行创作,并且画出来的东西也更加扎实、有分量感。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