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前必读】:
本店销售的书籍品相可能因为存放时间长短关系会有成色不等,请放心选购。
付款后,不缺货的情况下,48小时内发货,如有缺货的情况下,我们会及时在聊天窗口给您留言告知。
发货地北京,一般情况下发货后同城次日可以到达,省外具体以快递公司运输为准。
望每位读者在收货的时候要验货,有什么意外可以拒签,这是对您们权益的保护。
注意:节假日全体放假,请自助下单;如需帮助请及时与我们联系。祝您购物愉快!商家热线:010-57272736
基本信息
书名:行走 发现 变迁:中美高校主题创作项目(汉英对照)
定价:78.00元
作者:北京电影学院摄影学院
出版社:中国摄影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06-01
ISBN:9787802368989
字数:
页码:159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世界之大,让我们可以带着相机无限地行走四方。在脚踏实地的丈量中,我们发现了想象之外的事物,并渐渐懂得变化是事物基本的属性,认识到世界的魅力就在于它无穷尽的动态变迁。当我们带着收集来的斑驳的影像碎片,再次回到原点,突然发现,熟悉的世界变得陌生了。因为我们有了不同的视野,也就有了不同的参照坐标。
行走之后,我们重新认识自己。世界原来如此之小。远隔千里的陌生人,在镜头前竟然有了熟悉感。东方人与西方人,不同的影像表达,却有相同的影像感知。
目录
变迁·中美高校主题创作项目成员名单
变迁
感受当下
世界之大世界之小
Thomas Rose作品
唐东平作品
朱炯作品
2011年北京电影学院摄影学院·学生作品
陈媛
董宇翔
胡彦良
胡智超
金卉婷
彭馨雨
任雅君
王权
赵逸赫
201 2年美国明尼苏达大学艺术学院·学生作品
Elisa Barry
Emily Walz
EriHernsberger
Jessica Hirsch
Kate Casanova
Marie Schrobilgen
Stefanie Motta
Tony Proechel
Yousif Del Valle
201 2年北京电影学院摄影学院·学生作品
桂濛
李冰桐
李思文
梁贝宁
刘呜山
王丹穗
吴蕾
吴文迪
于艳
岳圆
张朴
周琪驭
历届交流活动纪念照
北京电影学院摄影学院简介
美国明尼苏达大学简介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变迁·中美高校主题创作项目成员名单
变迁
感受当下
世界之大世界之小
Thomas Rose作品
唐东平作品
朱炯作品
2011年北京电影学院摄影学院·学生作品
陈媛
董宇翔
胡彦良
胡智超
金卉婷
彭馨雨
任雅君
王权
赵逸赫
201 2年美国明尼苏达大学艺术学院·学生作品
Elisa Barry
Emily Walz
EriHernsberger
Jessica Hirsch
Kate Casanova
Marie Schrobilgen
Stefanie Motta
Tony Proechel
Yousif Del Valle
201 2年北京电影学院摄影学院·学生作品
桂濛
李冰桐
李思文
梁贝宁
刘呜山
王丹穗
吴蕾
吴文迪
于艳
岳圆
张朴
周琪驭
历届交流活动纪念照
北京电影学院摄影学院简介
美国明尼苏达大学简介
作为一名对青年文化和跨文化交流一直很感兴趣的读者,我看到“中美高校主题创作项目”这个关键词的时候,心里就立刻被吸引住了。“正版世行走 发现 变迁”这个书名,虽然有些抽象,但结合后面的项目背景,我立刻联想到这可能是一本集合了中美两国大学生在某个特定主题下的创作成果。我特别好奇,在如今这个信息爆炸、文化交融的时代,年轻一代的他们会如何理解和表达“变迁”?他们眼中的“世行走”,又会是怎样的风景?汉英对照的形式,更是锦上添花,我一直认为,阅读不同语言背景下的作品,能够更直观地体会到思维方式和表达习惯的差异,这种体验本身就是一种学习和“发现”。我非常期待这本书能够展现出青年人特有的活力、创造力以及他们对世界独到的见解,而且是经过精心整理和呈现的,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和参考意义。
评分从一个纯粹的学术角度来看,我非常看重书籍的严谨性和前沿性。“正版世行走 发现 变迁”这个标题,让我联想到一些关于全球化、文化交流或者社会变迁的深度研究。特别是“中美高校主题创作项目”的背景,让我觉得这本书很可能汇集了年轻一代学者或创作者们对当下社会现象的观察和思考,而且是以一种跨文化的视角。汉英对照的设置,更是为学术研究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可以直接对比两国学界在同一议题上的表述方式和侧重点,这对于研究比较文学、跨文化传播、甚至国际关系等领域的研究者来说,都是非常有价值的。我期待这本书中能够出现一些基于扎实调研和深入分析的原创性观点,能够为理解当今世界正在发生的深刻变化提供新的理论框架或者实证依据。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真是令人眼前一亮,封面选用的色彩搭配既沉稳又不失现代感,那种淡淡的复古风情与“世行走”这个名字隐隐呼应,仿佛预示着一场跨越时空的探索。纸张的触感也相当不错,不是那种过于光滑的印刷纸,而是带着一点细微的纹理,翻阅时有种踏实的质感。拿在手里,它的分量恰到好处,不会显得过于厚重,也不会轻飘飘的,整体给人一种精心制作的工艺品的感觉。我特别喜欢封底那个小小的版权页设计,字体选择和排版都透露着一种严谨和考究,让我对这本书的内容充满了期待。虽然我还没来得及深入阅读,但光是这份外在的呈现,就已经让我觉得物有所值,它不仅仅是一本书,更像是一件值得收藏的艺术品,摆在书架上,本身就是一道风景。我相信,这样用心对待一本书的出版方,在内容上想必也不会辜负读者的期望。
评分我是一个对“发现”这个词特别着迷的人,无论是发现新的知识、新的视角,还是发现隐藏在日常中的不寻常。这本书的名字“正版世行走 发现 变迁”,听起来就像是踏上一段旅程,去探索这个世界在不断变化的过程中,那些被我们忽视的、或者我们尚未意识到的“发现”。“世行走”三个字,本身就带着一种游历四方的洒脱感,而“正版”则又强调了某种真实和原创性,让人觉得这不是浮光掠影的观察,而是带着某种坚持和探究的脚步。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带领我“发现”一些在快节奏的生活中难以触及的东西,可能是社会发展的某个脉络,可能是不同文化碰撞下的新形态,又或者是人类情感在时代变迁中的某种不变的本质。而“中美高校主题创作项目”和“汉英对照”的标签,则更让我觉得,这种“发现”可能会是来自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年轻人,以他们的视角,用一种全新的方式呈现出来。
评分最近手头上的几本书都读得有些乏味,正想着换换口味,偶然看到了这本书的名字。“正版世行走”,这个名字带着一种江湖的侠气,又掺杂着几分对真实世界的探寻,让我觉得它可能藏着一些不落俗套的视角。我尤其对“变迁”这个词很敏感,我们身处在一个飞速变化的时代,很多东西都在悄然改变,而我们却常常后知后觉。这本书的副标题“中美高校主题创作项目(汉英对照)”则又增加了它的深度和广度,中美两国高校的合作,这本身就充满了故事性,跨文化的交流与碰撞,总能激发出意想不到的火花。想象一下,不同背景、不同教育理念下的学生们,在同一个主题下进行创作,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这种汉英对照的形式,也让我感到非常实用,既能直接接触原汁原味的创作,又能通过中文对照理解更深层次的含义,对于想要拓宽视野的我来说,无疑是一份宝贵的资源。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