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改變世界的N個技術發明
定價:16.00元
售價:11.7元,便宜4.3元,摺扣73
作者:邱衛東
齣版社:中國石油大學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7-05-01
ISBN:9787563653775
字數:
頁碼:212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32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內容提要
《曆史迴眸·世界的精彩華章:改變世界的N個技術發明》首先介紹瞭中國古代的一係列影響整個世界的技術發明,其中具代錶性和*有影響力的便是指南針、、造紙術和印刷術的發明。
《曆史迴眸·世界的精彩華章:改變世界的N個技術發明》接著瞭解世界各國的一係列發明,如公元105年蔡倫造紙、1765年蒸汽機的發明、1987年電話的發明等等。
《曆史迴眸·世界的精彩華章:改變世界的N個技術發明》文字簡潔,內容豐富,語言優美,敘述生動,既富有知識性,又具有趣味性,是一部精彩紛呈、波瀾壯闊的世界曆史的縮影。
目錄
1.煉丹傢的偶然發現所産生的重大發明
——中國古代的發明與改良
2.推動世界文化的發展傳播
——中國古代造紙術的發明
3.古代印刷史上的大革命
——中國雕版印刷術與活字印刷術的發明
4.為航海業的發展指明方嚮
——中國古代指南針的發明
5.非凡的實用技術
——超冷科學的應用
6.從人類自然的意義上改變人類
——17世紀晚期避孕套的發明
7.手工業嚮機器工業變革的強大杠杆
——1765年蒸汽機的發明
8.人類消滅“麻臉”
——1796年天花的攻破
9.人類進入一個的時代
——1830年照相機的發明
10.人類遠距離快捷通信時代的到來
——1832年電報的發明
11.造福病人的醫學發明
——1846年近代麻醉術的發明
12.武器技術的重大革新
——1860年自動的産生
13.人類擁有瞭“順風耳”
——1875年貝爾發明電話
14.“新時代普羅米修斯”的誕生
——1879年愛迪生發明瞭電燈
15.為人類提供瞭快捷方便的書寫工具
——1884年自來水筆的發明
16.造福人類的一項發明
——1892年巴斯德發明抗病疫苗
17.影像故事時代的開始
——1896年電影的誕生
18.從根本上改變瞭人們的齣行方式
——19世紀末汽車的發明
19.飛天夢的實現
——20世紀飛機的誕生
20.營造四季如春的世界
——1902年空調的發明
21.傢務勞動不再繁重
——1906年洗衣機的發明
22.會“飛”的火車
——磁懸浮列車技術的發明與發展
23.大眾消費大眾愛
——1912年人造棉的發明
24.感光技術的結晶
——1923年彩色膠片的發明
25.海上齣現瞭“巨無霸”
——1918年航空母艦的誕生
26.食品保鮮時代的到來
——1923年浦拉騰、孟德斯發明瞭冰箱
27.一次改變人們生活方式的革命
——1925年貝爾德發明瞭電視
28.現代計算機技術的奠基之作
——1936年“圖靈機”的齣現
29.一項關係國計民生的技術
——20世紀上半葉化學肥料的發明與應用
30.給人以巨人般力量
——20世紀早期機械手的發明
31.人類書寫工具的一次巨大進步
——1938年圓珠筆的發明
32.喜中帶憂的技術發明
——1939年農藥和殺蟲劑的發明與應用
33.打開原子能的大門
——1942年世界座原子反應堆的建造
34.打開“潘多拉”魔盒
——1945年世界上顆原子彈研製成功
35.一場廚房革命
——1947年微波爐的發明
36.一卡行天下
——1950年信用卡的發明和使用
37.幫助人們再現美好場景
——1951年錄像機的發明
38.人類遨遊太空的開端
——1957年人造地球衛星的發射成功
39.看不見的光綫
——1961年紅外綫的發現
40.對人類健康的一項巨大貢獻
——1965年人工閤成胰島素的發明
41.人類自動化技術的結晶
——機器人的誕生與發展
42.現代通信技術的長足進步
——1973年移動電話的發明
43.人類胚胎學的重大突破
——1978年試管嬰兒的誕生
44.敢於懷疑的袁隆平
——雜交水稻技術的發明
45.實現開發宇宙的夢想
——1981年航天飛機的研製成功
46.挑戰人類的雙刃劍
——1997年“剋隆”技術的發明
47.治瘧神藥青蒿素的發明
——中醫藥領域的曆史性突破
作者介紹
文摘
《曆史迴眸·世界的精彩華章:改變世界的N個技術發明》:
1.煉丹傢的偶然發現所産生的重大發明
——中國古代的發明與改良
如果說的發明是源於人類長生不老的夢想,你會以為是天方夜譚,但事實確實如此。中國古代那些幻想“得道成仙”的帝王將相們常常令方士煉製“靈丹妙藥”,而這些盡職的“化學傢”在煉丹過程中雖沒有煉成仙丹,卻發明瞭。而且由於的獨特作用,它很快就聞名於世,成為我國古代科技的四大發明之一,在曆史的發展中占有重要地位。
中國古代的冶煉技術相當發達。早在殷商時期,就已經能製造齣造型復雜、美觀大方的大型青銅器皿瞭。春鞦中期,中國已經發明瞭生鐵冶煉技術,到瞭春鞦末年,鐵製的農具和兵器也已得到普遍使用。
在冶煉金屬的過程中,人們不斷總結經驗,逐漸接觸和熟悉瞭許多礦物的性能,積纍瞭豐富的化學知識。從戰國時代起,中國就有人把冶金技術運用到煉製藥物方麵,夢想能煉齣長生不老藥來,也有人想從礦物中煉齣金銀來。那種煉製所謂長生不老藥的煉丹術在古代被稱為方術,從事煉丹的煉丹傢則被稱為方士,後來被稱為“道士”或“丹傢”。
雖然這些煉丹傢始終未能煉齣長生不老藥來,但是在一次次冶煉中,他們不斷積纍經驗,掌握瞭不少化學知識。這些煉丹傢對我國古代化學的發展,起瞭很大作用。用現代人的眼光來看,或許把他們稱為“古代的化學傢”更為閤適。在這些方士中,較為突齣的有李少君、魏伯陽、劉安、葛洪等。正是這些煉丹傢的工作,纔發現瞭。
現在我們知道,製造的主要原料為木炭、硫黃和硝石。
硫黃在中國古代也被稱作石硫黃、留黃等。我們的祖先在公元前後,就已在湖南的郴縣發現瞭大量的硫黃礦。此後在我國北方、南方也多次發現大型硫黃礦。我國古籍中早提到“硫黃”的是《淮南子》一書(公元前150年前後)。這說明在當時古人對硫黃已有認識。在西漢末年問世的我國本藥物典籍《神農本草經》,把石硫黃歸人“中品藥”的第三種,可見當時硫黃已被廣泛用於入藥。
硝石是黑色裏的氧化劑。它的化學成分是硝酸鉀,受熱能産生氧氣,有很強的助燃作用。爆炸力的大小主要根據含硝量的多少來決定。遲在公元前後,我們的祖先就已發現瞭硝,並能掌握利用它。古代人民在實踐中慢慢發現硝石有消除積熱和瘀血等醫療作用,便將它人藥。《神農本草經》把硝石列入“上品藥”的第六種。古代的煉丹傢十分熟悉硝石的性能,常把硝石作為主要的氧化劑和溶劑。公元500年左右的煉丹傢陶弘景就指齣硝石有“強燒之,紫青煙起”的現象。
唐朝初年,的藥物學傢孫思邈也煉過丹藥。在他所寫的《丹經》一書中,有一種“伏硫黃法”,記載著類似的方子。
由於這種伏硫黃法經常在製作過程中發生燃燒,燒傷煉丹者的手和臉,甚至燒掉煉丹房,因此古人明白瞭硫黃、硝石和木炭的混閤物極易猛烈起火,甚至發生爆炸,製作時必須十分小心。
經過一次次的爆炸起火,煉丹傢們從初的恐懼中逐漸認識到:硫黃、硝石和木炭,如按比例配製,可製成會爆炸的“”。
發明的具體年代已無從查考,但根據資料可以推斷,發明的時間應在唐代以前。由於這種的顔色是黑色的,所以叫作“黑”。
雖是由煉丹傢發明的,但煉丹傢的本意是為瞭製作藥物,他們並不希望它有強大的爆炸力和破壞力。可是當一旦為軍事傢們所知曉,情況就完全不同瞭。他們明白,用製成的武器具有強大的殺傷力。於是軍事傢們不斷探索研製,強化它的燃燒力和爆炸力。發明後,引起瞭武器製造的重大變革,逐漸由冷兵器時代進入瞭火器時代。
唐朝末年,已開始用於軍事目的,配製也更趨科學化。用硝石(硝酸鉀)75%、硫黃15%、炭粉10%就可製成威力強大的。宋朝有個叫路振的人,他所著的《九國誌》一書中有這樣一段記載:唐哀帝時(904906),鄭瑤攻打豫章(現在的江西南昌),他命令兵士“發機飛火”,燒瞭龍沙門。據考證,飛火是火炮一類的東西,是用製造的燃燒性武器。可見,當時已開始用於戰爭。
到瞭北宋,生産規模進一步擴大。北宋初年開封設有“廣備攻城作”(兵工廠),其中有專門生産的車間(窯子作)。它以為原料生産作戰用的“煙球”、蒺藜火球和火炮等。配料除硝石、硫黃、炭粉外,還有油蠟、瀝青、乾漆、鬆香、黃丹、鉛粉等。到瞭宋朝,人們發明瞭更多種類的武器,從初的燃燒型武器逐漸過渡到威力更大的爆炸型武器。
1132年,南宋的軍事傢陳規為瞭防禦金兵的侵擾,又發明瞭一種管狀的射擊型武器——火槍。這種火槍是用長竹竿做的,竹竿裏麵裝滿。打仗時由兩個人抬著,點著瞭火發射齣去。火槍的發明,可以說是火器史上的又一個新起點。
除瞭用於戰爭外,還可用於生活、生産。據《武林舊事》《夢粱錄》《事林廣記》等書記載,在南宋、元朝時,人們已經用製造焰火,以燃放焰火的形式來歡慶節日。的性能和作用也逐漸被人們所掌握,古代人民利用它來開山、破土、采礦、築路等,使其在生産勞動與和平建設中發揮威力。
……
序言
我一直對科技發展如何深刻地改變人類社會充滿好奇,所以當我在書店的科技類書架上看到《改變世界的N個技術發明》時,立刻就被它吸引住瞭。封麵上簡潔的標題和作者名字,並沒有過多的修飾,反而讓我覺得這本書一定是用內容說話的。拿到手裏,它的分量適中,紙張的質感也很好,翻開目錄,看到那些耳熟能詳又充滿神秘感的技術名稱,比如蒸汽機、電報、互聯網,還有一些我不太熟悉的,心裏就燃起瞭閱讀的衝動。我知道,每一項偉大的發明背後,都凝聚著無數人的智慧、汗水,甚至冒險。這本書就像一扇窗,讓我得以窺探那些塑造瞭我們今天生活的關鍵時刻,去理解那些看似理所當然的現代生活,是如何一步步被這些劃時代的技術所鋪就的。我期待著能從這本書中,瞭解到這些技術誕生的時代背景,發明者們的奇思妙想,以及它們如何顛覆瞭舊有的世界秩序,開啓瞭全新的篇章。
評分讀完這本書,我腦海中縈繞著一種復雜的情感:驚嘆於人類創造力的無窮無盡,也深感自己身處在一個多麼幸運的時代。作者邱衛東先生以一種娓娓道來的方式,將那些可能枯燥的技術史,講述得生動有趣。我尤其印象深刻的是關於火藥和印刷術的章節,它們看似古老,卻在人類文明的進程中扮演瞭如此重要的角色,前者改變瞭戰爭的麵貌,後者則極大地促進瞭知識的傳播和思想的解放。書中對每一項發明的闡述,不僅僅停留在技術原理的層麵,更著重於它們所帶來的社會、經濟、文化層麵的深遠影響。我仿佛能看到工業革命時期的蒸汽轟鳴,聽到信息時代的數據洪流,感受到每一次技術飛躍所帶來的巨大變革。這本書讓我對“發明”這個詞有瞭更深的理解,它不僅僅是工程師的實驗室裏的成果,更是人類在麵對挑戰、追求進步過程中,一次次思想火花的碰撞與升華。
評分這本書的敘述方式非常吸引人,就像在聽一位經驗豐富的智者講述他眼中人類文明的演進故事。邱衛東先生並沒有采用晦澀難懂的學術語言,而是用一種非常流暢、甚至帶有一定文學色彩的筆觸,為我們描繪瞭一幅幅壯麗的技術畫捲。我發現,很多我們現在習以為常的技術,在作者的筆下,都展現齣瞭它們最初誕生時的那種震撼力。比如,對於蒸汽機,作者不僅僅解釋瞭它的工作原理,更讓我感受到它如何從一個簡單的機械裝置,演變成驅動整個工業革命的強大引擎,如何讓工廠拔地而起,城市如雨後春筍般齣現。書中對每一項發明的介紹,都充滿瞭細節和故事性,讓那些曾經沉寂在曆史書本裏的名字,瞬間鮮活起來。讀這本書,就像是在與過去對話,與那些偉大的思想傢和發明傢們進行一場無聲的交流。
評分《改變世界的N個技術發明》這本書,簡直就是為我這樣的科技愛好者量身定做的。我一直對曆史上的重大轉摺點感到著迷,而這本書恰恰將這些轉摺點歸結於一係列關鍵的技術發明。它讓我不再僅僅是機械地記憶那些發明傢的名字和年份,而是能夠理解它們是如何在一個特定的曆史時期應運而生,又如何反過來深刻地重塑瞭那個時代乃至未來。書中對“發明”的定義,也比我想象的要寬廣,它不僅僅包括瞭物質層麵的工具和設備,也包含瞭思想和方法的創新。讀完這本書,我感覺自己對科技與社會的互動關係有瞭更清晰的認識,也更能體會到,技術的力量究竟有多麼巨大,它既可以帶來便利和進步,也可能伴隨著挑戰和思考。總而言之,這是一本讓我讀後受益匪淺、且充滿啓發性的好書。
評分這本書帶給我的震撼,不亞於親身經曆瞭一場跨越時空的科技盛宴。作者在梳理那些“改變世界”的技術時,並沒有按照簡單的年代順序,而是通過巧妙的章節編排,將相互關聯、或者對後世産生連鎖反應的技術發明聯係起來,形成瞭一張張宏大的技術發展圖景。我尤其喜歡書中對一些關鍵人物的刻畫,他們的執著、他們的失敗、他們的成功,都充滿瞭人性的光輝。比如,愛迪生在燈泡發明上的“韆百次失敗”,馬可尼在無綫電技術上的不懈探索,這些故事讓我覺得,偉大的發明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非凡的毅力和對目標的堅定信念。這本書不僅是知識的傳授,更是一種精神的激勵。它讓我明白,每一個看似微小的技術進步,都可能孕育齣顛覆世界的力量,而每一個有夢想、有行動的人,都有可能成為那個改變世界的人。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