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派-中国漫画志-鹦鹉螺号

现代派-中国漫画志-鹦鹉螺号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现代派编辑部 著
图书标签:
  • 漫画
  • 中国漫画
  • 现代派
  • 鹦鹉螺号
  • 艺术
  • 文化
  • 历史
  • 视觉艺术
  • 出版物
  • 收藏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华文京典专营店
出版社: 现代出版社
ISBN:9787514307849
商品编码:29603708539
出版时间:2012-10-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现代派-中国漫画志-鹦鹉螺号

定价:20.00元

作者:现代派编辑部

出版社:现代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2-10-01

ISBN:9787514307849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

开本:

商品重量:0.259kg

编辑推荐


现代出版社是的动漫出版机构之一,更是长期在漫画领域独领翘楚,先后曾成功出版华人漫画大师庸作品系列、蔡志忠作品系列、几作品系列、老夫子作品系列,近10年来,动漫产业大踏步发展,专注于漫画阅读需求的创作人和作品也逐渐成熟。与此同时,一代读者长大了,逐步走上社会,开始谈情说爱,开始了职场生涯……他们的漫画阅读口味也长大了,所以,《现代派》应运而生!
和少年对于漫画阅读的需求不同,群体更关注身边的事情和情感,《现代派》围绕着离读者*近的几个话题展开内容:情感、职场、生活、社会,形成板块。贴近生活,贴近市场。
长期的漫画图书出版经验告诉我们,必须要为漫画和漫画作者打造一个日常的媒体平台,不间断地系统地进行漫画作品和作者的挖掘、培育,才能有不断的好作者和好作品诞生,才能不断地培养漫画阅读需求。因此,《现代派》连续出版物的出版,是现代社出版的战略布局,也是中国本土原创漫画出版的战略布局。中国美术家协会动漫艺委会对此给予高度评价,并积极支持。
我也想借此机会,向中国漫画家和关心中国本土漫画的朋友们发出呼吁:一起来支持《现代派》,支持中国本土原创漫画的发展。
——中国美协动漫艺委会副主任 庞邦本

中国已经有儿童、少年漫画杂志,读者需要一本有范儿的漫画杂志。张小盒正在做的品牌提升创作,与《现代派》的精神常契合。

——“张小盒”创始人陈格雷

作为漫画家,我们要认真地去多画那些给读者带来正能量的作品,祝《现代派》书香似海。
——“桂宝”之父阿桂

在都市巨大的生活压力下,大家都需要阅读《现代派》这种系并能给我们提供正能量的漫画刊物。
——“雪椰”之父颜开

内容提要


华人绘本大师几先生绘制封面与扉页彩图;
台湾作家、导演九把刀,温情散文《妈,亲一下》彩绘版催泪刊行;
阿桂《漫男秘史》,职业漫画家搞笑而温柔的私人生活;
张小盒,重回平媒真情告白:《我是张小盒》;
刀刀十年,慕容引刀纸上经典画展;
十九番,多年重磅积累《十九番的咖啡屋》开张营业;
颜开VS雪椰的前世今生,专案揭密;
《食肉女VS食草男》,神界漫画进军成漫开山之作;
台湾漫画四才子之一萧言中,续写《爱情谬记》;
右手漫画兔之《大词一惊》,从汉语中妙解社会;
台湾奇才BO2《男女搞不懂的事》,重味亮相;
猪乐桃唯美影像,清新出世;
《猫迷小罗》,韩国绘本大师权润珠与宠猫的旅美日记;……
阿狸、老夫子、胖兔子粥粥、黑荔枝、贝贝龙、慕容嗷嗷等近30位漫画家, 192页精彩内容,足够过瘾!

《现代派——中国漫画志》是中国首部漫画MOOK,针对中国漫画刊物的市场空白而创办,集中展示中国漫画家实时创作。由现代出版社出版,中国美术家协会动漫艺委会全程支持。拥有*豪华作者阵容;囊括中国当代畅销、一线原创漫画作者的*作品;囊括中国当代漫画创作各种创作题材和风格。《现代派1*号》为创刊号。
内容分为花开的声音(情感),时光的味道(生活),自在的禅机(职场),流转的影像(社会)四个板块。以目标读者为圆心,全景展现了读者当下生存的层层细节。通过这四个板块,真正顾及读者在这个浮华社会里正在体验的生存感受,他们在社会一天天奔跑的伤,提供他们勇

敢面对明天的正能量。创刊号括以下作者作品:

目录


作者介绍


1幾:台湾绘本作家。出版有《向左走,向右走》《我的错都是大人的错》《走向春天的下午》《星空》等超级畅销书,开创出绘本的新型式,兴起一股绘本创作风潮。他的作品风靡两岸三地,美、法、德、希腊、韩、日、泰等国皆有译本,部分作品还被改编成音乐剧、电影、电视剧。学界和媒体多次以“几现象”为主题分析评论。
2九把刀:台湾作家,导演。代表作品有:《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妈,亲一下》、《上课不要烤香肠》、《上课不要看小说》等。
3阿桂:中国知名动漫人,播客、闪客,桂宝之父。毕业于鲁迅美术学院,获硕士学位。2011年11月21日,2011第六届中国作家富豪榜子榜单“漫画作家富豪榜”重磅发布,阿桂以400元的版税总收入,荣登漫画作家富豪榜第8位,引发广泛关注。
4慕容引刀:中国漫画家,刀刀之父。主要作品集:绘本《我就是刀刀》《让爱点亮:朋友刀刀季》《找呀找呀找工作》《明天我要嫁给你》《爱你不是两三天》等。
5Hans:卡通形象阿狸之父,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视觉传达专业硕士学位毕业。这只穿着白色短裤的、红色的小狐狸广受喜爱,以其为形象已出版多本图书,衍生多种周边产品。
6张小盒团队:动漫形象张小盒,早在2006年12月在互联网上推出并迅速得到广泛传播,深受网民的喜爱和媒体的热烈关注,被等媒体誉为“的中国上班族动漫形象代言人”,迄今已经拥有500多家媒体报道,上家媒体曾连载过,网络浏览量过亿,拥有上的丝,获得过外十多项重要动漫奖项,以及文化部、新闻出版署的连续表彰。在张小盒及其同事的故事里,集中体现了中国上班族的压力与困扰、天真与乐观、梦想与追求。
7 萧言中: 台湾漫画界才子之一,是台湾少数的单格漫画家,出版有《旧情绵绵》等多本漫画。
8王泽:1962年开始创作《老夫子》,1964年首度发行单行本,随即引发阅读热潮。作品中的人物老夫子、秦先生、大蕃薯的一言一行,成为70、80甚至90年代许多人共同的童年记忆。
9猪乐桃:“绘本小天后”,中地个被电影公购买电影改编权的漫画作者。先后获得五座金龙奖,一座中国漫画奖,一座美猴奖,是内地获奖多的漫画家。
10 十九番:职业漫画家,著有《兔子帮》、《青铜干将》等漫画作品。
11 胖兔子粥粥:2005年开始画涂鸦日记。深受广大人民群众尤其是女性读者的喜爱。
12 右手:漫画家,出版《漫画兔的自杀》等漫画专著10多本,作品被《华盛顿邮报》等媒体深度报道。

文摘




序言



现代派-中国漫画志:一部关于视觉叙事的深度探索 导言:穿梭于墨痕与想象的边界 《现代派-中国漫画志》并非简单地呈现一系列画作的集合,它是一部深入剖析中国当代漫画艺术脉络、风格演变及其社会文化意义的重量级文献。这本书旨在为读者构建一个多维度的观察平台,从本土视角出发,审视中国漫画如何吸收全球前沿思潮,并以其独特的东方笔触和叙事节奏,在现代与后现代的语境中确立自身的声音。它关注的重点在于“现代派”这一概念如何在中国独特的视觉文化土壤中生根、发芽,并最终开出具有时代烙印的花朵。 第一部分:现代思潮的引入与本土化(约400字) 本书的第一部分追溯了自二十世纪初以来,西方现代主义艺术思潮如何影响并重塑中国的视觉艺术版图,特别是对漫画这一新兴媒介的冲击。重点探讨了“现代派”思潮在特定历史时期的社会背景下,如何被漫画家们理解、挪用和改造。 我们细致考察了早期先锋艺术家如何借鉴表现主义的张力、超现实主义的梦境构建以及立体主义的结构解构,将其融入到连环画和新兴的漫画创作中。书中着重分析了早期中国漫画家们在面对“如何用图像讲述现代故事”这一命题时的探索过程。他们并未采取简单的模仿,而是通过对传统国画线条的现代性提炼、对民间剪纸艺术的抽象化运用,成功地实现了艺术的“在地化”。例如,书中深入分析了特定时期内,一些漫画家如何用高度风格化的、近乎抽象的视觉语言来表达对城市化进程的焦虑与思考,这与同期欧洲的艺术探索形成了有趣的对话。这部分内容强调了中国漫画的现代性并非被动接受,而是主动的文化选择与创造性转化。 第二部分:风格的爆发与流派的构建(约500字) 进入中后期,随着社会环境的变迁与艺术表达的解放,《现代派-中国漫画志》详细梳理了中国漫画界涌现出的多元化风格群落。本书不再停留于对单一作者的介绍,而是着力于构建一个由视觉语言界定的流派谱系。 探讨的焦点包括“图像的密度与留白艺术”:如何有意识地运用大面积的留白,营造出符合东方审美的叙事节奏,并借此暗示未言明的情感与背景。这与西方漫画倾向于“填满”画面的做法形成鲜明对比。此外,书中开辟专章研究了“符号学的重构”——探讨当代漫画家如何将历史遗迹、传统图腾与当代流行符号进行并置,创造出多义且充满张力的图像文本。 本书对那些打破传统叙事线索、偏爱碎片化、非线性时间结构表达的“先锋派”漫画家给予了高度关注。这些作品往往挑战读者的阅读习惯,要求读者主动参与到图像的意义构建中。我们通过对多幅关键作品的微观分析,揭示了他们在构图、分格(paneling)和镜头语言运用上的创新,这些创新是如何服务于对复杂、多层现实的描绘。例如,对某位“后现代”风格代表人物的研究,将展示其如何通过刻意的拙劣模仿与挪用,来解构权威叙事,展现出对艺术本体论的深刻反思。 第三部分:媒介的拓展与社会的回响(约400字) 第三部分将视角投向漫画作为一种媒介,在当代中国社会中的功能与地位演变。漫画不再仅仅是娱乐的附属品,而是严肃探讨社会议题、哲学思考的重要载体。 书中分析了当代中国漫画如何回应全球化带来的文化冲击、身份认同危机以及环境问题的紧迫性。这部分内容侧重于“漫画的社会责任”与“艺术的独立性”之间的辩证关系。我们探讨了一些以深度纪实手法创作的作品,它们如何用漫画的直观性,去触碰那些传统文学和新闻报道难以深入的社会痛点。 同时,本书也关注了数字媒体对漫画创作生态的颠覆性影响。探讨了网络连载、互动漫画以及新型数字出版物如何重塑了作者与读者的关系,以及这种互动性如何反过来影响了艺术风格的演进。这部分内容旨在揭示,在技术飞速发展的背景下,中国现代派漫画如何保持其批判精神和审美高度,避免沦为纯粹的商业消费品。 结论:面向未来的视觉语言(约200字) 《现代派-中国漫画志》的收尾部分,是对当下中国漫画前沿探索的总结与展望。它强调了中国漫画的未来在于对自身文化基因的深度挖掘,以及在保持国际对话能力的同时,坚定地走自己的道路。 本书认为,中国现代派漫画的真正价值,在于它成功地架设了传统美学与当代语境之间的桥梁,用一种既“熟悉”又“陌生”的视觉语言,为我们重新定义了“观看”世界的方式。它鼓励未来的创作者,不仅要做图画的绘制者,更要做文化意义的探索者和重塑者。这部志书,无疑是理解当代中国视觉文化不可或缺的指南。

用户评价

评分

坦白说,在阅读《现代派-中国漫画志-鹦鹉螺号》之前,我对中国漫画的了解仅限于一些表面化的印象。总觉得它要么是低幼的,要么是模仿痕迹过重。但是,这本书彻底颠覆了我的认知。我看到了中国漫画的“现代派”是如何悄然兴起,又是如何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创作者。它不仅仅是一种画风上的革新,更是一种思想上的解放。我被书中那些充满实验性的作品深深吸引,它们挑战着我固有的审美习惯,也激发着我新的思考。我感觉自己就像在乘坐着“鹦鹉螺号”进行一场思想的潜航,每一次的下潜,都发现新的奇观。这本书让我明白,中国漫画绝非一片荒漠,而是一片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沃土,只是很多精彩,需要我们用心去发掘。它让我对中国的原创漫画产生了前所未有的信心和期待。

评分

《现代派-中国漫画志-鹦鹉螺号》这本书,给我带来的是一种非常独特的阅读体验。它不像我平时看的那些娱乐性很强的漫画,也不像那些严肃的学术著作。它介于两者之间,却又超越了两者。我感觉它更像是一种“文化解码器”,通过它,我能够以一种全新的视角去理解中国当代漫画的发展脉络。这本书中的“现代派”元素,让我看到了中国漫画在吸收西方艺术养分的同时,是如何融入本土文化,并最终形成自己独特风格的。我尤其欣赏那些作者在叙事上的大胆尝试,他们打破了传统的线性叙事,运用蒙太奇、意识流等手法,给读者带来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而“鹦鹉螺号”这个名字,我越发觉得它象征着一种永不满足的探索精神,一种在未知海域中勇敢前行的勇气。这本书让我看到了中国漫画的深度和广度,让我对这个领域充满了敬意。

评分

拿到《现代派-中国漫画志-鹦鹉螺号》的时候,我脑子里立刻跳出了几个疑问:这个“现代派”究竟指的是什么?是某种特定的艺术风格,还是创作理念?中国漫画志,意味着它会收录大量的作品,还是会对中国漫画的发展进行梳理?而“鹦鹉螺号”又是什么意思?是某个具体的作品名称,还是一个象征?我抱着这些问题,小心翼翼地翻开了这本书。我发现,它并没有直接给出答案,而是像一个经验丰富的向导,带着你一步步探索。我开始仔细地阅读每一个章节的标题,试图从中寻觅线索。那种感觉,就像在古老的图书馆里翻阅一本尘封的古籍,每一个字,每一个标点,都可能蕴含着被遗忘的秘密。我努力地去理解作者的叙事逻辑,去揣摩他想要传达的情感。我发现,这本书不是一本简单的作品集,也不是一本枯燥的学术论文,它更像是一次对中国漫画历史的深情回望,一次对当下创作生态的深刻观察,以及一次对未来可能性的大胆畅想。

评分

当我真正开始沉浸在《现代派-中国漫画志-鹦鹉螺号》的世界里时,我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震撼。这本书不仅仅是文字和图片的简单堆砌,它更像是一场盛大的艺术展览,又像一次深刻的哲学思辨。我惊叹于中国漫画创作者们的想象力,他们用线条和色彩勾勒出或荒诞、或写实、或抒情的各种世界。我看到了那些充满个性的角色,他们的喜怒哀乐,他们的挣扎与追求,都深深地触动了我。更重要的是,这本书让我重新认识了“现代派”在中国漫画中的意义。它不是一种僵化的风格,而是一种不断探索、不断挑战的精神。它体现在那些大胆的叙事方式,那些独特的视觉语言,那些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思。我感觉自己就像一个潜水员,乘坐着“鹦鹉螺号”,深入到中国漫画的海洋深处,发现了许多令人惊喜的宝藏。

评分

啊,拿到这本《现代派-中国漫画志-鹦鹉螺号》的时候,我其实是抱着一种既期待又有点忐忑的心情。我对“现代派”这个词总有一种莫名的好感,总觉得它意味着革新、突破,或者至少是一些与众不同的东西。而“中国漫画志”,这几个字更是勾起了我浓厚的兴趣,我一直觉得中国的漫画在某个阶段似乎有些沉寂,但内心深处却知道,一定有无数有才华的创作者在默默耕耘,等待一个被看见的时刻。“鹦鹉螺号”这个名字,更是充满了神秘感和航行的意象,仿佛带领读者潜入深海,或者驶向未知的远方。我拿到书的那天,窗外恰好下着淅淅沥沥的小雨,我就这样窝在沙发里,翻开了第一页。一开始,我只是漫无目的地浏览,试图抓住一些大概的轮廓。那种感觉,就像初次踏上一片陌生的土地,空气中弥漫着熟悉又陌生的气息,你会好奇地张望着四周,试图辨认这里的地貌、这里的居民,以及这里可能隐藏的故事。我尝试着去理解作者的构思,去感受那种“现代”的脉搏,虽然我还不确定它具体指向什么,但一种隐隐约约的吸引力已经开始在心底滋生。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