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摄影 摄影 书籍

大学摄影 摄影 书籍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摄影
  • 大学摄影
  • 摄影书籍
  • 摄影技巧
  • 摄影入门
  • 摄影教学
  • 摄影艺术
  • 摄影器材
  • 数码摄影
  • 摄影指南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悦读时光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中国摄影出版社
ISBN:9787517905011
商品编码:29618701035

具体描述

  商品基本信息,请以下列介绍为准
商品名称:大学摄影 摄影 书籍
作者:杨晓利
定价:58.0
出版社:中国摄影出版社
出版日期:
ISBN:9787517905011
印次:
版次:1
装帧:平装-胶订
开本:小16开

  内容简介
该书为专业教师杨晓利30年潜心授课经验的集成。全书分摄影的视觉意义、器材选择、技法技术、造型要素、画面主体、光影艺术特征、摄影真实性、情感与风格等几个章节,并附有作业、期末考试等题目,为文字版的公开课。

  目录


目录
章 摄影的视觉意义/ 8第二节 摄影的目的/ 12
第三节 摄影的空间/ 21
第二章 摄影器材的选择/ 30第二节 相机的种类(影像呈现方式)/ 34
第三节 相机的种类(画幅)/ 39
第四节 相机的种类(旁侧取景)/ 46
第三章 拍摄技法和常用技术/ 54第二节 关于光圈/ 67
第三节 关于常用设置/ 71
第四节 关于附件/ 77
第四章 摄影造型的要素/ 80第二节 摄影造型的四大要素——形状/ 86
第三节 摄影造型的四大要素——线条/ 89
第四节 摄影造型的四大要素——影调/ 94
第五节 摄影造型的四大要素——色彩/ 102
第六节 摄影造型的艺术表现手法/ 109
第五章 摄影画面的主体/ 114第二节 主体的背景/ 120
第三节 主体的前景/ 125
第四节 主体与陪体/ 129
第五节 主体与画幅/ 134
第六章 光与影的艺术特征/ 138第二节 光的照射方向/ 144
第三节 光与影的配合/ 155
第七章 摄影的真实性/ 158第二节 纪实摄影的特点/ 165
第三节 纪实摄影的艺术性/ 167
第四节 艺术摄影的纪实性/ 169
第五节 新闻摄影的真实性/ 171
第六节 纪实摄影的证明/ 173
第八章 摄影的情感与风格/ 174
安塞尔·亚当斯(Ansel Adams )/ 176
薇薇安·迈尔(Vivian Maier)/ 178
扬恩·亚瑟- 贝特朗(YannArthus-Bertrand)/ 180
爱德华·韦斯顿(Edward Weston)/ 182
杰利·尤斯曼(Jerry Uelsmann)/ 184
亨利·卡蒂埃- 布列松(Henri Cartier-Bresson)/ 186
森山大道( もりやま だいどう)/ 188
保罗·斯特兰德(Paul Strand)/ 190
德戈金夫(蒙古族)/ 192
邢丹璐/ 194
杨晓利/ 196
摄影名词/ 198










  编辑
该书为专业教师杨晓利30年潜心授课经验汇集而成。书中有摄影的视觉意义、摄影器材的选择、拍摄技法和常用技术、摄影造型的要素、摄影画面的主体、光与影的艺术特征、摄影的真实性、摄影的情感与风格等看似常识性话题,却因为作者的讲授方式而颇具可读性。此外书中每节都附有作业,结尾还有期末考试等题目,堪为国内的经典摄影教科书。另外该书已被教育部评定为“精品视频公开课”,并同时在教育部“爱课程”网站、网易公开课、教育部“中国大学生在线”网站开讲,受到了充分的肯定。《大学摄影》算是文字版的公开课。 




《视觉叙事:影像的力量与表达》 一、 导言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图像以其直观、生动、强大的感染力,成为我们理解世界、表达自我的重要媒介。从新闻报道中的震撼瞬间,到艺术作品中的深刻寓意,再到日常生活中的点滴记录,摄影早已渗透进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本书《视觉叙事:影像的力量与表达》并非一本枯燥的技术手册,也不是一份单纯的器材指南,而是深入探讨摄影作为一种强大的叙事工具,如何通过光影、构图、色彩、情感等多元维度,构建引人入胜的故事,传达深刻的思想,激发观者的共鸣。我们将一同探索,如何让手中的相机,不仅仅是记录,更能“诉说”。 二、 影像的本质:不只是记录,更是解读 摄影的起源,常常被赋予“忠实记录现实”的使命。然而,随着影像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艺术观念的演进,我们逐渐认识到,任何一张照片,都并非对现实的简单复刻,而是摄影师对现实进行主动选择、提炼、重构和解读的结果。 “看见”与“被看见”: 摄影师的“看见”,是主动的观察、思考和判断,是捕捉决定性瞬间的慧眼,更是对内在情感和思想的外化。而“被看见”,则意味着照片如何被观众接收、理解和解读,这个过程同样充满主观性。本书将引导读者思考,如何通过摄影师的主观视角,发掘寻常景物中的不凡之处,并让观者感受到照片背后的深层含义。 瞬间的永恒: 摄影捕捉的是时间流逝中的某个断点,这个断点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信息、人物情感、环境氛围。如何通过瞬间的凝固,展现更宏大的时间维度和更深刻的情感内涵,是摄影艺术的魅力所在。我们将探讨,如何通过构图、光线、色彩的运用,让一个瞬间具有超越时空的叙事力量。 现实的重塑: 摄影师在按下快门的那一刻,已经介入了现实。取景框的选择、景深与焦点的控制、后期的调整,都在有意无意地对现实进行“重塑”。理解这种“重塑”的机制,有助于我们更清晰地认识照片的立场与倾向,也为我们创作更具表达力的作品提供了可能。 三、 构图的语言:秩序、引导与情绪 构图是摄影的骨架,是影像信息组织与呈现的蓝图。恰当的构图能够引导观众的视线,突出主题,营造氛围,并赋予画面特定的节奏感和情感倾向。 经典构图法则的解析与运用: 我们将深入剖析“三分法”、“黄金分割”、“对称构图”、“对角线构图”、“引导线构图”、“框架构图”等经典构图法则。本书不会生硬地要求读者机械套用,而是强调理解其背后的视觉心理和叙事逻辑。例如,三分法并非僵化的分割,而是为了让主体在画面中既有呼吸空间,又能与环境产生联系。引导线并非仅仅是线条,更是连接观众视线与画面核心的路径。 打破与重构: 在掌握了经典构图的基础上,本书鼓励读者进行大胆的实验和创新。如何在特定的情境下,有意打破常规构图,以获得更具冲击力或更具个人风格的表达?我们将探讨非传统的构图方式,以及如何在打破规则中找到新的秩序与意义。 空间感的营造: 构图不仅关乎画面的平面布局,更在于二维平面上对三维空间感的模拟。景深、前景、中景、远景的层次安排,光影的运用,都能极大地影响观众对画面空间深度的感知。本书将引导读者理解,如何通过构图创造出富有层次和纵深的视觉空间。 四、 光影的魔术:塑造形态、渲染情绪 光是摄影的灵魂,是塑造影像形态、传递信息、渲染情绪的关键要素。理解光,便是理解摄影的本质。 光的性质与运用: 我们将深入探讨光的“硬度”(直射光与散射光)、“方向”(顺光、侧光、逆光、顶光、底光)以及“色彩”(冷暖调)。每一种光线都拥有独特的塑造能力和情感表达力。 硬光: 能够勾勒出清晰的轮廓,制造强烈的明暗对比,赋予画面戏剧性和力量感。 软光: 柔和的光线能够细腻地描绘细节,避免过强的阴影,营造宁静、舒缓或梦幻的氛围。 侧光: 能够凸显物体的纹理和立体感,形成富有层次的明暗关系。 逆光: 能够勾勒出漂亮的轮廓光,制造剪影效果,营造神秘、唯美或超现实的意境。 顺光: 光线直接照射在被摄对象正面,色彩饱和度高,细节清晰,但可能缺乏立体感。 冷暖调: 暖色调(如阳光)常与温馨、活力、热情相关联;冷色调(如阴天、钨丝灯)则常与宁静、忧郁、沉思相关联。 光影的叙事性: 光影并非仅仅是物理现象,更是情感的载体。利用光影的对比、明暗的分布,可以有效地引导观众的注意力,突出画面的重点,制造情绪的起伏,甚至暗示故事的走向。例如,脸上的一半阴影,可能象征着人物内心的挣扎或隐藏的秘密。 自然光与人造光的智慧运用: 本书将指导读者如何观察和利用自然光的瞬息万变,捕捉不同时间、不同天气下的独特光线。同时,也会探讨如何在必要时,借助人造光(闪光灯、持续灯等)来弥补光线不足,或者创造出更具艺术效果的光影。 五、 色彩的交响:传递情感,构建联想 色彩是视觉语言中最直接、最富情感的元素之一。不同的色彩组合能够唤起观者不同的情绪反应,传递丰富的信息,甚至构建深层的象征意义。 色彩的基本原理与心理学: 我们将从色彩的“色相”、“饱和度”、“明度”三个基本属性出发,探讨色彩的分类(冷暖色、对比色、邻近色)及其在视觉感受上的差异。同时,也会深入研究色彩心理学,例如红色代表热情、危险;蓝色代表宁静、忧郁;绿色代表生机、平和等。 色彩的情感表达: 如何通过色彩的运用,直接影响观者的情绪?饱和度高的色彩可能带来兴奋、活力,而低饱和度的色彩则可能营造出宁静、压抑或怀旧的氛围。色彩的对比与和谐,也能直接影响画面的视觉冲击力和整体情感基调。 色彩的象征意义与文化解读: 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色彩的象征意义可能存在差异。例如,在中国文化中,红色代表喜庆、吉祥;而在西方文化中,白色则常与纯洁、婚礼相关。理解这些文化符号,有助于我们创作出更具普适性或更具地域特色的作品。 黑白影像的色彩叙事: 即使是黑白摄影,也并非没有色彩。黑白影像通过灰度的变化、明暗的对比,同样能够传递丰富的视觉信息和情感张力。本书将引导读者探索,如何在黑白世界中,依然能够用“光影的色彩”讲故事。 六、 情感的捕捉与表达:直抵人心 摄影的最高境界,在于能够触动人心,引发共鸣。这需要摄影师具备敏锐的观察力、深厚的情感洞察力,以及将内在情感转化为视觉语言的能力。 捕捉真实的情绪: 是抓拍,还是摆拍?如何才能在按下快门的瞬间,捕捉到人物最真实、最动人的情绪?我们将探讨观察技巧、与被摄者建立连接的方法,以及如何通过环境、光影、动作等辅助元素,烘托人物的情感状态。 构建情感场景: 即使没有人物,照片依然可以传递情感。通过对景物、环境的解读和选择,我们可以营造出某种特定的情绪氛围,引发观者相似的联想。例如,荒凉的场景可能传递孤独、失落;而繁花盛开的景象则可能带来喜悦、生机。 叙事中的情感弧光: 在一个系列作品或一个长篇的视觉故事中,情感的变化和发展同样重要。如何通过一系列影像,展现人物或主题的情感变化,形成一个完整的情感弧光,是高级的视觉叙事技巧。 摄影师的个人情感投入: 最打动人心的作品,往往源于摄影师的真挚情感。当摄影师将自己的爱、恨、喜、悲融入到创作中时,照片便拥有了灵魂。本书鼓励读者去发现并表达自己的情感,让作品成为自己内心世界的延伸。 七、 故事的构建:逻辑、节奏与主题 一张照片可以是一个故事的片段,而一系列照片则可以构成一个完整的故事。本书将带领读者探索如何从单张照片的魅力,走向有逻辑、有节奏、有主题的故事构建。 发现故事的源头: 无论是纪实摄影、人像摄影、风光摄影还是抽象摄影,都蕴含着故事的潜质。我们将学习如何从日常生活中、从新闻事件中、从人文关怀中,挖掘具有叙事价值的题材。 “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的视觉化: 即使是静止的影像,也可以通过蒙太奇、景别、顺序等手法,模拟故事的叙事结构。我们将学习如何通过连续的画面,展现事件的起因、过程、冲突与解决。 节奏的把握: 画面切换的速度、信息的密度、情绪的起伏,共同构成了视觉叙事的节奏。快速的剪辑可能带来紧张、激烈的感受;而缓慢的节奏则可能营造出沉思、宁静的氛围。 明确的主题与思想: 一张照片或一个系列作品,应该有一个明确的主题或思想。这个主题可能是对社会现象的批判,对人生哲理的探讨,或是对某种情感的赞美。本书将引导读者如何提炼和聚焦自己的创作主题,让作品的思想性得到充分展现。 八、 观看之道:批判性思考与开放性解读 摄影创作是一个双向互动的过程,既有创作者的表达,也有观赏者的接收。理解观者的视角,进行批判性思考,是提升摄影作品影响力的重要环节。 理解观者的心理: 不同的观者拥有不同的背景、经验和知识体系,他们对同一张照片的解读可能截然不同。本书将引导读者思考,如何预测和引导观者的解读,避免信息传递的误解。 批判性观看: 学习如何“读懂”一张照片,不仅在于欣赏其技术之美,更在于分析其背后的意图、立场和信息。我们将探讨如何从构图、光影、色彩、主题等方面,进行深入的分析与评价。 开放性与留白: 有时候,刻意留给观者想象的空间,反而能激发更深层的思考和更广泛的共鸣。本书将探讨如何通过“留白”和“模糊性”,让照片的叙事更加耐人寻味。 九、 结语 《视觉叙事:影像的力量与表达》旨在为你打开一扇通往更深层摄影理解的大门。它不是提供一套现成的答案,而是激发你提问,鼓励你探索,引导你思考。通过对构图、光影、色彩、情感以及故事构建的系统性阐述,本书希望帮助你超越纯粹的技术层面,真正掌握摄影作为一种强大叙事工具的潜力。让你手中的相机,成为你表达自我、连接世界、讲述精彩故事的有力翅膀。愿你在影像的世界里,发现无限的可能,创造属于自己的视觉传奇。

用户评价

评分

我一直觉得摄影是一种非常个人化的表达方式,而《大学摄影》这本书恰恰传递了这种精神。它不仅仅是一本教授技巧的书,更是在引导读者去探索和发现属于自己的摄影风格。作者鼓励读者去尝试,去犯错,然后在错误中学习和成长。我特别欣赏书中关于“创意摄影”的章节,它打破了我对摄影的固有认知,让我看到了摄影更多的可能性。比如,书中提到可以通过后期合成来创造超现实的画面,这让我大开眼界。我开始尝试着将生活中不相关的元素组合在一起,创造出富有想象力的作品。这本书也让我对“摄影伦理”有了更深的理解,它提醒我在追求艺术表达的同时,也要尊重被拍摄对象和客观事实。读完这本书,我不再仅仅把摄影当作一种爱好,而是将其视为一种与世界对话的方式,一种记录和思考生活的方式。我迫不及待地想要拿起相机,用我自己的视角去捕捉和表达这个精彩的世界。

评分

不得不说,这本书在摄影的理论深度和实践指导上找到了一个绝佳的平衡点。我之前也看过一些摄影书籍,有些过于理论化,读起来像是在啃教科书,有些又过于简单,缺乏深入的讲解。但《大学摄影》则恰到好处。它从摄影史的简要回顾开始,让我对摄影的发展脉络有了初步的了解,然后逐渐深入到技术层面。我特别喜欢其中关于“镜头语言”的讲解,作者用生动的比喻和丰富的图例,让我理解了不同焦距的镜头是如何影响画面透视感和主体突出度的。这让我以后在选择镜头时,不再只是看参数,而是能结合自己的拍摄意图去选择最适合的工具。书中的“色彩理论”部分也让我茅塞顿开,我以前只是凭感觉搭配颜色,现在我理解了冷暖色调、互补色等原理是如何影响画面的情绪和氛围的。我尝试着将这些理论运用到我的拍摄中,比如在拍摄秋天的落叶时,我更有意识地去捕捉那些温暖的橙黄色,营造出丰收和喜悦的氛围。这本书让我觉得,摄影不再是一门纯粹的技术活,更是一门需要对色彩、光影、情绪都有深刻理解的艺术。

评分

这本书的排版设计非常精美,大量的高质量摄影作品贯穿全书,不仅起到了例证作用,更是一场视觉的盛宴。我是一个视觉型学习者,这样的书籍对我来说非常有吸引力。作者在讲解过程中,并非生硬地抛出专业术语,而是通过对摄影大师作品的解读,来阐释复杂的概念。我印象深刻的是关于“景深”的讲解,作者通过分析几张不同景深的照片,让我直观地理解了背景虚化是如何突出主体,营造出空间感的。这让我以后在拍摄人像时,能够更有意识地去运用大光圈,让人物在画面中脱颖而出。书中的“光影运用”部分更是让我受益匪浅,我开始注意到光线对物体形态和质感的塑造作用,学会了如何利用自然光和人造光来创造不同的视觉效果。比如,我开始尝试逆光拍摄,捕捉人物的发光轮廓,或者利用侧光来强调物体的立体感。这本书也让我认识到,摄影师的视角和观察力是多么重要,它教会我如何去“看见”生活中被忽略的美。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非常吸引人,简洁的黑白摄影作品搭配醒目的书名,立刻就勾起了我对摄影的好奇心。我一直觉得摄影是一门需要天赋和技巧的艺术,但内心深处又渴望能捕捉生活中的美好瞬间。翻开书页,我被其中丰富的案例和生动的讲解深深吸引。作者并没有一开始就枯燥地介绍各种复杂的摄影理论,而是从最基础的光线、构图入手,用非常接地气的方式解释了它们是如何影响一张照片的灵魂的。我特别喜欢其中关于“三分法”的讲解,作者用了大量图示,让我这个摄影小白也能一目了然地理解,并且立刻尝试着在生活中运用。我还记得书中有提到,好的光线能够赋予物体生命,这让我对平时司空见惯的场景有了新的认识。比如,我开始留意清晨透过窗户洒进来的柔和光线,以及傍晚时分暖黄色的夕阳余晖,这些曾经被我忽略的细节,如今在我眼中都成了绝佳的拍摄素材。这本书让我明白,摄影并非遥不可及,它就藏在我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只需要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和一颗愿意学习的心。作者的文字也十分有趣,读起来一点也不枯燥,反而像是在和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师聊天,他耐心地解答我心中的疑惑,引导我一步步走向摄影的殿堂。

评分

我本身是一名对摄影充满热情但基础薄弱的学生,一直以来都在寻找一本能够系统性地引导我入门的教材。《大学摄影》这本书简直就是我的“及时雨”。它不仅仅是一本摄影技巧的书,更像是一本摄影思维的启蒙读物。我尤其欣赏它在讲解过程中所注入的对摄影艺术的思考。作者并非只是罗列一堆枯燥的参数和操作指南,而是深入浅出地剖析了摄影的“为什么”。比如,在谈到“叙事性摄影”时,作者通过分析几张经典作品,让我理解了照片不仅仅是记录,更是情感和故事的载体。我开始反思,我拍的照片是否仅仅停留在“好看”的层面,还是能够传达出我想要表达的情绪和想法。书中的实践建议也非常实用,针对不同的拍摄场景,比如人像、风景、静物,都提供了详细的指导和注意事项。我尝试着按照书中的建议去拍摄,比如在拍人像时,我注意到了眼神的交流和身体语言的表达,这让我的照片不再是呆板的“到此一游”,而是有了更强的生命力。这本书也让我重新认识了“后期处理”这个概念,不再是简单地套用滤镜,而是理解了它如何能够更好地服务于前期拍摄的创意,让照片呈现出更具艺术性的视觉效果。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