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世界航空史:從原始飛行器到第二次世界大戰
定價:60.00元
售價:43.8元,便宜16.2元,摺扣73
作者:〔英〕羅伯特·傑剋遜(Robert Jackson)
齣版社:中國市場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5-05-01
ISBN:9787509213551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膠訂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kg
從人類飛翔的夢想到飛機大量用於戰爭,從*早的人工飛翼到飛行上百小時、航程上萬韆米的無人戰機,一部世界航空史就是人類飛嚮藍天、飛嚮夢想的曆史……百幅珍貴插圖,生動精彩敘述,再現人類飛天之路。★★★★★推薦購買:《世界航空史:從噴氣機時代到未來之翼》★★★★★
幾個世紀以來人類做齣的所有重大技術進步中,航空可以說是*為重要的。通過400多張照片和插圖展示瞭有關人類徵服天空欲望的設計彆緻、用盡一切可用資料的研究集成。
1 飛翔之夢
沒有人能夠準確知道人類何時次飛上藍天。古時候的傳說中夾雜著有關飛行生物和飛行機器的故事,而在很多年裏僞科學將這些作為失去的文明瞭解飛行奧秘的“證據”。一組名為哈卡沙(Halkatha)的巴比倫法律文件據報道包含一段這樣的文字:“操作一架飛行機器是一大特權。飛行的知識為古老,是遠古眾神為挽救生命的饋贈。”另一部零碎的巴比倫文本——《伊塔那史詩》(Epic of Etana)——追溯到公元前3000年到前2400年,描述的似乎是一位牧人飛躍中東的故事,而帶他飛翔的是一隻他救的鷹。一個類似的傳說,時間大約是公元前1500年,包含一位名叫卡烏斯(Kawus)的波斯皇帝。
2 動力飛行先鋒:1900—1914
雖然想要成為飛行員的人們在19世紀後期爭相試驗各種類型的內燃機,但真正促使載人飛行齣現技術革命的是1876年由尼古勞斯·馮·奧托(Nikolaus von Otto)展示的四衝程汽油發動機。
3 戰爭及和平用途的飛艇
19世紀後半葉,乘熱氣球飛行已成為富人廣泛接受的消遣娛樂方式。不僅如此,氣球也被證明可服務於軍事用途,特彆是在美國內戰中,它們成為觀察敵情的重要手段。不過,雖然嘗到飛行帶來興奮和喜悅的人群穩定增長,還是有人不感到滿足。他們知道在氣球裏的人不可能真正掌控他的新環境;人們能夠爬上雲端並安全地返迴,但他們落在哪裏取決於變幻莫測的風嚮。直到一位飛行員掌握瞭操縱氣球的一些手段,能夠指引氣球按照他的選擇飛行,對天空的徵服纔開始成為現實。
4 雄鷹的墜落:世界各地的航空活動
1914年8月,德國的帝國空軍有246架飛機、254名飛行員和271名觀察員。其中,有33個戰場飛行小隊(field flight sections),每個小隊有6架飛機;8個要塞飛行小隊(fortress flight sections),每個小隊有4架飛機。前者歸入軍隊的直接作戰控製,一個小隊指派給每個單獨的部隊指揮部,還有的編入作戰軍團;後者執行的任務是保衛沿著德國邊境築有防禦工事的市鎮。這些飛機中有大約一半是“鴿”式的,在戰前的幾年由幾傢公司——其中包括信天翁(Albatros)、哥達(Gotha)、魯姆普勒(Rumpler)和德意誌飛機工廠(DFW)——大量生産。沒有武裝的“鴿”式單翼機高飛行速度為96韆米/小時(60英裏/小時)。其他服役的飛機類型都為雙翼機,其中包括德國通用電力公司B.II型(AEG B.II),“信天翁”B.II型,阿維亞迪剋B.I、B.II型(Aviatik B.I、B.II)和DFW B.I型。
5 環遊世界
格林尼治時間1919年7月6日下午1點54分,英國硬式飛艇R.34號俯衝嚮位於紐約米尼奧拉機場的停泊處,完成從東到西橫跨大西洋的飛行。它108個小時12分鍾前離開蘇格蘭的伊斯特褔琛(East Fortune),斯科特(G.H. Scott)少校擔當這次飛行的指揮。飛艇上還有指揮英軍飛艇部隊的麥特蘭德(E.M. Maitland)準將、一隻小貓、一名偷乘者和一位名叫巴蘭緹尼(Ballantyne)的飛行員。7月10日,這艘飛艇齣乎意料地到達它的目的地,在接受瞭三天的招待和新聞采訪後,它悄悄地返航。7月17日上午6點56分,在經曆瞭75小時2分鍾的飛行後,它到達英國諾福剋的普勒姆,完成瞭往返大西洋飛行之旅。
6 飛行的力量
次世界大戰結束後的兩個十年裏,動力更為強勁的發動機的發展使得世界主要國傢的空軍參與到不斷打破紀錄的演習訓練之中,推動飛行距離、持續時間、高度和速度到達已有技術的極限。這些訓練將對未來軍用和民用飛機的發展産生深遠影響,後來的一些飛機直接起源於專門為打破紀錄而生産的機型。就長距離飛行而言,英國皇傢空軍在這一時期一馬當先。從20世紀20年代中期開始,皇傢空軍的海外行動就以一係列打破紀錄的遠程飛行為特點,這使得參與其中的全體機組人員獲得瞭大量飛越睏難地形的航行經驗。
7 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的航空
1939年3月,德國肢解瞭捷剋,對英國和法國來說很清楚的一點是:他們對德國的妥協政策不再是上策。雖然稍晚瞭一些,但英國和法國的總參謀部終還是坐到一起製定針對軸心國(後來由德國和意大利組成)的共同防衛策略。德國攻陷捷剋後,很快在1939年4月入侵阿爾巴尼亞。此時,如果德國攻擊波蘭,英國和法國捲入戰爭的可能性赫然聳現。
羅伯特傑剋遜曾經是一名飛行員和飛行教練。現在是一位軍事、海軍、飛行事務的全職作傢,他已齣版80多部專著。
評價二 我一直對二戰時期的空戰情有獨鍾,這本書在這方麵的描寫簡直是讓我大呼過癮!從早期的轟炸機和戰鬥機設計理念的演變,到各個參戰國在航空技術上的競逐,再到具體的空戰戰術和著名的空戰事件,都得到瞭極其詳盡和精彩的闡述。書中對不同型號飛機的性能分析,例如 Spitfire 的敏捷性,B-17 的堅固性,以及 Messerschmitt Bf 109 的優越性,都讓我對這些“空中猛獸”有瞭更深的瞭解。而且,作者沒有迴避戰爭的殘酷性,那些關於飛行員們在戰場上經曆的生死考驗、英勇犧牲的描寫,讀來令人心痛,也更深刻地理解瞭戰爭的代價。書中穿插的許多罕為人知的細節,例如早期雷達技術的發展如何影響瞭空戰,以及情報戰在爭奪製空權中的作用,都極大地豐富瞭我的知識儲備。對於軍事愛好者來說,這本書無疑是一部不容錯過的經典之作,它以宏大的視角和細膩的筆觸,描繪瞭那個決定世界命運的空中戰場。
評分評價一 這本書的齣現,簡直就是給所有對天空充滿好奇的人們送來瞭一份厚禮!從古人仰望飛鳥的夢想,到萊特兄弟首次騰空而起的偉大時刻,再到後來飛機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扮演的日益重要的角色,每一個階段的描繪都充滿瞭曆史的厚重感和人物的鮮活性。作者在敘述時,不僅僅是簡單地羅列事件和人物,更深入地探討瞭技術進步背後的驅動力,以及這些發明如何深刻地改變瞭人類的認知和世界格局。讀到早期飛行器的笨拙嘗試,感受到的是一種不屈不撓的探索精神;讀到第一次世界大戰中飛機的軍事應用,體會到的是科技與戰爭的冷酷交織。書中對於那些早期航空先驅們的傳記式描寫尤為精彩,他們的勇氣、智慧和執著,仿佛就展現在眼前,讓人肅然起敬。即使是對航空史略知一二的讀者,也會在這種細緻入微的敘述中發現新的亮點和深刻的理解。這是一次穿越時空的飛行,一次關於人類不斷挑戰極限的壯麗史詩。
評分評價五 對於想要係統瞭解世界航空發展脈絡的讀者而言,這本書無疑提供瞭一個非常紮實和全麵的起點。從最早的滑翔機嘗試,到內燃機的引入,再到第一次世界大戰帶來的技術飛躍,直至二戰前的快速發展,每一個階段的過渡和演變都梳理得非常清晰。書中對於關鍵人物的介紹,如奧托·利林塔爾、萊特兄弟、路易·布萊裏奧等,讓他們不再是曆史書本上的名字,而是有血有肉、充滿傳奇色彩的探索者。我尤其喜歡書中關於早期飛行事故的記錄,這提醒瞭我每一次進步的背後都充滿瞭風險和犧牲,也更能襯托齣那些堅持下來的人們的偉大。雖然我可能不是航空領域的專業人士,但作者的敘述方式深入淺齣,讓我能夠理解那些復雜的工程原理和戰術概念。這本書就像一本詳實的百科全書,讓我能夠快速地構建起對世界航空史的基本認知,並且在閱讀中不斷産生新的疑問和興趣,渴望去探索更多更細緻的內容。
評分評價三 作為一個對機械工程和設計美學都有一定興趣的讀者,這本書在技術層麵的講解讓我頗為著迷。作者不僅僅關注瞭飛機的外觀,更深入地剖析瞭各個時期飛機設計理念的變遷,從早期的木質和帆布結構,到金屬機身的齣現,再到流綫型設計的應用,每一步都充滿瞭智慧的結晶。書中對發動機技術的進步,例如活塞式發動機到噴氣式發動機的過渡,以及空氣動力學原理在飛機設計中的應用,都做瞭清晰易懂的解釋,即使是非專業人士也能從中獲益匪淺。我尤其欣賞作者對於不同飛機型號的細節描述,例如機翼的形狀、螺鏇槳的設計、起落架的結構等等,這些看似微小的細節,卻構成瞭飛機性能的關鍵。讀到書中關於某些經典機型是如何通過不斷的改進和優化來提升作戰效能的案例,我仿佛能看到工程師們在圖紙前反復推敲的身影。這本書將冰冷的技術數據與曆史事件巧妙地融閤在一起,展現瞭人類在徵服天空的過程中,所展現齣的無窮創造力和智慧。
評分評價四 我對曆史的興趣很大程度上源於那些塑造瞭我們今日世界的宏大事件,而這本書正是從一個非常獨特的視角,為我打開瞭理解20世紀早期曆史的一扇窗。飛機不僅僅是一種交通工具或武器,它更是科技進步、工業革命、國傢競爭乃至社會變革的縮影。作者巧妙地將航空技術的發展與當時的政治、經濟、社會背景相結閤,展現瞭飛機是如何在短短幾十年內,從一個新奇的玩具,演變成改變戰爭形態、推動全球化的重要力量。閱讀過程中,我反復思考,如果當時沒有這些航空技術的突破,世界曆史將會是怎樣一副麵貌?書中對於航空業的興起如何催生瞭新的産業、創造瞭新的就業機會,以及它如何促進瞭國際間的交流和理解(也包括誤解和衝突),都有深入的探討。這不僅僅是一部關於飛機的書,更是一部關於人類如何通過科技來重塑自身命運的生動敘事,讓我對曆史的理解更加立體和深刻。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