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透明氧化物半导体
定价:148.00元
售价:111.0元,便宜37.0元,折扣75
作者:马洪磊,马瑾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02-01
ISBN:9787030416643
字数:
页码:
版次:31
装帧:圆脊精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透明氧化物半导体》可作为大专院校凝聚态物理、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光电子学、电子材料与元器件、材料物理与化学等相关专业研究生的教材或参考书,也可供从事透明氧化物半导体教学、科研的教师、科学研究人员和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透明氧化物半导体》重点阐述了已经得到广泛应用或具有重要应用前景的8种氧化物半导体的制备技术、晶体结构、形貌、缺陷、电子结构、电学性质、磁学性质、压电性质、光学性质和气敏性质,既包含了作者近30年的研究成果,又反映了外透明氧化物半导体重要研究成果,既包含了早期透明氧化物半导体成熟理论,又反映了当前国际上透明氧化物半导体的*成果,重点突出,内容系统、全面、新颖,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应用价值。
目录 v
vi 透明氧化物半导体
目录
前言
绪论1
章氧化物薄膜的制备技术5
1 1真空蒸发技术6
1 1 1金属和化合物蒸发6
1 1 2蒸发源的加热装置9
1 2MBE技术12
1 3溅射技术14
1 3 1双极直流反应溅射15
1 3 2偏压溅射16
1 3 3射频溅射18
1 3 4磁控溅射19
1 3 5离子束溅射22
1 4离子镀技术23
1 5CVD技术24
1 5 1APCVD和LPCVD技术25
1 5 2PECVD技术26
1 5 3MOCVD技术27
1 6溶液镀膜技术30
1 6 1喷涂高温分解30
1 6 2浸涂技术31
1 6 3化学溶解生长31
1 6 4sol gel技术32
1 7阳极氧化技术33
1 7 1阳极氧化技术33
1 7 2等离子体阳极氧化技术34
参考文献36
第2章氧化物半导体基础41
2 1金属氧化物晶体结构41
2 1 1MO 型金属氧化物的典型晶体结构41
2 1 2MO2型金属氧化物晶体的典型晶体结构42
2 1 3M2O3型金属氧化物的典型晶体结构43
2 2金属氧化物的缺陷44
2 2 1金属氧化物晶体缺陷类型44
2 2 2金属氧化物晶体点缺陷理论基础45
2 3金属氧化物半导体的电学性质50
2 3 1金属氧化物半导体的电子结构51
2 3 2金属氧化物半导体的载流子浓度52
2 3 3金属氧化物半导体载流子输运散射机制54
2 4氧化物半导体的磁学性质57
2 4 1稀磁氧化物半导体的掺杂元素58
2 4 2氧化物半导体的铁磁性起源60
2 5透明氧化物半导体的光学性质62
2 5 1透明氧化物半导体的光学常数62
2 5 2Burstein Moss移动67
2 5 3透明氧化物半导体薄膜的PL特性70
2 6金属氧化物半导体的气敏特性74
参考文献76
目录 vii
vi 透明氧化物半导体
第3章ZnO薄膜81
3 1ZnO薄膜的晶体结构82
3 1 1ZnO的晶体结构82
3 1 2ZnO薄膜的XRD谱84
3 1 3ZnO薄膜的Raman谱86
3 1 4ZnO薄膜的RHEED图案88
3 1 5ZnO薄膜的HRTEM图像90
3 2ZnO的电子结构90
3 3ZnO的本征点缺陷92
3 4ZnO薄膜的电学性质94
3 4 1本征ZnO的弱n型导电94
3 4 2ZnO的掺杂96
3 4 3ZnO薄膜载流子散射机制99
3 5ZnO薄膜的磁学性质和压电性质100
3 5 1ZnO基稀磁半导体100
3 5 2ZnO薄膜的压电性质 102
3 6ZnO薄膜的光学性质103
3 6 1ZnO薄膜的光透射谱103
3 6 2ZnO薄膜的PL特性105
3 6 3ZnO薄膜的激子受激发射特性108
参考文献109
第4章SnO2薄膜114
4 1SnO2薄膜的晶体结构115
4 1 1SnO2的晶体结构115
4 1 2SnO2薄膜的XRD谱116
4 1 3SnO2薄膜的Raman谱120
4 1 4SnO2薄膜的TEM和HRTEM图像123
4 1 5SnO2薄膜的XPS谱125
4 1 6SnO2薄膜的RBS谱127
4 2金红石SnO2的电子结构127
4 3SnO2薄膜的电学性质129
4 3 1金红石SnO2的本征缺陷129
4 3 2金红石SnO2薄膜的掺杂131
4 3 3金红石SnO2薄膜载流子散射机制133
4 3 4铌铁矿SnO2薄膜的电学性质135
4 4SnO2薄膜的磁学性质136
4 5SnO2薄膜的光学特性137
4 5 1SnO2薄膜的光透射谱138
4 5 2SnO2薄膜的PL特性141
4 6金红石SnO2薄膜的气敏特性144
参考文献145
第5章TiO2薄膜151
5 1TiO2薄膜的晶体结构152
5 1 1TiO2的晶体结构152
5.1.2TiO2薄膜的XRD谱153
5 1 3TiO2薄膜的Raman谱157
5 1 4TiO2薄膜的XPS谱159
5 1 5TiO2的RBS谱159
5 2TiO2的电子结构161
5 3TiO2的本征点缺陷164
5 4TiO2薄膜的电学性质168
5 5TiO2薄膜的磁学性质173
5 6TiO2薄膜的光学性质175
5 6 1TiO2薄膜的光透射谱175
5 6 2TiO2薄膜的PL特性177
5 6 3TiO2薄膜的光学常数179
5 7TiO2薄膜的光催化特性181
参考文献183
目录 ix
viii 透明氧化物半导体
第6章In2O3薄膜190
6 1In2O3薄膜的晶体结构190
6 1 1In2O3薄膜的晶体结构190
6 1 2In2O3薄膜的XRD谱192
6 1 3In2O3薄膜的Raman谱195
6 1 4In2O3薄膜的HRTEM图像197
6 1 5In2O3薄膜的XPS谱200
6 1 6In2O3薄膜的RBS谱201
6 2In2O3的电子结构203
6 3In2O3薄膜的电学性质205
6 3 1In2O3的本征点缺陷205
6 3 2In2O3薄膜的电导特性207
6 3 3In2O3薄膜载流子散射机制211
6 4In2O3薄膜的磁学性质212
6 5In2O3薄膜的光学性质213
6 5 1In2O3薄膜的光透射谱214
6 5 2In2O3薄膜的PL特性216
6 5 3In2O3薄膜的光学常数217
6 6In2O3薄膜的气敏特性220
参考文献222
第7章Ga2O3薄膜227
7 1Ga2O3薄膜的晶体结构228
7 1 1Ga2O3的晶体结构228
7 1 2Ga2O3薄膜的XRD谱229
7 1 3β Ga2O3的薄膜HRTEM图像232
7 1 4β Ga2O3薄膜的Raman谱235
7 1 5β Ga2O3的XPS谱237
7 1 6Ga2O3薄膜的RBS谱238
7 2Ga2O3的电子结构239
7 3Ga2O3薄膜的电学性质242
7 3 1Ga2O3的点缺陷242
7 3 2Ga2O3薄膜的电学性质244
7 4Ga2O3薄膜的光学性质246
7 4 1Ga2O3薄膜的光透射谱246
7 4 2Ga2O3薄膜的PL特性249
7 4 3Ga2O3的薄膜CL特性252
7 4 4Ga2O3薄膜的光学常数254
7 5β Ga2O3薄膜的气敏特性256
参考文献258
第8章MgZnO薄膜263
8 1MgZnO薄膜的晶体结构264
8 1 1MgZnO薄膜的晶体结构264
8 1 2MgZnO薄膜的XRD谱265
8 1 3MgZnO薄膜的Raman谱269
8 1 4MgZnO薄膜的AFM图像270
8 1 5MgZnO薄膜的TEM和HRTEM图像271
8 1 6MgZnO的XPS谱273
8 1 7MgZnO薄膜的RBS谱275
8 2MgZnO的电子结构276
8 3MgZnO薄膜的电学和磁学性质280
8 3 1MgZnO薄膜的电学性质280
8 3 2MgZnO薄膜的磁学性质282
8 4MgZnO的光学性质283
8 4 1MgZnO薄膜的光透射谱283
8 4 2MgZnO薄膜的PL特性286
8 4 3MgZnO薄膜的长波光学声子性质290
8 4 4MgZnO薄膜的光学常数292
参考文献296
第9章GaInO和InGaZnO薄膜299
9 1引言299
9 2GaInO薄膜299
9 2 1GaInO薄膜的晶体结构300
9 2 2GaInO薄膜的电学性质307
9 2 3GaInO薄膜的光学性质309
9 3InGaZnO薄膜311
9 3 1InGaZnO薄膜的晶体结构312
9 3 2InGaZnO薄膜的电学性质315
9 3 3InGaZnO薄膜的光学性质325
参考文献326
目录 ix
x 透明氧化物半导体
0章透明氧化物电子学330
10 1引言330
10 2透明氧化物薄场效应膜晶体管332
10 2 1c IGZO TFT333
10 2 2a IGZO TFT335
10 2 3ZnO TFT344
10 3紫外发光二极管和激光二极管349
10 3 1UV LED350
10 3 2UV LD356
10 4透明UV探测器359
参考文献363
索引368
《半导体科学与技术丛书》已出版书目376
彩图377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给我留下了深刻的第一印象。那是一种非常简洁、现代的风格,以一种深邃的蓝色背景为主,上面印着书名和一串数字。这种设计没有过多的装饰,但却透露出一种专业、严谨的气质,仿佛在暗示着书的内容也同样如此。我本身是材料科学领域的初学者,对“透明氧化物半导体”这个概念感到既好奇又有些畏惧。在阅读前,我脑海中浮现的是各种复杂的化学式和物理模型,但书名本身的“透明”二字,又增添了一丝神秘感,让我联想到它在显示技术、太阳能电池等领域的潜在应用,这让我对书中即将展开的知识充满了期待。封面上那串由数字组成的条形码,更像是通往未知知识领域的钥匙,我迫不及待地想知道它背后蕴藏着怎样的奥秘。整体而言,这本书的封面传递的信息非常精准,既有学术的厚重感,又不失对未来科技应用的展望,成功地激发了我进一步探索的欲望。
评分我购买这本书,完全是出于对某种未来材料的好奇心。我一直觉得,科技的发展总是离不开新材料的涌现,而“透明氧化物半导体”听起来就充满了未来感。我记得当初在书店里看到这本书时,它摆放在一个比较显眼的位置,但我当时并没有立刻拿起它,只是记住了这个名字。后来,在网上看到一些关于该领域技术的介绍,才意识到它的重要性。我的期望是,这本书能够让我了解“透明氧化物半导体”究竟是什么,为什么它们如此特殊,以及它们是如何被制造出来的。我希望书中能够包含一些关于其结构、性能和应用方面的介绍,并且最好能够解释一下,为什么它们能够同时具备透明和导电的特性。我并不是一个材料学专业的学生,所以希望这本书能够用相对浅显易懂的语言来讲解,让我这个普通读者也能有所收获,能够大概了解这项技术的前景和意义。
评分坦白说,我购买这本书的初衷,更多的是出于一种“跟风”的心态。近年来,关于新材料的报道层出不穷,而“透明氧化物半导体”这个名词时不时地会出现在一些科技新闻的标题中,给我留下了一个模糊的概念。我印象中,它似乎是某种未来科技的关键组成部分,但具体是什么,以及它到底有多重要,我却说不太清楚。这本书的ISBN号,在我看来,更像是一种学术上的标识,象征着它是一部经过严格审视和验证的专业著作。我的期待是,这本书能够以一种相对易于理解的方式,为我这个非专业人士揭示这个领域的核心概念。我希望它能解释清楚,为什么有些氧化物是半导体,为什么它们又是透明的,以及这些特性是如何被整合到实际的器件中的。同时,我也希望书中能够触及一些该领域的发展趋势和面临的挑战,让我能够对未来的科技发展有一个初步的认知。
评分我一直对能够“发光”和“导电”同时存在的材料充满兴趣,而“透明氧化物半导体”恰好符合这个描述。我当初选择这本书,很大程度上是出于对这个领域应用的广泛好奇心。想象一下,我们每天都在使用的手机屏幕、电视机,它们的背后都有着这样神奇的材料在工作。这本书的标题本身就足够吸引人,它点出了一个看似矛盾却又实际存在的科技领域,让我对作者是如何解释这种“矛盾”充满了期待。我希望书中能够详细介绍这类材料的基本原理,比如为什么氧化物能够具有半导体特性,又是什么赋予了它们透明的性质。此外,我非常希望能够了解到这些材料在实际产品中的具体应用案例,比如OLED、薄膜太阳能电池、触摸屏等等,以及它们相比于传统材料的优势和劣势。我对书中的理论深度要求并不苛刻,更看重的是它能否为我打开一扇了解前沿科技应用的大门,让我能够初步理解这个领域是如何一步步发展起来的。
评分我选择这本书,是因为我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下,接触到了一个关于新型显示技术的讲座,其中提到了“透明氧化物半导体”在其中扮演的关键角色。当时,我对此感到非常震撼,因为我从未想过材料本身可以同时具备透明性和半导体特性,这似乎打破了我对传统材料的认知。这本书的封面设计,虽然我记不太清楚具体细节,但给我留下了一种沉静而专业的印象,仿佛是一本承载着深厚学术底蕴的著作。我希望书中能够深入浅出地解释这类材料的物理化学原理,特别是关于其能带结构、电荷传输机制以及光学特性的形成原因。此外,我非常期待能够了解到该领域最新的研究进展和技术突破,以及这些材料在各个领域的实际应用情况,比如在柔性电子、新能源等方面的潜力。我希望通过阅读这本书,能够对“透明氧化物半导体”有一个更全面、更深入的理解。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