侗族酒文化 9787506863407

侗族酒文化 9787506863407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宋尧平 著
图书标签:
  • 侗族
  • 酒文化
  • 民俗
  • 民族文化
  • 传统文化
  • 贵州
  • 文化研究
  • 历史
  • 风俗习惯
  • 社会学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广影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中国书籍出版社
ISBN:9787506863407
商品编码:29624815115
包装:平装
出版时间:2018-01-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侗族酒文化

定价:48.00元

售价:35.0元,便宜13.0元,折扣72

作者:宋尧平

出版社:中国书籍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8-01-01

ISBN:9787506863407

字数:

页码:220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中国是世界上z早酿酒的国家之一,以固态发酵、固态蒸馏为特征的曲蘖酿造技术是我国古代对世界文明贡献的“第五大发明”,曾经对东南亚各国的酿造技术以及西方的酒文化产生过重大影响。侗族酒文化是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作者宋尧平多年的记者生涯让他习惯了“用事实说话”,《侗族酒文化》一书是对侗族酒文化现象进行记述或描绘,将之客观地呈现到读者的面前,少有理论阐释的内容,这成为本书的一大特点,也大大增强了本书的可读性和趣味性。宋尧平在介绍叙述侗族某种酒文化现象时,没有长篇大论,大都惜墨如金,点到为止,这也符合当今的时尚与生活需要。本书是黔东南侗族文化大典丛书之三,是书系较系统研究侗族酒文化的专著,对挖掘、整理和抢救濒临失传的传统文化的有益探索。

目录


作者介绍


宋尧平,侗族,1984年2月生,贵州省天柱县石洞谢寨人。2007年7月大学本科毕业。2007年8月至今为《黔东南日报》记者、编辑。出版有关文化研究的专著《北侗婚恋习俗》(中国文联出版社)、《黔东南侗族节日文化大观》(与杨明兰合作,中国文联出版社)。参编《黔东南故事》(团结出版社)、《辉煌六十年·大美黔东南——我们的记忆》(团结出版社)等著作。

文摘


序言



悠然古韵,醉里乾坤——酒与民族文化的深度对话 在中国西南的深邃山峦之间,生活着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独特文化的民族——侗族。他们的生活,如同那蜿蜒的山峦,如同那潺潺的溪流,充满了自然的气息与人文的温情。而在侗族人民的生活画卷中,有一种饮品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不仅仅是解渴的液体,更是情感的纽带,是信仰的载体,是历史的见证,是民族精神的凝结。这,便是侗族的酒,以及由此衍生的,博大精深的侗族酒文化。 一、源远流长,土地的馈赠 侗族的酿酒历史,可以追溯到遥远的古代。相传,在那个淳朴而充满智慧的年代,先民们在辛勤耕作之余,偶然发现将五谷杂粮,经过发酵沉淀后,能够产生一种甘甜醇厚的液体。这便是最早的粮食酒,是土地给予的恩赐,是辛勤劳作的结晶。从最初的粗糙酿造,到如今的精细工艺,侗族人民始终遵循着古老的智慧,利用当地盛产的优质稻谷、糯米等为原料,结合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孕育出风格各异的佳酿。 侗族的酿酒原料,选择非常讲究。多选用当地优质的糯米,其黏性高,淀粉含量丰富,是酿造好酒的天然基础。此外,玉米、高粱等也是常用的辅料,为酒体增添了更丰富的口感和风味。而酿造过程中最为关键的,便是那一味承载着民族秘密的酒曲。侗族人善于利用山林中野生植物的根、叶、花、果,将其晾晒、研磨,再与面粉等混合,制成特有的酒曲。这些天然的曲料,不仅赋予了酒独特的香气,更蕴含着对自然的敬畏和对传统的传承。 酿酒的工艺,更是充满了古朴的智慧。从浸米、蒸饭、拌曲、发酵,到压榨、过滤、陈酿,每一个环节都倾注了侗族人民的心血和经验。他们懂得如何掌控发酵的温度与时间,如何利用得当的容器储存美酒,使其在岁月的沉淀中愈发醇厚甘甜。虽然现代酿酒技术日新月异,但侗族人民却依然坚守着古老的酿造方法,这既是对传统的尊重,也是对品质的执着追求。因为他们深知,一坛好酒,不仅仅是物质的享受,更是心灵的慰藉。 二、酒仪万象,生活的脉搏 在侗族社会中,酒并非仅仅是一种饮品,它渗透到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成为连接人与人、人与神、人与自然的桥梁。 1. 祭祀神灵,祈福纳祥 每逢重要的节日,如春节、芦笙节,或是举行祭祖、祈福等仪式时,酒都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在祭祀现场,人们会虔诚地将酿好的美酒敬献给祖先和山神,表达对他们的感恩与崇敬,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家宅平安。这些祭祀用的酒,往往是精心酿造、口感醇厚的佳酿,承载着侗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无限向往。 2. 婚丧嫁娶,礼仪的见证 在侗族的婚俗中,酒更是贯穿始终。从提亲时的“送酒”,到订婚时的“定亲酒”,再到婚礼当天的“闹洞房酒”,每一环节都离不开酒的参与。酒,在此时代表着祝福、喜庆,以及对新人的美好期盼。而在丧葬仪式中,酒则是一种慰藉,一种告别,一种对逝者的缅怀和对生者的力量。 3. 迎宾待客,情谊的象征 “客从何来,酒从何起”。侗族人民热情好客,当有客人来访时,主人一定会热情地端出自家酿造的醇酒,以示欢迎与尊重。在饮酒的过程中,主人与客人围坐在一起,谈天说地,分享生活,增进彼此的了解和情谊。一杯酒下肚,拉近了距离,温暖了心扉,将陌生的客人变成亲近的朋友。 4. 劳作休憩,精神的补给 无论是田间劳作的间隙,还是夜幕降临的闲暇,一碗醇酒都能为辛勤劳作的侗族人民带来片刻的放松与慰藉。酒,不仅能够驱散疲劳,更能舒缓身心,激发劳作的活力,或是点燃夜晚的谈兴。 5. 节日庆典,欢乐的催化剂 芦笙节是侗族最隆重、最热闹的节日之一。在芦笙的欢快旋律中,人们载歌载舞,尽情畅饮。酒,是节日庆典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它能够烘托节日气氛,激发人们的热情,让欢乐的气氛达到顶点。大家举杯共饮,在欢声笑语中,释放一年来的辛劳与压力,迎接新的希望。 三、酒中乾坤,精神的寄托 侗族酒文化,远不止于物质层面,更蕴含着深刻的精神内涵。 1. 诚信与尊重 在饮酒过程中,侗族人民遵循着一套不成文的礼仪。例如,长辈先饮,晚辈后饮;主人先饮,客人后饮。敬酒时,双手举杯,表示尊重。这些细节,无不体现着侗族人民朴实而真挚的待人处事之道,以及对长辈和客人的尊重。 2. 团结与互助 在集体劳动或共同生产的过程中,酒常常是大家分享的饮品。共同饮酒,不仅能够增进大家的凝聚力,更能体现侗族人民团结互助的精神。一杯酒,能够拉近彼此的距离,化解隔阂,共同为美好的生活而努力。 3. 情感的抒发与沟通 在许多场合,语言可能显得苍白无力,而一杯酒,却能够传递丰富的情感。无论是喜悦、悲伤,还是感激、思念,都可以在酒中找到寄托。酒,成为了侗族人民情感交流的一种独特方式,让心与心之间的沟通更加直接和深刻。 4. 智慧与传承 古老的酿酒技艺,是侗族人民智慧的结晶,也是他们对传统的敬畏与传承。每一坛酒,都蕴含着祖辈的经验和智慧,通过代代相传,将这份宝贵的文化遗产延续下去。 四、酒的意象,文化的镜像 在侗族的民间文学、歌谣、传说中,酒常常作为重要的意象出现。它象征着丰收的喜悦,代表着吉祥的寓意,也承载着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期盼。 “牛角杯”的传说:相传,在古时候,侗族人民用牛角制作酒杯,用酒祭祀山神,祈求平安。牛角杯,象征着勇敢、力量,以及对自然的敬畏。 《太阳歌》中的酒:在侗族的古老歌谣《太阳歌》中,常常会唱到酒,它象征着劳动的甘甜,是辛勤耕耘后的奖赏,是美好生活的写照。 芦笙曲中的旋律:在欢快的芦笙曲中,常常伴随着饮酒的场景,酒与音乐交织在一起,将节日的喜庆气氛推向高潮。 结语 侗族酒文化,是侗族人民生活方式的生动体现,是他们精神世界的独特表达。它不仅仅是一种物质消费,更是一种文化传承,一种情感寄托,一种民族认同。从土地的馈赠到仪式的见证,从情感的纽带到精神的寄托,酒在侗族社会中扮演着多重角色,深深地根植于这片神奇的土地和勤劳的人民之中。深入了解侗族酒文化,便是走进侗族人民内心深处,感受他们淳朴善良的品格,领略他们对生活的热爱,以及他们对于传统文化的执着坚守。这股古老而醇厚的酒香,穿越时空,至今依然飘荡在侗乡的山山水水之间,诉说着一个民族的悠久历史与璀璨文明。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就非常吸引人,一种古朴而又充满生命力的色调,让人一下子就联想到苗寨的寨门,又仿佛能闻到空气中弥漫着的醇厚酒香。我一直对民族文化,尤其是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充满好奇,而“侗族酒文化”这个主题,更是让我眼前一亮。想象一下,在悠扬的芦笙伴奏下,村民们围坐在火塘边,手中端着晶莹剔透的糯米酒,畅饮欢笑,那该是怎样一番动人的景象?这本书想必会带我深入了解侗族人民如何将酒融入他们的日常生活、祭祀仪式、婚丧嫁娶等方方面面。酒在侗族社会中,究竟扮演着怎样的角色?是单纯的饮品,还是承载着更深厚的文化寓意,是沟通情感的桥梁,还是连接人神之间的纽带?我迫不及待地想翻开这本书,去探寻那些隐藏在酒杯背后的故事,去感受那份浓烈而又质朴的民族情怀,去理解那些代代相传的关于酒的传说与习俗。我期待着这本书能让我如同身临其境一般,去触摸侗族人民的热情,去聆听他们心底最真挚的声音,去品味那份属于他们的独特韵味。

评分

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仿佛穿越了时空,置身于一个鲜活而充满活力的侗族村寨。书中的文字并没有枯燥地罗列知识点,而是用一种充满画面感和人情味的方式,将侗族酒文化的方方面面娓娓道来。从酿酒的古老技艺,到形形色色的酒器,再到不同节庆场合饮用的特定酒品,作者都进行了细致入微的描绘。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打油茶”的部分,那不仅仅是喝茶,更是一种社交仪式,一种维系邻里关系的纽带。想象一下,在清晨的薄雾中,一碗热气腾腾、香气四溢的油茶端到手中,伴随着三两句家常,一天的辛劳仿佛就有了慰藉。书中还提到了侗族人民对酒的敬畏之心,对客人的一份尊重,以及在重大节日里,酒更是不可或缺的祭品,承载着对祖先的缅怀和对未来的祈愿。这种将饮酒上升到文化高度的认知,让我对侗族人民的智慧和情感有了更深的理解。它不仅仅是一本介绍酒的书,更是一本展现侗族人民精神世界和生活哲学的百科全书。

评分

这本书给我带来的最大惊喜,是它彻底颠覆了我以往对“酒文化”的刻板印象。我原以为,提及酒文化,无非就是一些豪饮的场景,或者是一些酒桌上的俗事。然而,这本书让我看到了侗族酒文化中蕴含的精妙与深刻。书中详细阐述了侗族社会中,酒在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身份的人群中所扮演的角色是截然不同的。比如,对于长者,酒是一种尊敬的象征;对于年轻人,酒是情感交流的媒介,甚至是追求心仪对象的“媒人”;而在一些重要的祭祀场合,酒更是与神灵沟通的媒介,承载着人们的虔诚与祈祷。更让我着迷的是,书中还探讨了侗族酒文化与他们的自然观、宇宙观之间存在的紧密联系。那些关于酒的传说,那些与酒相关的歌谣,都仿佛是侗族人民对大自然的感悟,对生命的敬畏,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本书让我意识到,一种看似简单的饮品,在特定的文化土壤中,可以被赋予如此丰富的内涵,成为连接过去与现在,连接个体与群体,连接人与自然的无形纽带。

评分

翻开这本书,就如同走进了一个流动的盛宴。作者以一种近乎诗意的笔触,勾勒出侗族酒文化的斑斓画卷。我仿佛能听到芦笙在风中低语,看到火塘里跳跃的火焰,闻到米酒淡淡的甜香,感受到那份纯粹而热烈的情感。书中对于侗族酒俗的描写,细致入微,充满了生活气息。无论是“游方”时,青年男女如何以酒传情,还是婚礼上,新郎新娘如何“饮交杯酒”,又或是村寨聚会时,长辈如何将第一杯酒斟给最尊贵的客人,每一个场景都栩栩如生,仿佛就在眼前。我尤其对书中关于“和家酒”的描述印象深刻,那不仅仅是一顿饭,更是一种家庭成员之间情感的凝聚,是一种共同承担责任的仪式。这本书让我明白,侗族人民将酒融入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它不仅仅是一种生理上的需求,更是一种精神上的寄托,一种文化上的传承。它让我看到了,在现代文明的冲击下,依然有这样一片净土,保留着如此古老而美好的传统,让我对民族文化的独特魅力有了更深的体悟。

评分

我不得不说,这本书的解读角度非常独特,它没有停留在对侗族酒习俗的表面描绘,而是深入挖掘了酒文化背后的社会结构、伦理道德和哲学思想。我最感兴趣的是书中关于“敬酒”的论述。在侗族社会中,敬酒有着非常严格的规矩,每一杯酒的斟与接,每一句祝词的送与答,都蕴含着深厚的礼仪和情感。这不仅仅是对对方的尊重,更是对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书中还探讨了酒在侗族社会中的“秩序”作用,它如何规范人际关系,如何维护社会和谐,如何传递代际之间的经验和智慧。这让我意识到,酒在侗族社会中,已经超越了单纯的饮品属性,而成为了一种重要的社会文化符号,承载着侗族人民的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这本书为我打开了一个全新的视角,让我看到了少数民族文化中蕴含的智慧和生命力,也让我对“文化”二字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它让我明白,真正的文化,是活在人们的生活中,是根植于心灵深处的,是可以通过看似微不足道的事物,折射出整个民族的精神面貌。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