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父与子全集(彩色双语版)(吉林外语出品)
定价:25.00元
作者:(德)埃·奥·卜劳恩
出版社: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出版日期:2014-06-01
ISBN:9787553444628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胶订
开本:20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不朽杰作《父与子》出版至今80年仍风靡世界
★德国幽默漫画大师卜劳恩传世经典名作,被誉为“德国幽默的象征”。
★无论拥有还是失去,富足还是贫穷,“乐观与爱”——是这对不的父子俩传递给我们*深刻*温暖的生活主题。
★父亲的勇敢和智慧,不允许儿子受到任何委屈;儿子的聪明和调皮,给父亲带来了希望和欢乐。
★《父与子》是全世界读者的心灵财富,每一位父亲都应该是孩子成长道路上*坚实的臂膀;每一个孩子都是父母的未来、家庭生活的开心果!
★幽默纯朴画面折射人生真爱,平凡父子生活感悟世间百态。
★《父与子》全集彩色双语版再度真情奉献,祝福天下爱心家庭。
内容提要
《父与子》是卜劳恩(埃里克奥塞尔)的传世名作,书中的一张张小画面充满了父子俩浓浓的天伦之乐,每一个故事都让那些生活在灰暗统治下的人们感到温暖看到希望,每一个情节都给那些终日奔波忙碌的的家庭带去了一丝快乐一缕温馨,时至今日,《父与子》仍然感动着一代又一代人的心灵。
1934年,奥塞尔被《柏林画报》的编辑库尔特库森贝格邀请担任专栏漫画家。《柏林画报》是当时德国的画报社,通过和有关当局交涉和协调,奥塞尔被获准发表非政治题材的作品,至此改用笔名“埃奥卜劳恩”,这个笔名是由他姓名的个字母以及他童年生活过的城市卜劳恩构成的。
1934年,《父与子》的发表得到了空前的成功,一夜之间家喻户晓,卜劳恩一举成名。书中的父子俩就是卜劳恩与自己的儿子克里斯蒂安的真实生活写照,那时的克里斯蒂安只有3岁。《父与子》中的一张张小画面充满了父子俩浓浓的天伦之乐,每一个故事都让那些生活在灰暗统治下的人们感到温暖看到希望,每一个情节都给那些奔波疲惫的的家庭带去了一丝快乐一缕温馨。时至今日,《父与子》迸发出的父爱和面对生活父子俩表现出的乐观,仍然震撼着一代又一代人的心灵。
目录
作者介绍
埃·奥·卜劳恩(E.O.Plauen),德国幽默漫画大师,原名埃里克·奥塞尔(Erich Ohser)。1903年,奥塞尔出生在德国富格兰特山区阿尔多夫附近的一个小村庄,1907年全家人迁居到卜劳恩市。少年时代的奥塞尔学过钳工,后来进入莱比锡绘画学院学习深造。在学院6年多的时间里,奥塞尔学习成绩,完成学业后他成为了一名自由职业画家。1944年,卜劳恩因“反国家言论罪”的观点而受到指控,遭到。1944年4月5日,在将被审讯的前一天,卜劳恩在牢中自杀。
20世纪30年代早期,德国形势严峻。席卷全球的经济大萧条冲击着这个国家,数百万人失业。1934年,一本无字连环画在德国《柏林画报》上开始连载,在政治和经济都陷入低谷的危难时刻,它就像是一颗闪烁在夜空中的星星,给生活在不安中的人们带来了光明带来了希望。这本连环画就是迄今80年来全世界都为之感动为之喜爱的《父与子》。
埃·奥·卜劳恩(E.O.Plauen)——《父与子》的作者,德国幽默漫画大师,原名埃里克·奥塞尔(Erich Ohser)。1903年,奥塞尔出生在德国富格兰特山区阿尔多夫附近的一个小村庄,在他四岁的时候全家人迁居到卜劳恩市。少年时代的奥塞尔学过钳工,后来进入莱比锡绘画学院学习。在学院的奥塞尔学习成绩,他的绘画作品获得了高度评价,参加比赛的获奖作品频频出现在报刊上。在完成了6年的学业后,奥塞尔成为了一名自由职业画家。1930年,奥塞尔和同学班策尔在柏林举行婚礼,1931年他们的爱子克里斯蒂安出世。
时间进入到1933年1月,希特勒被任命为国家总理,领导德国。希特勒掌权后的德国,变成了人间。统治下的,恐怖的主义威胁着每一个家庭,阴暗的天空笼罩着整个大地,人们的个人安全无法保障。生活在柏林的奥塞尔,因为他的政治漫画受到当局的禁止,他被迫迁居到马尔堡。
《父与子》在《柏林画报》上共连载了三年,结束于1937年12月。当时曾出版过三本《父与子》画集,本画集首版就印刷了9万册。1938年,在结束创作后,卜劳恩仍无法摆脱当时的政治压力,虽然《父与子》获得了成功,但由于卜劳恩特别憎恨,而且他的讽刺漫画和言论开始受到的注意,所以无论他的成就有多大,处境都特别危险。
1944年,卜劳恩因“反国家言论罪”的观点而受到指控,遭到。1944年4月6日,在将被审讯的前一天,卜劳恩在牢中自杀。卜劳恩的艺术生涯虽然短暂,但是他留给人们的艺术成就却无法磨灭,他的《父与子》被誉为“德国幽默的象征”。
文摘
序言
我对那些能够触及心灵深处,同时又兼具教育意义的读物情有独钟。最近,我入手了一本让我深受启发的绘本,它以一种极为朴实却又充满力量的方式,展现了父子间那份深沉而含蓄的情感。这本书的插画风格十分独特,它摒弃了华丽的辞藻和复杂的叙事,而是用最简洁的线条和最柔和的色彩,勾勒出父子间温暖的互动场景。每一幅画面都充满了生活气息,仿佛能听到孩子银铃般的笑声,感受到父亲宽厚的手掌。故事本身并没有太多跌宕起伏的情节,但正是这种平淡中的温情,才显得格外珍贵和动人。我尤其喜欢作者对父子间沟通方式的刻画,那些看似微不足道的眼神交流,简单的肢体语言,却传递着无比深厚的情感。这本书的另一个亮点在于其双语版本,这让我有机会在欣赏优美画面的同时,还能深入体会原文的语言魅力。通过对照中英文字句,我能更清晰地感受到作者想要传达的情感,以及不同语言在表达同一情感时所呈现出的细微差异。这本书就像一位慈祥的长者,用最真挚的情感,教会我如何去理解和珍惜亲情,如何在平凡的生活中发现那些不平凡的美好。
评分最近入手了一本让我耳目一新的儿童文学读物,它以一种近乎诗意的笔触,勾勒出了父子间独特的情感世界。这本书的画面风格尤其令人称道,它不是那种过于写实或卡通化的描绘,而是带着一种淡淡的复古气息,色彩运用大胆而和谐,光影的过渡也处理得极为细腻,仿佛每一页都凝聚了画家无数的心血。故事的主线围绕着父子二人在日常生活中的点滴展开,没有大起大落的情节,却处处透露着温暖和智慧。我尤其喜欢作者在塑造人物时所展现出的深刻洞察力,无论是父亲略显笨拙却又充满爱意的举动,还是孩子那充满好奇和依赖的眼神,都刻画得入木三分。这些细节堆叠在一起,形成了一种强大的情感共鸣,让我读着读着,就不自觉地想起了自己的父亲,以及那些我们共同经历过的时光。更让我惊喜的是,这本书还精心制作了双语对照版本。这不仅仅是为了方便不同语言背景的读者,更是让我有机会去品味原文的韵味,以及译者在语言转换过程中所付出的努力。通过对比,我能更深入地理解作者想要传达的情感,以及语言本身的魅力。这本书不仅是一本给孩子看的图画书,更是一本适合所有年龄段的读者去感悟父子情深的佳作,它用最朴实的方式,触碰了内心最柔软的地方。
评分一直以来,对那些能跨越语言障碍,将不同文化的美好传递给读者,并且还附带精美插图的书籍,我都抱有特别的期待。前段时间,我偶然翻到一本让我爱不释手的绘本,它以一种极为细腻且充满温情的方式,描绘了父子之间那些平凡却又深刻的情感点滴。画面色彩柔和,却又饱含生命力,每一个表情,每一个动作,都仿佛被赋予了灵魂,让人忍不住细细品味。故事本身虽然没有惊心动魄的情节,但正是这份日常的温馨,才显得格外真实和动人。无论是孩子的天真烂漫,还是父亲的耐心引导,都让我这个成年人也仿佛回到了自己的童年,或是想起了自己与父亲相处的点滴。更难得的是,这本书还贴心地提供了双语版本,这对我这种对语言学习有着浓厚兴趣的人来说,简直是意外的惊喜。在欣赏精美画作的同时,还能不自觉地学习到地道的表达,让阅读的体验变得更加丰富和有意义。我常常会花上很多时间,对比着中英两边的文字,去体会作者是如何用不同的语言来捕捉情感的微妙之处。这种跨文化的阅读体验,不仅拓宽了我的视野,也让我对教育和亲子关系有了更深层次的思考。这本书就像一位温柔的导师,用无声的画面和精炼的文字,教会我如何去爱,如何去理解,如何在生活中发现那些被我们常常忽略的美好。
评分最近,我偶然发现了一本让我爱不释手的绘本,它以一种极为写意且富有艺术感的方式,描绘了父子间那种默契与温情。这本书的绘画风格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它不是那种一眼就能看懂的具象画,而是带着一种抽象的韵味,色彩的运用非常大胆且富有表现力,构图也别具匠心,充满了动态感和生命力。每一次翻阅,都像是在进行一次视觉的探索,都能从中发现新的惊喜。故事的主线虽然简单,但父子间的互动却充满了智慧和趣味。我特别欣赏作者在处理孩子的情绪和心理变化时所展现出的细腻笔触,以及父亲在面对孩子时的耐心和包容。这些看似平常的点滴,却构建了一个充满爱与理解的温馨画面,让人读来倍感舒心。更让我欣喜的是,这本书提供了双语对照的版本。这让我有机会在欣赏精美插画的同时,还能去品味原文的语言之美,学习地道的表达方式。对比中英文字句,我更能体会到作者在文字和画面之间所营造的微妙联系,以及译者在传递情感和文化时所付出的努力。这本书就像一位无声的智者,用最纯粹的艺术语言,触动人心最柔软的角落,让我对父子关系有了全新的认识和感悟,也对艺术的魅力有了更深的体会。
评分我一直认为,一本好的图画书,其价值不仅仅在于故事本身,更在于它能否在孩子心中播下善的种子,能否引发深刻的思考。最近,我接触到了一本让我深感惊喜的作品,它以一种极为独特的方式,展现了父子之间那种既有严厉又有温情的复杂情感。这本书的插画风格可以说是别具一格,它摒弃了过于鲜艳的色彩,而是采用了一种更为沉静、内敛的色调,但画面细节的处理却极其精妙,每一个线条,每一个表情,都仿佛经过了深思熟虑,流露出一种淡淡的哲学意味。故事的情节并非轰轰烈烈,更多的是对父子日常互动中那些不易察觉的心理活动的细腻捕捉。我反复阅读,总能在其中发现新的解读,感受到作者对亲子关系有着极为深刻的理解。特别是其中关于父子之间沟通的描写,既有误解,也有理解,既有冲突,也有和解,这些都真实地反映了现实生活中父子关系的复杂性。这本书的另一个亮点在于其双语版本,这为我提供了一个绝佳的学习机会。我沉浸在原文的语言魅力中,同时也能对照中文译文,去体会语言转换的精妙之处,感受不同文化背景下对于同一情感的表达方式。这本书就像一本心灵的教科书,它不直接灌输道理,而是通过一个个生动的故事,引导读者去思考,去感悟,去发现隐藏在生活中的哲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