胜会-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史上的重要会议(1927-1949)

胜会-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史上的重要会议(1927-1949)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李峻 著
图书标签:
  • 中国人民解放军
  • 军史
  • 胜会
  • 军事会议
  • 中国近现代史
  • 革命战争史
  • 中共历史
  • 历史研究
  • 政治军事
  • 战争史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华下博文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江苏人民出版社
ISBN:9787214210975
商品编码:29625213179
包装:平装
出版时间:2017-07-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胜会-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史上的重要会议(1927-1949)

定价:36.00元

作者:李峻

出版社:江苏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07-01

ISBN:9787214210975

字数:

页码:224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本书依据军史著作与文献史料,通过梳理、描摹军史上的重要会议,并以此为线索回顾、思考解放军军史及其经验,具有较强的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从一个侧面论证、强调,中国人民解放军是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

目录


八七会议:“枪杆子里面出政权”
古田会议:新型人民军队建设的开端
宁都会议:毛失去红军指挥权
遵义会议: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从两河口会议到俄界会议:北上南下之争
瓦窑堡会议:从战争到民族抗战
洛川会议:抗日救国十大纲领的提出
从十二月政治局会议到六届六中全会:克服与纠正王明右倾投降主义
黎城会议:根据地建设从分散走向统一
八路军后勤工作会议:后勤是建军三大任务之一
1942年华中局次扩大会议:开创新四军和华中新局面
1944年西北局高干会议:《谭政报告》发表
小河会议:人民解放军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
杨家沟会议:提出十大军事原则
全军次敌军工作会议:不战而屈人之兵
1948年九月会议:“军队向前进,生产长一寸,加强纪律性,革命无不胜”
七届二中全会:“胜利前的曙光”
后记

作者介绍


李峻,解放军南京政治学院军事思想与军事历史系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主要从事党史军史教学与研究。中央文献研究会思想生平研究分会理事,江苏省中史学会副会长。

文摘


序言



好的,为您撰写一本关于中国革命史重要会议的图书简介,内容不涉及您提供的书名《胜会-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史上的重要会议(1927-1949)》。 --- 图书简介:风云际会:近代中国革命进程中的关键抉择 引言 中国近代史,是一部充满苦难、抗争与转型的宏大叙事。在这条曲折的道路上,无数次关键的转折点,都凝结于一系列影响深远的会议之中。这些会议不仅是特定历史时期的产物,更是思想交锋、战略重塑与路线确立的熔炉。它们标志着中国革命力量在探索救亡图存道路上的关键抉择,深刻地塑造了后续的历史走向。 本书《风云际会:近代中国革命进程中的关键抉择》,聚焦于自晚清至新中国成立前夕,中国社会各个主要政治力量——包括资产阶级革命派、国民党内部的派系、以及早期中国共产党——所召开的一系列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代表大会、重要干部会议及思想研讨会。我们旨在深入剖析这些会议的背景、议程、核心争论及其最终决议,从而揭示近代中国革命是如何在复杂的内忧外患中,逐步找到其前进方向的。 第一部分:晚清与辛亥革命的酝酿与爆发(1905-1912) 本部分将回顾资产阶级革命派在推翻帝制过程中的组织构建与战略部署。重点将放在同盟会成立之初的几次关键内部会议。 同盟会初期的路线之争: 探讨黄兴、宋教仁等人对“三民主义”的具体理解差异,以及围绕武装起义时机与策略的讨论。分析早期革命党人是如何在“急进”与“稳健”之间寻求平衡,并最终确立了以军事行动为主要手段的革命方针。我们细致考察了同盟会在筹划发动如黄花岗起义等事件前,其核心领导层在南洋及日本召集的地方代表会议的记录与决议,这些会议是革命力量从松散联盟走向统一指挥的关键一步。 武昌起义前的战略协同: 关注保路运动与辛亥革命爆发前夜,革命党人在具体省份组织者之间进行的秘密联络与协调会议。这些会议的细节往往被历史叙述所忽略,但正是这些地方性的部署,最终促成了武昌首义的成功爆发。 第二部分:国民革命的兴衰与国共合作的探索(1917-1927) 这一时期的中国,在军阀混战与外部干涉中,亟需一种新的政治力量来整合社会。国民党与早期中国共产党的成长,离不开一系列关于组织路线和统一战线策略的重大会议。 国民党改组的内部洗牌: 详细阐述孙中山在苏联和中共帮助下,推动国民党“一大”的背景与过程。分析这次会议如何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并讨论了会议中关于党内民主与集中制的激烈辩论。我们着重考察了这次会议对国民党组织形态的根本性改造,以及它如何为后续的北伐战争奠定政治基础。 早期中共的路线抉择: 深入研究中国共产党在第二次、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期间,围绕是否加入国民党、如何处理工人运动领导权等核心议题的争论。例如,分析“三大”通过的决议,体现了早期中共对中国革命性质的初步判断。同时,也会对比分析当时共产国际代表在这些会议上的影响力,以及中国共产党人如何在接受指导与坚持自身独立性之间进行艰难的权衡。 第三部分:土地革命与红军的战略转型(1927-1935) 大革命失败后,中国革命进入低谷,中共被迫转向农村,开辟根据地。这一时期的会议,核心在于确立了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方针,并解决了“枪杆子里出政权”的根本问题。 八七会议与工作重心的转移: 重点分析“八七”紧急会议的召开背景,即对大革命失败经验的深刻反思。会议如何批判了右倾投降主义,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屠杀的方针。这份会议记录是理解中国共产党从城市转向农村分水岭的关键文献。 古田会议的建党建军思想: 详述古田会议(中共红四军第九次代表大会)的历史地位。本次会议的核心贡献在于确立了“支部建在连上”的建军原则,明确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并提出了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的根本方针。我们分析了这次会议如何从组织和思想上,奠定了人民军队区别于旧式军队的本质基础。 湘赣边界的战略探索: 考察在向井冈山根据地发展过程中,围绕“攻坚”与“游击”、“建立中心城市”与“巩固农村根据地”的战略讨论,这些讨论常常以区域性的军事委员会或政治局会议的形式出现,它们共同磨砺了红军早期的战略战术。 第四部分:抗日战争中的统一战线与政治路线(1935-1945) 面对空前的民族危机,中国革命力量需要在更广阔的政治格局中定位自身。这一时期的会议,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正式确立和中共领导核心的巩固。 遵义会议与领导核心的形成: 详细解读遵义会议的召开,分析其历史必然性。会议对军事路线的纠正,以及对张国焘等错误路线的批判,如何使毛泽东的正确军事战略和领导地位得以确立。这次会议不仅是军事上的转折点,更是中国共产党政治上走向成熟的关键一步。 瓦窑堡会议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确立: 阐述瓦窑堡会议如何对“一二·九”运动后的形势作出科学判断,确立了“抗日救亡图存”的中心任务,并决定了与一切愿意抗日的阶级和派别的联合策略。会议对革命性质的重新界定,为国共第二次合作的实现铺平了道路。 中共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的纲领制定: 集中分析中共七大在延安的召开,这次会议总结了长期革命斗争的经验,确立了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并通过了新的党章。这是中国共产党在抗战和解放战争前夕,在政治纲领和理论指导上实现完全成熟的标志。 结语 《风云际会》旨在通过对这些关键历史会议的细致梳理与深入分析,展现近代中国革命并非一蹴而就,而是在不断的自我纠错、理论创新与路线抉择中,最终找到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正确道路。这些会议的决策者们,在历史的十字路口,以其深邃的洞察力和坚定的意志,为近代中国的命运投下了决定性的砝码。本书为研究者和普通读者提供了一个透视中国近现代史核心驱动力的独特视角。

用户评价

评分

对于一个对近代史,尤其是中国革命史略感兴趣的读者来说,《胜会-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史上的重要会议(1927-1949)》这本书的书名就足够吸引人。我一直认为,历史的进程往往由一些关键节点所驱动,而对于一支军队的成长而言,重要的会议无疑就是这些节点。从1927年那个烽火连天的年代开始,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夕,这二十余年的时间里,中国人民解放军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蜕变。我渴望在这本书中找到那些塑造了这支军队灵魂的会议。我想了解,那些在极其艰难和复杂的环境下召开的会议,是如何在一次次讨论和斗争中,形成了一整套适合中国国情的军事理论和作战方针。我希望这本书能够详细地介绍这些会议的细节,包括会议的参与者、讨论的重点、形成的决议,以及这些决议对人民军队战略战术、组织建设、思想政治工作等方面产生的深远影响,让我能更深刻地理解人民军队是如何在历史的风雨中,一步步走向辉煌。

评分

作为一名对军事历史有着浓厚兴趣的普通读者,我一直认为,理解一场战争的胜利,不仅仅要看战场上的枪林弹雨,更要深入探究其背后的决策机制。尤其是中国人民解放军这样一支从革命中走出的军队,其成长历程必然与一系列至关重要的会议密不可分。《胜会》这本书的副标题“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史上的重要会议(1927-1949)”精准地击中了我的阅读兴趣点。我迫切地想知道,那些在极端艰苦条件下召开的会议,是如何在无数次失败与挫折中,孕育出成功的战略方针。从初创时期的艰难探索,到抗日战争的全面抗战,再到解放战争的战略决战,每一个阶段都必然有关键性的会议来指引方向。我希望能在这本书中找到对这些会议的深入解读,了解它们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是如何突破重重困境,做出超越时代的判断。我想了解那些会议是如何处理党内分歧,如何统一思想,如何将党的路线方针转化为具体的军事行动。这本书,对我来说,不仅是关于历史事件的记录,更是对革命智慧和战略艺术的探寻。

评分

这本书,书名《胜会-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史上的重要会议(1927-1949)》,光是看到名字就让人肃然起敬。我一直对那段波澜壮阔的革命历史充满了好奇,尤其是那些奠定中国共产党和人民军队基业的关键时刻。我尤其想知道,在那些生死存亡的关头,是如何通过一次次会议,凝聚共识,做出艰难抉择,最终扭转乾坤的。这本书的年代跨度正好覆盖了从南昌起义到新中国成立前夕,这正是人民军队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最关键的时期。我期待能够深入了解那些会议的背景,参加会议的人物,以及会议上激烈的讨论和最终形成的决议。我想知道,在那个时代,革命的领导者们是如何面对内忧外患,如何在高压统治和艰苦环境下,找到前进的方向。那些会议,不仅仅是简单的聚会,更是思想的碰撞、战略的制定、路线的抉择,是塑造人民军队精神内核的重要载体。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带我走进那些历史现场,去感受革命者的智慧、勇气和担当。

评分

当我看到《胜会-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史上的重要会议(1927-1949)》这个书名时,我脑海中立刻浮现出那些充满革命激情和智慧的场景。我一直觉得,人民军队的成长并非偶然,而是无数次思想的洗礼和战略的升华的结果,而这些,往往体现在那些关键的会议中。这本书所涵盖的年代,正是人民军队浴血奋争、不断壮大的核心时期。我期待能够在这本书中,深入了解那些奠定人民军队性质、发展方向和战略思想的重要会议。我想知道,在井冈山时期,在长征路上,在抗日战争的烽火中,在解放战争的决胜时刻,究竟有哪些会议,是如何凝聚了革命的意志,如何制定了行之有效的军事战略,如何克服了重重困难,最终将一支星星之火,发展成为燎原之势。我希望这本书能够为我展现这些会议的复杂性与深刻性,让我理解革命先辈们的远见卓识和坚定信念。

评分

坦白说,我一直认为,一个国家军队的强大,除了先进的武器装备和严明的纪律,更重要的是其思想上的先进性和战略上的成熟度。《胜会-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史上的重要会议(1927-1949)》这本书,无疑触及了我一直以来所关注的重点。在1927年至1949年这段风云激荡的年代,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历经了无数艰难险阻,最终取得了辉煌的胜利。我非常好奇,在这段漫长的征程中,究竟有哪些会议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们是如何在关键时刻凝聚力量,指明方向的?我希望这本书能够详细地介绍这些会议的召开背景、与会人员、讨论内容以及最终形成的决议,并分析这些会议对人民军队发展壮大所产生的深远影响。我尤其想了解,在面对敌我力量悬殊、内部意见不一的情况下,革命的领导者们是如何通过一次次会议,达成共识,制定出符合实际的战略战术,最终以弱胜强,赢得解放战争的胜利。这本书,对我来说,更像是一扇窗口,让我得以窥见人民军队精神基因的形成过程。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