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CMOS模拟集成电路版图设计与验证:基于Cadence Virtuoso与Mentor Cal
定价:48.00元
售价:35.0元,便宜13.0元,折扣72
作者:尹飞飞,陈钺颖,范军,王鑫
出版社:电子工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6-08-01
ISBN:9787121298073
字数:
页码:272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本书依托Cadence Virtuoso版图设计工具与Mentor Calibre版图验证工具,采取循序渐进的方式,介绍利用Cadence Virtuoso与Mentor Calibre进行CMOS模拟集成电路版图设计、验证的基础知识和方法,内容涵盖了CMOS模拟集成电路版图基础知识,Cadence Virtuoso与Mentor Calibre的基本概况、操作界面和使用方法,CMOS模拟集成电路从设计到流片的完整流程,同时又分章介绍了利用Cadence Virtuoso版图设计工具、Mentor Calibre版图验证工具及Synopsys Hspice电路仿真工具进行CMOS电路版图设计与验证、后仿真的实例,包括运算放大器、带隙基准源、低压差线性稳压源、比较器和输入/输出单元。
章 CMOS模拟集成电路版图基础
1.1 CMOS工艺基础及制造流程
1.2 CMOS模拟集成电路设计流程
1.3 CMOS模拟集成电路版图定义
1.4 CMOS模拟集成电路版图设计流程
1.4.1 版图规划
1.4.2 设计实现
1.4.3 版图验证
1.4.4 版图完成
1.5 版图设计通用规则
1.6 CMOS模拟集成电路版图匹配设计
1.6.1 CMOS工艺失配机理
1.6.2 元器件版图匹配设计规则
第2章 Cadence Virtuoso版图设计工具
2.1 Virtuoso 界面介绍
2.1.1 Virtuoso CIW界面介绍
2.1.2 Virtuoso Library Manager界面介绍
2.1.3 Virtuoso Layout Editor界面介绍
2.2 Virtuoso 基本操作
第3章 Mentor Calibre版图验证工具
3.1 Mentor Calibre版图验证工具调用
3.2 Mentor Calibre DRC验证
3.2.1 Calibre DRC验证简介
3.2.2 Calibre DRC界面介绍
3.2.3 Calibre DRC验证流程举例
3.3 Mentor Calibre LVS验证
3.3.1 Calibre LVS验证简介
3.3.2 Calibre LVS界面介绍
3.3.3 Calibre LVS验证流程举例
3.4 Mentor Calibre寄生参数提取(PEX)
3.4.1 Calibre PEX验证简介
3.4.2 Calibre PEX界面介绍
3.4.3 Calibre PEX流程举例
第4章 CMOS模拟集成电路版图设计与验证流程
4.1 设计环境准备
4.2 反相器链电路的建立和前仿真
4.3 反相器链版图设计
4.4 反相器链版图验证与参数提取
4.5 反相器链电路后仿真
4.6 I/O单元环设计
4.7 主体电路版图与I/O单元环的连接
4.8 导出GDSII文件
第5章 运算放大器的版图设计与后仿真
5.1 运算放大器基础
5.1.1 运算放大器的基本特性和分类
5.1.2 运算放大器性能参数
5.2 单级运算放大器的版图设计与后仿真
5.2.1 单级运算放大器的版图设计
5.2.2 单级运算放大器的参数提取
5.2.3 单级运算放大器的后仿真
5.3 两级全差分运算放大器的版图设计与后仿真
5.3.1 两级全差分运算放大器的版图设计
5.3.2 两级全差分运算放大器的参数提取
5.3.3 两级全差分运算放大器的后仿真
第6章 带隙基准源与低压差线性稳压器的版图设计与后仿真
6.1 带隙基准源的版图设计与后仿真
6.1.1 带隙基准源基本原理
6.1.2 带隙基准源的版图设计
6.1.3 带隙基准源的参数提取
6.1.4 带隙基准源的后仿真
6.2 低压差线性稳压器的版图设计与后仿真
6.2.1 低压差线性稳压器的基本原理
6.2.2 低压差线性稳压器的版图设计
6.2.3 低压差线性稳压器的参数提取
6.2.4 低压差线性稳压器的后仿真
第7章 比较器电路的版图设计与后仿真
7.1 比较器电路基础
7.1.1 比较器性能参数
7.1.2 比较器特性分析
7.1.3 比较器电路结构
7.2 比较器电路的版图设计
7.3 比较器电路参数提取
7.4 比较器电路后仿真
第8章 标准I/O单元库的设计与验证
8.1 标准I/O单元库概述
8.2 I/O单元库基本电路结构
8.3 I/O单元库版图设计
8.3.1 数字I/O单元版图设计
8.3.2 模拟I/O单元的制作
8.3.3 焊盘(pad)的制作
8.4 电路参数提取及后仿真
尹飞飞博士,辽宁大学物理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集成电路设计与光电子器件性能研究,主持并参与了多个科研重点项目的研究工作,已发表论文5篇,获授权1项,在半导体器件物理及电路设计方面具有丰富的教学与科研经验。
从章节的逻辑组织来看,作者构建了一个非常严谨且线性的知识体系。它从最基础的工艺模型理解开始,稳步过渡到器件的版图规则,然后是模块级的布局策略,最后上升到整个芯片的物理实现流程。这种由微观到宏观、由点到面的构建方式,让读者能够清晰地看到每一个设计决策对最终芯片性能的影响链条。我发现,当我对某个特定工艺节点的设计规范感到困惑时,这本书总能在相关的上下文中提供一个合理的解释,而不是孤立地讲解某一个技术点。这种宏观的视野是很多碎片化学习资料所欠缺的,它确保了读者在掌握技术细节的同时,不会迷失在繁杂的参数中,始终能把握住整体的设计目标和权衡之道。
评分我对这本书的讲解深度感到非常满意,它在深入浅出方面做到了一个极佳的平衡。作者似乎对模拟IC设计领域有着长期的实践积累,能够预判到读者在学习过程中最可能遇到的“坑点”和思维盲区,并在关键节点进行详细的铺垫和解释。例如,对于某些器件的版图级寄生效应分析,书中不仅给出了理论公式,更重要的是,它将这些理论与实际布局中的具体操作联系起来,这对于我们这些需要将理论转化为实际动手能力的工程师来说,是无价的指导。我发现,很多其他教材只是泛泛而谈,而这本书则像一位经验丰富的前辈手把手带着你走,每一个步骤的背后都有清晰的逻辑支撑,让人不仅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这种建立在深刻理解之上的教学方法,极大地提高了学习的效率和知识的留存率。
评分这本书的语言风格透露着一种沉稳而专业的学者气质,但绝不枯燥。作者的措辞精确,每一个技术术语的使用都非常到位,体现出对该领域术语的精准把握,这对于需要与国际标准和同行进行精确沟通的设计师来说,是至关重要的。阅读时,我有一种强烈的被尊重感,因为作者似乎非常信任读者的理解能力,没有使用过于口语化或故作亲昵的表达,而是直接切入核心,用严密的逻辑链条来引导思考。这种克制而有力的叙事方式,使得即便是面对高度抽象的电磁效应或噪声耦合问题时,也能保持清晰的思路,它提供给读者的不是简单的答案,而是一套严谨的思考框架,足以应对未来不断变化的技术挑战,是一本可以陪伴工程师职业生涯成长的参考书。
评分这本书的实用性简直超乎想象,它完全不是那种停留在纸上谈兵的学术著作。我尤其欣赏它对设计流程中“验证”环节的详尽阐述,这部分往往是很多教材中最薄弱的环节。它没有简单地罗列工具箱里的功能按钮,而是深入到如何构建一个健壮的、能够应对各种角点情况的测试平台。书中提供的那些实际案例和调试技巧,让我立刻就能在自己的工作环境中找到对应的思路和解决方案。感觉作者是把多年来踩过的无数“雷”都系统地整理出来,并附带了优雅的避雷指南。对于正在进行项目收尾或者遇到棘手性能问题的设计者来说,这本书简直就是一本“急救手册”,里面的某些验证脚本思路,我个人认为其价值已经超越了单纯的书籍本身,更像是一套高度提炼的方法论。
评分这本书的排版和印刷质量确实让人眼前一亮。纸张摸起来手感厚实,光泽适中,不像有些技术书籍那样廉价的纸张,翻阅起来非常舒适。装帧设计也看得出是用心了,封面设计简洁大气,没有过多的花哨元素,很符合专业书籍的调性。我特别欣赏它在章节过渡和重要概念的展示上所下的功夫,清晰的图例和排版让复杂的电路图和布局图看起来井井有条,即便是初次接触这方面的读者,也不会感到信息过载的压迫感。阅读过程中,无论是公式的推导还是流程的描述,都有着恰到好处的留白,让眼睛有休息的空间,这一点对于需要长时间研读的工程师来说至关重要。总而言之,从硬件层面讲,这是一本值得收藏和反复翻阅的工具书,看得出出版社在保证内容质量的同时,也兼顾了读者的阅读体验,这点在如今浮躁的出版界里,实属难得的用心之举。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