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基本信息 | |||
| 图书名称 | 工业时代:1978-2017:中国摄影家 王玉文:1978-2017:Chinese photographer Wang yuwen | 作者 | 赵迎新/ 王玉文/摄影 |
| 定价 | 186.00元 | 出版社 | 中国摄影出版社 |
| ISBN | 9787517906759 | 出版日期 | 2018-02-01 |
| 字数 | 页码 | ||
| 版次 | 1 | 装帧 | 平装-胶订 |
| 开本 | 16开 | 商品重量 | 0.4Kg |
| 内容简介 | |
| 本书是摄影家王玉文近四十年工业摄影的作品精选。摄影家用手中的镜头,对所处的既艰辛多变又丰富多彩的时代,对身处这个变革时代的人民,对这个时代辽宁工业发展变化的历程都做出了忠实的记录,让我们看到了辽宁老工业基地过去的辉煌、改革的阵痛、重新振兴的豪情;也让我们看到了辽宁人民,特别是辽宁工人阶级的奉献精神与奋斗情怀,更为后人留下了回眸历史的见证。 |
| 作者简介 | |
| 赵迎新,中国摄影出版社社长,中国摄影家协会理事、北京艺术摄影协会副主席。主编《中国影像史》十卷本,《世界遗产影像志》《中国魅力古镇》《合家欢》等。策划引进出版《世界摄影史》、“中国摄影史”丛书三卷本、“改变世界的100个观点”系列丛书、《照片的本质》《影像制造者》等图书。 王玉文,1948 年生,曾任第六、第七届中国摄影家协会副主席,现任中国摄影家协会顾问,中国工业摄影协会主席,辽宁省文联副主席,辽宁省摄影家协会名誉主席,国家一级摄影师。 |
| 目录 | |
| 编辑推荐 | |
| 他的精彩之作,是“内容充实而有光辉”“形式自然而呈美感”,有着厚重的思想内涵和真实生动的艺术效果,画面自然生动,视觉语言流畅,多视觉多层面真实艺术地表现了中国工业生产建设发展进程、成就以及需要改革创新的问题,真实艺术地表现了中国工人在生产劳动过程中的真实身影、生动形象、创造精神、力量以及日常生活中的喜怒哀乐、真情实感,显示了工业摄影影像所具有的见证现实、振奋人心、推动时代、改变世界的特殊力量。 |
| 文摘 | |
| 序言 | |
读到“工业时代:1978-2017”这个书名,我的思绪立刻被拉回到那个充满活力与挑战的年代。那个时候,中国的工业化进程如火如荼,从北方的重工业基地到南方的加工制造业中心,到处都洋溢着建设的热情。而“王玉文:1978-2017”这个副标题,则让我对这位摄影师的创作历程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我相信,他在这四十年的时间里,一定用他的相机,定格了无数珍贵的历史瞬间。我很好奇,他的镜头是否捕捉到了那些正在消失的传统工业符号,比如蒸汽火车、老式机械,又或是那些新兴的、代表着科技进步的现代工业场景?他对光影的运用,对构图的考究,是否能将冰冷的工业元素赋予温度和灵魂?我期待书中展现的,是中国工业在腾飞过程中所经历的阵痛与辉煌,是普通劳动者在时代变迁中的坚韧与梦想。
评分《工业时代:1978-2017》这个书名本身就勾勒出了一幅宏大的历史画卷,而“王玉文:1978-2017”则将焦点聚集在了一位摄影师的艺术生命线上。对于我这样一个对中国近现代史和摄影艺术都充满兴趣的读者来说,这本书无疑是一次绝佳的探索机会。我非常好奇,在王玉文先生三十多年的创作生涯中,他是否紧随中国工业化的大潮,用他独特的影像语言,记录下了这个时代的变迁与发展?我想象,他的镜头或许定格过那些曾经辉煌但如今已成为历史的工业遗迹,也或许捕捉到了那些充满活力的、代表着中国制造走向世界的现代工业场景。我期待书中能够展现出,王玉文先生是如何透过他的快门,去解读工业化进程中所蕴含的社会、经济乃至文化意义。他是否关注了工业对环境的影响?他是否记录了在工业化进程中,人们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是如何悄然改变的?我热切地希望,这本书能成为一把钥匙,引领我深入理解那个波澜壮阔的“工业时代”。
评分“工业时代”这个词本身就充满了力量感和视觉冲击力,而1978-2017这个时间段,更是中国从改革开放走向世界舞台中心的黄金时期。因此,当我在书店看到这本书名时,内心便涌起了强烈的好奇。尤其是“王玉文”这位摄影师的名字,让我开始猜测他在这几十年的创作中,是否贯穿了对中国工业发展脉络的系统性梳理。我设想,书中可能会有不同阶段的作品,从早期较为粗犷、写实的风格,逐渐过渡到后期可能更具艺术性、概念化的表达。他是否关注了工业化对社会结构、人际关系以及自然环境带来的深刻影响?他的作品中,是否能看到不同地域、不同类型的工业场景,例如煤矿、钢铁厂、纺织厂,还是高科技园区?我渴望通过这本书,看到一个立体的、多维度的中国工业景象,以及在这背后,王玉文先生作为一位观察者和记录者的深刻洞察。
评分这本书名《工业时代:1978-2017:中国摄影家 王玉文:1978-2017:Chinese ph》一下子就抓住了我的注意力。我一直对记录时代变迁的摄影作品情有独钟,而“工业时代”和“1978-2017”这两个关键词,无疑指向了一个充满变革与发展的关键历史时期。更重要的是,提到了“中国摄影家 王玉文”,这让我对作品的专业性和艺术性有了很高的期待。我设想,王玉文先生的镜头,或许捕捉到了那个年代最真实、最生动的工业图景:可能是轰鸣作响的机器,可能是汗流浃背的工人,也可能是拔地而起的新型工厂。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呈现出那个时代特有的工业美学,那种力量感、速度感,以及在工业化浪潮中,人们的生活是如何被改变的。我期待看到他如何运用光影、色彩和构图,将这些相对“硬朗”的工业元素,转化为具有深刻人文关怀和艺术价值的影像。
评分这本书的出现,无疑填补了中国摄影艺术史上的一个重要空白。在“工业时代”这个宏大的主题下,1978年至2017年这近四十年的时间跨度,恰好是中国社会经历剧烈变革、经济腾飞的关键时期。而王玉文先生作为一位重要的摄影师,他的镜头真实地记录下了这个时代的脉搏。我非常期待书中能够呈现的是,他如何用独特的视角去捕捉那些在时代洪流中涌现出的工业景观、人物群像以及他们在变化环境下的生活状态。是冷峻的写实,还是带有诗意的抒情?是对机械美学的迷恋,还是对劳动者艰辛的关注?又或者是对环境变迁的反思?我猜想,王玉文先生的作品定能让我们窥见那个时代特有的质感,无论是粗粝的工厂烟囱,还是繁忙的生产线,亦或是辛勤的工人身影,都将通过他的镜头变得鲜活起来。对于我这样的读者而言,这不仅仅是一本摄影集,更是一本跨越时空的视觉史书,让我有机会亲身感受那段波澜壮阔的岁月。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