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旗袍藏美
定价:68.00元
作者:柳迦柔
出版社:青岛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03-01
ISBN:9787555244752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胶订
开本:32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爱旗袍,不需要太多理由,一个“美”字足矣。◎200位文化艺术界知名人士联名推荐,讲述百年旗袍故事,倾诉女子心中的旗袍情结◎触动内心的温婉文字,带你回到旗袍诞生的年代,经历一次灵魂的穿越之旅◎七十多幅名家手绘旗袍插画,绘出旗袍女子的万种风情◎两款手绘限量版藏书票*发放,收获一份惊喜旗袍能让浮躁的心平静下来,能让匆匆的脚步稍作停顿,能给生活添一份清新……所以,放心地把自己交给旗袍吧,她不会让你失望的
内容提要
旗袍美在哪里?精致的面料、复古的花色、精巧的盘扣、优雅的立领、灵动的开衩……一针一线里尽是巧思与柔情,不管什么年纪,总有一款旗袍能穿出你的气质。
旗袍曾经历过怎样的变迁?从清代的兴起到民国时期的鼎盛,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流传到长达三十年的消失,无言的旗袍把光阴的故事刻在历史的记忆中、刻在每个女子的生命里。
民国的名媛留下了哪些与旗袍有关的故事?阮玲玉、林徽因、唐瑛、陆小曼、张爱玲……这些女子的故事里总有旗袍相伴,她们将旗袍穿出万种风韵,旗袍也见证了她们传奇人生。
什么时间、什么场合适合穿旗袍?出嫁时,旗袍为喜庆的气氛添一份妩媚;朋友聚会时,旗袍带出一种低调的;品茶时,旗袍与茶香放慢了时光的脚步……
目录
/旗袍史话/
草长莺飞旗韵生
悠悠情思再回眸
一缕风情锁不住
绵绵思绪忆古风
/旗袍女人/
乱世佳人三姐妹
倾城一恋慕红尘
红伶忧愤过眼云
才情兼备四月天
诗韵年华总相宜
/旗袍时代/
魅力国裳成典藏
时尚女子新嫁衣
名伶爱底蕴深
万人倾慕终生迷
曾经的岁月女子
/旗韵生香/
寻找原味的幸福
怀旧与盘扣情结
一颦一笑总关情
千挑万选总相宜
茗香茶舞品人生
作者介绍
柳迦柔,文著协、作协会员,评论人,旗袍爱好者兼旗袍文化研究者,辽宁何氏医学院品牌文化委员会顾问,作品荣获第三届中国法制文学大赛原创作品长篇小说奖、东三省电影评论大赛一等奖、辽宁青年散文作品奖等。
文摘
序言
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真是让人眼前一亮,封面选用的那种淡雅的米白色调,搭配着精致的烫金花纹,一眼看上去就有一种古典韵味油然而生。我尤其喜欢它纸张的选择,那种略带纹理的、厚实的触感,拿在手里沉甸甸的,让人感到一种对知识的尊重。内页的排版也十分考究,字号大小适中,行距留得恰到好处,即便是长时间阅读也不会感到眼睛疲劳。而且,书中穿插的一些高清的、色彩饱和度极高的插图,简直是视觉的盛宴。那些描绘古代生活场景的工笔画,细腻到连人物的衣袂飘飘、发丝的走向都清晰可见,让人仿佛真的穿越回了那个特定的历史时空。这本书的整体感觉,就像是精心打磨的一件艺术品,不只是内容的载体,本身也具有很高的收藏价值。每一次翻开它,都像是在进行一场与美的、安静的对话。
评分读完这本书后,我最大的感受是它在历史细节考证上的严谨态度,这一点非常难得。作者显然花费了巨大的精力去查阅了大量的史料和地方志,确保了书中描述的服饰形制、社会风俗乃至当时的礼仪规范都尽可能地贴合真实的历史背景。比如,书中对某一特定朝代某一阶层女性的日常穿戴习惯的描述,不仅仅停留在“是什么”的层面,更深入地探究了“为什么会是这样”的社会成因和文化内涵。我曾对比过几本其他相关的历史读物,发现这本书在某些特定时期服饰演变的逻辑推断上,提供了更为清晰和令人信服的论证链条。这种扎实的学术基础,让这本书摆脱了许多同类书籍流于表面的浮华,真正做到了以史为据,以文载道,让人读起来底气十足,深信不疑。
评分这本书的结构安排堪称精妙,逻辑推进如同行云流水般自然流畅。它似乎并没有采用传统的时间轴线性结构,而是围绕着几个核心的主题概念进行层层递进的深入探讨。比如,它可能先从“面料的哲学”入手,探讨不同材料所代表的社会阶层和地域文化差异,然后自然过渡到“结构与形体”的解析,最后才落脚于“礼仪与符号”的深层解读。这种主题式的切割方式,反而使得复杂的内容条理更加清晰,避免了信息的混乱堆砌。每当我觉得某个知识点理解得差不多时,作者总能巧妙地引入一个新的视角或一个意想不到的关联点,将已学知识点串联起来,形成一个更宏大的知识网络。这种编排上的巧思,极大地提高了阅读的连贯性和知识吸收的效率。
评分从文化传播和审美教育的角度来看,这本书的价值是不可估量的。它不仅仅是在记录一种物质文化遗产,更是在梳理和重塑一种集体记忆中的审美取向。书中对色彩搭配、材质纹理的细腻分析,潜移默化地提升了读者的“视觉素养”。我发现自己开始留意周围环境中的色彩和谐度,对传统纹样的寓意也有了更深一层的理解。这种由内而外的改变,远比单纯的知识输入来得更有意义。它成功地将过去的美学智慧,转化成可以被当代人理解和欣赏的语言,成功地架起了一座连接古代与现代审美观念的桥梁。这本书无疑是引导当代人重新发现和珍视本土文化基因的一把钥匙。
评分这本书的叙事风格,简直是一股清流,读起来完全没有一般学术著作那种刻板的疏离感。作者非常擅长用一种带着温度和故事性的笔触来铺陈内容。它不像冰冷的教科书,而是更像一位博学多识的长辈,在温暖的午后,娓娓道来那些被时间尘封的往事。比如,书中穿插的那些关于某件服饰背后家族兴衰的轶闻,或是某个款式流行起来的民间传说,都极大地增强了阅读的趣味性和代入感。我特别喜欢那种从宏大叙事中抽离出来,聚焦于某一个普通人生活瞬间的描写手法。这种处理方式,使得原本可能枯燥的历史信息变得鲜活起来,让读者得以窥见历史的“人味儿”,而不是仅仅记住一堆年代和数据,这种叙事张力把握得非常到位。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