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基本信息 | |||
| 图书名称 | 江湖棋局搜秘(修订本) | 作者 | 陈松顺著,王首成 修订 |
| 定价 | 25.0元 | 出版社 | 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
| ISBN | 9787534977091 | 出版日期 | 2015-08-01 |
| 字数 | 280000 | 页码 | |
| 版次 | 1 | 装帧 | 平装 |
| 开本 | 16开 | 商品重量 | 0.4Kg |
| 内容简介 | |
《江湖棋局搜秘》是1991年出版的,距今已经有20多年了。虽然此书经过增订和多次印刷,但有一些棋局的结论和变化有了新的定论,如果对《江湖棋局搜秘》进行一次修订,那么陈松顺前辈的这部经典佳作则将更为的流传于后世。 这次修订坚持体现原谱的风格和特色,原书精彩的文字部分基本都沿用了。为了体现江湖特色,笔者又收录了一些精彩的新类局,并在原谱之后增加数局极有代表性的现代江湖排局,以使本书内容更为丰富、全面、精彩。有些棋局变化较多,故笔者这次修订时将叙述方式做了调整。 |
| 作者简介 | |
| 王首成,男,1970年出生于黑龙江。喜爱江湖排局,并对江湖排局进行了近二十年的深入研究。师从哈尔滨象棋名家李中健、上海象棋名家朱鹤洲、苏州象棋名家周孟芳前辈。排局家钟志康、王方权、白宏宽、周平、卢建华、赵殿忠等排局界名人都是他的好友。 任“棋友排局研究会”常务委员、副秘书长,任“华工象棋网”超级版主,“泓弈棋牌网”版主,连续主编了《百花齐放象棋谱》第22、第23集。现任《棋友》杂志社编委、网络部部长、驻青岛办事处主任;《棋艺》杂志排局专栏撰稿人。2010年11月,由河南科学技术出版出版了他编著的《热门棋局揭秘》、《古今名局赏析》,同年11月成都时代出版社出版了他修订的《江湖百局秘谱》修订本。2012年2月由成都时代出版社出版了他编著的《街头棋摊揭秘》,2012年10月由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了他和象棋排局特级大师白宏宽先生合作编著的《渊深海阔象棋谱新编》和《蕉竹斋象棋谱精编》,均深受好评。 |
| 目录 | |
| 编辑推荐 | |
| 江湖棋局一直有种神秘色彩,本书的棋局是从全国各地的棋摊搜集来的,很具有代表性。 |
| 文摘 | |
| 《江湖棋局搜秘》是“华南神龙”陈松顺前辈的作品,全书有两个特色。一是它的棋局来源,是《象棋报》的读者从全国各地的棋摊搜集来的。二是这些棋局经过广大象棋爱好者多年来的研讨,其中不少深藏不露的变化一一浮现出来了。由于选题好、写法独特,深受广大读者喜爱,因此《江湖棋局搜秘》一书出版后多次再版,成为一部经典的江湖排局佳作。笔者在少年时得到此书,如获至宝,大开眼界,为书中精妙的着法深深吸引。可以说,笔者研究江湖排局是深受《江湖棋局搜秘》一书的影响和启发。 《江湖棋局搜秘》是1991年出版的,距今已经有20多年了,有一些棋局的结论和变化有了新的定论,如果对《江湖棋局搜秘》进行一次修订,那么陈松顺前辈的这部经典佳作将更为。 陈松顺前辈是二十世纪四五十年代南国棋坛的风云人物,高手,是没有“大师”称号的大师。他曾与一代宗师杨官璘并肩作战,横扫港澳、京沪、汉杭等联队,被誉为“羊城双璧”“双打无敌”。 笔者修订陈松顺前辈的《江湖棋局搜秘》,心里是有压力的。 因为陈老乃名满天下的国手。惟尽心尽力一丝不苟地完成修订工作,才能对得起陈老的佳作。 这次修订坚持体现原谱的风格和特色,基本上沿用了原书精彩的文字部分。有些棋局变化较多,故笔者这次修订时将叙述方式做了调整。 本书出版之际,郑重地向陈松顺前辈、陈志刚老师致以衷心的感谢。在本书修订编写的工作中,得到好友敖日西先生的大力支持;承蒙挚友象棋排局特级大师白宏宽审校了部分棋局;收录了象棋名家钟志康、敖日西、朱小坚、白宏宽、卢建华、张云川、余卫东、沈通声、黄志琦先生的作品。在此一并向这些好友致谢! 江湖排局深奥繁复,由于笔者水平有限,本书不完善之处,敬请读者不吝赐教,实则万分感谢! |
| 序言 | |
这本书的语言风格,我得说,简直是一股清流。它没有那种刻意制造的悬念或者为了迎合大众口味而使用的那些网络热词,而是选择了非常典雅且富有韵味的叙事方式。作者的文字功底深厚,遣词造句之间,那种江湖的豪迈与隐士的淡泊被拿捏得恰到好处。我印象最深的是其中对场景的描绘,比如某处山谷的晨雾,或是某家客栈里昏黄的灯光,寥寥数语,画面感就跃然纸上,而且那种氛围感不是那种浮于表面的渲染,而是由内而外散发出来的江湖气息。读起来,你会发现很多句子值得反复咀嚼,它们不仅仅是在推动情节,更像是在阐述某种人生哲理。虽然节奏相对舒缓,但这种娓娓道来的叙述方式,反而更能让人体会到故事的厚重感和人物内心的挣扎。相比那些节奏飞快的现代武侠,这本书更像是用上好的宣纸慢慢晕染开的水墨画,需要你静下心来,才能品出其中三昧。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真是别出心裁,那种略带泛黄的纸张质感,配上古朴的字体,一下子就让人仿佛穿越回了那个风云变幻的武侠年代。我拿到手的时候,光是摩挲着封面上的那些烫金的纹路,心里就充满了对书中内容的期待。它不像现在很多武侠小说那样追求华丽的辞藻和光怪陆离的设定,反而有一种沉静的力量。内页的排版也处理得非常到位,字里行间都透着一股老派匠人的用心。特别是那些插图,虽然不是特别精美的那种高清印刷,但手绘的风格,每一笔都像是带着岁月的痕迹,让人对即将展开的故事充满了无限的遐想。我特别喜欢它那种“书卷气”,读起来有一种沉浸式的体验,好像你手里捧着的不是一本新书,而是一卷从尘封的古籍中发掘出来的珍宝。这本书的重量和手感也刚刚好,拿在手里既有分量感,又不会觉得笨重,非常适合静下心来慢慢品读。整体来说,光是这份对实体书的尊重和对细节的打磨,就足以让我对内容抱有极高的兴趣。
评分这本书的整体气质,给我一种“久违的经典感”。它没有刻意去模仿任何特定的风格,而是形成了一种独属于自己的韵味。我打开它的时候,那种朴实无华却又暗藏玄机的感觉,让我立刻想起了一些上个世纪中叶出版的文学作品,它们往往用最简洁的笔触勾勒出最复杂的人性图景。这本书似乎继承了这种传统,它不急于告诉你“发生了什么”,而是更关注“人物为何如此”。这种内在的张力,比外在的打斗场面更能吸引我。而且,从这本书的厚度和内容沉淀来看,它绝不是那种快餐式的消遣读物,它更像是作者倾注了大量心血,经过反复锤炼打磨的成果。每次合上书,总感觉自己刚刚经历了一场漫长而深刻的旅程,留下的回味悠长,这种“回味悠长”的感觉,正是衡量一本好书的重要标准。
评分这本书的排版布局,我必须称赞一番,它真的做到了在信息密度和阅读舒适度之间找到了一个完美的平衡点。每一页的留白恰到好处,不会让人感觉拥挤,文字的行距也经过了精心计算,使得视线移动起来非常流畅自然。即便是大段的对话场景,也不会因为文字堆砌而显得压抑。而且,我发现书中偶尔穿插的一些小小的装饰性符号,虽然不影响阅读理解,却极大地丰富了视觉体验,让翻书的过程变成了一种享受。这种对细节的关注,体现了一种对读者体验的深度关怀,不像某些只追求快速传播的出版物,只是简单粗暴地把文字塞进页面里。这本书的阅读体验是立体且多维的,它在不知不觉中引导你的阅读节奏,让你自然而然地沉浸其中,不会因为外界的干扰而轻易抽离。
评分从装帧的用心程度来看,这本书显然是献给真正热爱阅读的同好的。我注意到纸张的选择上,它似乎采用了某种特殊的纸材,使得即便是长时间阅读,眼睛也不会感到特别疲劳。而且,书脊的装订非常牢固,这对于一本我打算反复翻阅的书来说至关重要。我通常对那些装帧粗糙的书籍持保留态度,因为那往往意味着内容可能也缺乏打磨。但这本书完全不是这样,它从外在到内在,都散发着一种“值得收藏”的气质。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侧边切口的处理,非常干净利落,显示出印刷厂在细节上的专业度。这种对实体媒介本身的尊重,让我对作者和出版方产生了强烈的信任感,毕竟,愿意在这些“非核心”部分下如此功夫的制作者,其对故事本身的投入想必也同样巨大。这不仅仅是一本书,它更像是一件精心制作的手工艺品。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