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视频技术基础
定价:45元
作者:邓天平
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6-09-01
ISBN:9787111547167
字数:
页码:271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数字媒体专业规划教材:视频技术基础》由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
内容提要
本书讲述视频技术基础知识,不仅考虑到视频技术本身的快速发展,同时侧重的理论论述。主要内容包括:章介绍视频技术的光学基础、人眼视觉特性、视频图像的特点及其与人眼视觉之间的关系;第2章介绍视频信号获取的基本原理,在此基础上介绍逐行扫描和隔行扫描;第3章介绍视频信号的处理方式和模拟电视的制式;第4章介绍电视广播和视频信号传输的基本方式;第5章介绍视频信号的各种显示方式;第6章介绍数字视频技术的基础知识和相关的数字视频技术。
目录
作者介绍
文摘
版权页:
插图:
序言
序《视频技术基础》自2004年由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出版以来,先后在华中科技大学等多所院校使用,同时作为湖北省历年大学自学考试的选用教材。此外,作者曾先后多次在湖北省、广东省东莞市的广电系统在职人员培训班的讲课中使用该教材,得到了广大读者的肯定和支持。作者在使用该教材授课时,特别对华中科技大学电子信息工程专业、通信工程专业的2001级和2002级学生进行了全面调查,广泛征求了他们对教材的意见。这次再版,许多建议已经体现在新版中了。
近些年来,视频技术在许多领域应用得更加广泛,但基本技术和内容相对稳定。基于此,再版时延续了原来的结构和风格,保留了原来的基本内容、原理和技术。为了适应学科发展的需要和教学内容改革的要求,对原版有关章节的内容进行了修改和调整,删去了技术过时和局部知识过细、过难的内容,补充了新的应用技术。
本书作者长期工作在高校的教学科研线,写书、教书、用书三者结合,在教与学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他们能在备课中发现问题,也能在教学现场听取学生意见,相信摆在读者面前的是一本与时俱进的“新书”。
电子信息学科是当今发展快的学科之一,作为其中的一个分支,视频技术的发展使民众真真切切地感受到带给他们的是越来越丰富多彩和赏心悦目的电视节目,实时图像信息更接近客观世界的原型,能及时反映事物的本质和内涵。视频技术走过了从模拟到数字,再从数字到数据化、网络化的历程,人们对视频信息的需求和依赖与日俱增。在编写再版教材时,作者试图将原书的内容按照技术的发展推进,但在有限的学时、现有的框架内介绍有关内容,无疑是一种挑战。
我相信本书的出版对视频技术相关课程教学质量的提高将起到重要作用,对外同行也会有的参考价值。
华中科技大学电子信息与通信学院教授谈新权
这本书的书名听起来非常“硬核”,这正是我所需要的。我对视频制作流程中涉及到的一些底层硬件和软件接口很感兴趣。例如,在计算机图形学和视频处理交汇的地方,GPU加速在视频编码和解码中扮演了什么角色?如果书中能介绍CUDA或OpenCL在并行处理视频帧方面的应用案例,那将极大地拓宽我的视野。此外,关于视频存储和传输介质的特性,这本书是否有涉及?比如,SSD和传统硬盘在处理高码率视频数据流时的I/O瓶颈差异,以及RAID配置在媒体服务器中的最佳实践。我渴望了解的不仅仅是算法,更是如何将这些算法高效地部署到实际的生产环境中,实现低延迟、高吞吐量的视频处理流水线。一本真正意义上的“基础”教材,应该能提供这种从理论到实践的桥梁。
评分我一直在寻找一本能够系统梳理视频编码和解码流程的专业书籍,希望这本《视频技术基础》能填补我的知识空白。我尤其好奇它在不同码流格式上的覆盖深度。比如,MPEG-2、H.264(AVC)和最新的H.265(HEVC)之间在压缩效率和复杂度上的权衡是如何体现的?书中是否会涉及运动估计和补偿的具体算法细节,比如块匹配的优化策略?如果能深入探讨熵编码,如CABAC和CAVLC的实现机制,那对我进行高性能视频处理的研究将大有裨益。对于流媒体技术,比如自适应比特率流(ABR)的原理,以及如何利用Chunked Transfer Encoding或DASH/HLS协议实现流畅的播放体验,我也希望能得到详尽的阐述。这本书若能将这些复杂的概念用清晰的图示和严谨的数学推导来呈现,那它无疑将成为我案头的常备工具书。
评分说实话,我更倾向于寻找那种能够让我对“未来”有所预见的书籍,而非仅仅回顾历史。因此,我对《视频技术基础》中对下一代视频技术的展望非常关注。比如,8K分辨率已经走在路上,那么围绕更高分辨率和更高帧率(HFR)视频的挑战在哪里?是带宽问题,还是人眼感知极限的物理限制?更关键的是,三维视频(3D Video)和沉浸式媒体,如VR/AR视频,它们的数据结构和编码方式与传统二维视频有何根本区别?视差信息的编码、多视角视频的传输挑战,这些都是目前行业内亟待解决的问题。如果这本书能提供一个关于这些新兴领域的技术路线图,并解释支撑这些技术的基础数学和信号处理原理,那么它就不仅仅是一本“基础”书,而是一本具有前瞻性的指南,能帮助我提前布局未来的技术栈。
评分作为一名对后期制作感兴趣的从业者,我对《视频技术基础》中关于视频质量评价指标的章节充满期待。仅仅知道如何拍摄和编辑是不够的,我们必须学会量化“好”与“坏”。这本书是否会详细介绍客观质量评估方法,比如PSNR(峰值信噪比)和SSIM(结构相似性指数)的计算公式及其局限性?更进一步,如果能触及主观质量测试(如双刺激失真评分DSIS或ABX测试)的标准和实施流程,那就更完美了。此外,高动态范围(HDR)技术是当前的热点,我希望书中能详细解释诸如PQ(Perceptual Quantizer)和HLG(Hybrid Log-Gamma)的传输函数,以及如何处理和显示具有更广色域和亮度的内容。仅仅谈论分辨率提升是不够的,真正的技术进步在于如何更真实地还原人眼所感知的世界,这一点,我希望这本书能给出深入的解答。
评分这本《视频技术基础》的介绍真是让人眼前一亮,我迫不及待地想知道里面到底讲了些什么。首先,从书名来看,它似乎很直接地切入了视频制作的核心——技术。我希望能看到对数字视频信号处理的深入剖析,比如从模拟到数字转换过程中的关键步骤,以及采样率、量化位数这些基础概念是如何影响最终画质的。我特别关注色彩空间,比如YUV和RGB之间的转换机制,以及如何理解和应用不同的色彩子采样(如4:2:0、4:2:2)。如果书中能详细解释无损压缩和有损压缩的原理,特别是像MPEG系列或H.26x系列编码器背后的数学模型,那就太棒了。毕竟,要真正掌握视频技术,不能停留在“会用”的层面,而是要理解“为什么”会这样处理。我期待这本书能提供足够扎实的理论基础,让我能够从底层逻辑上理解视频流的构成和传输,而不是仅仅停留在软件操作层面。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