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大自然的色彩探秘
定价:49.80元
作者:涂华民著
出版社:化学工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5-08-01
ISBN:9787122239211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天空为什么是蓝色的?萤火虫的发光有什么特点?变色龙是如何实现变色的?植物园里的四季颜色为什么不同?动物为什么会有保护色 ......要想了解这些知识,赶快加入本书,书中讲述了各种类型动植物、自然之色产生的原因或机理,阐述物质的微观结构是怎样决定和影响它们的色彩。内容编排与选取上以各类别的“颜色”为主线,力争图文并茂,通过深入浅出的讲述,将难以理解的不同类别的自然之色与无数引人入胜的具体色彩实例结合起来,同时又将看似普通的颜色现象,归纳、总结出其深刻的“起源”。书中内容对于读者增加广博的知识,提高科学素养起到了非常好的促进作用。
本书面对的读者群体可以是青少年,也可以是化学、专业、美术、艺术设计专业等文理科通用,为开设全校性公选课服务,为社会各类群体提神食粮。
目录
作者介绍
涂华民,河北师大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教授,主要从事无机化学本科和研究生专业基础课的讲授,并从事无机化学相关领域的基础科研工作,重点侧重于新型功能材料与新能源方面的应用研究,对于分子生物无机化学及谱学分析技术方面有一定的基础。担任《光谱实验室》杂志编委。目前在校开设《颜色与化学》公开课程,深受学生喜爱。
文摘
序言
作为一个对自然界的美学和科学都有着浓厚兴趣的人,《大自然的色彩探秘》这本书绝对是我的心头好。它不仅仅是一本科普读物,更像是一本引导我重新审视我们所处世界的“色彩说明书”。我一直以为,花朵的颜色是它们最直接的“名片”,但这本书让我了解到,许多花朵会发出紫外线,而这种紫外线对人类来说是看不见的,但对蜜蜂等昆虫来说,却是它们寻找花蜜的重要指引。这种“看不见的色彩”,彻底刷新了我的认知。书中还探讨了动物的“保护色”和“警戒色”,比如一些毒蛇鲜艳的颜色,是在向潜在的捕食者发出警告,而一些昆虫则巧妙地利用色彩来模仿其它危险生物,这是一种生存的策略,也是色彩的智慧。我尤其喜欢书中关于“月光下的色彩”的章节,讲述了在低光照环境下,我们如何通过视锥细胞和视杆细胞的协同作用,来感知到相对单调的色彩,以及为什么月光下的世界总是带有一层神秘的蓝色调。这本书的插图也非常精美,那些照片和手绘图,将大自然的色彩之美展现得淋漓尽致,让我仿佛置身其中,用眼睛去“品尝”这些色彩。它让我明白,色彩的背后,是生命的密码,是生存的智慧,是宇宙的律动。
评分我一直对色彩有着一种莫名的情愫,但《大自然的色彩探秘》这本书,让我从一个全新的角度去理解了它。它不仅仅是在谈论我们肉眼可见的颜色,更是挖掘了色彩背后隐藏的科学奥秘。我一直很好奇,为什么有些宝石会有如此迷人的色彩,比如红宝石的红,蓝宝石的蓝,这本书里就解释了这些色彩是如何由矿物晶体结构中的杂质原子以及晶格畸变所产生的。而且,它还探讨了自然界中颜色的形成机制,比如光的反射、吸收、散射、衍射等物理过程,以及色素的化学结构和性质。我最感兴趣的是关于“天空的蓝色”的解释,原来这并非是大气层本身是什么颜色,而是太阳光在穿过大气层时,空气分子对短波长的蓝光散射作用更强,导致天空呈现出蓝色。读这本书,就像是在为我的好奇心一一解开谜团,让我对这个世界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它不是简单地罗列知识点,而是通过流畅的叙述和生动的例子,将科学知识巧妙地融入其中,让我读起来既不觉得枯燥,又能学到很多东西。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生命的色彩”的讨论,比如为什么一些动物会通过改变皮肤的颜色来调节体温,这是一种多么巧妙的适应环境的方式。这本书让我觉得,大自然真的是一个充满智慧的艺术家。
评分《大自然的色彩探秘》这本书,真是一场视觉与智慧的盛宴。我一直以为,我们看到的色彩就是我们感受到的全部,但这本书让我明白,色彩的世界远比我想象的要丰富和复杂得多。它不仅仅是关于颜色的美学,更是关于色彩的科学。比如,书中详细介绍了植物为什么会有那么多的绿色,原来是因为叶绿素在光合作用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叶绿素对红光和蓝光的吸收以及对绿光的反射,造就了植物的翠绿。我还了解到,一些海洋生物,比如珊瑚,它们绚丽的色彩并不是简单的色素堆积,而是复杂的生物化学反应和共生藻类共同作用的结果。这本书的叙述方式非常独特,它将科学的严谨性与文学的生动性完美结合,让我在阅读过程中,不仅吸收了知识,还感受到了文字的力量。我尤其喜欢书中关于“变色龙”的章节,它详细解释了变色龙是如何通过改变皮肤细胞中色素颗粒的分布和排列,来快速改变自身颜色的,这是一种多么神奇的生理机制!它让我看到了生命进化的奇妙之处。这本书还拓展了我对色彩的理解,它让我明白,色彩不仅仅是用来区分事物,更是生命之间交流、生存、繁衍的重要媒介。总而言之,这本书让我对大自然的美丽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让我对科学充满了敬畏。
评分一直以来,我都很喜欢探究事物背后的奥秘,而《大自然的色彩探秘》恰恰满足了我这个好奇心。这本书以一种极其系统的方式,揭示了自然界中五彩斑斓的背后逻辑。我一直对蝴蝶翅膀上那些令人惊叹的图案和色彩感到好奇,这本书里就详细讲解了蝴蝶翅膀鳞粉的结构如何通过物理光学原理产生虹彩效果,那种光泽的变化简直是鬼斧神工。而且,书中还深入到了海洋生物的色彩世界,比如一些深海鱼类发出的冷光,它们是如何产生和利用这种独特的光源的,这比我之前想象的要复杂得多。我还对土壤的颜色产生了新的认识,原来土壤的颜色不仅与有机质含量有关,还与其中的矿物质成分,如氧化铁、锰等密切相关,不同的金属元素在氧化状态下的不同,会呈现出千变万化的色彩,从黄褐到红棕,再到黑紫,每一种颜色都讲述着这片土地的故事。作者在讲解过程中,没有回避科学术语,但又非常巧妙地将其融入到通俗易懂的叙述中,比如在讲到光合作用时,会自然而然地引出叶绿素的化学结构及其吸收光谱的特性,让你在不知不觉中就get到了核心知识点。更让我惊喜的是,书中还涉及到了生物的拟态和伪装,一些动物利用色彩来融入环境,躲避捕食者,或是吸引配偶,这种生存智慧的色彩运用,让我不得不佩服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这本书就像一本百科全书,又像一个严谨的科学报告,但它包裹着一层艺术的诗意,让我沉醉其中。
评分这本《大自然的色彩探秘》真是让我大开眼界!我一直以为大自然的色彩不过是花花草草那么简单,但这本书完全颠覆了我的认知。它不仅仅是罗列各种颜色的名字,而是深入浅出地讲解了色彩的科学原理。读完它,我才明白,原来我们看到的红色、蓝色、绿色,背后都蕴含着复杂的物理和化学知识。比如,书中详细解释了植物叶片之所以呈现绿色,是因为叶绿素吸收了红光和蓝光,而反射了绿光。我还学到了,一些鸟类鲜艳的羽毛色彩,并非仅仅是色素的作用,而是光线在羽毛微观结构上发生的衍射和干涉所致。这本书的语言非常生动有趣,没有那些枯燥的专业术语,而是通过大量的例子和类比,将复杂的概念变得易于理解。比如,它用彩虹的形成来解释光的折射和色散,用不同晶体的颜色来展示矿物成分对色彩的影响。读这本书的过程,就像是在进行一场奇妙的科学探险,每一次翻页都充满了惊喜。我特别喜欢书中对不同文化中色彩象征意义的探讨,比如红色在东方文化中的吉祥寓意,以及在西方文化中可能代表的危险或热情。这让我从更广阔的视角去理解“色彩”这个概念,它不仅仅是视觉的享受,更是一种文化符号和情感的载体。总的来说,这本书是一次美妙的知识之旅,它让我对大自然的美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激发了我对科学的浓厚兴趣。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