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气候变化背景下生物多样性保护管理方略——以江西典型自然保护区为例
定价:24.00元
售价:16.3元,便宜7.7元,折扣67
作者:许爱民
出版社:中国环境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2-10-01
ISBN:9787511111357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大16开
商品重量:0.259kg
许爱民等编著的《气候变化背景下生物多样性保护管理方略》结合全球气候变化背景,分析了江西典型自然保护区生态系统的现状、未来变化的情景和应采取的对策,内容涉及生态系统服务、生态系统综合管理、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可持续利用。
1 引言
2 气候变化背景下生态系统脆弱性
2.1 生态系统脆弱性概念与内涵
2.2 生态系统脆弱性驱动力分析
2.3 生态系统退化的代价
2.4 气候变化对生态系统脆弱性的影响
3 江西气候变化的基本事实和自然保护区现状
3.1 江西省气候变化基本事实和预测
3.2 江西自然生态系统特征
3.3 江西省自然保护区概况
4 典型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评价
4.1 三个典型自然保护区概况
4.2 生态环境评价技术方法
4.3 九连山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评价
4.4 南风面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评价
4.5 南矶湿地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评价
5 气候变化脆弱性评估理论与方法
5.1 气候变化脆弱性评估理论
5.2 气候变化脆弱性评估技术方法
6 九连山保护区气候变化脆弱性分析与应对
6.1 保护区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管理面临的威胁
6.2 保护区应对气候变化脆弱性评估
6.3 保护区应对气候变化的管理策略
7 南风面保护区气候变化脆弱性分析与应对
7.1 保护区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管理面临的挑战与威胁
7.2 保护区应对气候变化脆弱性评估
7.3 保护区应对气候变化的管理策略
8 南矶湿地保护区气候变化脆弱性分析与应对
8.1 保护区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管理面临的威胁
8.2 保护区应对气候变化脆弱性评估
8.3 应对气候变化的管理策略
9 气候变化背景下生物多样性保护策略
9.1 生物多样性保护障碍分析
9.2 生物多样性保护路径分析
9.3 生物多样性保护管理方略
10 结论
参考文献
我对《气候变化背景下生物多样性保护管理方略——以江西典型自然保护区为例》这本书的期待,更多的是它能否为我提供一种全新的视角来审视生物多样性保护。在我看来,气候变化不仅仅是影响生态系统的外部因素,它更是改变了我们思考保护问题的基本出发点。我希望书中能深入探讨,在气候变化的“新常态”下,我们应该如何重新定义“健康”的生态系统,如何评估“稳定”的生物多样性,以及如何规划“可持续”的保护目标。书中对江西典型自然保护区的案例分析,应该能够清晰地展现出,不同区域、不同类型的保护区在面对气候变化时,所暴露出的脆弱性以及所展现出的韧性。我希望书中能够提供一些关于“适应性管理”的深入讨论,例如,如何建立一个能够快速响应环境变化的监测预警和决策反馈机制?如何通过生态修复和景观重塑等手段,增强生态系统的适应能力?我期待这本书能让我认识到,生物多样性保护不再仅仅是被动的“守卫”,而应该是一种积极主动的“赋能”,让自然生态系统能够更好地适应和抵御气候变化的冲击。
评分坦白讲,我购买这本书很大程度上是被“气候变化”和“生物多样性保护”这两个词汇所吸引。在我看来,这是当今人类社会最紧迫的两个议题。当我开始阅读《气候变化背景下生物多样性保护管理方略——以江西典型自然保护区为例》时,我最想了解的是这本书的理论深度。它是否引用了最新的气候变化科学研究成果,例如IPCC的报告,并将其与生物多样性领域的前沿研究相结合?书中对于“管理方略”的探讨,是否涉及了生态学、经济学、社会学等多学科的视角?例如,在制定保护区管理计划时,是否考虑了当地社区的生计问题,是否引入了生态补偿机制?我期待书中能呈现出一种系统性的管理框架,能够帮助理解如何从顶层设计到基层执行,全面有效地推进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同时,我也关注书中对江西典型自然保护区的案例选择是否有其独特性和代表性,这些案例是否能够反映出不同生态系统类型、不同保护级别所面临的共性问题和个性挑战,并从中提炼出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管理经验。
评分收到这本《气候变化背景下生物多样性保护管理方略——以江西典型自然保护区为例》后,我迫不及待地翻开了。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书中精美的插图和清晰的地图,它们为我描绘了一个生动的江西自然保护区图景。我尤其关注的是,书中是如何通过科学的数据和严谨的分析来论证气候变化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的。比如,书中是否提供了不同年份的物种监测数据,并将其与当年的气候数据进行关联分析?是否运用了模型来预测未来气候变化情景下,某些旗舰物种或濒危物种的生存风险?对于“方略”的阐述,我希望它不是泛泛而谈,而是能提供具体的、可操作的建议。例如,在湿地保护区,面对降水不均的问题,是否提出了雨水收集利用或人工湿地构建的方案?在森林保护区,如何应对森林火灾频发和病虫害蔓延的风险,书中是否给出了相应的林相改造或健康监测的措施?我希望这本书能够为我打开一扇窗,让我看到科学家和管理者们是如何在现实的复杂环境中,用智慧和汗水守护生命的火种,并为我提供一些启示,思考如何在自己的领域或生活中,为生物多样性保护贡献一份力量。
评分这本书的标题深深吸引了我,"气候变化背景下生物多样性保护管理方略——以江西典型自然保护区为例"。我一直对我们星球上日渐严峻的生态挑战感到忧虑,而生物多样性作为地球生命力的基石,其保护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同时,气候变化又是当前全球面临的最大威胁之一,它对生态系统造成的冲击是系统性的、深远的。将这两者结合起来,并聚焦于具体的区域案例,让我觉得这本书的研究价值和现实意义都非常突出。我想象中,这本书应该会深入剖析气候变化是如何具体地影响江西地区不同类型的自然保护区的生物多样性,例如,极端天气事件的频发是否导致了某些物种的栖息地丧失或数量锐减?升温和降水模式的改变又会如何驱动物种迁移和群落结构的演变?而“保护管理方略”这一部分,更是我期待的重中之重。我希望能从中了解到,在如此复杂的背景下,江西的保护区管理者们是如何制定和实施有效的保护措施的,他们采用了哪些创新性的方法来应对气候变化的挑战,例如,是否引入了适应性管理策略,是否加强了物种迁徙廊道的建设,是否开展了气候变化情景下的物种恢复计划等等。书中对具体保护区案例的剖析,应该会带来非常生动和接地气的论述,能够让我更直观地理解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评分从书名《气候变化背景下生物多样性保护管理方略——以江西典型自然保护区为例》来看,我对其研究的实操性和案例分析的详实程度抱有很高的期望。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一套“拿来即用”的保护管理工具包,或者至少能够提供清晰的思路和方法论。比如,在应对气候变化带来的物种分布范围改变时,书中是否探讨了建立跨区域合作保护网络的重要性?是否提出了动态调整保护区边界或设立新保护区的必要性?对于“方略”的探讨,我更关注其具体实践层面的创新。有没有提出利用大数据、遥感技术等现代科技手段来提升监测效率和管理精度?是否探讨了如何通过公众参与、志愿服务等方式,汇聚社会力量共同参与保护工作?此外,我也想了解书中是如何评价和反思过往保护工作的成效的,是否存在一些案例能够说明,在气候变化的新形势下,过去的某些保护策略可能不再适宜,需要进行调整和优化。这本书应该能让我看到,在复杂多变的自然环境下,保护工作是如何不断探索和前进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