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再嚮總理說實話
定價:32.00元
售價:21.8元,便宜10.2元,摺扣68
作者:李昌平著
齣版社:中國財富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2-08-01
ISBN:9787504742322
字數:
頁碼:
版次:5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kg
如果說十年前李昌平《我嚮總理說實話》是側重於有關“三農”具體問題的揭露、涉及“三農”不良現象的批評,激憤而痛切,《再嚮總理說實話》一書則更多是對前三十年“三農”政策的梳理和盤點,用一種宏觀而國際化的視野來看待中國“三農”問題的得失,對站在十字路口的中國“三農”問題指齣瞭未來三十年的發展之路,可謂理性而懇切。作者的很多剖析讓人震撼、深思,甚至焦慮不安。
農業:多年來農業增産而農民不增收的政策性失誤在哪裏?如何應對國際上某些國傢的“農産品武器化”戰略?如何避免“中國拐點”的齣現?
農村:中國農村城市化的道路應該如何選擇?基於熟人關係的農村社群,如何管理更為閤理?村社共同體的優勢在哪裏?
農民:如何增強中國農民的自主性,提高農民的社會地位?如何加強對農民的社會保障?如何解決農民貸款難、脫貧難的現象?
……
這些令人矚目的問題,都可以在本書中找到說法。讓我們走進李昌平的“三農”世界,傾聽他的聲音,分享他的智慧。
李昌平,“三農”問題專傢。現任中國鄉村規劃設計院院院長、香港樂施會中國項目部顧問、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教授、中國經濟體製改革研究會研究員等職。有過17年農村工作經驗。做過大學老師、媒體記者編輯、企業管理者和NGO項目官員。
2000年3月上書硃鎔基總理反映“農民真苦、農村真窮、農業真危險”,得到政治局多名常委的迴應,引發全社會對“三農”問題的高度重視;同年9月辭職南下廣東打工,在公開呼籲“給農民同等國民待遇”。
主要著作:《我嚮總理說實話》《我嚮百姓說實話》《大氣候》《稅費改革背景下的鄉鎮體製研究》等。其專著《中國農村狀況》《中國農村改革反思》,以英文、日文、越南文在多國齣版。此外,在外發錶文章數百篇。
2 000年以來,獲《南方周末》2000年“年度人物”、中國改革開放30年“風雲人物”、中國*行動能力的“三農”人物等稱號。
這本書的裝幀設計真是讓人眼前一亮,封麵那種沉穩又不失力量感的色調,一下子就抓住瞭我的注意力。拿到手裏,紙張的質感也挺舒服,不是那種廉價的、一摸就掉渣的材料,看得齣在細節上還是用瞭心的。我通常比較注重閱讀體驗,一本好書的觸感和視覺享受同樣重要。尤其是這種偏嚮於嚴肅題材的作品,如果封麵設計得過於花哨或者平淡,都會讓人提不起興趣。這個版本的處理,既有曆史的厚重感,又隱約透露齣一種不屈服的力量,非常貼閤我對這類深度思考類書籍的期待。書脊上的字體排版也顯得大氣,在書架上陳列起來,也很有檔次。而且,這本書的開本拿在手裏感覺非常閤適,不會太大導緻閱讀時需要費力支撐,也不會小到讓人覺得內容被局限。我希望能盡快沉浸到文字構築的世界裏去,但光是這份初步的實體接觸體驗,已經讓我對接下來要讀的內容充滿瞭美好的想象和期待。看得齣來,齣版社對這本書的包裝是經過深思熟慮的,絕非敷衍瞭事,這無疑為閱讀過程增添瞭一份儀式感。
評分物流和包裝體驗也絕對是影響我對一本書整體印象的重要一環。這次的配送服務非常迅速,包裹的防護措施做得非常到位,書本完好無損地送達,邊角都沒有任何磕碰或受潮的痕跡。這對於一個注重藏書價值的人來說至關重要。在如今這個時代,電子閱讀固然方便,但紙質書那種獨有的、與實物互動的過程是無法替代的。它承載瞭時間和空間的信息,以及傳遞者和接收者之間的某種默契。這本書的送達過程流暢而專業,讓我對這次的購買體驗感到非常滿意。這種對細節的尊重,也間接提升瞭對書籍內容的期待值,因為我潛意識裏會認為,一個注重流程和細節的平颱或齣版方,也必然會在內容本身上精益求精。期待它能像它的外包裝一樣,提供一個完美無瑕的閱讀旅程。
評分購買一本書,很多時候也是對作者思想體係的一種投資。我關注這位作者在處理曆史與現實關係時的立場和深度。這類作品最忌諱的就是陷入簡單的道德審判,或者為瞭迎閤當下的某種思潮而進行片麵的解讀。我更傾嚮於那些能夠呈現齣“復雜性”的作品,即承認人性的多麵性,以及曆史進程的不可逆轉性與多重因果律的交織。這本書如果能做到這一點,它就能提供一個更廣闊的觀察平颱,而不是僅僅提供一個明確的“答案”。我希望它能引發我進行更深層次的反思,甚至是對我自己固有觀念的挑戰。那種讀完後,讓你在閤上書本的那一刻,世界觀似乎被輕輕地挪動瞭一點點的感覺,纔是真正有力量的閱讀體驗。一本真正有價值的書,應該是能持續在你腦海中迴響的背景音,而不是曇花一現的激情。
評分我一直對那種敘事視角獨特、能夠提供多維度觀察角度的作品抱有極大的興趣。這本書的章節安排似乎非常精妙,從目錄上看,它沒有采用傳統的綫性時間推進方式,而是像一個多棱鏡,從不同的側麵摺射齣某些關鍵事件或人物的復雜性。這種結構安排本身就極具挑戰性,因為它要求作者對全局有著清晰的把握,同時又能精準地在每一個片段中注入足夠的張力。我尤其欣賞那些敢於跳齣主流敘事框架,去挖掘被主流忽視的角落或被刻意簡化的人物側麵的作品。閱讀過程就像是參與一個智力遊戲,需要讀者不斷地將碎片化的信息重新組閤、校準自己的認知。如果這本書能做到這一點,它就不僅僅是一本簡單的記錄或闡述,而更像是一次深入人心的思想探險。我期待它能揭示齣那些隱藏在錶麵之下的微妙關聯和深層動機,而不是僅僅停留在對事件本身的羅列和評判上,那樣的閱讀體驗會顯得膚淺而乏味。
評分從我過去閱讀其他同類型書籍的經驗來看,真正優秀的作品,其語言風格往往是其靈魂所在。我非常注重文字的“氣味”,有些文字是乾澀的,有些則是豐沛流動的,有些尖銳如刀,有些則溫潤如玉。這本書的語言風格,從我初步翻閱的幾個段落來看,展現齣一種剋製而有力的美感。它沒有使用過多華麗的辭藻堆砌,而是選擇瞭更為精準、更具穿透力的錶達方式。這種“少即是多”的文字哲學,在處理宏大主題時尤為關鍵,因為它能讓讀者在不被過載信息淹沒的同時,深入體會到字裏行間蘊含的重量。我特彆留意瞭作者在描述關鍵衝突點時的用詞選擇,那往往是判斷一位作者功力的試金石。如果作者能夠恰到好處地拿捏敘事的情感溫度,不煽情但又能讓人感同身受,那麼這本書的價值無疑將大大提升。我希望它能有一種久經沉澱後的清醒感,而不是意氣用事的激昂,那樣纔能在曆史的長河中站得住腳。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