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信息
书名:寻找中国美古建筑:山西(第2版)
定价:58.00元
售价:34.8元,便宜23.2元,折扣60
作者:《亲历者》编辑部
出版社:中国铁道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04-01
ISBN:9787113225452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胶订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寻找中国美古建筑:山西(第2版) 解剖式赏析“文物*省”山西保存完好、文物价值高、欣赏价值高的传统建筑:
◎100 座山西建筑巨作详细剖析。
◎29个山西经典古城、大院、寺庙、名山等。 
◎300 幅精美的建筑全景、建筑细节照片。 
 ◎30 幅精细建筑透视手绘图、建筑群俯瞰图。
 ◎拉线图解式赏析老祖宗传给后人的建筑瑰宝。
◎专题介绍建筑摄影技巧、中国传统建筑发展脉络。
◎直观的山西古建筑分布图、山西建筑历史大事记。
◎交通、门票、住宿、美食、周边景点等实用旅游资讯。没有术语,只有艺术,只有建筑的故事……
内容提要
寻找中国美古建筑:山西(第2版) 这是一本介绍山西古建筑的旅游图文书。本书从山西保存完好的晋商大院、寺庙等类型建筑中,遴选出乔家大院、皇城相府、五台山寺庙群、悬空寺等30余所古建筑(群),用图解的方式,介绍这些建筑的艺术特征、风格和结构。书中收录有大量精美的建筑剖视手绘图,直观地展现建筑布局及建筑内部结构,让读者更加容易读懂看似高深的古建筑。书中还有相关的建筑知识、民风民俗、旅游攻略、摄影经验和技巧的介绍。
目录
目录
山西建筑历史篇 4
山西建筑鉴赏篇 8
山西建筑行摄篇 18
山西建筑巨作篇 22
PART 1
太原—忻州—朔州—大同
晋祠 32
阎锡山故居 40
南禅寺 46
佛光寺 50
五台山 54
应县木塔 64
悬空寺 70
大同古城 76
云冈石窟 88
PART 2
太原—晋中—临汾—运城
常家庄园 102
乔家大院 110
渠家大院 118
平遥古城 126
镇国寺 138
双林寺 144
王家大院 152
绵山 160
霍州古城 170
洪洞 178
临汾尧庙 188
丁村民居 194
运城 200
PART 3
太原—长治—晋城—阳城
天台庵和大云院 214
观音堂 220
法兴寺 224
玉皇庙 230
皇城相府 236
郭峪村 244
西文兴村 248
示意图目录
晋祠 34
晋祠圣母殿 36
阎锡山故居 42
南禅寺 48
南禅寺大佛殿 49
佛光寺 52
佛光寺东大殿 53
五台山 56
五台山显通寺无梁殿 59
五台山塔院寺大白塔 63
应县木塔 67
悬空寺 73
大同古城 78
云冈石窟1-8 窟 90
云冈石窟9-20 窟 92
云冈石窟0 窟 98
常家庄园 104
乔家大院在中堂 112
乔家大院 113
渠家大院 120
平遥古城 128
平遥古城城墙 132
镇国寺 140
双林寺 146
王家大院 154
绵山 162
霍州古城 172
霍州署衙 174
霍州观音庙 176
洪洞导览 180
洪洞大槐树 182
广胜寺上寺 184
临汾尧庙 190
运城导览 202
永乐宫 206
法兴寺 226
玉皇庙 232
皇城相府 238
郭峪村 246
西文兴村 250
作者介绍
寻找中国美古建筑:山西(第2版) 《亲历者》编辑部是一个由多位有丰富旅行经验、长期编写旅游类图书的专职作者,以及一批热爱行走、热爱文字的撰稿人组成的专业编写团队,曾编写过“Follow Me系列”“Let's Go系列”等一批深受读者好评的旅游类书籍。
文摘
序言
我特别欣赏这本书在结构编排上所展现出的匠心独运。它并非简单地按照地理位置或时间顺序进行堆砌,而是似乎在构建一条清晰的“审美脉络”。每一章节的过渡都非常自然流畅,仿佛带领读者在不同的历史场景中穿梭,但始终有一条清晰的主线贯穿始终,那就是对“中国美学精髓”的提炼与展现。书中对于一些核心概念的阐释,比如“天人合一”的理念在建筑布局中的体现,或者不同朝代风格的演变差异,都没有停留在书本知识的层面,而是通过大量的实景对比和空间分析,变得直观易懂。这种层层递进的解读方式,极大地拓宽了我的审美视野,让我开始跳出“看热闹”的层面,尝试去“读懂”一座建筑的语言。它教会了我如何去观察一扇窗的开合,如何去体会一进院落的空间韵律,这种方法论的传授,远比单纯的知识点记忆要宝贵得多。
评分这本书的叙事节奏把握得非常巧妙,它不像某些学术著作那样干巴巴地罗列史料和数据,而是采用了非常个人化、极具代入感的“亲历”视角。作者似乎真的是用脚步丈量了每一处古迹,笔触中充满了真挚的敬畏与热爱。在描述那些宏伟的斗拱飞檐时,语言是充满力量和激情的,让人仿佛能听到木材被雕琢时的声响,感受到工匠们当年劳作的汗水。而转向描写那些不起眼的小细节,比如一处斑驳的苔藓,或是一块被岁月侵蚀的碑文时,文字又变得极其细腻和温柔,充满了哲思。这种叙述上的张弛有度,使得阅读过程成为一种享受而非负担。它成功地将冷硬的建筑结构,注入了鲜活的人文温度,让读者在了解其结构之美的同时,也能够感知到它背后所承载的时代情绪和生活气息。这种叙事策略,极大地拉近了读者与古建之间的距离,使得“学习”的过程,变成了一场充满发现乐趣的探险。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着实让人眼前一亮。封面那种略带复古的暖色调,配上精致的排版和略微做旧的纸张质感,初上手就能感受到一股扑面而来的历史厚重感,仿佛捧在手里的不是一本新书,而是一件流传下来的老物件。内页的印刷质量也是没得说,文字清晰锐利,图片色彩还原度极高,尤其是那些大幅的建筑照片,细节之丰富,光影之细腻,让人忍不住想要伸手去触摸那些砖瓦的纹理。装订处的处理也很扎实,书脊平整,翻阅起来非常顺手,即便是经常翻看也不会担心很快散架。整体来看,这本书在“物”的层面就做到了极高的水准,这对于一本承载着文化遗产的图册来说,是至关重要的一环。它不仅仅是知识的载体,更是一件值得收藏的艺术品,放在书架上也是一道别致的风景线,体现了出版方对内容价值的尊重和对读者体验的用心。每次翻开它,都能被那种细致入微的匠人精神所感染,这种对细节的打磨,在如今这个追求效率的时代,显得尤为珍贵。
评分从阅读体验来看,这本书的文字表达力达到了一个相当高的水准,它成功地在“专业性”和“可读性”之间找到了一个近乎完美的平衡点。作者的遣词造句极具画面感和音乐性,读起来朗朗上口,没有任何晦涩难懂的术语堆砌,即使是对建筑学一窍不通的普通读者,也能轻松进入状态。更为难得的是,它不仅仅是客观地记录,还时常流露出一种对传统工艺失传的忧虑和对当下保护现状的深沉反思。这种带着批判性眼光和深厚情感的介入,使得这本书的厚度大大增加。它不仅仅是回顾过去的美好,更是在叩问我们如何面对和珍视这份遗产的未来。这种既怀古又思今的复杂情怀,让这本书读罢之后,余味悠长,让人陷入沉思,而不是合上书本就遗忘。
评分这本书最让我感到惊喜的是它对于“地方性”的深入挖掘。它没有满足于介绍那些举世闻名的宏伟宫殿,而是将大量的笔墨倾注于那些隐藏在寻常巷陌、偏远山村中的宝贵遗存。正是这些看似“不起眼”的民间建筑,才真正构成了中国建筑史的广阔底色。作者对这些地方特色,比如某种特殊的屋顶样式、某地独有的砖雕工艺,做了细致入微的田野调查式的记录,配以精妙的图文解析。这让我意识到,中国的建筑美学绝不是单一维度的,它像一幅巨大的拼图,由无数充满地域特色的碎片共同构成了整体的壮丽。阅读这些篇章时,我仿佛能闻到泥土的芬芳,听到乡音的讲述,这使得这本书的价值超越了“建筑指南”,更像是一部充满温情的“文化地理志”,极大地激发了我亲自去实地探访这些“隐秘角落”的冲动。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