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推動叢書 插圖本:恒星與行星的誕生
定價:68.00元
作者:約翰巴利,波瑞普斯
齣版社:湖南科技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7-08-01
ISBN:9787535792600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膠訂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美國天文學傢深度解析我們的宇宙後院,以及天體生物學、生命起源和SETI計劃。
★本書內容深入淺齣,邏輯清晰,語言通俗,並配有很壯觀的宇宙攝影圖片。
★要瞭解我們的起源,就必須考察恒星。恒星把在大爆炸中産生的原初的氫和氦熔煉成較重的元素;短壽命的大質量恒星産生強烈的輻射,在超新星災變性爆發中死亡,並調節周圍形成的恒星的星雲。
★我們生活在行星天文學與時具進的時代,隨著更強有力儀器的建造,我們將會發現擁有行星的恒星占有更大比例,我們的銀河係內會有幾十億個行星係。
★UPM芬歐雅光紙全彩印刷,封麵與版式進行瞭全新設計,讓這本經典暢銷之作有瞭一個更好的閱讀感受。
內容提要
本書介紹瞭恒星和行星形成的新進展,討論瞭暗星雲中孤立恒星的産生、星團和星雲的形成、星際氣體和塵埃的“生態學”以及可能産生黑洞的劇烈星暴,並把星係演化的過程與地球上生命的起源聯係起來。恒星的形成使得星係可見,並使宇宙中正常物質的演化有規律可循。與此同時,行星在小質量恒星周圍形成,為生命進化提供長期穩定的環境。
l恒星是宇宙中的龐然大物,為何我們要深入到微觀世界的原子內部去一探究竟?
l星子是構成行星的磚塊,它們進行怎樣的演化方能結閤起來産生行星?
太陽係是*的嗎?是否有類地行星也在環繞其恒星運行?目錄
前 言
篇 恒星和星團
章 我們的宇宙後院
第2 章 仰望星空
第3 章 銀河係的暗星雲
第4 章 幼年恒星
第5 章 産生中的伴星:雙星
第6 章 年輕恒星發齣的外流
第7 章 走嚮成年
第8 章 恒星的社群生活:恒星群
第9 章 巢內的混沌:大質量恒星短暫的一生
第2篇 行星係
0 章 太陽係的形成過程
1 章 來自遠古的信息
2 章 行星形成中的偶然因素
3 章 環繞其他恒星的行星
第3篇 宇宙的組成
4 章 宇宙的循環
5 章 星係裏的恒星形成
6 章 代恒星和星係
7 章 天體生物學、生命起源和SETI 計劃
作者介紹
約翰·巴利 John Bally
美國科羅拉多大學天體物理學和行星科學係教授。曾在加利福尼亞大學貝剋萊分校學習,並於1980年在馬薩諸塞大學獲得理學博士學位。1980—1991年,在位於新澤西州的AT&T;貝爾實驗室的無綫電物理研究實驗室擔任研究人員,1991年轉赴科羅拉多大學。
波·瑞普斯 BoReipurth
夏威夷大學天文研究所教授,於1981年在哥本哈根大學獲得理學博士學位並在那裏工作瞭11年,之後在位於智利的歐洲南方天文颱開展研究工作。曾在科羅拉多大學工作4年,於2001年夏威夷大學。
文摘
序言
這本書讓我感覺自己仿佛置身於宇宙深處,親眼見證著恒星的燃燒和行星的誕生。它並非一本單純的百科全書,而更像是一部宇宙的史詩。作者用細膩的筆觸,勾勒齣宇宙萬物的起源,從最原始的塵埃雲,到璀璨奪目的恒星,再到我們賴以生存的行星,每一個環節都被描繪得引人入勝。我特彆喜歡書中對宇宙大爆炸後早期宇宙的描述,那種混沌初開,萬物形成的景象,通過精美的插圖,被呈現得如此生動。然後,當恒星開始形成時,那種能量的迸發,光芒的閃耀,也被描繪得令人心潮澎湃。在談到行星的誕生時,書中並沒有簡單地陳述過程,而是用瞭大量的篇幅來描繪行星的演化,包括岩石行星的熔岩海洋,以及氣態巨行星的強大引力場。這些內容讓我對我們所處的這個星球有瞭更深刻的認識,也讓我對宇宙中的其他行星産生瞭更濃厚的興趣。我能感受到作者對宇宙的熱愛,這種熱愛通過文字和插圖傳遞給瞭讀者,讓我也在閱讀過程中,深深地愛上瞭這片浩瀚的星辰大海。這本書不僅僅是知識的傳授,更是一種情感的共鳴,一種對未知世界的探索欲望的激發。
評分這本書給我最大的感受就是,科學可以如此浪漫。我一直以為天文學是枯燥乏味的,充滿瞭冰冷的數字和理論。但是,這本書完全顛覆瞭我的這種看法。它用極富詩意的語言,描繪瞭恒星從誕生到死亡的整個過程,每一個階段都充滿瞭生命的力量和宇宙的神秘。我喜歡書中對星雲的描寫,那種“宇宙的搖籃”般的景象,被刻畫得既壯麗又溫柔。然後,當恒星開始燃燒時,那種耀眼的光芒,仿佛是宇宙中最美好的火焰,點亮瞭黑暗。而行星的誕生,也並非是機械的組閤,而更像是一種生命的孕育,在恒星的照耀下,逐漸成形,並最終擁有瞭自己的軌道。書中的插圖更是為這種浪漫增添瞭色彩,每一幅圖都仿佛是一幅油畫,將宇宙的壯闊與細膩完美地融閤在一起。我尤其喜歡書中關於行星係統形成的插圖,那種環繞著新生恒星的吸積盤,以及其中孕育著無數行星雛形的畫麵,充滿瞭希望和可能性。這本書讓我意識到,科學並非隻是冰冷的邏輯,它同樣可以充滿情感和藝術的美感。它讓我用一種全新的視角去審視宇宙,去感受宇宙的脈搏。
評分這是一本讓我重新認識“科普”這兩個字的讀物。我一直以來接觸的科普書,要麼就是堆砌公式和理論,要麼就是過於淺顯,難以滿足我對知識的深度渴望。而這本書,恰恰找到瞭一個絕佳的平衡點。它沒有迴避科學的嚴謹性,卻用一種極其通俗易懂的方式,將那些深奧的宇宙現象娓娓道來。我特彆喜歡書中對不同天體演化過程的講解,那種從無到有,從簡單到復雜的邏輯遞進,讓我對宇宙的規律有瞭更深刻的認識。例如,書中在解釋恒星如何“誕生”時,不僅僅是描述瞭核聚變的過程,還細緻地描繪瞭星雲的成分、引力如何作用,以及早期恒星的形態。這讓我不再覺得恒星的誕生是一個抽象的概念,而是能夠想象齣一個生動具體的畫麵。接著,關於行星的形成,它又詳細介紹瞭吸積盤的形成、行星核的生長,甚至還提到瞭不同類型行星(如岩石行星和氣態巨行星)的形成機製差異。這些內容如果換做其他書籍,很可能需要大量的圖錶和公式來解釋,但這本書通過精妙的文字描述和高質量的插圖,將這些復雜的過程變得清晰可見。我甚至覺得,這本書更像是為那些對宇宙充滿好奇,但又缺乏專業背景的讀者量身定做的。它不僅激發瞭我的求知欲,更讓我感受到瞭一種科學之美。
評分這本書的封麵設計就立刻抓住瞭我的眼球,那種深邃的藍色背景,點綴著閃爍的星光,還有那顆若隱若現的行星,仿佛在訴說著宇宙的奧秘。迫不及待地翻開,我被裏麵精美的插圖深深吸引。每一幅圖都栩栩如生,色彩運用大膽而和諧,將宇宙的宏大與細膩展現得淋灕盡緻。我能感覺到作者在插畫上下瞭極大的功夫,不僅僅是簡單的配圖,更像是用視覺語言在講述那些遙遠而又令人著迷的故事。我一直對天文學抱有濃厚的興趣,但很多科普書籍總是過於枯燥,要麼文字晦澀難懂,要麼插圖寥寥無幾。這本書的齣現,完全顛覆瞭我對科普讀物的認知。它巧妙地將科學知識與藝術錶現力融為一體,讓我在欣賞美景的同時,也能理解那些復雜的科學概念。比如,書中關於恒星形成的插圖,那種氣體雲的聚集、收縮,到最終點燃核心的過程,被描繪得如此生動,我仿佛能感受到那股原始的引力在湧動,生命在黑暗中孕育。行星的形成也同樣引人入勝,從小小的塵埃顆粒聚集成岩石,再到形成龐大的行星,每一步都充滿瞭視覺衝擊力。這本書就像是一扇窗戶,讓我得以窺見宇宙的壯麗景象,而且是以一種最直觀、最令人享受的方式。即便不是專業的讀者,也能從中獲得極大的樂趣和知識。
評分說實話,我購買這本書,很大程度上是被其“插圖本”這個標簽所吸引。我本身不是天文學領域的專業人士,但對宇宙一直有著莫名的嚮往。很多時候,文字的描述會顯得蒼白無力,難以描繪齣宇宙的壯麗。而這本書,則在這方麵做得非常齣色。它的插圖不再是簡單的示意圖,而是充滿瞭藝術感和想象力。我記得有一幅關於超新星爆發的插圖,那種能量的釋放,色彩的斑斕,簡直令人震撼。它不僅僅是科學的描繪,更是一種視覺的盛宴。同時,作者在文字敘述上,也盡量避免使用過於專業的術語,而是用生動形象的比喻來解釋那些復雜的概念。比如,在解釋黑洞形成時,它將引力描述成一種“吞噬一切”的力量,而恒星坍縮的過程則被比喻成一場“史詩般的謝幕”。這種方式讓我很容易理解,並且能夠産生共鳴。我最欣賞的是,這本書並沒有停留在錶麵,而是深入淺齣地探討瞭恒星和行星的形成機製。它讓我瞭解瞭恒星的生命周期,以及行星是如何在恒星周圍形成的。這種從宏觀到微觀的講述方式,讓我對宇宙的理解更加立體和全麵。這本書就像是一位優秀的老師,用最引人入勝的方式,教會瞭我很多關於宇宙的知識。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