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知日 料理之魂
定價:35.00元
售價:25.6元,便宜9.4元,摺扣73
作者:蘇靜
齣版社:中信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4-03-01
ISBN:9787508644806
字數:220000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2k
商品重量:0.4kg
煮一碗好的白米飯——日本料理並不是隻有寡淡的鮮香味,也有不少多油多糖的重口味,但無論怎樣的料理,烹飪的心得都隻有一條,無非是:“美味求真。”
日本料理有2000年的曆史積澱,憑藉精緻入魂的飲食美學風靡世界!2013年12月,日本傳統料理“和食”成功登陸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産。日本料理崇尚何種美學?日本料理的精髓何在?《知日料理之魂》特集從日本料理2000年的曆史入手,從食材到觀念挖掘日料之精髓;從你熟悉的日本料理符號齣發,各個角度一覽日料之真實。
【知日專訪】
“在不久的將來,和食將吸引全世界的目光”——《入殮師》編劇、KUMAMON小山薰堂,講述繼承高級料亭下鴨茶寮的故事;
“吃的滑稽與幸福、孤獨的樂趣、細微日常的珍貴”——人氣深夜劇《孤獨的美食傢》漫畫原作者久住昌之推薦的“孤獨美食”;
“和食善於牽引齣自然所擁有的力量”——日本設計的代錶人物佐藤卓剖析日本“米文化”。
專門關注日本的超人氣媒體品牌「知日」推齣《知日》特集9彈——《知日料理之魂》特集。
“料理”字麵意為“料想”食物之“道理”。——北大路魯山人
日本料理有2000年的曆史積澱,憑藉精緻入魂的飲食美學風靡世界!日本料理崇尚何種美學?日本料理的精髓何在?繼《知日太喜歡漫畫瞭》特集之後,“知日”推齣又一矚目話題!從日本料理2000年的曆史入手,從食材到觀念挖掘日料之精髓;從你熟悉的日本料理符號齣發,各個角度一覽日料之真實。
【知日專訪】跨界探討日本料理之精髓:
《入殮師》編劇、KUMAMON小山薰堂講述高級料亭的故事;
人氣深夜劇《孤獨的美食傢》漫畫原作者久住昌之大談孤獨美食;
日本設計代錶人物佐藤卓解剖日本“米文化”。
更有美食傢、陶藝傢北大路魯山人的日料基礎觀念;
你熟悉的壽司、和菓子、懷石料理和你“誤會”的日料;
“做豆腐”的小津安二郎的昭和味和江戶“單口相聲”落語中的老菜譜;
一方水土、一方美味的特色料理和傢庭日料風景;
《知日料理之魂》特集全力打造,感受日本料理的2000年積澱,走進日本料理的“魂”與“真”!!
國內專門關注日本的媒體品牌「知日」旗下紙質齣版物《知日》特集,每月一本,緻力於為中國年輕人深度報道記錄有關日本的文化、創意、藝術和旅行等。
撰稿人
毛丹青
外號“阿毛”,中國國籍。北京大學畢業後進入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所,1987年留日定居,做過魚蝦生意,當過商人,遊曆過許多國傢。2000年棄商從文,中日文著書多部。現任神戶國際大學教授,專攻日本文化論。
劉聯恢
旅居日本多年,現為北京第二外國語大學漢語學院教師,專職教授外國留學生漢語和中國文化,每年為日本京都外國語大學等學校的暑期訪華團做中國文化講座。
吳東龍
從事設計觀察的作傢、講師、設計師,也是課程與書籍的規劃者。在多麵嚮的設計工作裏,長期關注日本的設計場域,著有《設計東京》係列書籍,作品見於兩岸三地。現在是“東喜設計工作室”、創意聚落“地下連雲企業社”負責人。
吉井忍
旅居北京的日本媳婦。曾任《南方周末》評論版撰稿人、《城市畫報》及《南方人物周刊》特約記者、《LOHAS樂活》專欄作者。作品亦見於《鯉》《外灘畫報》《東方早報》等報刊。以中文撰寫《春日便當》《帝都本格日本料理》等係列電子書,熱心於同中國讀者探討日本料理。
徐靜波
日本文化研究者,復旦大學日本研究中心教授,著有《日本飲食文化:曆史與現實》等。
Ansley
定居日本的中國人,曾留學英國,料理達人,喜愛園藝和雜貨。
受訪人
小山薰堂編劇、專欄作傢、小說傢、電颱主持人
現為ORANGEANDPARTNERS公司董事長、下鴨茶寮公司董事長、N35,Inc.放送作傢事務所代錶、日光金榖酒店顧問、東北藝術工科大學教授。電影《入殮師》編劇。
久住昌之漫畫原作者、音樂人
1958年齣生在東京都三鷹市,1981年,與泉晴紀以泉昌之的組閤形式正式亮相。代錶有《孤獨的美食傢》《中學生日記》等。
佐藤卓設計師
生於1955年,畢業於東京藝術大學設計係,1984年成立佐藤卓設計事務所,代錶作有“明治美味牛乳”包裝、“PLEATSPLEASEISSEYMIYAKE”平麵設計、武藏野美術大學圖書館美術館標誌等。21_21designsight藝術指導。
西部裕介攝影師
畢業於東京海洋大學,曾經想成為航海員。以廣告攝影為主,喜歡拍攝日本的日常風景,代錶作有遠洋航船係列等。
這本書的裝幀真的太精緻瞭,觸感溫潤,拿在手裏就有種沉甸甸的質感,仿佛捧著一本珍貴的藝術品。封麵設計是那種簡約而不失大氣的風格,色彩搭配也恰到好處,讓人一眼就能被吸引。我特彆喜歡它內頁的紙張,不是那種光澤度很高、容易反光的紙,而是偏啞光,印刷的文字和圖片都顯得特彆舒服,長時間閱讀也不會覺得眼睛疲勞。更不用說那些令人垂涎欲滴的料理插圖瞭,每一張都像電影截圖一樣,細節處理得非常到位,光影、食材的紋理、甚至煙火氣都躍然紙上,看得我直流口水,隻想立刻衝進廚房大展身手。書中的排版也很用心,字號適中,行間距閤理,閱讀起來非常流暢,沒有絲毫的擁擠感。每一章節的切換都過渡自然,讓我能夠沉浸在閱讀的氛圍中,不自覺地就翻閱瞭很久。這種對細節的極緻追求,真的體現瞭齣版方對讀者體驗的重視,也為我提供瞭一次非常愉悅的閱讀享受。
評分這本《知日》係列的書,我一直都非常關注,因為它們總能給我帶來意想不到的驚喜。這次的《料理之魂》,更是讓我愛不釋手。書中的內容,並非簡單地羅列菜譜,而是通過一個個鮮活的視角,深入剖析瞭日本料理的精髓。我特彆欣賞它對於“季節性”的強調,以及如何將這種“季節感”體現在食材的選擇和烹飪方式上。這讓我意識到,真正好的料理,是能夠順應自然,與時俱進的。同時,書中也觸及瞭日本料理中“儀式感”的重要性,比如餐具的選擇,擺盤的藝術,這些細節都體現瞭對用餐者和食物的尊重。讀完之後,我不僅對日本料理有瞭更深的認識,也開始反思自己在傢中烹飪時的態度,嘗試著去注入更多的用心和儀式感,讓每一次用餐都成為一次美好的體驗。
評分我一直覺得,真正的美食,應該能夠觸動人心,引發思考。這本書恰恰做到瞭這一點。它沒有枯燥乏味的理論分析,而是通過一個個生動的故事、一段段細膩的描寫,展現瞭料理的魅力。我尤其喜歡書中對於“傢的味道”的探討,它讓我迴想起自己小時候在外婆傢吃過的那些溫暖的飯菜,那些味道裏承載的不僅僅是食物本身,更是滿滿的愛和迴憶。書中的一些料理,看似尋常,但在作者的筆下,卻被賦予瞭獨特的生命力,仿佛每一個食材都在訴說著自己的故事。這種將情感融入料理的錶達方式,讓我覺得非常溫暖和感動。它讓我明白,料理不僅僅是滿足口腹之欲,更是連接人與人之間情感的紐帶,是一種能夠傳遞溫暖和幸福的藝術。
評分坦白說,我原本以為這本書會是一本硬核的烹飪指南,裏麵充斥著各種復雜的配方和操作步驟。然而,當我翻開它之後,驚喜地發現,它走的是一條完全不同的道路。這本書更像是一本散文集,字裏行間彌漫著作者對料理的熱情與思考,文字風格非常優美,有種淡淡的詩意。它不會強迫你去學習多麼高深的烹飪技巧,而是引導你去感受料理的靈魂,去體會其中蘊含的文化和情感。我讀到一些關於食材選擇的段落,作者寫得非常細緻,仿佛能夠看到他親自去市場挑選,去感受食材的新鮮程度,那種投入其中的專注讓我印象深刻。這種細膩的觀察和真摯的情感錶達,讓整本書讀起來非常舒服,也讓我對料理有瞭更深層次的理解。
評分這次拜讀瞭這本書,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它不僅僅是一本關於“吃”的書,更像是一扇通往日本文化深處的小窗。書裏那些關於料理的講述,總會巧妙地融入日本獨特的季節感、人情味,甚至是一些古老的哲學思想。比如,它會講到某個時令蔬菜的由來,如何與當地的風土人情相結閤,又如何通過一道看似簡單的料理,傳遞齣日本人對自然萬物的敬畏與感恩。我讀到關於匠人精神的部分,更是深受觸動。那些世代相傳的烹飪技藝,對食材的極緻追求,以及對每一份齣品的嚴謹態度,都讓我看到瞭一個民族在對待食物這件事上的認真和執著。這不僅僅是技巧,更是一種生活態度,一種對生活的熱愛和對美好的追求。讀完之後,我感覺自己對日本料理的理解不再停留在錶麵的美味,而是多瞭一份對背後文化和精神的感悟。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