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企业传播力:以东风汽车公司为个案
定价:48.00元
作者:陈友军
出版社:中国广播影视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05-01
ISBN:9787504368478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281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在全球汽车企业逐鹿当代中国的紧张激烈格局中,如何看待中国车企扮演的世界角色?中国车企,它在世界观众的眼里是怎样的一种形象?东风汽车公司作为国有特大型企业,它的企业文化优势从历史的形成来看,既包含有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优越,也蕴涵着社会转型过程中企业文化的成功重塑等方面的内涵。以什么样的产品格局和组织调整来应对市场的变化,是对车企想象力和创造力的一个极大考验,也是东风“传播力”的核心要素。
目录
章东风企业形象
第二章东风品牌
第三章东风危机公关
第四章东风营销力
第五章东风治理
第六章东风人才
第七章东风传媒
第八章东风文化
第九章 东风传播力
附录
后记
作者介绍
陈友军,1988年毕业于湖北师范学院中文系,获文学学士学位;1996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中文系,获文学硕士学位;2001年,在北京广播学院(中国传媒大学)广播电视艺术学专业在职攻读博士学位,2007年1月获得博士学位。现为中国传媒大学文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中国现当代文学与文化、影视艺术史论等方面的教学与研究工作。教学科研成果颇丰,著有《中国现实题材电视剧艺术真实形态论》、《中国早期电视剧史略》、《中国电视剧历史教程》等多部著作;在多家期刊上发表多篇文章。
文摘
序言
说实话,当我拿起这本书时,我最初的期望是它能提供一套关于“传播力”的理论框架,能够让我这个非科班出身的市场人士也能迅速掌握其中的精髓。然而,这本书的优势似乎在于其对具体案例的深度挖掘。我注意到作者在分析东风汽车时,非常细致地梳理了其组织架构与传播部门的协同关系。这种自下而上的分析视角,让我意识到,传播力绝不仅仅是公关部门单方面的事情,而是牵扯到研发、生产、销售甚至人力资源等各个环节的系统工程。我特别欣赏作者在描述企业内部信息流转效率时所使用的语言,它揭示了在大型企业中,信息壁垒如何成为制约传播速度和准确性的隐形枷锁。如果书中能更进一步,增加一些关于组织变革管理与传播文化重塑的论述,或许会更具价值。例如,在推进数字化转型过程中,如何通过自上而下的传播激励机制,激发员工成为品牌信息的积极传播者,而不是消极的旁观者?这对我目前所在的中小型企业也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即如何用有限的资源,通过优化内部沟通,来提升整体的市场响应速度和品牌一致性。
评分这本书在探讨东风汽车的品牌故事构建时,展现了一种对“文化内核”的执着探寻。相比于那些只关注短线战术和流量密码的传播书籍,这本书似乎更愿意深入探讨“企业灵魂”与“公众认知”之间的张力。东风汽车承载着特定的国家记忆和工业情怀,如何将这种厚重的历史感,有效地转化为面向年轻一代消费者的、具有吸引力的品牌叙事,是一个巨大的挑战。我关注作者是如何处理“传统”与“现代”的矛盾冲突的。例如,当企业试图拥抱电动化、智能化这些前沿概念时,如何确保传播口径不会让原有忠诚用户感到疏离?我期待看到书中关于企业社会责任(CSR)传播的论述,特别是当企业在环保、供应链可持续性等方面做出努力时,如何避免被市场贴上“漂绿”的标签。这本书如果能提供一套从企业价值观出发,逐层向下分解至产品宣传口号的系统性方法论,那么它就超越了一本单纯的案例研究,而成为了一份关于“品牌信仰力”的实战指南。这种对传播底层逻辑的挖掘,远比那些昙花一现的传播技巧更具长久的价值。
评分我不得不承认,这本书在历史脉络的梳理上做得相当出色。东风汽车的发展史几乎是中国汽车工业发展史的一个缩影,从计划经济时代的“主干”,到市场经济时代的全面竞争,其传播姿态的转变必然是深刻而复杂的。作者没有将“传播力”简单等同于市场营销或广告投放,而是将其置于宏观经济政策、国家战略以及全球化竞争的大背景下进行考察。这种历史纵深感,让读者能够理解,为什么某些传播上的“失误”或“滞后”,并非是公关团队能力不足,而是深层次的体制和思维惯性所致。我特别好奇,在涉及合资企业合作、技术引进等敏感信息披露时,东风汽车是如何在多元利益主体之间进行传播平衡的?这种在不同文化和管理体系之间架设沟通桥梁的能力,我认为是衡量一个大型企业“高级传播力”的关键指标。这本书如果能在这方面提供更细致的“博弈”描写,而不是仅仅停留在对外公布的声明层面,那将更加引人入胜,因为它触及了企业传播中最难处理的灰色地带。
评分这本书的叙事风格是那种非常严谨、偏向学术研究的路子,大量的数据引用和图表分析让人感到其内容的扎实性。我尤其关注其中关于“传播效果评估”的部分。在当今这个数据爆炸的时代,如何量化“传播力”本身就是一个难题。作者似乎试图构建一套评估体系,用以衡量东风汽车在特定传播活动中所达成的品牌认知度、美誉度和购买意愿的提升幅度。我希望看到这种评估体系是如何克服传统调研方法的局限性的,例如,它是否整合了社交媒体爬虫数据、用户情绪分析等前沿技术手段?如果仅仅停留在传统的市场份额和广告曝光量的层面,那未免有些保守了。真正有价值的评估应该是动态的、多维度的,能够实时捕捉到品牌声誉的微小波动。这本书如果能提供一套可供其他行业借鉴的、基于东风汽车经验的“传播力诊断工具箱”,那将是极大的加分项。坦白地说,阅读过程中,我时不时会暂停下来,思考我们自己的企业在哪个环节的数据采集和分析上存在盲区,这种引发自我反思的阅读体验,是评价一本商业书籍是否优秀的重要标准。
评分这本书的标题《企业传播力:以东风汽车公司为个案》让我对企业内部沟通和品牌形象塑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我一直认为,在一个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环境中,企业的“发声”能力,也就是传播力,是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本书的切入点非常务实,聚焦于东风汽车这样一个在中国汽车工业史上占据重要地位的实体,这无疑为读者提供了一个非常具体、有血有肉的研究对象。我期待看到作者如何剖析东风汽车在不同历史阶段,尤其是在市场化转型和数字化浪潮冲击下,其传播策略是如何调整和演进的。书中是否深入探讨了危机公关的案例?比如,当产品出现质量问题或遭遇负面舆情时,企业是如何通过有效的传播手段来挽回声誉和消费者信任的?对于我个人而言,我更关注的是,在探讨这些案例时,作者是否能够提炼出一些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传播原则和模型,而不仅仅是简单的案例复述。我希望通过这本书,能更深刻地理解,一个庞大、传统的制造企业,如何在新媒体时代构建起灵活、高效的传播体系,实现从“制造”到“智造”的品牌升维。这本书的案例选择非常具有代表性,让我对未来企业传播的挑战与机遇有了更清晰的预判。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