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基本信息 | |
| 图书名称 | 象棋个人赛精粹(精编珍藏版) |
| 作者 | 刘立民 |
| 定价 | 29.00元 |
| 出版社 | 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 |
| ISBN | 9787530849316 |
| 出版日期 | 2011-07-01 |
| 字数 | |
| 页码 | 261 |
| 版次 | 1 |
| 装帧 | 平装 |
| 开本 | 16开 |
| 商品重量 | 0.4Kg |
| 内容简介 | |
| 《象棋个人赛精粹(精编珍藏版)》精选多年来全国个人赛中的佳局,局局有新意,步步有妙招。相信读者诸君会神游局中,大饱眼福,并受其启发和鼓舞,变得更聪明、更智慧,在短期内使棋艺得到显著提高。 |
| 作者简介 | |
| 目录 | |
| 局 河北 李来群(先胜)浙江 于幼华 n第2局 广东 吕钦(先胜)邮电 朱祖勤 n第3局 新疆 晏宗晋(先负)广东 杨官磷 n第4局 武进 费绵钦(先胜)香山 曾展鸿 n第5局 澳门 李锦欢(先负)香港 杨俊华 n第6局 石油 周俊来(先负)大连 陶汉明 n第7局 北京 傅光明(先负)上海 邬正伟 n第8局 湖北 李智平(先胜)农协 郑乃东 n第9局 浙江 刘幼稚(先负)福建 郑乃东 n0局 广东 吕钦(先胜)黑龙江 王嘉良 n1局 安徽 蒋志梁(先胜)上海 于红木 n2局 河北 刘殿中(先胜)江苏 陆峥嵘 n3局 甘肃 钱洪发(先负)上海 胡荣华 n4局 火车头 傅光明(先负)吉林 陶汉明 n5局 黑龙江 赵国荣(先胜)湖北 柳大华 n6局 上海 胡荣华(先胜)雅加达 余仲明 n7局 黑龙江 赵国荣(先胜)吉林 曹霖 n8局 广东 许银川(先胜)上海 孙勇征 n9局 江苏 徐天红(先负)吉林 陶汉明 n第20局 吉林 陶汉明(先胜)邮电 许波 n第21局 广东 吕钦(先胜)四川 李艾东 n第22局 农协 程进超(先胜)江苏 徐天红 n第23局 黑龙江 赵国荣(先胜)吉林 陶汉明 n第24局 辽宁 赵庆阁(先胜)火车头 崔岩 n第25局 广东 吕钦(先负)湖北 柳大华 n第26局 安徽 麦昌幸(先胜)吉林 刘凤春 n第27局 辽宁 孟立国(先胜)广东 蔡福如 n第28局 北京 傅光明(先负)青海 胡一鹏 n第29局 江苏 徐健秒(先负)广东 陈富杰 n第30局 河北 刘殿中(先胜)火车头 杨德琪 n第31局 湖北 柳大华(先负)河北 黄勇 n第32局 辽宁 苗永鹏(先胜)上海 胡荣华 n第33局 广东 吕钦(先胜)江苏 王斌 n第34局 福建 诸泉林(先负)上海 胡荣华 n第35局 黑龙江 王嘉良(先胜)河北 李来群 n第36局 湖北 柳大华(先胜)上海 胡荣华 n第37局 河北 阎文清(先负)上海 胡荣华 n第38局 辽宁 卜风波(先胜、河北 李来群 n第39局 安徽 高华(先胜)云南 章文彤 n第40局 辽宁 卜风波(先负、吉林 陶汉明 n第41局 香港 梁达民(先负)台北 林见志 n第42局 火车头 于幼华(先负)江苏 徐天红 n第43局 吉林 陶汉明(先胜)厦门 郭福人 n第44局 陕西 张惠民(先胜)浙江 陈孝望 n第45局 上海 胡荣华(先胜)浙江 陈孝望 n第46局 江苏 徐天红(先负)广东 吕钦 n第47局 沈阳 赵庆阁(先胜)沈铁 郭长顺 n第48局 黑龙江 赵国荣(先胜)沈阳 苗永鹏 n第49局 河北 阎文清(先胜)湖北 柳大华 n第50局 吉林 陶汉明(先胜)上海 胡荣华 n第51局 湖北 熊学元(先负)福建 郭福人 n第52局 江苏 惠颂祥(先胜)黑龙江 王嘉良 n第53局 北京 张强(先胜)广东 庄玉腾 n第54局 辽宁 赵庆阁(先负)河北 阎玉锁 n第55局 广东 许银川(先胜)河北 张江 n第56局 黑龙江 赵国荣(先胜)北京 喻之青 n第57局 黑龙江 王嘉良(先负)上海 胡荣华 n第58局 河北 胡明(先负)上海 单霞丽 n第59局 黑龙江 王琳娜(先胜)江苏 张国凤 n第60局 新疆 薛文强(先胜)广东 朱琮思 n第61局 沈阳 卜凤波(先胜)北京 靳玉砚 n第62局 辽宁 宋国强(先胜)天津 王玉才 n第63局 甘肃 周惠琴(先胜)解放军 温满红 n第64局 河北 程福臣(先负)广东 蔡福如 n第65局 南方 万春林(先负)北方 刘殿中 n第66局 湖北 柳大华(先胜)上海 胡荣华 n第67局 福建 王晓华(先负)江苏 王斌 n第68局 广东 许银川(先胜)上海 胡荣华 n第69局 吉林 陶汉明(先胜)火车头 宋国强 n第70局 山两 董波(先负)山东 陈丽淳 n第71局 福建 郑一泓(先负)江苏 王斌 n第72局 北京 刘君(先胜)河北 尤颖钦 n第73局 安徽 梅娜(先胜)广东 陈幸琳 n第74局 浙江 金海英(先胜)安徽 梅哪 n第75局 合肥 尹健(先负)安徽 梅娜 n第76局 上海 胡荣华(先负)农协 程进超 n第77局 湖北 李智平(先负)上海 胡荣华 n第78局 辽宁 卜凤波(先胜)北京 靳玉砚 n第79局 湖北 左文静(先和)江苏 张国凤 n第80局 北京 张强(先胜)重庆 路耿 n第81局 湖南 黄仕清(先胜)广东 黄海林 n第82局 湖北 刘宗泽(先负)湖南 黄仕清 n第83局 农协 程进超(先胜)江苏 徐天红 n第84局 江苏 王斌(先胜)上海 胡荣华 n第85局 北京 靳玉砚(先负)广东 吕钦 n第86局 农协 程进超(先负)广东 吕钦 n第87局 黑龙江 聂铁文(先胜)上海 孙勇征 n第88局 黑龙江 赵国荣(先负)河北 苗利明 n第89局 河南 李林(先胜)火车头 崔岩 n第90局 黑龙江 张晓平(先胜)农协 程进超 n第91局 江苏 徐超(先胜)浙江 王晓华 n第92局 河南 刘欢(先胜)湖北 左文静 n第93局 厦门 郑一泓(先负)江苏 王斌 n第94局 黑龙江 王琳娜(先胜)河北 胡明 n第95局 上海 欧阳琦琳(先胜)江苏 杨伊 n第96局 广东 许银川(先胜)上海 万春林 n第97局 上海 胡荣华(先胜)开滦 景学义 n第98局 浙江 邱东(先负)北京 张强 n第99局 黑龙江 王琳娜(先胜)黑龙江 郭莉萍 n00局 河北 刘殿中(先和)广东 吕钦 n01局 广东 张(先胜)农协 陈建昌 n02局 沈阳 金波(先负)河北 张江 n03局 吉林 洪智(先胜)厦门 郑一泓 n04局 江苏 王斌(先和)黑龙江 张晓平 n05局 广东 吕钦(先胜)北京 张申宏 n06局 湖北 汪洋(先胜)黑龙江 于幼华 n07局 河南 刘欢(先胜)云南 党国蕾 n08局 河南 李林(先负)四川 谢卓淼 n09局 四川 汤卓光(先胜)开滦 宋国强 n10局 湖北 左文静(先胜)四川 冯晓曦 n11局 河南 刘欢(先胜)黑龙江 王琳娜 n12局 吉林 洪智(先负)河北 刘殿中 n13局 广东 许银川(先和)广东 吕钦 n14局 江苏 徐天红(先负)北京 靳玉砚 n15局 厦门 郑乃东(先负)湖北 李望祥 n16局 深圳 龙龚(先胜)重庆 路耿 n17局 广东 许银川(先和)黑龙江 谢岿 n18局 广东 宗永生(先胜)辽宁 卜凤波 n19局 黑龙江 张晓平(先胜)上海 万春林 n20局 成都 郭瑞霞(先负)河南 刘欢 n21局 吉林 陶汉明(先和)吉林 王跃飞 n22局 上海 万春林(先胜)北京 蒋川 n23局 广东 许银川(先胜)辽宁 卜风波 n24局 黑龙江 于幼华(先胜)河北 阎文清 n25局 北京 张申宏(先胜)湖北 柳大华 n26局 大连 赵金成(先和)北京 杨德琪 n27局 吉林 洪智(先胜)黑龙江 于幼华 n28局 火车头 才溢(先胜)大连 董春华 n29局 北京 张强(先胜)湖南 黄仕清 n30局 河北 刘殿中(先胜)沈阳 苗永鹏 n31局 江苏 徐天红(先胜)吉林 陶汉明 n32局 北京 张申宏(先胜)江苏 王斌 n33局 湖南 黎德志(先负)火车头 才溢 n34局 上海 万春林(先胜)江苏 徐天红 n35局 河北 申鹏(先胜)黑龙江 澍岿 n36局 火车头 崔岩(先胜)广东 庄玉庭 n37局 镇江 朱晓虎(先胜)湖北 党斐 n38局 北京 靳玉砚(先负)河北 阎文清 n39局 上海 万春林(先和)江苏 王斌 n40局 浦东 董旭彬(先胜)四川 李艾东 n41局 黑龙江 郭莉萍(先胜)江苏 伍霞 n42局 江苏 徐天红(先胜)黑龙江 谢岿 n43局 河北 阎文清(先和)吉林 陶汉明 n44局 湖北 党斐(先胜)火车头 傅光明 n45局 江苏 张国凤(先负)火车头 刚秋英 n46局 吉林 陶汉明(先胜)开滦 景学义 n47局 北京 靳玉砚(先胜)沈阳 金波 n48局 浙江 徐伟敏(先胜)农协 陈建昌 n49局 北京 张申宏(先负)广东 许银川 n50局 上海 万春林(先和)黑龙江 赵国荣 n51局 河北 阎文清(先胜)黑龙江 谢岿 n52局 冶金 白殿友(先负)浦东 董旭彬 n53局 广州 汤卓光(先负)黑龙江 赵国荣 n54局 吉林 陶汉明(先胜)上海 葛维蒲 n55局 广东 许银川(先胜)江苏 廖二平 n56局 轻工 董旭彬(先胜)上海 邬正伟 n57局 黑龙江 孙志伟(先胜)北京 殷广顺 n58局 中国 李来群(先胜)新加坡 郑祥福 n59局 中国 刘殿巾(先胜)美国 李必炽 n60局 深圳 金波(先胜)广东 汤卓光 n61局 石化 万耀明(先负)河南 武俊强 n62局 辽宁 金松(先胜)浙江 赵鑫鑫 n63局 吉林 陶汉明(先胜)河北 刘殿中 n64局 上海 胡荣华(先胜)厦门 蔡忠诚 n65局 吉林 陶汉明(先胜)上海 胡荣华 n66局 北京 董齐亮(先胜)北京 王廷文 n67局 北京 靳玉砚(先胜)越南 范启源 |
| 编辑推荐 | |
| 中国象棋是我国传统的棋种,历史悠久、流传广泛,在我国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宝库中一颗熠熠闪光的璀璨明珠。在中国,会下象模者数以亿计,不论哪一个阶层,都有许多象棋爱好者。经过长期的发展和演变,产生难以计数的精彩棋局,也相继涌现出了一大批出类拔萃的象棋名人和名家。 |
| 文摘 | |
| 序言 | |
我一直认为,学习象棋,最有效的方式之一就是通过观摩和研究高水平的对局。而《象棋个人赛精粹》恰恰提供了一个绝佳的平台。《象棋个人赛精粹》以其严谨的编排和深刻的见解,为我打开了一扇通往顶尖象棋世界的大门。它所收录的对局,都是历届象棋个人赛中的佼佼者,代表了中国象棋的最高水平。作者在解析这些对局时,非常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既有对经典棋谱的精准复盘,又有对现代象棋理念的独到解读。我特别喜欢书中对于一些“弃子争先”、“声东击西”等战术的讲解,作者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将复杂的战术原理阐释得淋漓尽致,让我茅塞顿开。书中的一些案例分析,更是让我受益匪浅,直接指导了我自己在实战中的应用,棋艺水平得到了显著提升。这本书,让我对象棋的理解,不再停留在表面的招式,而是深入到了其内在的逻辑和思想。
评分这本书的出现,简直是我棋艺生涯中的一道曙光。我一直对象棋的残局部分情有独钟,总觉得那是检验一个棋手真正功力的试金石。而《象棋个人赛精粹》在这方面的内容,绝对是“精粹”二字的名副其实。它收录了大量令人拍案叫绝的残局局面,并且对每一局的破解过程都进行了详尽而易于理解的阐述。作者并没有简单地给出答案,而是循序渐进地引导读者去思考,去发现隐藏在棋盘上的妙手。我常常一个人对着棋盘,尝试着自己去解开其中的奥秘,即便有时会陷入僵局,但当最终领悟到作者所揭示的精妙之处时,那种豁然开朗的喜悦感是无与伦比的。书中对一些经典残局的战术变化和演进历程也进行了梳理,让我对残局的理解上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可以说,这本书不仅让我学会了更多的残局技巧,更重要的是培养了我对残局的逻辑推理能力和计算深度。
评分说实话,我是一名资深的象棋爱好者,阅书无数,但很少有书能让我像《象棋个人赛精粹》这样,在反复品读中依然能发现新的惊喜。这本书最打动我的地方在于它对棋手心智层面的关注。它不仅仅是关于棋子如何走,更是关于棋手如何思考,如何在高压环境下做出最佳决策。书中对一些顶尖棋手在关键时刻的心理斗争和临场应变能力进行了细致的描绘,让我深刻体会到,顶尖的象棋较量,不仅仅是技术的比拼,更是意志和智慧的较量。我尤其欣赏作者对那些“绝杀”瞬间的描写,那种冷静的判断、果断的出招,以及背后付出的无数次练习和思考,都让我肃然起敬。这本书让我明白,要想在象棋上有所成就,除了苦练棋艺,更要培养强大的心理素质和坚韧不拔的意志。它是一本技术宝典,更是一本关于成长和奋斗的精神指南。
评分初次翻开这本《象棋个人赛精粹》,就被它厚重的质感和精心设计的封面所吸引,仿佛捧着一件沉甸甸的艺术品。内容上,它绝非泛泛之辈,而是将中国象棋个人赛事中的精华部分进行了系统性的梳理和提炼。我特别喜欢它对那些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对局的深度解析,不仅仅是棋谱的罗列,更是对每一手棋背后所蕴含的战术思想、心理博弈以及时代背景的深入剖析。作者以极具启发性的语言,带领我仿佛置身于当时的赛场,感受棋手们扣人心弦的思考过程。书中的章节划分逻辑清晰,从开局布局的精妙变化,到中局战术的攻防转换,再到残局的精准计算,都一一呈现。更让我惊喜的是,书中还穿插了一些著名棋手的访谈片段和比赛花絮,为严肃的棋艺探讨增添了不少人文色彩,让整本书读起来既有学术价值,又不失趣味性。对于我这样的业余爱好者来说,这无疑是一本宝贵的学习资料,能够帮助我更快地提升棋艺,领略中国象棋的深邃魅力。
评分拿到《象棋个人赛精粹》这本书,首先感受到的是一种传承的厚重感。它不仅仅是一本简单的棋谱汇编,更像是一部中国象棋个人赛事发展史的缩影。书中不仅收录了那些影响深远的经典对局,更通过对这些对局的分析,展现了不同时期象棋技战术的发展脉络和风格演变。我最喜欢的是书中对一些“历史性”对局的解读,它不仅分析了棋盘上的攻防,更挖掘了对局背后的历史背景、棋手的故事,以及对当时棋坛的影响。这使得阅读的过程充满了故事性和人文关怀。我常常一边阅读,一边想象着当年棋手们在赛场上的风采,感受着中国象棋文化的博大精深。这本书的价值,不仅仅在于其棋艺上的指导意义,更在于它所承载的文化底蕴和历史意义。对于我这样一个对象棋文化有浓厚兴趣的读者来说,这本书无疑是一份珍贵的精神财富。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