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海洋龙脉:中国海洋文化纵览
:22.00元
售价:15.0元,便宜7.0元,折扣68
作者:李明春, 徐志良著
出版社:海洋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7-07-01
ISBN:9787502768362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322kg
海洋文化,源远流长。
中国海洋文化像一条龙,它从远古游来,驻足今天,又向未来奔去。
中国海洋文化之龙是一条潜龙,它绝大多数时间被淹没在中国主流文化的汪洋之中,使许多人看不见它的样子,听不见它的声音。所以黑格尔说,中国“海洋没有影响于他们的文化”。
我们不是历史学家,并不喜欢先贤司马迁对王侯将相的偏爱。因为我们从他的记载中看不到中国海洋文化之龙的游动。于是只好在卷帙浩繁的史料中寻找一些结块和鳞片,用串风铃的方式把他们串起来,借助文化的“灵气”力求将其托出水面。
对于中国的海洋文化,或许是因为见得少了,当海洋文化的潜龙浮出水面时,你也许认为它很不像一条龙,与你想象的龙很不一样。但作为中国海洋文化之龙脉,无可否认,它毕竟存在并延续着。
绪论
一、有中国海就有中国的海洋文化
二、海洋文化个性东西方无本质不同
三、东西方近、现代海洋文化的发展
四、全球化趋势与中国海洋文化
五、振兴海洋文化,迎接中华民族的复兴
章中国远古的海洋文化门
一、海洋神话的渊源
二、中国古代的海神海怪
三、古老的中国海神——“倏”与“忽”
四、黄帝后裔一禺疆
五、北海之神——海若
六、四海之神
七、中国龙
八、精卫填海
九、八仙过海
十、南海观音菩萨
十一、海神娘娘——妈祖
第二章 古人的海上活动与历史印迹
一、古代海上活动概论
二、河姆渡文化的海洋印迹
三、贝丘——涉海活动的见证
四、舟楫——海上活动的工具
五、指南针——航海活动的先进仪器
六、万里海塘——古代沿海的雄伟工程
七、煮海为盐——利用海水资源的实践
八、徐福东渡——海上活动的先驱
九、海上丝绸之路——海上活动的结晶
十、鉴真东渡——唐代的民间航海活动
十一、元代海上漕运——古代南北运输生命线
十二、郑和七下西洋——空前的海上活动壮举
第三章 海洋文明的文化传承
一、中国人与中华“龙”
二、怪书《山海经》——海洋文化的始祖
三、渤海国与贝丘文化
四、锚的发展与文化进程
五、古越人与舟船文化
六、航海与文化传播
七、妈祖与妈祖文化
第四章 中国古代海洋文学艺术,
一、先秦时期的海洋文学
二、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海洋文学
三、唐宋时期的海洋文学
四、元明清时期的海洋文学
五、千古绝唱的咏海诗词
第五章 中国海洋文化区域
一、中国海洋文化区域与中国沿海区域文化
二、吴越文化
三、闽台文化
四、潮汕文化
五、广府文化
第六章 民俗文化中的海洋印记门
一、海洋民俗文化综述
二、渔业民俗
三、渔家生活风俗
四、渔民服饰习俗
五、渔民交通习俗
六、北方渔家海洋习尚
第七章 海洋文化代表人物记略门
一、汪大渊和《岛夷志略》
二、林则徐和《四洲志》
三、魏源和《海国图志》
四、李鸿章和洋务运动
五、孙中山的“海权”思想
六、中国的个“马汉”——陈绍宽
第八章 中国当代海洋精神文化的发展门
一、当代中国人的海洋意识
二、新时期中国海洋文化精神探索
三、加强海洋文化建设,迎接海洋世纪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就充满了一种神秘而磅礴的气息,让我联想到那些关于远古海洋生物的传说,以及隐藏在深海中的未知文明。我一直对那些与海洋息息相关的神话和传说很感兴趣,比如东海龙宫,或者一些关于海怪的故事,它们往往承载着人们对未知力量的想象和对自然的敬畏。我非常期待书中能够深入挖掘这些神话故事的起源和演变,它们是如何在不同时期、不同地域的民间流传,又如何反映出当时人们的社会生活和信仰体系。同时,我也对那些古老的航海技术和海上贸易路线充满了好奇。想象一下,在没有先进科技的时代,人们是如何依靠经验和智慧,驾驭着简陋的船只,在浩瀚的海洋中探索和贸易的?“海洋龙脉”这个词本身就带有一种气势,仿佛这条看不见的龙脉贯穿了中国数千年的历史,连接着沿海的各个角落,也连接着古代中国与世界的交流。我希望书中能用生动的故事和详实的考据,展现出这条“龙脉”的活力和影响力,让我们看到海洋不仅仅是地理上的存在,更是塑造中华文明的重要基因。
评分我拿到这本书的时候,它的书名立刻就勾起了我的好奇心,“海洋龙脉”这个词充满了想象空间,让我想到古人对龙的图腾崇拜,以及海洋的浩瀚无垠。一直以来,我们对中国的文化解读,似乎更多地聚焦在内陆的黄河文明,而对于拥有漫长海岸线的中国来说,海洋文化究竟扮演着怎样的角色,却很少被系统地阐述。我非常期待这本书能填补这一空白,从一个全新的视角,梳理和展现中国海洋文化的脉络。我想象着书中可能会讲述古代中国人是如何与海洋共存的,如何从海洋中获取资源,如何发展航海技术,以及如何在海洋贸易中发挥作用。那些关于海神、海市蜃楼的传说,沿海地区的民俗风情,以及那些与海洋相关的艺术创作,是否都能被纳入“龙脉”的范畴?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展现出中国海洋文化的丰富性、多样性和历史厚重感,让我认识到海洋并非只是一个地理概念,而是深深融入了中华民族的血脉之中,塑造了我们独特的精神气质和文明特质。
评分这本书的书名“海洋龙脉:中国海洋文化纵览”就像一把钥匙,开启了我对一个充满未知领域的好奇心。一直以来,我对海洋总有一种莫名的敬畏和向往,但对于中国海洋文化的了解却知之甚少,总觉得我们更像是一个陆地文明。因此,这本书的出现,恰恰满足了我想要深入了解这片被忽视的领域的需求。我非常好奇作者是如何构建“海洋龙脉”这个概念的,它是否涵盖了从古代的航海探险、海上贸易,到沿海地区的渔业文化、民俗信仰,甚至是海洋对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和审美情趣的影响?我期待书中能用生动的笔触,描绘出那些在海上传奇般的人物和故事,比如古代的航海家们是如何克服重重困难,探索未知的海域,或者沿海的渔民们是如何依靠智慧和勇气,与大海搏斗并生存下来的。我也希望这本书能展现出海洋文化在中国历史长河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它可能曾是连接中国与世界的桥梁,也可能是孕育独特文明的摇篮。总而言之,我希望通过阅读这本书,能够对中国海洋文化的博大精深有一个全新的认识,感受到它所蕴含的强大生命力和独特的魅力。
评分这本书的书名一下子就吸引了我,是那种一看就很有厚重感和探索欲的书。我一直觉得中国的海洋文化是个很有意思的视角,毕竟我们有漫长的海岸线,历史上有那么多关于航海、渔业、海上贸易的记载,甚至还有神话传说里的海龙王,这些都构成了我们独特的文化肌理。我很好奇作者会如何将这些零散的文化碎片串联起来,描绘出一幅宏大的“龙脉”图景。我想象着书中可能会涉及古代的造船技术,那时候的人们是如何在波涛汹涌的大海上劈波斩浪的?还有那些海上丝绸之路上的故事,丝绸、瓷器是如何通过海路传到遥远国度的?以及沿海地区的风俗习惯,他们对大海的敬畏和依赖,这些都可能蕴含着只有当地人才懂的智慧和情感。我甚至期待书中会探讨海洋对中国人的精神世界产生了怎样的影响,比如那种不畏艰险、勇于开拓的海洋精神,或者是在风暴面前的渺小与坚韧。总而言之,我希望这本书能给我带来一次深入的、多维度的海洋文化之旅,让我对我们脚下的这片广阔海域有更深层次的理解和感悟,仿佛能触摸到那些古老的故事,感受到海风吹拂的痕迹。
评分我一直觉得,“海洋”这个词在中国人的传统认知中似乎被边缘化了,更多时候我们关注的是陆地文明的发展。这本书的书名“海洋龙脉:中国海洋文化纵览”立刻引起了我的注意,这是一种全新的视角,仿佛要揭示一条被忽视但却至关重要的文化动脉。我非常好奇作者是如何定义和解读“海洋龙脉”的,它是否仅仅指代地理上的海洋,还是包含了一种更深层次的文化、经济、甚至是精神上的联系?我期待书中能够展现中国古代人民在海洋上的探索和活动,比如郑和下西洋的壮举,或者古代渔民的生活智慧,那些在海边世代相传的技艺和习俗。我猜想,书中可能会探讨海洋对中国人的世界观、价值观以及生活方式产生了怎样的潜移默化的影响。我们是否也曾有过辉煌的海上时代,只是被后来的历史进程所掩盖?这本书就像一扇窗,让我渴望窥见那片被遗忘的蓝色文明,去理解海洋是如何作为一条“龙脉”,滋养和塑造了中华文明的另一面。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