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风云雨雪 光风霁月——陶诗言传
定价:18.00元
售价:12.2元,便宜5.8元,折扣67
作者:李娟娟
出版社:江苏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11-01
ISBN:9787214106391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大32开
商品重量:0.4kg
《陶诗言传(风云雨雪光风霁月)》的作者是李 娟娟。
《陶诗言传(风云雨雪光风霁月)》: 陶诗言出身于浙江嘉兴一个衰落的大户之家。从 小他就学有潜质,中小学两次跳级,后随父在宁读高 中。抗战期间流亡到重庆进了四川国立中学,因成绩 被报送中央大学,毕业后由恩师涂长望介绍进入 中央研究院气象研究所。解放前夕,陶诗言决心跟着 竺可桢、赵九章领导的中研院气象研究所留下迎 接解放。解放后陶诗言迅速成长为新中国一代气象科 学大家。他是中国当代天气预报理论和方法的开拓者 之一,是的季风领域专家,曾任联合国世界 气象组织大气委员会首席代表,中美大气合作研究中 方首席专家,中科院大气物理所学术委员会主任,从 1960年代他为两弹试爆成功做出贡献,一直到2008年 为北京顺利举办奥运会确保天气保障,几十年来他的 科研都是从实际需要出发,在国防和重大建设与需求 等重要天气保障任务中,做出了具有历史意义的贡献 。陶诗言不仅的科学家,还是一个辛勤的园丁, 有人说全国的气象工作者都是他的学生,他为部队和 地方培养了大批气象人才,他的一些学生也成长 为院士、博导等气象精英。
章 童年的快乐
1.王江泾的陶家大院
2.走出淀上村
3.集贤小学的住宿生
4.爱踢足球的一段“佳话”
第二章 出色的中学生
1.次跳级
2.每月拿奖学金的中学生
3.从不忘记的感恩之心
4.嘉兴中学的雨量站
5.第二次跳级
6.不平静的南京中学
7.在炮火战乱中
第三章 战争年代的大学岁月
1流亡到重庆
2.迈入大学校门的保送生
3.转系学习的“风波”
4.中央大学届气象专业学生
5.战时的大学生活
6.奋发读书的学子
第四章 步入气象科研之门
1.几乎被命运“捉弄”
2.恩师涂长望与赵九章
3.走进中央研究院气象研究所
4.锻炼与提高
5.北碚生活“小插曲”
6.年轻的学术报告主讲人
7.从重庆北碚到南京北极阁
8.生活的新起点
9.北极阁的“小不拉子”
10.在北极阁成长
11.迎接全国解放
12.父子兄弟别离
第五章 新中国气象科学的开拓者
1.急待发展的新中国气象事业
2.“联合天气分析和预报中心”的成立
3.走进“联心”
4.新中国早期的天气预报工作
5.难忘的“预报员”时光
6.建国后次大寒潮侵袭
7.教训与经验
8.“武汉保卫战”的胜利
9.讲真话的青年气象学家
10.“联心”的积累与收获
11.对东亚寒潮路径与寒潮爆发的研究
12.对东亚大气环流的季节突变的研究
13.《中国的梅雨》与《西藏高原气象学》
第六章 时代赋予的使命
1.张爱萍点将
2.在艰苦的酒泉试验基地
3.空爆核试验的功臣
4.也曾经历过失败
5.“两弹”试验立新功
6.向气象卫星进军
7.卫星资料的应用和开拓
8.对卫星云图的深八研究
9.卫星云图的推广及成就
10.亲赴758大暴雨现场
11.比西方早20年的“落区法”
12.758大暴雨的研究成果
第七章 科研道路新征程
1.专著《中国之暴雨》
2.对暴雨的后续研究及贡献
3.东亚季风理论与预测方法的研究
4.走向国际的中方首席科学家
5.推进国际合作
6.兄弟团聚
7.海峡两岸气象交流的先行者
8.两次青藏高原大气科学实验
第八章 大师人生
1.音乐、小说、足球
2.温暖的港湾
3.与叶笃正的友谊
4.气象园丁的骄傲
5.学无止境、勤奋如初
6.淡泊名利、谦虚待人
7.风云雨雪,光风霁月
后记
这本书的叙事风格简直是行云流水,作者的笔触细腻而富有张力,将历史的厚重感与人物的个人情感巧妙地融合在一起。我尤其欣赏作者处理历史事件和个人命运之间的关系时所展现出的洞察力。它不是那种枯燥的年代记述,而是充满了人情味和生活气息的描摹,让人仿佛身临其境,与书中的人物同呼吸、共命运。文字的密度把握得恰到好处,既有深入骨髓的剖析,又不乏轻松诙谐的调剂,使得整个阅读过程既充实又愉悦。读到某些关键情节时,那种扑面而来的情感冲击力,真让人忍不住放下书本,静静回味许久。这种高超的叙事技巧,真的体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学功底和对历史的深刻理解。
评分这本书的史料考证工作想必是极其扎实的,虽然是以传记的形式呈现,但其中所透露出的严谨态度令人敬佩。作者似乎倾注了巨大的心力去挖掘、比对和梳理那些散落在历史角落里的碎片信息,最终构建出一个立体丰满的人物形象。即便是对于一些存在争议的事件,作者的处理也显得非常审慎和公允,没有一味地褒贬,而是力求呈现其复杂性与多面性。这种对史实的尊重,为整本书奠定了坚实可靠的基调,让读者在欣赏故事性的同时,也获得了知识的准确性,这对于一本传记作品来说,无疑是最核心的价值所在。它像一位可靠的向导,引领我在历史的长河中,清晰而有条理地认识这位重要人物的贡献与局限。
评分这本书的结构安排简直是一部精妙的交响乐,层次分明,起承转合自然流畅。作者似乎对如何搭建宏大的历史框架有着异乎寻常的天赋,总能在关键时刻引入新的视角或侧面材料,不断拓宽读者的认知边界。每一次阅读的深入,都像是在迷宫中找到了新的线索,层层剥开,发现背后更广阔的天地。我喜欢它那种“登山望远”的感觉,不是平铺直叙,而是引导读者一步步攀登至制高点,去俯瞰整个人物的生命轨迹和社会背景。这种精心设计的阅读体验,极大地提升了阅读的趣味性和思考的深度,让人在合卷之后仍能久久沉浸在对历史脉络的梳理与回味之中。
评分这本书带给我的思考是多维度的,它不仅仅是在讲述一个人的生平,更像是一面折射时代的镜子。通过作者的笔触,我开始重新审视那个特定历史时期的社会风貌、文化思潮乃至人性的复杂性。书中对某些社会现象的批判或赞颂,都显得那样不动声色,却又掷地有声,引人深思。我常常在阅读时被书中某些观点深深触动,甚至会停下来,拿起笔在旁边的空白处写下自己的感悟,这在一般的传记作品中是很少见的体验。它成功地激发了我对那个时代背景下个体抉择的共情和理解,让人明白,历史是由无数鲜活的生命个体共同塑造的,每个人都有其难以言说的挣扎与光芒。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真是太抓人眼球了,那种水墨晕染的感觉,仿佛一下子就把人带到了一个充满诗意的古典世界。拿到手的时候,首先感受到的是纸张的质感,厚实而又不失细腻,让人爱不释手。内页的排版也做得非常考究,字体的选择和行距的安排都透着一股文人雅士的韵味,阅读起来非常舒服。从这本书的装帧和细节处,就能感受到出版方对这本书的用心程度,这不仅仅是一本书,更像是一件精心制作的艺术品。我之前对这位人物的了解并不深,但光是这本书的外在表现,就已经勾起了我极大的好奇心,迫不及待地想翻开它,去探寻其中蕴含的传奇故事和深邃思想。每次翻阅时,都觉得这不仅仅是知识的汲取,更是一种审美上的享受,让人在忙碌的生活中找到片刻的宁静与沉思。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