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古典时期到现代,随着对月球这个地球的天体邻居研究的深入,人类对地球在宇宙中的地位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本书按照时间顺序记述了长久以来人类对月球认知的发展历程:从古典时期哲学家们的各类学说,到科学家们凭借望远镜和数学知识确定了月球的地貌特征和月球运行的规律,接着随着技术的发展,人类绘制出了更加精细的月球地形图,拍摄了精美的月球图集。太空时代到来后,随着各种日益复杂的空间探测器绕月飞行,对月球表面进行测绘,人类开始了解月球的背面。美国的“阿波罗”计划取得了胜利,人类成功登月,不少国家相继加入到**具吸引力的月球探测活动中。 本书融合了天文、地理、地质、遥感等知识,介绍了月球上的地形、地貌以及月球的起源理论。本书插图精美,讲解详细,为读者提供了真实的信息,展示了人类数个世纪以来如何揭开月球的神秘面纱,并期待着能够建立一个*久的有人生存的月球基地。这将作为序曲,开启人类向太空挺进的步伐。
目录
6 前言
9 第1章 古典时期对月球的探索
柏拉图、欧多克索斯和亚里士多德的研究 10
阿波罗尼奥斯、依巴谷和托勒密的研究 11
月球和历法 13
17 第 2章 文艺复兴时期对月球的探索
尼古拉·哥白尼的研究 18
伽利略·伽利雷的研究 19
27 第 3章 天体秩序
第谷·布拉赫的研究 28
约翰尼斯·开普勒的研究 30
艾萨克·牛顿的研究 33
39 第4章 天空中的月球
经度问题 40
对月球的早期测绘 40
解决经度问题 45
月球轨道 46
月球地形图的更新 48
早期的月球摄影 52
55 第5章 月球环形山的起源实验者们 56
新观点 57
哈罗德·尤里和杰拉德·柯伊伯的研究 60
地球上的撞击 61
地层图 64
月球的盆地结构 67
71 第6章 早期的月球任务
月球背面揭秘 72
近距离看月球表面 73
83 第7章 程控轨道飞行器和着陆器
“月球轨道飞行器” 84
目录
月球引力 92
苏联早期的月球着陆器 93
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的月球着陆器 94
“阿波罗”的那些候选着陆点 109
111 第8章 月球表面上那些真实的东西
月尘 112
岩石 114
永恒的感觉 116
人机对战 116
苏联的样品 120
123 第9章 在月面工作
月球上的测震仪 124
岩浆海 128
在雨海盆地边缘采样 128
寻找*近的火山活动迹象 135
嗅探火山气体 137
“黑暗月幔” 137
中央高地的惊喜 139
月球热力发动机 142
苏联的月球车 144
月球的起源 145
日食和月食 149
155 第 10章 现代对月球的探索
“克莱芒蒂娜” 156
水冰的早期证据 157
“月球勘探者” 158
地面雷达寻找水冰 159
水存在的直接证据 161
印度的探月活动 163
一次极大的成功 164
更新重力地图 167
未来的月球 171
172 后记
大卫?M.哈兰德博士是一位多产的航天类领域的作家。他拥有天文学学士学位和计算机科学博士学位,在学术界和计算机行业工作。他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重拾自己童年时期对天文学和空间探索的激情,开始创作科普图书。目前,他住在苏格兰格拉斯哥。
一本书了解月球45亿年的前世今生
从另一个角度思考,这本书可能还会探讨月球在不同文化中的地位和意义。自古以来,月亮就常常成为诗歌、神话和传说中的重要元素,它激发了无数的艺术创作和哲学思考。这本书是否会追溯月亮在中国古代神话中的角色,比如嫦娥奔月的美丽传说,亦或是西方文化中与月亮相关的神秘主义?它是否会分析不同文明对月亮的解读,以及这些解读如何影响了人类的宇宙观?我期待这本书能够超越纯粹的科学层面,去触及月亮在人类精神世界中的独特位置。它不应该仅仅是关于科学事实的陈述,更应该是一次关于人类情感、想象力和文化传承的探索。通过理解月亮在人类历史长河中的不同面貌,或许我们能更深刻地理解人类自身的历史和文化。
评分其次,我更加期待这本书能够将月球的历史与人类的探索紧密结合。毕竟,月球不仅仅是一个天体,它还承载着人类自古以来的浪漫幻想,以及近现代以来最伟大的科技成就。我会想象这本书会细致地描绘人类如何一步步地从仰望星空,到迈出探索月球的第一步。从伽利略的望远镜,到阿波罗计划的辉煌,再到如今各国航天机构的再次起航,这条漫长而充满挑战的探索之路,一定充满了无数的英雄故事和科技革新。它是否会详细解读每一次探测器的发射,每一次登月任务的细节?那些宇航员在月球上留下的脚印,不仅仅是物理的印记,更是人类探索精神的象征。我希望这本书能够通过详实的史料和生动的描写,让读者深刻体会到人类为了解和探索月球所付出的巨大努力,以及那些令人振奋的时刻,让“我为我的祖国感到骄傲”的自豪感油然而生。
评分最后,我预想这本书在内容呈现上,定会是图文并茂,严谨又不失趣味。一本好的科普读物,必然离不开精美的插图和清晰的图表。我期待书中会有大量高清的月球表面图像,或许还会有模拟月球形成和演变的动态图解,以及火箭发射、探测器登陆的精彩瞬间。文字方面,我希望它能够做到既有科学的深度,又不至于枯燥乏味,而是能够用引人入胜的语言,将复杂的概念转化为读者易于理解的知识。或许,书中还会穿插一些科学家的访谈,或者对月球探索史上的重要人物的介绍,增加可读性。总而言之,我希望这是一本能够让我爱不释手、反复品读的佳作,它不仅能让我获得知识,更能激发起我对宇宙的无限热爱和对科学探索的持久热情,让我能够在合上书本的瞬间,依然能感受到月光洒在脸上的温度,以及对未知的无限憧憬。
评分作为一个资深天文爱好者,我一直对月球这个近邻充满了好奇,渴望能更深入地了解它。最近,一本叫做《月球简史:月球 宇宙 天体 航天 一本书了解月球45亿年的前世今生》的书引起了我的注意。虽然我还没有机会读到它,但从书名就能感受到它所承载的厚重与广阔。我脑海中已经勾勒出了这本书可能带来的阅读体验。 首先,我想象中的这本书,大概会以一种非常宏大的视角展开。它会从宇宙大爆炸的初期讲起,描述月球是如何在地球诞生之初,经过怎样的“邂逅”才形成的。我期待它能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将那些复杂的科学理论,比如“大碰撞假说”,以生动形象的方式呈现出来。想象一下,那些古老的岩石,是否都记录着宇宙初开时的秘密?它是否会带我们回到那个混沌而又充满活力的时代,亲眼见证一颗星球的诞生,以及它如何拥有了它唯一的、永恒的伴侣?从行星的形成到月球的尘埃,每一个环节都可能蕴含着令人惊叹的故事,我迫不及待地想通过这本书,去解锁这些远古的密码,去感受宇宙的壮丽与神秘。它不应该仅仅是冰冷的科学知识堆砌,而是应该充满着想象力,让读者仿佛置身于那片浩瀚的星海之中,去触摸那亿万年前的光辉。
评分再者,作为一本关于月球的书,它必定会深入剖析月球的“前世今生”。我猜想,这本书会花费大量的篇幅去解读月球的地质构成,它的火山活动,它的潮汐力对地球的影响,甚至包括那些神秘的月海和环形山的背后故事。它是否会告诉我们,月球上那些坑坑洼洼的地貌,是如何形成的?月球的内部结构又是什么样的?它与地球之间是否存在着更深层次的联系,是仅仅通过引力相互作用那么简单?我期望这本书能够以科学的严谨性,为我揭示月球作为一个独立天体的复杂性,以及它与地球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它应该是一本百科全书式的作品,能够回答我关于月球的一切疑问,从它最基本的构成,到它可能蕴藏的未来资源,都能够有一个清晰的脉络。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