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方大曾 消失与重现-一个纪录片导演的寻找旅程
定价:68.00元
作者:冯雪松著
出版社:锦绣文章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4-11-01
ISBN:9787545215748
字数:300000
页码:
版次:5
装帧:平装
开本:12k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在中国20世纪战争摄影史中,有两个极其重要的人物与上海有关。一个是沙飞,他不仅是鲁迅的崇拜者,也是为鲁迅拍摄遗像的人。沙飞后来成为一名战地记者和新闻出版人。再一个就是方大曾。他是抗战初期活跃的战地记者,“七七事变”后由北京离家奔赴抗日前线,由范长江介绍作为上海《大公报》前线记者进行采访,1937年就在他的《平汉铁路的变化》报道发表后失去消息。
2000年中央电视台专题部把方大曾的事迹列入选题,拍了一个纪录片叫《寻找方大曾》,该片入选并荣获了第十五届全国电视文艺星光奖。纪录片导演就是本书的作者冯雪松,他当年拍摄纪录片时,带领摄制组沿着方大曾走过的路,克服了很多困难,走了一圈,采访了一些人,比如说在保定、在石家庄,他这个路线完全是按照当时范长江写《忆小方》的那条路线。
2002年7月,方大曾家属挑选了方大曾的120幅作品,在成都的四川美术馆用很大一个展厅举办了一个展览。
2006年,方大曾遗留的800多张底片由家属捐赠中国国家博物馆。
15年前,纪录片的导演冯雪松是以口述历史的形式拍摄了《寻找方大曾》的纪录片,15年后,冯雪松以作者的身份,以纸上纪录片的形式将寻找和重现的旅程记录下来。
内容提要
本书的主人公是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受上海《大公报》的派遣,以前线通讯记者的身份前往华北抗战前线,在两个多月的时间内,以“小方”为笔名连续发表了多篇前线报道的中国战地记者——方大曾。但不久后他即在前线失踪,时年仅25岁。他是“卢沟桥事变”报道人!他是抗日战争中个在前线牺牲的新闻记者!他是中国的罗伯特·卡帕!他是让作家余华、战地记者唐师曾等人顶礼膜拜的人!本书作者从史料和研究的角度,将方大曾的经历梳理出来,从初的寻找不知不觉变成了对于一种高尚精神的认同和追随。
目录
作者介绍
冯雪松,男,回族,生于1970年,南开大学硕士,中央电视台高级编辑,纪录片导演,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纪录片学会会员。多次担任建党八十周年、春节联欢晚会、澳门回归五周年、第四届东亚运动会等重大宣传报道的主创、策划和组织工作。主要作品:大型文献纪录片《使命》、大型纪录片《澳门十年》《寻找方大曾》《二十世纪中国女性史》《澳门新闻报道集》等,曾荣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特等奖、中国新闻奖一等奖、全国好新闻一等奖、中国广播电视奖、全国电视文艺星光奖、中国电视金鹰奖特等奖等奖项。
文摘
序言
仅仅是书名,就勾勒出了一幅充满探究意味的画面:《方大曾 消失与重现-一个纪录片导演的寻找旅程》。这让我立刻联想到那些尘封的往事,那些被岁月磨平的痕迹,以及那些试图将其重新唤醒的努力。我猜想,这位方大曾可能是一位在历史长河中被忽视的人物,他的故事或许平凡,或许传奇,但他的“消失”一定有着不寻常的背景,而“重现”则意味着某种重要的价值被重新发掘。而“纪录片导演的寻找旅程”,这本身就是一种关于记录、关于真相、关于传承的故事。导演的身份,意味着他对事实的严谨,对细节的捕捉,以及对人物命运的深刻体察。我期待这本书能够带我进入一场沉浸式的探索,去感受导演如何在一个个线索中穿梭,如何在纷繁的信息中辨别真伪,最终将一个模糊的身影逐渐清晰化。我希望这本书不仅仅是简单的人物传记,更是一次关于记忆如何被保存、被重塑,以及历史如何通过个体努力得以延续的深刻探讨。
评分读完书名,我的脑海里立刻浮现出画面感:一位满怀热忱的纪录片导演,穿梭于各种陈旧的档案室,在泛黄的照片和模糊的文字中搜寻蛛丝马迹;他可能会走访偏远的小镇,和当地的老人们攀谈,试图从他们模糊的记忆中拼凑出关于方大曾的片段。这种“寻找”的过程,本身就是一种叙事,它不仅仅是信息的收集,更是情感的投入和精神的追溯。我猜想,导演在这个过程中,可能也会面临很多次的碰壁,很多次的希望落空,甚至可能触碰到一些不愿被提及的往事。但正是这种坚持,这种不放弃的精神,才让“消失”的人和故事有了“重现”的可能。我非常欣赏这种为历史留痕、为人物正名的努力。在信息爆炸的时代,很多个体生命的光辉容易被淹没,而纪录片导演的这种行为,恰恰是对个体价值的肯定,是对历史的负责。我期待这本书能呈现出这种寻找过程中的艰辛与不易,同时也传递出一种积极的力量,告诉我们,即使是曾经“消失”的,只要有人愿意去寻找,就永远不会真正被遗忘。
评分这本书的书名就带着一种悬念和神秘感——《方大曾 消失与重现-一个纪录片导演的寻找旅程》。光是这个名字,就足以勾起我对故事的好奇心。我一直在想,方大曾是谁?他又是如何“消失”又“重现”的?而一位纪录片导演的“寻找旅程”,这本身就充满了故事性。纪录片导演通常需要深入调查,挖掘真相,他们的寻找过程往往充满了曲折和不易。我期待这本书能带领我进入一场充满未知和惊喜的探索之旅,去了解这位方大曾的生平,以及导演是如何一层层剥开迷雾,找到他身影的。想象一下,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一个鲜活的生命,可能被遗忘,可能被误解,而当有人决定去寻找他时,就如同在黑暗中点亮一盏灯,照亮了曾经被忽视的角落。我尤其好奇,在寻找的过程中,导演会遇到哪些困难?会接触到哪些人物?这些人物又会以何种方式,对方大曾的故事提供线索?这是一场关于记忆、关于历史、关于人性的挖掘,我迫不及待地想知道,最终的结果会是怎样的。
评分这本书的名字,让我联想到很多经典的寻人故事,但“一个纪录片导演的寻找旅程”这个限定,又让它显得更加具体和现代。我开始思考,方大曾究竟是一位怎样的人物?他的“消失”是怎样的背景?是主动的隐退,还是被迫的离去?而“重现”又意味着什么?是找到了他本人,还是找到了关于他的真相?作为一名纪录片导演,他的视角通常是客观的,但同时又充满了人文关怀。我期待这本书能展现导演如何运用他的专业技巧,去解构和重构方大曾的故事。这其中必然涉及到大量的采访、考证、甚至是跨越时空的对话。我很好奇,导演会从哪些角度切入?会用怎样的叙事手法?是线性叙事,还是非线性叙事?这本书会不会像一部精彩的纪录片一样,有令人意想不到的转折,有触动人心的瞬间?我希望能在这本书中,不仅仅看到一个人的故事,更能看到一个导演是如何用他的镜头和文字,去追寻历史的真实,去重塑被遗忘的记忆。
评分《方大曾 消失与重现-一个纪录片导演的寻找旅程》这个书名,本身就充满了一种解谜的色彩。我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这背后一定隐藏着一个不为人知的故事。方大曾这个名字,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可能很陌生,但“消失与重现”这四个字,赋予了他一种戏剧性的张力。而“纪录片导演的寻找旅程”,则为这个故事增添了另一层维度。这不仅仅是一次个人的追溯,更是一次用影像和文字进行的、对历史真相的探求。我很好奇,这位方大曾究竟是谁?他的人生轨迹是怎样的?为什么会“消失”?这种“消失”又如何会被一位导演捕捉到,并最终“重现”?我期待这本书能够带我进入一个充满悬念的叙事空间,跟随导演的脚步,去一步步揭开谜底。我希望能在这本书中,看到导演在寻找过程中的坚持与不易,看到他如何克服重重困难,最终将一个被遗忘的人物重新带到公众视野。这不仅仅是关于一个人,更是关于一段被遗忘的历史,以及对真相的不懈追求。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