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蒂夫.麦凯瑞:印度

史蒂夫.麦凯瑞:印度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印度
  • 旅行
  • 文化
  • 历史
  • 摄影
  • 麦凯瑞
  • 纪实
  • 游记
  • 亚洲
  • 风土人情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文轩网教育考试专营店
出版社: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ISBN:9787550290587
商品编码:29691594355
出版时间:2018-07-01

具体描述

作  者:译者:后浪艺术编辑部|摄影:(美)史蒂夫?麦凯瑞 著作 后浪艺术编辑部 译者 定  价:398 出 版 社: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出版日期:2018年07月01日 页  数:207 装  帧:精装 ISBN:9787550290587 1  焦特布尔,拉贾斯坦邦  1996
三个在焦特布尔老城区台阶上休息的男人。
2  拉贾斯坦邦  2009
印度胡里节――色彩节――期间脸上洒满粉末的男人。
3  拉贾斯坦邦  2007
村中妇人的肖像。
4  阿萨姆邮政列车(Assam Mail)  1983
卧铺车厢中的乘客。
5  孟买  1983
用火车上倾泻下来的水淋浴的男人。
6  西孟加拉邦  1982
开往加尔各答的豪拉邮政列车(Howrah Mail)上的女人和孩子。
7  孟买  1993
在火车站台上睡着的搬运工们。
8  斯利那加,印控克什米尔  1999
在撕破的窗帘后向外看的男人。
9  焦特布尔,拉贾斯坦邦  1996
老鼠停留在男孩的肩膀上。
10  赫尔德瓦尔,北安恰尔邦  1998
打扮成湿婆模样寻求施舍的小孩子。
部分目录

内容简介

从上世纪70年代至今,摄影大师史蒂夫?麦凯瑞多次去往印度――这个他以自由摄影师的身份靠前次踏足的、他至爱的国家――全情投入地拍摄,足迹遍布这片土地。这一系列饱含深情的作品抢先发售以《印度(精)》的形式出版,我们能看到摄影师向我们叙述的别样的视觉故事:印度样貌独特的世俗生活、多元的宗教信仰和宗教活动、鲜明的贫富和城乡差距,与迷人的人文和自然景观。这近百张作品以巨大的幅面和鲜艳的色彩凝固了直击人心的瞬间,让我们感受这个我们觉得熟悉但并不了解的国家的魅力。 译者:后浪艺术编辑部|摄影:(美)史蒂夫?麦凯瑞 著作 后浪艺术编辑部 译者 蒂夫?麦凯瑞生于1950年,以摄影记者的身份开始了至今长达近40年的摄影事业,是当代有名的摄影师。他拍摄的《阿富汗少女》尤为有名,为各国民众熟知。麦凯瑞在阿富汗拍摄的一系列刊登在美国《时代周刊》的作品为这位有着非凡的勇气与热情的摄影师赢得了罗伯特?卡帕金奖。麦凯瑞于1986年加入享誉世界的玛格南图片社,他长年奔走于战地之间,游历世界各地,记录着这个星球上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信仰的人们的生活。麦凯瑞为多部靠前刊物供稿,并长期为《国家地理》杂志拍摄照片。他的作品结集出版为一系列摄影集,包括久负盛名的《史蒂夫?麦凯瑞:人像》《史蒂夫?麦凯瑞:看东方》《史蒂夫?麦凯瑞:印度》等。
《史蒂夫·麦凯瑞:印度》是一部深入探究印度社会、文化与人文风貌的摄影集。书中收录了 renowned 摄影师史蒂夫·麦凯瑞(Steve McCurry)在印度各地拍摄的百余幅震撼人心的影像作品,以其标志性的色彩运用、细腻的情感捕捉和对人物深层精神世界的探索,带领读者踏上一段跨越地理边界、触及心灵深处的印度之旅。 麦凯瑞以其非凡的洞察力,在瞬息万变的印度社会中,捕捉到那些转瞬即逝却又极具代表性的瞬间。他并非仅仅记录表面的繁华与喧嚣,而是致力于挖掘隐藏在日常景象背后的故事,展现印度人民丰富而复杂的情感世界。他的镜头语言充满了诗意与力量,将印度这片古老土地的灵魂呈现在我们眼前。 色彩的交响,印度的万象 印度,一个以色彩闻名的国度。从节日庆典中绚丽的纱丽,到街头巷尾斑斓的涂鸦,再到恒河边祭祀的朱砂,色彩是印度生命力的象征,也是麦凯瑞镜头下不可或缺的元素。他巧妙地运用色彩的对比与和谐,将强烈的视觉冲击力与深刻的情感表达融为一体。 书中,读者将看到德里街头辛勤劳作的搬运工,他们身上褪色的布匹在耀眼的阳光下闪耀着坚韧的光芒;在瓦拉纳西,恒河畔虔诚的朝圣者,他们身上的橙色、黄色与水面形成的金色光晕交织,构成一幅神圣而宁静的画面。麦凯瑞的色彩运用并非随心所欲,而是经过深思熟虑,旨在烘托人物的情绪,凸显场景的氛围,让每一张照片都充满了叙事性。他捕捉到的不仅仅是视觉上的色彩,更是隐藏在色彩背后的文化印记和生活态度。 人物的肖像,灵魂的凝视 麦凯瑞的摄影作品最引人注目的,莫过于他对人物肖像的精湛刻画。他与拍摄对象建立深厚的连接,使其卸下防备,坦然面对镜头。他的肖像不仅仅是外貌的记录,更是对人物内心世界的深入挖掘。 在《史蒂夫·麦凯瑞:印度》中,你可以看到一位在偏远村庄劳作的老妇人,她的脸上布满了岁月的痕迹,但眼神中却透露出一种超乎寻常的智慧与宁静;一个在繁忙市集上玩耍的孩子,他的笑容纯真而灿烂,仿佛能驱散所有的阴霾。麦凯瑞的人物肖像,常常是对个体尊严和生命力的赞颂。他善于捕捉那些细微的表情,眼神中的故事,肢体的语言,将人物的个性、情感和他们所处的社会环境巧妙地结合在一起。 他镜头下的印度人,无论是孩童、老人,还是各行各业的普通民众,都以一种真实而动人的姿态展现在读者面前。他的作品让我们得以窥探这些鲜活的生命,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理解他们的坚持与困境。 场景的描绘,历史的回响 除了人物肖像,麦凯瑞对印度独特场景的描绘同样令人印象深刻。他以一种近乎纪录片的视角,记录了印度社会中那些鲜活的、充满历史厚重感的画面。 你可以跟随他的镜头,漫步在拉贾斯坦邦古老的堡垒中,感受历史的沉淀;你可以在加尔各答拥挤的街道上,体验生命的脉动;你也可以在喜马拉雅山脉的清冷中,窥探精神的追求。麦凯瑞的场景摄影,不仅仅是对地理景观的展示,更是对印度社会变迁、文化传承以及生活方式的深刻记录。 他捕捉到的,可能是清晨恒河边的雾气,渲染出一种神秘而肃穆的氛围;可能是节日庆典中熙熙攘攘的人群,展现出印度人民的热情与活力;也可能是古老寺庙里虔诚的祷告者,流露出信仰的力量。他的作品,就像一部关于印度的视觉史书,让我们得以回顾过去,理解现在,并思考未来。 人性的洞察,普遍的情感 尽管《史蒂夫·麦凯瑞:印度》聚焦于一个特定的地域,但其作品所传达的人性洞察和情感却是普遍的。麦凯瑞的摄影超越了文化和国界的隔阂,触及了人类共同的情感体验。 在他的照片中,我们看到了爱、失落、希望、坚韧、喜悦、悲伤……这些情感是跨越时空和文化的。无论拍摄对象来自哪个角落,经历了怎样的生活,麦凯瑞都能敏锐地捕捉到他们身上共通的人性光辉。 例如,一张表现一位母亲怀抱婴儿的照片,传递的是母爱的伟大与无私;一张描绘一位老人望着远方的照片,则可能唤起我们对生命意义的思考。麦凯瑞的摄影,让我们重新审视自己,反思人性的本质,并在他人的经历中找到共鸣。 对细节的关注,叙事的深度 麦凯瑞的作品之所以如此引人入胜,还在于他对细节的极致追求。他常常能在宏大的场景中,捕捉到那些看似微不足道却能点睛之笔的细节。 可能是人物衣服上的一处破洞,可能是一双露出的赤脚,也可能是背景中一个不起眼的物件。这些细节如同散落在故事线索中的珍珠,为照片增添了丰富的层次和叙事性。它们不仅仅是照片的装饰,更是理解人物和场景的关键。 通过对细节的精妙运用,麦凯瑞能够引导观众进行更深入的解读,从而发掘出照片背后更深层次的意义。他鼓励观众去观察,去思考,去感受,让每一张照片都成为一个引人入胜的故事。 视觉的盛宴,心灵的涤荡 《史蒂夫·麦凯瑞:印度》不仅仅是一本摄影集,更是一场视觉的盛宴,一次心灵的涤荡。它以其精美的印刷质量和卓越的艺术呈现,将麦凯瑞的摄影作品以最完美的方式展现在读者面前。 翻阅这本书,就像进行一次沉浸式的印度文化之旅。你会被书中强烈的色彩、生动的人物和富有故事性的场景所吸引,仿佛亲身置身于那个充满活力与魅力的国度。 这本书提醒我们,即使在最平凡的生活中,也蕴藏着非凡的美丽与深刻的意义。它让我们重新审视周遭的世界,以更开放的心态去理解不同的文化,去感受不同生命的故事。 史蒂夫·麦凯瑞用他的镜头,为我们打开了一扇通往印度的窗户,让我们得以窥见这个古老而充满活力的国度的灵魂。这本书将激发你的好奇心,满足你的求知欲,并最终在你的心中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记。它是一份献给所有热爱摄影、热爱文化、热爱生命的人们的珍贵礼物。

用户评价

评分

我一直对那些能够瞬间抓住时代脉搏、触及人类情感深处摄影作品情有独钟。而史蒂夫·麦凯瑞的《印度》,恰恰满足了我对这种摄影力量的期待。这本书不只是一本图片集,更像是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一次与印度灵魂的亲密接触。麦凯瑞并非只是被动地记录,他仿佛是一位敏锐的观察者,又像是一位富有同情心的叙述者,用他独特的视觉语言,将印度人民的生活轨迹、情感波动,以及他们与这片土地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我特别喜欢他处理色彩的方式,那种大胆而又和谐的撞色,例如在肮脏的街道背景下,一个穿着鲜艳莎丽的女人,瞬间成为画面中最耀眼的主角,象征着生命力的顽强和不屈。他的构图也极具匠心,总能在看似杂乱无章的场景中,提炼出最精炼、最动人的瞬间。有时是一扇半开的门,透出一抹神秘的光;有时是路边闲聊的几个人,他们的表情凝固成永恒的诗篇。这本书让我重新审视了“看见”的意义。我们常常以为自己看到了,但往往只是匆匆一瞥,流于表面。麦凯瑞的作品,则鼓励我们慢下来,去感受,去理解,去体会每一个细节背后蕴含的丰富含义。它不仅仅是关于印度,更是关于人性,关于在任何环境下,人类都能够展现出的那种独特的光辉。

评分

读完《史蒂夫·麦凯瑞:印度》这本书,我感觉自己仿佛在一次漫长而又沉醉的旅途中,体验了印度这个国度的起伏跌宕,感受了其人民的悲欢离合。麦凯瑞的镜头语言是如此的直接,又如此的充满诗意。他从不回避印度社会中存在的贫穷、艰辛,但他更关注的是,在这些挑战面前,人们如何依然保持着尊严、希望和对生活的热爱。我记得有一张照片,一个孩子赤着脚,在尘土飞扬的街道上奔跑,脸上却带着无忧无虑的笑容,那一刻,所有的物质匮乏似乎都变得不那么重要。他捕捉到的不仅仅是外在的景象,更是内在的精神。他笔下的僧侣,在晨曦中静默的身影,传递出的是一种超越物质的宁静和智慧;街头艺人脸上洋溢的快乐,尽管可能只是短暂的表演,却也足以感染每一个观看者。这本书让我深切体会到,印度是一个充满矛盾的国度,它既有古老的传统,也有现代的冲击;既有辉煌的文明,也有尖锐的现实。而麦凯瑞,就是那个能够在这复杂性中找到美,找到真理的艺术家。他的作品,像一面镜子,映照出印度的千姿百态,也映照出我们内心深处对生命、对人性的思考。每一次翻阅,都能发现新的细节,新的感悟,这本书的魅力是如此深邃,令人回味无穷。

评分

一直以来,我对那些能够捕捉到社会深层脉络的摄影作品情有独钟,而《史蒂夫·麦凯瑞:印度》这本书,无疑是其中的翘楚。它不仅仅是关于一个遥远国度的风景剪影,更是一次对人类生存状态的深刻洞察。麦凯瑞的镜头,仿佛带着一种能够穿透表象的力量,直抵印度人民内心最柔软、最坚韧的部分。他笔下的孩子,无论是在贫瘠的土地上玩耍,还是在嘈杂的市场中穿梭,眼中都闪烁着一种纯粹的光芒,那是生命最初的活力和对未来的憧憬。而那些成年人,他们的脸上布满了岁月的痕迹,却依然能够从他们坚毅的眼神中看到不屈的意志和对生活的热爱。他抓住了印度那种特有的、充满生命力的混乱与秩序并存的景象,例如,在拥挤不堪的街头,总能捕捉到那些温暖而充满人情味的瞬间。我尤其被他对于光线的运用所折服,那种穿透力极强的阳光,或是柔和的暮色,都为他的画面增添了一种戏剧性的张力,同时也让人物的情感更加饱满。这本书让我明白了,真正的摄影,不仅仅是记录,更是对生命的致敬,是对人性的探索。每一次翻阅,都能从中获得新的启示,它让我更加理解,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人类共通的情感是如何以不同的方式得以展现的。

评分

在翻阅《史蒂夫·麦凯瑞:印度》这本书之前,我对印度的印象仅仅停留在一些刻板的画面——恒河边的宗教仪式,拥挤的火车,五彩斑斓的服饰,以及似乎无处不在的贫困。然而,这本书完全颠覆了我的认知。史蒂夫·麦凯瑞以他标志性的、充满人文关怀的视角,捕捉了印度这个古老国度深邃而复杂的多面性。他镜头下的印度,不再是单一的标签,而是由无数生动的故事和鲜活的面孔组成的宏大叙事。我惊叹于他捕捉光影的绝妙技巧,无论是清晨阳光穿透薄雾洒落在某个村庄,还是黄昏时分,暖色调的余晖映照在人群熙攘的市集,都带着一种近乎宗教般的虔诚和宁静。他的人物肖像尤为震撼,那些饱经风霜的面庞,那些眼神中蕴含的喜悦、悲伤、坚韧和希望,仿佛都在无声地诉说着他们的人生经历。我看到了一位老妇人布满皱纹的双手,却依然能感受到她内在的力量;我看到了一群孩子,尽管衣衫褴褛,眼中却闪烁着孩童特有的天真烂漫。这本书让我明白,印度不是一个简单的旅游目的地,而是一个充满生命力的、矛盾却又和谐统一的有机体,每一个角落都隐藏着值得被讲述的故事,每一个个体都值得被认真注视。麦凯瑞用他的相机,为我打开了一扇通往真实印度的大门,让我得以窥见其灵魂深处那些不为人知的风景。

评分

坦白说,在接触《史蒂夫·麦凯瑞:印度》之前,我对摄影艺术的理解还比较肤浅,总觉得摄影只是记录,是“咔嚓”一声的瞬间定格。然而,这本书彻底改变了我的看法。史蒂夫·麦凯瑞用他的眼睛,他的心,为我们呈现了一个我从未想象过的印度。他不是在拍摄风景,也不是在拍摄人物,他是在讲述生命的故事。我被他镜头下那些充满力量的眼神深深吸引,那些眼神里有岁月的痕迹,有生活的磨砺,更有对未来的期盼。他善于抓住那些转瞬即逝的情感,比如一个母亲紧紧抱住孩子的眼神,充满无私的爱;一个商人专注地看着自己的货物,脸上写满了对生计的努力。他作品的构图也相当考究,常常运用黄金分割,或者利用线条引导视线,让画面既有视觉冲击力,又显得和谐而富有节奏感。我特别欣赏他在色彩运用上的大胆与细腻,那些浓烈而又纯粹的色彩,与人物的肤色、衣着以及周围的环境融为一体,构成了一幅幅极具表现力的画面。这本书让我体会到,好的摄影作品,是可以超越语言的限制,直接触及灵魂的。它不仅是一次视觉的盛宴,更是一次心灵的洗礼。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