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象棋入门与提高--象棋杀法运用
定价:29.8元
作者:刘锦祺著
出版社:化学工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5-08-01
ISBN:9787122193766
字数:182000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杀法是下好象棋*重要的基础,无论是布局、中局、战术、残局都是为了*后的杀棋做铺垫,杀法是验证及实现这些环节处理是否正确的*直接的手段。而棋行千变万化,怎样才能掌握那么多的杀着呢?本书就告诉你怎样通过局势分析,无需死记硬背,以不变应万变,正确实现各种杀法。
内容提要
本书打破以往杀法书死记硬背定式套路的模式,从杀棋的思路及目标讲起,通过简单的、已知的杀法,逐步推导相似棋形的杀着。书中介绍了车类、炮类、马类、兵类各单兵种杀法以及各种双子类、三子类杀法,并给出适当的练习。力求使读者摆脱背谱的烦恼,轻松记忆各种杀法定式,并能根据棋局的需要灵活应用。
目录
作者介绍
刘锦祺,中国象棋一级裁判员,一级棋士,象棋教师,2012年辽宁省象棋锦标赛第二名。著有《**象棋特级大师对局精解》等著作
文摘
序言
我花了一个月的时间,每天坚持练习书中所附带的“针对性练习题集”,效果之显著超出了我的预期。这本书的作者显然对不同水平棋手的常见误区了如指掌,练习题的设计非常有目的性,它们并非随机组合,而是针对某一类特定结构或某一种常见陷阱进行反复锤炼。比如,针对性地练习“红方在先手时,如何应对黑方的铁门栓防守”,书中提供了三种不同的渗透和突破方案,并详细分析了每种方案的优劣势和应对反击的策略。这种“对症下药”式的训练模式,极大地提高了我的应变能力和计算深度。通过这种结构化的训练,我的棋力实现了稳定且可见的提升,特别是对复杂局面下的计算准确性,有了质的飞跃,这套练习体系本身就价值不菲。
评分这本书的语言风格非常独特,它融合了古典文学的韵味与现代逻辑的严谨,读起来毫不枯燥,反而充满了一种智力上的挑战和乐趣。作者似乎深谙教学心理学,他善于用比喻和类比来解释那些抽象的战术概念,比如将兵力的部署比作“筑城”,将攻击的节奏比作“潮汐的涨落”,使得即便是初学者也能迅速抓住要点。此外,书中许多地方都穿插着历史名局的背景故事,这些小插曲不仅丰富了阅读体验,更让人感受到中国象棋背后深厚的文化底蕴,这种人文关怀让冰冷的棋盘瞬间充满了人情味和历史的厚重感。整体阅读下来,感觉不像是在学习一门技术,更像是在进行一次与古代大师的跨时空对话。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着实让人眼前一亮,封面采用了一种典雅的深蓝色调,配上烫金的字体,显得既有历史厚重感又不失现代简约风格。拿在手里,纸张的质感非常舒服,那种微哑光的高级感让人不忍释卷。内页的排版设计也相当考究,字号大小适中,行距留白恰到好处,即便是长时间阅读也不会感到眼睛疲劳。我尤其欣赏作者在章节划分上的用心,逻辑清晰,过渡自然,就像一位经验丰富的老棋手在耐心地引导初学者,每一步都走得稳健而有条理。特别是书中一些经典棋谱的插图,线条清晰锐利,棋子的布局栩栩如生,让人仿佛能感受到对弈时的紧张气氛。整体来看,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技术手册,更像是一件精心打磨的艺术品,光是翻阅的过程就已是一种享受,让人对即将学习的内容充满了期待和敬畏。
评分对于实战应用层面,这本书的价值简直是爆炸性的。它没有空谈理论,而是紧密围绕“如何赢棋”这一核心目标展开。我特别留意了其中关于中局残局过渡的章节,作者以一种近乎手术刀般精准的手法,拆解了数十个经典残局的必胜或必和路径。这些残局的选取非常贴合现代棋坛的实战频率,没有太多华而不实的冷门残局。读完后,我尝试将书中学到的几种关键残局技巧应用到我自己的对局中,效果立竿见影,原本胶着的残局,通过精确的计时和子力调度,成功地将优势转化为胜势。这本书教会我的不是简单的记住招法,而是一种“残局意识”,即如何在局势尚未明朗时,就为最终的收官埋下伏笔,这种前瞻性思维的培养,远比死记硬背更有价值。
评分这本书的理论深度和广度着实令人叹为观止,它绝非市面上那些浅尝辄止、仅罗列常见套路的入门书籍可比。作者在开篇就深入剖析了中国象棋的哲学基础和核心思维模式,这点非常关键,因为它为后续复杂的战术和策略构建了一个坚实的理论框架。书中对“势”的理解非常精辟,不再仅仅停留在简单的子力交换上,而是上升到了空间控制、主动权争夺的高度。我发现自己过去许多模糊的对局理解,在读完相关章节后豁然开朗,明白了高手对弈时那种“运筹帷幄”的本质所在。书中引用的案例分析详尽入微,不仅给出了标准解法,更重要的是,它解释了为什么是这个解法,以及其他选项的潜在风险,这种深入骨髓的解析,对于渴望从“会下棋”迈向“精通棋艺”的读者来说,无疑是至宝。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